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视野中的曹操“创业记”

管理学视野中的曹操“创业记”

首页休闲益智三国创业记手机版更新时间:2024-04-29

《三国演义》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小说,也是一部妙趣的谋略书,可以从管理谋略的角度去阅读,在《三国演义》的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曹操的“创业记”是很令人感兴趣的,这一篇长文仔细阐述曹操的“创业”故事,并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点评,希望能对创业者和企业家朋友们有参考价值!

一、曹操于乱世中渐露头角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东汉末期可能是最混乱的历史时期之一,是真正的乱世。汉王朝走入了末世,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轮流执掌朝权,造成了宫廷中的可怕乱局,后来,外戚与宦官争斗,两败俱伤,而如狼似虎的封疆大吏董卓乘机入朝专政,原本宫廷内的争夺很快演变为诸侯对董卓的讨伐。已经走入末期的东汉王朝被外戚和宦官胡乱折腾之后,又被董卓残暴肆虐,最后诸侯讨伐董卓,已经没有把刘氏的汉王朝放在眼里了。

(一)曹操白手起家

董卓入朝专权,朝中有为的大臣都想铲除他。司徒王允以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成功地利用吕布铲除董卓,本来除董卓平息暴政之后,可以暂时止住乱局,但王允没有能力团结朝中的主要大臣,使朝政更混乱。董卓死后,朝政失控,各种力量加速分化,各种力量大洗牌,有逐步崛起做大的,有乘机揽权的,有占领一方择机兼并的,乱世中大浪淘沙,权臣、将军、奸雄、统帅等各显身手;皇族后裔、世族豪强、名门之后、起义英豪等,各有神通,纷纷登场,演绎了乱世的大闹剧。此时的曹操因行刺董卓没有成功,正在外逃之中,当时曹操的力量,与其他力量相比,几乎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他没有豪门望族可依靠,也不是显赫的公卿之后,只能回到老家,“散家财,合义兵”,他召集了亲友门人,凑成义兵,举起讨伐董卓的大旗,召唤英雄于麾下。

点评:白手创业,要有初期的经营班子和启动资金,要能竖起有号召力的旗帜,能招揽真诚的合作者和追随者,事业的发展才有希望。曹操正是从“小本经营”开启他的事业的。

曹操剧照

(二)曹操委身于袁绍,借力发挥

早在汉初平元年,山东诸侯起兵反抗董卓,袁绍被认为是“四世三公”之后裔,势力强大,被推举为义军盟主,袁绍以河北为中心,经营整个北方,许多诸侯也聚集在袁绍周围,一起举旗反抗董卓。此时的曹操势力比较单薄,他选择暂时委身于袁绍,成为袁绍为首的反董联盟中的一支力量。曹操想借助于诸侯联盟,在反董中壮大自己的力量。

其实,曹操与袁绍本来是朝中同僚,共事过,合作过,曹操委身于袁绍,双方都是比较满意的,袁绍自傲,有曹操来投靠,当然是很高兴的,联盟中多了一位能人,多了一直力量,这对于袁绍来说,何乐而不为;而曹操能借助于暂时强大的袁绍联盟来壮大自己,也是一招妙棋。其实,曹、袁两人的胸怀和视野是大不一样的。有一次,两人曾论及如何争得天下的问题,袁绍问曹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据?”曹操反问道:“足下意以为如何?”袁绍傲气十足地回答:“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几济乎?”曹操听后,自信地笑道:“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不难看出,袁绍与曹操两人的经营原则是不一样的,袁绍想靠吃老本、占地盘,并逐步扩大势力来争夺天下。袁绍是名门望族之后,袁氏家族在河北有很大的势力,他力图以中原腹地为中心,充分利用地缘政治的优势,扩大其政治势力,以争霸天下。而曹操当时势力较弱,没有老本,没有地盘,只能靠人才的智谋来争夺天下,所以,曹操后来十分重视收集人才,他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开放人才政策使得很多优秀的文武人才聚集在他的麾下,他重视用人策略,不拘泥于地缘政治局势,相比之下,曹操在格局和眼界上远胜于袁绍。

