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用50年全民去汉字,还是去不掉!韩语,终究只是“口头语”

韩国,用50年全民去汉字,还是去不掉!韩语,终究只是“口头语”

首页休闲益智全民消除更新时间:2024-08-26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韩国总统曾经颁布政令,要求全国去汉字化,也叫韩文专用,意思就是,禁止汉字以及汉字表述出现在韩国,全部用韩语还替代。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韩国第一次去汉字化。在15世纪的时候,汉字传入韩国,韩国上下都把使用汉语当做一种上档次的事情。

在书面表达上,以使用汉字为主,但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依然使用原本的口语,也就是朝鲜语。

但是汉语学习起来并不简单,能学会的基本都是韩国的上层人士,为了应对民间的需求,当时的王发明了所谓的训民正音,意思就是让百姓学习正确的读音。

训民正音迅速在民间发展,但是当韩国独立出来之后,长时间的殖民统治让当时的韩国民众特别排斥多元文化,出于多方面的考量,政府下令实行去汉字化。

为了去汉字化,也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比如中小学的教材使用韩文,首都汉城也更名为首尔,所有建筑物中的汉字部分也统统抹掉……

但如今50年过去,韩语彻底去掉汉字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韩语自身的缺陷,完全去掉汉字几乎不可能。

第一次、第二次去汉字化

韩国的第一次去汉字化是世宗大王时期,他找来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字学者,编写了一套以汉语为基础的训民正音,在民间颁布。

这套训民正音,具有语法简单、容易学习,贴近原本口语的优点,所以在民间传播较广,但是在上层官员之中,并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被当时的上层所抵触。

当时的朝鲜上层贵族们以中华文化为尊,对汉字所带来的中华文明十分推崇,认为如果去掉了汉字,就和蛮夷没区别,没人想做蛮夷,所以当时贵族对这套训民正音不认可。

世宗大王作出这个训民正音,并非是完全为了民间,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

世宗大王时期,中国正处于明朝国力衰微的阶段,对附属国朝鲜的掌控不是很强,所以世宗大王想要从文化上独立于明朝,可惜当时缺乏社会认可,并没有获得成功。

这套训民正音虽然被发明出来,但当时的官文报告和历史记录依旧采用汉字书写,这套韩文体系被搁置到一边,直到真正发挥作用,是第二次韩国的去汉字化。

韩国的第二次去汉字化运动,发生在日本大肆殖民扩张的时候,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改革,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开始大范围的攻入周边国家。

这时朝鲜半岛还是中国的附属国,面对日本的进攻,当时的朝鲜王向中国的清朝求助,但是,当时的清朝也同样受到了日本的攻打,面对求助,清政府也是分身乏术。

身为宗主国的清政府,因为自身的危机,所以没能派兵保护朝鲜。消息传回朝鲜半岛之后,整个朝鲜半岛对中国文化都有了抵触情绪。

越来越多的人民族意识觉醒,希望用训民正音,也就是谚文来代替汉字的使用。第一次去汉字化,朝鲜贵族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敬畏导致失败,最后反而成了第二次的导火索。

朝鲜半岛民间许多人都在呼吁去汉字化,寻找自身的文化,这一时期,谚文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使用,飞速发展。

但是好景不长,朝鲜半岛被殖民了有半个多世纪左右,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为方便统治,日本大肆在朝鲜半岛进行文化侵蚀。

日本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渗透,整个朝鲜半岛的人都被迫接受日本的文化。日本为了更好的对朝鲜进行殖民,要求民众不得使用谚文,而是使用日文。

日本对朝鲜半岛殖民时间很长,很多韩国年轻人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日本相关的文化价值,且当时国家整体都被日本殖民,反抗比较困难。

不过当时朝鲜半岛的人当然不接受。不想使用日文,自己本土的谚文又不能使用,所以所以汉字再度被提及,因为日语中也有汉字。第二次去汉字化也因为这个原因失败。

第三次去汉字化

韩国的第三次去汉字化在日本投降之后,朝鲜半岛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这次去汉字化,因为有众多的原因杂糅在一起,所以算是比较成功。

