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文化:古人的娱乐生活,去看场穿越千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皮影文化:古人的娱乐生活,去看场穿越千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首页休闲益智皮影:哪吒更新时间:2024-04-20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光影结合皮影等道具,再加上配音制造出戏剧效果的表演形式。皮影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戏剧表演形式之一。最初的皮影制作比较粗糙,在技术发展后在皮影的制作、唱腔、剧本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皮影制作的哪吒不输于动漫的哪吒。皮影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成为了古代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与戏曲一起构成了古人的娱乐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发源于中原大地的古老艺术。

一、皮影的起源

关于皮影的起源没有准确的说法。其实皮影戏的理论条件在先秦时期就已具备。皮影戏是一种利用蜡烛或酒精(最初为豆油灯)等做为光源,利用兽皮或剪纸等做为成不同的剪影来描述故事的方式。在皮影戏的演出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而这一理论早在先秦时期墨子就已发现。

《墨经·经说下》中这样记载:“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墨子用小孔成像实验验证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孔子的学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将从孔子哪里学来的“乐、琴”与影乐和结合在一起,开创性的使“设教、乐琴、影乐”相互融合。因为这种方式受百姓喜爱,百姓也从听讲中学会了演奏方法并将其改进成为了皮影戏的前身,所以皮影的理论依据早已具备。

而关于皮影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汉朝。在汉朝时文帝时期就有以影子取乐的事例,人们通过将树叶剪成各种形状的影子投在窗上以给小孩取乐。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诗“汉妃抱娃门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礼乐传入百姓家”。

而投影成人影的例子是在汉武帝时期。由于李夫人因病早逝,汉武帝对其十分思念,方士运用这一点通过这一点运用木头刻成李夫人的样子,并且在夜晚将其投影出来,让汉武帝在另一个屋子观看,却又不能接触到。《汉书·外戚传》这样记载:“遥望见好女子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视,上俞益相思悲感。”由此可见当时的投影已经十分真实。

二、皮影的传播与发展

1、唐代

由于最初的剪纸、雕刻技术不太成熟,皮影还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表演形式。直到唐朝、五代十国时期才渐渐的有了雏形。那段时期佛教盛行,而僧人们为了在向百姓讲解时更加通俗易懂就配上图形进行讲解,被称为“劝善金科”或“悬灯传教”。而后来随着改进演变从图片演变成了纸人再变成了皮人,成为了皮影戏的前身。

2、宋代

宋朝是皮影戏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皮影戏已经十分成熟。宋朝重视文人,繁荣的文化孕育出了宋词,也留下了瘦金体,清明上河图等中华文明的瑰宝。同时宋朝经济也十分繁荣,上层社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保障使得皮影这一技术有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宋朝的都城中有大量的不同领域的艺人,其中就有不少皮影制作和进行皮影演出的艺人,精通演奏者更多。在张泽端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描绘当时开封表演傀儡戏的画面。宋朝描写皮影的书籍也开始多起来,《都城胜纪》、《明道杂事》中都有关于皮影的记载

皮影戏的受众范围非常广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甚至传播到了军队中。不过这一传播过程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影响,而是战败者供战胜者的军队取乐用的,这也记录了当时中原王朝战败的历史。北宋南宋接连被周边国家灭亡。北宋被灭时都城开封的珍宝财富被洗劫一空,宋代的《三朝北盟汇编》生动的记载了北宋灭亡时金兵洗劫都城的屈辱情景。

生活在开封的工匠,艺人们也被金兵掳走。这其中也包括了那些制作皮影的工匠,以及表演皮影戏的艺人们。他们将皮影戏带入了金朝的军队中,这一生动有趣的表演形式受到官兵的欢迎,虽然过程有些屈辱,却也扩大了皮影戏的影响。

3、元代

到了元代,皮影戏任然是颇受欢迎的表演形式之一。皮影戏在此时间里流传甚广,甚至成为了军队一项重要的娱乐形式,同样是由元朝军队征服后获得的艺人带入的。在发掘的元代墓葬中还发现墓室壁上画有八幅纸窗影人。

