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荒无人迹,广阔的宇宙狭窄的心。
我是林探惜,陪你一起听风吹麦浪的声音。
近年来,“求生欲”成了恋爱话术里的一个很普遍的梗。
通常是女方抛出一个试探性的问题,然后通过男方的反应决定接下来气氛的走向。“求生欲”王牌考生汪小菲还因此上过微博热搜:在综艺节目里,大S一大早做了寿司给老公吃,汪小菲明明刚起床吃不下那么多主食,但是当大S摆出“你是不是嫌我做的不好吃”脸,他马上硬着头皮把寿司全部吃完。
尽管节目播出后汪小菲的体贴得到了网友盛赞,但他做的这些“日常送命题”,平心而论,其实都是入门级别的。
毕竟需求都明晃晃摆在那里了,你只要硬着头皮照做,总能控住局面。
真正可怕的是恋爱话术里的那些隐藏陷阱。
我有个女性好友,最近在和一个新认识的小奶猫约会(一般都喜欢将软萌的男孩子称作“小奶狗”,但她date的这个男孩子实在是过于软萌,奶狗已经不足以形容)。男孩子很可爱,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谦和有礼的翩翩君子。
可是到了我朋友面前,他立马换上另一重人格,像是刚在琼瑶小说里洗了个热水澡出来。
我朋友本身是比较成熟周到的女孩子,天道好轮回一物降一物,这些年她遇到的男朋友,几乎无不揣着一颗脆弱玻璃心。她时常对我哀叹:我多想找一个跟我一样成熟稳重的对象啊!在相处的时候都好好做人不行么?
但是太平衡的互动,激起的涟漪往往有限。就像好男人李亚鹏,明明需求是一个温柔懂事的妻子,但审美上却总是被灿若玫瑰的独立女神吸引。人这一生要么省时省力省心,要么轰轰烈烈燃烧,不会有两者兼得的便宜可捡。
话说这小奶猫,软萌到什么程度呢?
小奶猫和我朋友早就约好了周二上午见面,到了周日晚上,小奶猫临时起意,问我朋友要不要周一陪他去另一个活动。
我朋友对周一那个活动兴趣有限,加上自己也有事情要忙,就拒绝了。
小奶猫就在网上转让周一那个活动的票,正文特意用了“有我陪你一起”这种暧昧的措辞。我朋友看到了,还顺手帮他转发,结果他没过多久就把那条状态删掉了——我朋友猜他应该是找到玩伴了,就把自己的那条转发也删掉了。
小奶猫貌似很生气,很久都没再回我朋友的消息。
到了周一晚上,小奶猫问我朋友:“你明天是不是起不来?如果你明天也不想去的话,我们就干脆取消算了。”
我朋友一想:这不是早就约好了么?他是不是自己今天玩累了,想取消明天的约会?
于是回复道:“看你喽。如果你明天想见面的话,那我就起得来。如果你太累了不想去玩了,那就算了喽。”
小奶猫又生气了,无论我朋友怎么发消息都不再回复。
临睡前,我朋友试探性地又问了一遍:“所以是默认明天不见面了么?”
小奶猫终于回消息了:“难道不是默认明天见面么?”
然后他煞有介事地描述了半天,周一被我朋友拒绝的那个活动是如何如何有趣,我朋友没陪他去,简直是错过了一个亿。最后,他发出了灵魂的诘问:“你明明说你想见我,可是我约你你又不来!你这个人真是太奇怪了!”
我朋友:“……”
听了她长吁短叹地吐槽这段经历,我笑得不行。
我:“你知道他一开始为什么问你,第二天起不起得来么?”
我朋友:“可能是他前一天玩累了吧?或者是因为我拒绝了他,他生我的气,就不想再见我了?”
我:“你果然是一个直男……”
我朋友:“……我做错了什么?”
我:“你拒绝周一陪他玩,他生气了,这很明显。所以他问这个问题是在试探你:你周一不陪我出去玩,是不是因为你不想见到我了?那干脆周二也不要见好了!干脆以后都不要见面好了!”
这种时候,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呢?
“对不起亲爱的,我真的很想见你啊,我明天一定会按时起床的!我今天是真的有事,不然我今天就去陪你了!你明天想吃什么想喝什么,我补偿你好不好?”
结果我朋友倒好,非但不追着哄,反倒顺势要把第二天的约会也取消。我要是那小奶猫,我也生气。所以才有后面那一大堆的内容:小奶猫竭力炫耀周一的活动多么有趣,其实本质还是在责怪我朋友不陪他。
我朋友恍然大悟:“天哪,他为什么有话不能直说,就不能做个人么?”
