“球形闪电”自行高炮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卖萌的砖头
在二战期间,飞机开始大规模地投入战场,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攻击机乃至战斗机都可以对地面的单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地面部队想要抵御来自空中的袭击,除了寄希望于己方的空军能够夺取战场制空权之外,就只能依靠高射武器来求得自保。当二战战事到达后期,戈林的空军已经无法庇护德国陆军,这就促使德国加大了在防空武器研制上的投入。需求推动发展,在这样的契机之下德国确实造出了不少优秀的防空武器,而这其中最具特点的无疑是“球形闪电”自行高炮。
德国的88毫米高射炮是典型的牵引式高炮
为战场需求而生提起德国的防空武器,防空反坦样样在行的Flak 18/36/37/41型88毫米高炮最为出名,在德国防空塔上装备的Flak40型128毫米高炮也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两者都是牵引式高炮,部署好了的确可以发挥强悍的火力,但是在移动状态下就无法施展身手了。为了适应部队机动作战的需要,将高炮安装在机动载具上以实现高炮的自行化,就可以满足对防空武器机动性和反应速度的要求。德国推出的自行高炮包括采用半履带车作为底盘的Sd.Kfz. 7/1型自行高炮,采用Ⅳ号坦克底盘的“四轮马车”、“东风”以及“旋风”自行高炮等。
采用Ⅳ号坦克底盘的“四轮马车”自行高炮
这些自行高炮采用的武器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缺少装甲防护。由于高射炮的目标是空中的飞机,需要较大的射击仰角以及开阔的射界,所以这些自行高炮都采用了敞开式炮位或顶部敞开的炮塔设计。也就是说在对空对抗中,这些自行高炮除了炮盾之外几乎就没有了对乘员的装甲防护,就算是战斗机的机枪都可以轻易地对自行高炮的乘员造成*伤。实现自行高炮全向的装甲防护,提高自行高炮在对空作战的生存能力,就是“球形闪电”诞生的契机。
同样采用Ⅳ号坦克底盘的“旋风”自行高炮,和四轮马车一样它们都缺乏顶部装甲防护
独一无二的炮塔想要实现全封闭式装甲防护很简单,毕竟基本上坦克都采用的全封闭式的炮塔,难点就在于如何能够在不影响高射炮射界的前提下设计全封闭式炮塔。而德国工程师们给出的答案就是一个可以旋转和仰俯的球形炮塔方案,通过将炮塔和高射炮整合为可以联动的整体,就可以保证高射炮在改变射击角度时依然能够得到装甲的保护。这种球形炮塔的设计可谓是相当巧妙,可以实现360°的旋转和-7~ 80°的俯仰,同时由于炮塔是和高射炮联动的,所以当高射炮俯仰时,高射炮的操作人员也会随之俯仰,炮手不用再时刻仰着头进行对空观测。
“球形闪电”独特的球形炮塔
但是这种设计也并非尽善尽美,一是球形炮塔内空间较小,同时还需要容纳3名炮手,其中1人控制炮塔俯仰以及火炮装填,1人控制炮塔选装以及火炮装填,还有1人作为车长兼射手。3个人挤在一个球形炮塔中,自然是没有什么舒适性可言。二是采用全封闭式炮塔虽然防护性能好了,但是视野也就差了,车长在炮塔内只能通过观察窗或是潜望镜进行观察,这对于防空来说是个不小的问题。最后就是球形炮塔上的舱门在大仰角状态下会被炮塔围壳挡住而不能打开,对人员的进出会造成一些不便。
通过将炮塔和高射炮整合为可以联动的整体,“球形闪电”实现了全向的装甲防护
还未盛开即凋零“球形闪电”的武器为2门MK 103型机炮的车载改型,口径为30毫米,相比于原版主要是将炮管长度延长至2.3米,使其对空射高可达5700米。30毫米机炮使“球形闪电”能够有效地打击来犯的飞机,对于具备较强装甲防护的攻击机,只需要3~4发就可以造成致命的伤害,而对于一般的战斗机,命中一发便足矣。为了能够方便生产,“球形闪电”采用了Ⅳ号坦克底盘,只不过为了适应“球形闪电”独特的炮塔而将炮塔座圈直径从1680毫米提高至1900毫米。尽管德国陆军对于“球形闪电”寄予厚望,但是可惜的是其诞生的时间太晚,1944年底第一辆“球形闪电”样车才被生产了出来,而这时德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批量生产的计划一减再减,到最后“球形闪电”的总产量可能只有5辆左右,而且它们是否参加过实战都无从得知。
“球形闪电”自行高炮模型,虽然有独特的设计,但可惜的是“球形闪电”并没有能够批量生产
结语“球形闪电”自行高炮如同其名字一样,是二战自行高炮中比较独特的存在,而且这个名字也相当形象,毕竟其最出彩的就是球形炮塔的设计。虽然“球形闪电”最终并没有能够大量生产,其作战能力究竟如何也未尝可知。但是其设计理念对于之后自行高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凭借独特且超前的设计,“球形闪电”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德国的末日黑科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