点评:创业经营,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地盘固然重要,而人的因素更重要。有了地盘是可以使事业有比较踏实的立脚点,但如果没有人才,占住的地盘也会丢的,创业经营就是需要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才,有共同的事业心,才能制胜。曹操的“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是非常厉害的经营策略。

(三)曹操离开袁绍,独立发展

曹操和袁绍合力举兵反董卓,此时,袁绍势力强,曹操势力弱,双方继续合作有难度了,因为袁绍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迅速扩张。袁绍以先辈的巨大政治和人脉资源,并充分利用其名门望族的巨大威望,又是威慑又是哄骗,硬是胁迫冀州牧韩馥交出冀州,袁绍因此有了根据地,在河北站住脚。此时,袁绍手下重要谋士沮授向袁绍提出了一个战略计划,即:先东征夺取青州,接着回师剿灭黑山军张燕部,而后向北取燕代,以震慑北方戎狄,迫使匈奴顺从,以造成横贯大河之北、整合四州之地的有利态势,最后迎大驾于西京,复建宗庙于洛阳,号令天下,以讨伐其他未收复之地。这一计划分两部分,第一步是夺青州,剿灭张燕,建立强大的根据地,这第一部分的计划,后来袁绍做到了,但对于第二部分计划,即“迎大驾于西京,复建宗庙于洛阳,号令天下”,袁绍却没有去做,他过分相信占地盘和壮大军事实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政治名誉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他把这方面的优势让给了曹操。

袁绍占他的地盘,东征夺青州去了,初平二年,曹操只能与袁绍分道扬镳,自个儿独立发展。曹操先找势力弱的来打,他剿灭了濮阳地区的黑山军白绕部,开始在东郡站住脚。第二年,曹操遇到了一个好机会,青州黄巾军入侵兖州,曹操尽起当时曹军的力量,击败了青州黄巾军,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人。举义旗以来,曹操还没有这么大的收获过,这对于势力较弱的曹操来说,是喜出望外的大成绩。曹操从青州黄巾降兵中挑选出勇猛善战的将士,组编成“青州兵”,这一支部队后来成了曹军最嫡系的精锐部队,成了日后征战天下的主力军。此时,曹操终于有了兖州这一立脚点。不过,兖州周围有各种势力,曹操不敢怠慢,他一方面认真打造“青州兵”这一支队伍,另一方面,为改变立足未稳的状态,他决定继续采用借势发挥的策略。

点评:创业之初,别想着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顺序渐进是非常重要的,先建立一个根据地,哪怕这根据地很小;先建立起基本队伍,哪怕这队伍不大,但总是自己起步的基本的资源,有了这基本资源就有了日后大发展的扎实基础。

袁绍剧照

二、曹操继续借力、借势发展壮大

曹操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谋略家,他眼界高,知进退,离开袁绍独立发展,是对的,这一独立,使他有了兖州,有了“青州兵”,可是,兖州并不好守,于是,曹操又想到了借力、借势发挥的妙策。在乱世的群雄角逐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对此,曹操心里是很清楚的,曹操与袁绍当时是合久必分,而这一回,有到了分久必合的时候了,他谋划着与袁绍再次携手共进。

(一)曹操再次与袁绍联手

站在兖州的小小根据地上,曹操开始实施他的借势发挥策略,曹操知道,他没有袁绍的名门望族优势,没有袁绍的“四世三公”家族厚底,作为宦官之后,他近乎是白手起家,而对于小本经营的曹操来说,借势发挥是非常重要的。曹操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居于北方且势力较强大的袁绍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为了防止来自北面的危机,曹操必须与袁绍联盟,而此时的袁绍也正好需要南面安定,所以,两个昔日的合作者此时又各取所需,再一次联起手来。在当时的局势下,曹袁的联盟确实对于他们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从地缘军事上看,当时在曹、袁周围,有袁术、公孙瓒和陶谦三股势力,特别是前两股力量不小,而曹、袁一联手,便能将这三股势力分隔为南北两个不相连的部分,使他们难以协同进攻曹、袁。而曹、袁联手,能背靠着背在内线作战,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果不其然,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与袁绍联手,击溃了北线的公孙瓒派来作战的刘备所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在荆州刘表的配合下,击溃了从南阳向北来犯的袁术,将其追击至淮北。有了袁绍在北面为曹操遮风挡雨,曹操在袁州就安全了,他巩固了根据地,扎实地站稳脚跟。