然后突然警觉地问我:“为什么你居然能get到他的点……”
我笑得直不起腰。
因为这就是最典型的“女性思维”啊。
在传统的语境里,我们都有一种很想当然的性别歧视,认为男性是在沟通时讲道理、讲逻辑的,而女性是只讲感受、无理取闹的。其实这种基于性别的划分只是一种很粗暴而且不精准的归类,真正的思维方式还是取决于性格,与性别并没有多大关系。
在我朋友现在的这段关系里,她的生理性别是女生,小奶猫生理性别是男生,但他们实际的相处却是与世俗观念相颠倒的:我朋友负责成熟理性包容的部分,小奶猫更像是一个无理取闹求关注的“小女友”。
有这样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小奶猫平时就是个处事黏腻情商低的人。相反,他在他的社会身份里非常克制有教养,唯独在亲密关系里才会展现这一面。
是因为互相吸引,互相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安全感,才会体现出自己最本质的情感需求。
也许他的内心就是个纤弱的小女孩,而我朋友的内心就是个温柔耿直的理工男吧。百年修得同船渡,也是缘分。
我朋友由衷感慨:“可能我的朋友里面,也只有你能够给我提供这种思维了。其他的朋友不管是男是女,对他这种九曲回肠的表达方式,想必都是一头雾水。”
我:“如果你提前知道我九曲回肠的这一面,也许我们就不会成为这么好的朋友了……”
这是实话。
我们在不同的媒介里会有不同的人格,在不同的社群里也一样。我也曾经幻想过做一个无理取闹的大小姐,找一个人对我无限包容、予取予求。所以设身处地,如果让我转换身份去担任“男朋友”,照顾这样一个“大小姐”,我或许比较容易找到着力点。
我朋友却是个始终如一的人,早已将“be nice”刻到了骨子里,对于刁蛮任性的撒娇并没有同理心,所以愈发不能理解那些“有话偏不好好说”的相处方式。
其实在很多的沟通里,我们很多人都犯过类似的错误。
例如我有个朋友曾经误当“小三”,在得知对方有异地女友后,刻意保持距离,对方却纠缠不休。据说对方每次行为上纠缠她,口口声声说的却是:“我女朋友对我很好,虽然现在异地,但我不能抛下她,何况我和你性格也不合适,她是更适合我的人……”我朋友每次的反应都是:“你说得对,那我们以后不要联系了。”结果对方仍旧纠缠不休。搞得身边一群人都骂这人太渣。
拖了半年多,对方终于主动和异地女友分手了,正式和我这个朋友在一起。
时隔几年,我这位朋友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当初那么说,只是为了让我去努力争取他啊!他性格太被动,当时希望我能逼他一把,他好跟前任提分手——结果我一直不上道!如果我一开始就听出他的意思,我们那半年就不用那么煎熬了……”
同人不同命,我的另一个同样经历的女性好友,就是因为在同样的情况下“不上道”,被另一个横空*出的主动女生捷足先登,彻底错过了那个互相喜欢的性格被动的男生。
有很多女生,有时会故意试探有好感的男生说:“你应该比较适合跟那种什么什么样的女生在一起。像我和你这种,可能比较适合做哥们儿吧。”类似这样的话。
但并不是每个男生都是迎难而上的强攻。
很多男生在听到这种话时,给出的回答往往是:“噢……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看来我需要画个重点: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在说这种话的时候,是希望听到你的反驳啊!反驳!
“不是啊,其实我挺喜欢你的。要不然我们试试看?”
“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对方是以退为进、欲拒还迎,恋爱里的攻心术你们怎么就接不住茬儿呢?
不过别说你们了,我自己就是典型的“一面喜欢抛出送命题,一面又从来都接不住送命题”的无良考官兼学渣考生。
总的来说,其实我不太建议成年人玩“求生欲”的游戏。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多数成年人的生活中,都有太多其他的要紧任务,所以分给另一半的精力本身就很有限。有限的精力更值得用在享受彼此的时光上,而不是耗时耗力的猜心讨好上。
许多所谓的“作”和“矫情”,本质上还是自己的ego太大了。好似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有血有肉的玩家,其他所有人都只是给自己送人头送经验的NPC罢了。
当然不是这样。
年纪越长越能意识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自由意志,人生并不是一场打怪升级的单机游戏,而是不同玩家的在线交互。
很多时候,唯有当你能设身处地照顾对方的感受,才有资格期待对方投桃报李。
人的运气和需求都各有不同,礼尚往来的情感交互难能可贵,但有的人偏偏就想在爱情里做个予取予求的小孩子,希望自己的每一次任性都被温柔化解——倒也不能说这样的希冀就全无可行性吧。
其实有时候,这些小心思都只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小心翼翼的投石问路,千回百转的傲娇和矫情,都是为了验证对方是否即便受尽磨难也舍不得放开你。
但我很久以前还听过一句话,叫做:“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决不会害怕自己爱得更多。”
转载请注明
❀微信订阅号出处及二维码(回复“二维码”可得)
❀作者简介:
林探惜,强势的狮子座雅痞高龄少女。玩世不恭与多愁善感的矛盾结合体。籍贯湖南长沙,幼长于山东青岛,家住广东深圳,现常驻美国纽约。“略懂派”掌门人,豆瓣神出鬼没博主,网易云音乐不入流词曲创作人,业余厨娘调酒师。寄身于纽漂设计师的龟壳里,仍旧怀揣壮美的英雄梦想,所思在远道,愿来日方长。
*misslintanxi
豆瓣@林探惜
新浪微博@林探惜
网易云音乐@林探惜
知乎@林探惜
小红书@林探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