皮影艺人还跟着元朝的军队将中国的皮影艺术传到了世界。在十三世纪初期左右,首先传入到了南亚各国。到了十五世纪时,传播到埃及,后来经由波斯,辗转传到了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来结合土耳其当地历史、社会、文化等背景(尤其是伊斯兰宗教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土耳其皮影戏。不同于中国皮影戏的主角繁多,土耳其皮影戏主角只有两个—卡拉格兹和哈希瓦特,两个善于讲笑话的人,后人在他们去世后将他们的笑话记录下来,土耳其皮影的主要内容就是他们所讲的笑话

4、明清

明清时期皮影戏已经十分普及,进入了农村深受农村民众的喜爱,也进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到了清嘉庆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白莲教”盛行。而相传皮影里的人将化为天兵天将帮助百姓推翻清朝的统治。而且由于皮影戏多在夜间演出,官员们对此深感恐惧,曾经命令禁止皮影戏的演出,并且将皮影艺人作为匪徒追*。这也反映出来那个时代的荒唐,腐败

三、不同地区的皮影戏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极广,各个地区都能见到皮影戏的踪影。而不同地区由于地域的文化、环境、历史等因素的不同也形成了特点。在皮影的选材与制作、唱腔、剧本、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色

1、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又称“乐亭影”或“滦州影”,是中国影响最大的皮影种类之一。唐山皮影一般分为“上线”和“下线”两个操纵着,他们控制着皮影的移动和细微的动作,通过控制皮影背后的三根杆来控制皮影。

唐山皮影的内容多余当地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有关,唐山皮影的剧本又被称为“影卷”著名的剧目有《二度梅》、《五锋会》等。唐山皮影的唱腔来自乐平当地的方言,而且唐山皮影的内容、服饰、唱腔等都与当地文化有关,可以很好的体现其地方特色。

2、孝义皮影

孝义皮影则是我国最为古老的皮影流派。正如上文所说,孔子的学生子夏在讲学时开创性的将影乐,与琴乐、讲学结合在一起,给了百姓灵感从而改进创造出了孝义皮影。该皮影也因产生流传于孝义地区而得名。

孝义皮影的配乐方式极为独特,主要使用唢呐来配音,因此又被称为“孝义吹腔”。其皮影选择了多以牛、羊皮为主要材料。在明朝之前皮影较大,在清代明显缩小。而且孝义皮影历史悠久,其剧本也内容广泛,现存的200多本剧本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3、江汉平原皮影

江汉平原皮影主要流传在现在的湖北一带,有着鲜明的楚文化的特色。其主要特色在其唱腔,皮影的人物特征和台词上。

其唱腔有“鸡鸣腔”又称“歌腔”或“阳腔”,类似于鸡鸣的发声方式,源自于东周时期的楚地民歌,记录了我国的传统音乐。而沔阳地区的沔阳渔鼓腔与皮影戏相融合后,逐渐称为成为独具特色的渔鼓腔皮影戏,甚至取代了部分地区的歌腔皮影戏。

该皮影戏的台词也是独具特色。江汉平原皮影戏中的歌词大多是来自文学故事或民间创作的故事条目和大纲,由表演者自行对内容进行情节和人物的描绘。而其语言多为当地的语言,有浓厚的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平阳江汉地区的皮影戏曲调优美,对百姓的吸引力极大,甚至在民间还有“看牛皮、熬眼皮、半夜回家撞鼓皮,老婆挨眉捏闷脾”的歌谣流传,足见江汉平原皮影戏的魅力。

四、总结

皮影是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是光影,配乐与剧情的融合。它源自于中原大地却也影响广泛,不仅遍布了中国社会生活中,还通过军队流传到了海外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了影响。由于地域广泛,不同地区的皮影戏也有着不同的特点。皮影在古代是人们重要的影视生活之一,那时的皮影戏对人们有极大的吸引力。到了现代,皮影制作的精美程度也越来越,但相较于新兴的观影方式影响力太弱,关注更多的是它背后的研究价值与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皮影戏》

2.《汉书》

3.《皮影戏的发展与传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