点评:竞争激烈的局势中,纵横捭阖,敌、友是相对的,灵活的捭阖策略非常重要,创业之初处于弱势,千万不能四面出击,该联盟的就必须联盟,才能借势发挥,借力打力,起步发展时,没有强势力量的协助要成功往往很困难,当然,联盟不是祈求对方施舍,而是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有了共同利益,联盟才是实质性的,竞争时代,互利才能真诚。

(二)尝试着由防御转向进攻

有了相对稳固的兖州根据地,站稳脚跟的曹操此时尝试着由战略防御转向对于战略进攻的尝试。曹操仔细分析当时东南西北可能发起进攻的地方。北面是青州,是一个好地方,在当时,青州相对比较富裕,能夺得青州对于解决军队的粮草问题是大大有利的,可是,此时的青州正是袁绍的“口中之食”,曹操力量尚弱,岂能虎口夺食!再说,刚刚与袁绍联手,不能一下子就撕破脸,因而,青州此时不能夺;南面有南阳,地方不错,抢了也是利于军队扩大,但是,南阳系刘表的地盘,曹操刚刚在他的帮助下击溃袁术,若一下子就翻脸不认人进攻南阳,信誉何在?南阳也不能夺;西面的好地方是洛阳,这是个大地方,而且没有任何能阻挡进攻因素,但是,豫州长期处于战乱中,若长途奔袭,在贫瘠的路上很难找到粮食,远征洛阳,风险太大了,不能去。曹操想来想去,只有往东面行动了,东面有徐州,徐州牧陶谦,是个文人,不善武,故步自封,懦弱自保。曹军想到有徐州可取,眼睛都亮了。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率兵直指徐州,大军所到之处,掠地夺城,曹军接连攻下十余城,无奈粮草不继,只能暂时收兵。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夏,曹操军又率军再一次东征徐州,攻城掠地一直至东海,如果不是刘备援助徐州,曹操很可能能很快攻下徐州。

点评:从创业起步到发展壮大,选择拓展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选对了方向,便能避实就虚,攻城掠地,成功地发展壮大;而选错了方向,便会或失去盟友,或遇到强敌,或耗尽先前积累的资源,重新又回到起点,甚至从此一败涂地。曹操能清醒仔细地分析当时各方面的力量,务实用兵,避强攻弱,稳步推进,这是很值得借鉴的创业策略。

三、曹军遇危机迅速回师,巩固后方根据地

正当曹操在进攻徐州时,长安政局出现了大变化,董卓、王允、吕布等在混乱争斗中各方都没有胜出,董卓死了,王允对朝局失去了掌控,而吕布更是失败者,他被王允利用之后,逃出长安,逃到了兖州,此时,吕布勾结曹操的部将张邈,并在足智多谋的陈宫的帮助下,举起反曹旗帜。曹操不在袁州,兖州地区多数郡县呼应吕布造反,只有甄城等三城仍效忠于曹操。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

(一)曹操果断撤离徐州,回防和巩固根据地

曹操正着力进攻徐州,而其背后的根据地袁州却因陈宫的谋略、吕布的进攻而基本失去了,这对于刚刚建立根据地不久的曹操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前方,徐州因为有刘备的协防,曹军没有能完全攻下;后方,曹操的老巢被吕布、陈宫几乎夺走了,曹操处于前无新居所,后无稳定基地的极为危险的境地中。

