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7月14日电 题:探访“大国工匠”训练营——黑龙江职业学院蹲点见闻
新华社记者杨喆
“精工匠心,家国情怀”。眼下正是毕业季,记者在黑龙江职业学院蹲点采访了解到,通过实施“大师工作室”、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打造“工匠心”等举措,职业院校正响应新时代呼唤“大国工匠”的号召,现代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入“快车道”。
“大师工作室”瞄准“大国工匠”目标
制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维护潜艇电机、焊接海上油田装备……这些“高大上”的工作,不少是黑龙江职业学院毕业生从事的。
走进黑龙江职业学院的工业中心,大厅里遍布各类设备、器材。黑龙江职业学院高级技师,“闫国成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闫国成正在指导学生操作一台智能制造机床设备。
智能制造机床对知识储备、操作水平要求高,正在操作机床的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王朔说,作为“闫国成大师工作室”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他基本掌握了智能制造机床操作技能。
闫国成介绍,自2017年6月成立以来,技能人才培养一直是工作室的重任。“我们根据自愿报名,从全校300多人中选拔12名学生进入工作室。”闫国成说,对这些学生有专门教学方案,学生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热情很高,“在实验室能熬到晚上八九点。”
辛勤的付出收到了成效。在工作室内的一个柜子上,摆满了各类奖杯、证书。自成立以来,闫国成及工作室成员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技能大赛,多次获奖。
“校企合作”锤炼应用型人才
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如何让学生跟上行业前沿,不在走出校门时便“落伍”?黑龙江职业学院与多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等方式,把企业“请进来”,把学生“送出去”,让学生的知识技能永葆“新鲜”。
在黑龙江职业学院的一间实验室里,几名学生正在操作机器人臂,进行模拟生产训练。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尔滨)华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机器人部部长王炳尧介绍,企业和学校共建了协同创新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及虚拟仿真中心,致力于培养能够快速上手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以往新员工进入企业后要熟悉几个月,现在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前就能掌握行业前沿的技能,毕业后便能快速适应。”王炳尧说。
“现代技能型人才培养最忌‘闭门造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研室主任周延昌介绍,学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让更多学生能够与企业一线优秀工匠接触、学习,更好地发挥能工巧匠的“传帮带”作用。
据了解,通过一系列举措,学校学生技能水平得到了锤炼,在就业市场上颇为“抢手”。一些学校教师告诉记者,过去老师四处“推销”学生,现在企业提前“预订”人才。
“德技双修”造就一颗“工匠心”
“大国工匠”不仅要有工匠技能,更要有一颗“工匠心”。黑龙江职业学院在学生入学时就为他们确定“四心六力”,即“报国心、工匠心、敬业心、感恩心”“协作力、学习力、专业力、执行力、责任力、发展力”,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打造新时代有情怀的“大国工匠”。
在电气工程学院,“精工匠心,家国情怀”的理念被一直传承下来。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少年中国说》等均是必读篇目。
“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强化家国情怀,传承工匠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身上的重担,为日后行正途、报家国打下基础。”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敖冰峰说。
在黑龙江职业学院,“铺路石”文化盛行。“教师当好学生的铺路石,学生当好产业的铺路石,师生共同当好民族复兴的铺路石。”敖冰峰说,学校每年举办“铺路石文化节”,在教师中评选“最美铺路石”,在学生中评选“技能之星”,在校友中评选“产业之星”,指引师生铸就“龙职情、产业心、中国梦”。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毕业生,我觉得在就业的选择上要有情怀,在普通的岗位上也要干出个样来。”建筑工程学院学生陈佳男刚刚毕业,在即将走向工作岗位时,他这样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