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群体智慧」:如何让投资决策变得更准确?

一个人的「群体智慧」:如何让投资决策变得更准确?

首页休闲益智群体的智慧更新时间:2024-05-01

世界对于习惯感受的人来说是悲剧,

对于习惯思考的人来说是喜剧。

—— 霍勒斯·沃波尔

这是屠夫的第 652 篇原创,全文 2700 字

金钱 · 逻辑 · 逆人性,屠夫问候各位晚上好。

半天候资产配置组合预计在年底切换第四版逻辑,涉及大类资产比例的调整和具体品种的变化,当前仍在打磨中。

实际上, 屠夫从6月份就开始构思新方案,陆陆续续优化过几轮,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为什么不早一点切换第四版逻辑,非要等年底呢?

这涉及到一个秘诀。

有一个围棋术语叫“长考”,指经过长时间考虑才下一子。

通过长考,棋手可以充分推演棋局变化和对手应着,找出最优解。

短则二三十分钟,长则数小时,只为一着棋 ——

更长的思考时间,可以带来更高的决策准确性。

围棋之外,屠夫也有相似体验 ——

同一个问题,就算当下已经有满意的方案,过几天又会有更好的主意。

具体原理我也说不上来,只是当作个人经验而遵循。

最近受湛庐文化邀请,重温丹尼尔·卡尼曼等人合著的《噪声:人类判断的缺陷》,发现这个经验原来有科学解释,甚至还有进一步优化的方法。

正好把这个经验做一个梳理,跟大家好好聊聊。

群体是「智慧」还是「愚昧」?

股票市场中,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现象:

空有概念没有业绩的公司,吸引来一群人争先恐后地买入,不断创下新高。

这些人还会相互鼓劲,开口闭口都是“改变世界”、“一起为梦想窒息”,越聊越嗨。

潮水褪去,股价崩塌,这些人全部高位套牢。

(记住:身穿黑衣牛仔裤的,不一定是乔布斯……)

见多了,大家难免会有一种感觉 ——

群体只有「愚昧」,没有「智慧」。

真的吗?

1906年,达尔文的表弟、差异心理学之父弗朗西斯·高尔顿 (Francis Galton)在逛乡村集市时有一个新奇发现:

787名村民各自独立地估计一头获奖公牛的重量,虽然最终无人准确猜中【1198磅】,但所有人猜测的平均值是【1197磅】,和正确答案非常接近。

虽然个体的猜测参差不齐,但整合后的结果却和实际答案相差无几,这个现象被称为「群体智慧」。

群体「智慧」和群体「愚昧」的分界线在哪?

个体独立判断,则群体展现智慧,比如猜重量的村民们。

个体沟通互动,则群体更易愚昧,比如追热门的股民们。

那么,这个结论对我们“个体”又有什么启发呢?

“过段时间再说”,你的决策更更准确

美国的机场数量占全球机场总数的百分之多少?

思考这个问题时,你的脑海里可能会冒出来一个答案。

如果要你回答两次呢?

爱德华·沃尔 (Edward Vul) 和哈罗德·帕什勒 (Harold Pashler) 设计了这样一个试验:(这两人后面简称为“沃帕二人组”)

同一个问题,被试者需要回答两次,

但事前不知道会被要求二次作答。

沃帕二人组认为,两次答案的平均数可能会比单次答案更准确:试验结果确实如此。

换句话说,「群体智慧」现象可以推广到个体身上。

两位研究人员将这个发现取名为「内部群体」(The Crowd Within):同一个体的两次决策会产生差异,将两次决策求平均可以提升决策效果。

沃帕二人组进一步指出:

你对同一个问题做出两次回答所提升的准确性,

大致是听取他人意见的1/10。

10%的提升似乎并不明显,但 ——

如果你能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回答,

提升的准确性可以达到听取他人意见的2/3。

是的 ——

没有任何额外信息,没有任何外力帮助,

仅仅是“过段时间再说”,你的决策就能变得更准。

“左右互搏”,也能让你的决策更准确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来自德国的两位研究人员 斯蒂芬·赫佐格 (Stefan Herzog)和拉尔夫·赫维格 (Ralph Hertwig)提出了基于相同原则的不同方法:(这两人后面简称为“赫赫二人组”)

同一个问题,被试者作出回答过后,

会被鼓励再想出不一样的答案。

在这种情境下,被试者会积极思考自己在初次作答时忽略掉的信息,他们的思路是:

首先,假设自己第一次的回答不正确。

其次,思考第一次回答出错的可能性 —— 哪些地方错了?

最后,根据新的观点作出第二次回答。

被试者的两次回答会取平均,作为最终回答 ——

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做法同样能大幅度提升准确性。

两位研究人员将这种方法称为「自我重复抽样」 (Dialectical Bootstrapping)

为了从一个新的视角考虑问题,人们会创建出另一个版本的自己,

由此产生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内部群体”成员,二者的平均就能带来更准确的决策。

赫赫二人组进一步指出:

两个即刻、连续进行的辩证性评估,

在判断准确度上的增益,

是听取他人意见时的1/2。

也就是说 ——

只要两次思考是“辩证性的”,哪怕没有任何时间间隔,

你的决策准确性,也能得到大幅提高。

怎样提升自己的决策准确性

作为决策者,我们并不需要对上面的方法“二选一”。

首先,如果你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独立意见,那就去吧!

「群体智慧」可以提升你的决策水平,这一点毋庸置疑。

当然,你的求助对象必须【独立】,这才是真正的群体。

其次,如果没有他人帮助,你可以尝试创造“内部群体”。

二次判断可以让你的决策更准确,这又分为两种方法:

要么“先放一放”,隔一段时间再作出第二次判断;

要么“质疑自己”,从另一个角度作出第二次判断;

你甚至可以把两者结合 ——

作出一次决策之后,隔一段时间,再从另一个角度作出第二次判断。

最后,你需要把两次决策结果取平均。

成功投资者都用模型做决策》给出过这样一个研究结论:

均等权重模型的准确率和回归模型相近,

胜过人类的诊断性判断。

所以,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需要给某次判断赋予更高权重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取平均吧!

除了上面的方法论,这一系列研究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指明「决策本质」的观点:

人类单次的决策判断,

并不由自己掌握的全部知识来确定,

只是从一个内部的概率分布中抽取。

屠夫给你翻译成大白话:

你给出的每一个答案,只是你头脑中可能产生的多个答案中的一个而已。

所以,同一个问题过段时间再回答一次,或者换个角度再考虑一次,你会从头脑中抽取出不一样的答案。

哪个答案更准确呢?

削弱了决策噪声的平均值,更准确。

写在最后

通过两个心理学试验,我们了解到提升决策准确性的方法。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投资 ——

设计投资策略时,最好的方法不是“一气呵成”,反而应该在有了初步构想后,放一放

过段时间后,重新考虑这个投资策略,去挑战和质疑这个策略的有效性,尝试寻找新思路

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不妨将多次思考结果“求平均”,往往会有奇效。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半天候新版逻辑需要考虑半年了吧?

今天的内容灵感来自丹尼尔·卡尼曼等的《噪声》,感谢湛庐文化的赠书和钟编辑的支持,也感谢屏幕前的你读完。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希望你能点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谢谢支持!

精华回顾

投资者为什么要多读推理小说?

给投资新手的3本书:以钱赚钱,从这里开始

愿爱读书的你,永远活在自己的黄金时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