此时,曹操临危决断,他果断做出决策,立即回师兖州,毕竟兖州是他的第一个根据地。或许是天助曹操,吕布这个莽夫,对甄城久攻不克之后,便率军退至西面的濮阳,如果吕布不是西退而是东进,占住泰山下之有利地形,扼守住曹操的回师之路,对于曹操来说,便是致命的一击,因为曹军远征徐州缺粮,被阻于半途必死无疑。曹操很幸运,吕布撤兵濮阳,给了曹军以生机,曹操立即火速率兵进攻濮阳,曹操认为吕布立足未稳,想速战速决赶走吕布,可是,两军对垒时曹军并没有能取胜,因为吕布勇猛,其率领的骑兵非同寻常,与长途跋涉的曹军相比,并不居下风,两军在对战中互有胜负,陷入鏖战之中,后因双方都缺粮,自先撤兵。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春,休整之后的曹军战斗力增强,在定陶地区与吕布展开了决战,成功击败吕布,吕布只好逃奔徐州,投靠刚刚接手徐州的刘备。吕布一撤,兖州只剩下守城的张邈的弟弟张超,曹操在雍丘击败了张超,成功地夺回兖州的控制权,至此,曹军又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评点:创业发展,根据地或核心业务的守成是经营的关键,当发展遇到危机时,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一味想攻城掠地,在进攻没有成功把握时,回防固守根据地或自己的核心业务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将是进攻的项目没有拿下,而后方的根据地又丢失了,从而陷入前无新住所,后无大本营的危险境地,最终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根基。曹操攻徐州突遇吕布从背后攻击,陷入危机,而他能果断决策,火速回防,从突发的危机中成功脱险并获胜,夺回和巩固了后方根据地兖州,这是值得重视的攻防转换策略。

(二)曹操遇大局变化,思考着重大政治决策

“美人计”之后,董卓死了,吕布逃了,王允失去了对朝局的掌控,长安都城朝中大乱,刘汉天子面对着朝局大乱,已经无力回天,此时,汉天子被迫东迁,在混乱中东渡黄河到洛阳。而洛阳周边,特别是豫州等连年战乱,此时,没有任何军事力量能保护汉天子,汉天子成了一只没有强人护卫的“小绵羊”,可是,这只汉朝末代的“小绵羊”却仍有大汉王朝正统的帝王名誉,这可是绝无仅有的政治软资源,是一面虽然破旧但仍具有相当号召力的极好的政治旗帜。

当时,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和谋略家们,都敏锐地看到了汉天子这一面“旗帜”的重要性,知晓若能抢夺到天子,便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如,袁绍阵营中的重要谋士沮授,就非常敏锐地看到了汉天子的价值,他坚决主张抢在别的势力之前,尽快将汉皇帝控制住,他积极向袁绍提出建议,迫切要求尽快实施挟天子的计划。可是,袁绍面对着谋士们的不同意见,却一直犹豫不决,袁绍部下的其他谋士,如郭图、逢记等,极力阻止袁绍控制汉天子,他们认为,汉祚已失,汉朝的政治威望已经荡然无存,皇帝可利用的价值不多,而且,如果真的让皇帝到了袁绍身边,袁绍的决策便会受到影响,动不动需要请示,就失去了专断决策的权力。而若袁绍的意见与皇帝相左,袁绍独自擅自决策则便是抗旨,还是不要天子为好。袁绍麾下谋士意见的大分歧,加上袁绍迟疑不断的心态,使得袁绍阵营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政治机会,没有能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假如袁绍不犹豫而果断行动,当时曹军正忙着与吕布苦战,就会失去一次极为重要的政治机会。

与袁绍的毫无远见和犹豫不决相比,曹操既深谋远虑又敏锐果断,尽管曹操属下的谋士也提出了不同意见,但当时荀彧的建议更符合曹操的心意,荀彧建议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对于曹操政治事业的发展来说,荀彧的建议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尽管当时其他谋士也分析了挟天子的种种不利之处 而且,曹操心里也清楚,与袁绍相比,他挟天子所冒的风险要大得多,但是,曹操作为战略家,他能感受到荀彧建议的重大意义,他敏锐地意识到,汉天子在洛阳,周边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政治机会。曹操感到,这是天赐良机,如能乘此机会挟得天子,从此之后,便能以皇帝的名义来诏告天下、号令诸侯,这是再好不过的政治资源了。所以,曹操没有像袁绍那样犹豫不决,他极为果断地实施了挟天子的计划。