在日本投降之后,长时间的殖民统治,和宗主国的不作为,让朝鲜半岛人迫切想要拥有自己的文化,对多元文化天然排斥。

再加上日本退出朝鲜半岛,美军入驻韩国,在美军的震慑、以及亲美分子的鼓吹下,让当时的韩国人普遍认为谚文优于汉字,迫切想要摆脱汉字。

李承晚上台之后,制定了《韩文专用法》,要求小学教育不能再使用汉字,也不准学习汉字。

除此之外,政府的公文报告中,地名、人名这些原本是汉字的地方,也全都用韩文代替。小学初中也都不再教授汉字,汉字被强势的剥离出去。

朴正熙上台之后,去汉字化进一步得到发展。在竞选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观点,说使用汉字是不爱国的表现,把使用韩文和爱国挂钩。

成功当选之后,朴正熙的观点自然也在实际中得到了运用,再加上有《韩文专用法》的基础,所以去汉字化基本实现。

在1970年,朴正熙下令全面实行韩文专用,彻底的去除汉字在韩国的存在。同时她也想彻底的摆脱汉文化圈。

顷刻之间,汉字被从各个地方去除,一些名胜古迹使用汉字的地方能抹就抹,能遮就遮。报纸也用之前的汉字夹杂谚文变成了全部韩文的模式。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也是此刻。

这次看似一场文化运动,倒不如说是政治运动,目的是为了抹去中华文化和日本文化在韩国的存在。

第三次去文化运动最为成功,带来的结果最为深刻,现在的年轻韩国人,对汉字几乎是一窍不通的状态。

因为彻底的去汉字化,所以还闹出了一个笑话。众所周知,韩文是表音字,一个音可能对应多个词汇,所以歧义很容易发生。

在一次修建高速公路时,闹了个大的笑话,原因就是pangsu这组音,在韩文中,这组发音对应着防水,防锈,防守,放水。

在本次修建高速公路世间中,这个词的原本要表达的意思是防水,但是传达给修建高速公路的工人时,工人理解成了放水,意思完全相反。

从这个事件也可以看出,韩文因为本身文字存在的缺点,所以去汉字化很难成功。为了避免后续的问题,现在韩国会在韩文后面标准中文,或者英文,以保证意思准确传达。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下滑,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契机下,韩国重新宣布鼓励大家多用汉字,韩文和汉字合起来用。

在2005年的时候,对韩国去汉字化作出巨大作用的《韩文专用发》被废除,学生们的课本中,也重新出现了汉字。第三次去汉字化,依然失败。

第三次去汉字化后的影响

第三次去汉字化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它造成的影响却是不可扭转的。现在的韩国年轻人已经出现了文化断层,对汉字完全不认识。

一些韩国学者也意识到去汉字化后会出现很多问题,也在想办法去弥补,比如像上文中的进行汉字或者英文进行标注。

甚至在大学考试的时候,为了确保题目的严谨性,整张试卷都全部使用英语来出题。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弥补,但是有一些却是很难弥补的,比如读懂历史资料。

韩国的历史都是用中文来撰写的,而一种语言,特别是中文,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只能看懂几个字,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汉字是特别讲究语境的语言,语境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虽然政府现在恢复了汉字,也鼓励大家多多学习汉字,但在年轻人中是没什么作用的。

现如今欧美文化对韩国影响很大,在进行一切准确的标注时,多采用英文而不是中文,比起中文,韩国年轻人更愿意去使用英文。

成篇的史料放在韩国人眼前,韩国人根本无法读懂,连自己的历史都读不懂,但是中国人可能会娓娓道来,这一幕也出现在韩国的电视节目中。

去汉字化的政策虽然已经被废除,但是他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消失,现在很多学者一也无法看懂他们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物。

包括一些用汉字书写的书法作品。韩文不具备写书法的条件,所以韩国的书法也出现了断代。韩国政府意识到这些之后,也出台了一些学习汉语的政策,但效果一般。

在2013年的时候,韩国也曾出现过汉语热,但是又因为国家间的问题,两国的关系冷却下来,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也同样消退。

2016年,韩国出具了敦促在小学教育中推行汉字教育的倡议书,但是目前韩国整体都对中国比较冷淡排斥,所以恢复汉字依旧漫长。

小结

去汉字化是基于民族独立、自尊的需要,但同时去除汉字之后,同样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有些小问题可以弥补,有一些却是无法弥补的。

韩语终究只是“语”,是音,就会产生歧义。

韩国的历史资料既然用汉字记录,只要没有系统的学过汉字,根本无法看懂自己的文字,文化断层对一个国家是十分致命的,忘掉过去就等于背叛现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