点评:创业发展,有时能遇到极好的发展机会,当机会到来时,难得的资源可能如从天而降,而敏锐而有远见的创业者常常能迅速果断地抓住机会,抢得宝贵的资源,从而使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很快超越竞争对手,走在发展的前列;相反,迟钝而没有远见的经营者却常常遇到机会,有机遇获得重要资源时,却犹犹豫豫,难下决断,最终失去了难得的机会,在竞争中落伍了。在挟天子的问题上,曹操属于前者,而袁绍属于后者,这得失之经验,值得创业经营者牢牢记住。

荀彧剧照

四、曹操率军西进,狭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得知汉天子在洛阳之后,及时地调整战略方向,由原来的东进攻徐州,及时改变为西进朝洛阳进发。曹操率军快速攻占汝南、颖川一带,直冲洛阳而去,此时,他的最大的战略目标就是能进入洛阳,把汉天子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一)曹操迁都许昌,挟天子号令天下

西晋战略基本上没有遇到阻力,曹操在其政治生涯中成功地掀开了新的一页,他率军西进,成功地让汉献帝进入自己的掌控范围。曹操被汉献帝任命为司隶校尉,曹操采纳谋士们的建议,奉迎汉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进一步加强对汉献帝的掌控。从此,汉献帝就一直处在曹操所控制的军事范围之内。不久,曹操被汉献帝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而他属下的重要谋士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曹操开启了奉天子以令诸侯新时局。

曹操把汉献帝掌控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同时,又迁都至许昌,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将兖州作为军事基地,将许昌作为政治基地,以汉天子的名义,控制了兖州、豫州,以及青州和徐州的一部分。在政治号令方面,曹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势,汉天子授曹操予节钺,让其录尚书事,掌领司隶校尉部。此时的曹操今非昔比了,他能号令天下,军事政治基地稳固,身边武将勇猛忠诚,谋士足智多谋,粮草充足,威名远扬。

拥有了难得的政治资源,曹操便毫无客气地极力用好这一资源,他经常以皇帝的名义发诏书,对于顺从的听话的诸侯或地方官员,他给予封官许愿;而对于敢逆反或顶撞的诸侯或官员,他便以皇帝名义下旨问罪谴责,他以此来联盟或拉拢一些诸侯,而打击和分化另一些诸侯,并贬损政敌,曹操俨然是扮演着皇帝的化身,他的话几近圣旨。曹操以天子名义发圣旨,其挑拨离间政敌很管用,比如,赤壁大战之后,刘备、诸葛亮占领了荆州及周围的地盘,曹操便以天子的名义故意封周瑜为南郡太守,而有了天子颁发的南郡太守称呼,周瑜当然就要向刘备索取南郡,曹操以圣旨名义激化吴、蜀矛盾之意非常明显。

评点: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非常高明的借势发挥,创业之初,善于借力借势是非常重要的,之前,曹操联手袁绍,是从军事上借袁军之力,而这一次,从洛阳把皇帝“抢”到许昌,是巧妙地借汉王朝帝王之势,尽管汉王朝已名存实亡,但其皇帝的名义还是很管用的,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非常巧妙的从政治上借势。创业发展,不仅要懂得借力(借助别人的资金、业务途径等),而且,更要善于借势(借名誉,借品牌、经营策略等等),有时,“势”的无形之力,比实力的作用更大,软资源有时比硬资源更有价值,在这方面,曹操比袁绍更懂。

(二)曹操避开强敌,专挑“软柿子”吃

虽然说曹操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兖州、许昌等地也比较稳固,但是,作为冷静的政治家和务实的军事家,曹操很清楚他当时所处的境地,其实,曹军仍处在四面有劲敌包围的险境中。在曹军北面有袁绍,曹、袁虽然依然算是联盟,但在各自大力发展之后,其联盟已名存实亡,只是双方都再忙着对付其他敌人,不想撕破脸而已。袁绍继续推行其扩大地盘的计划,他击败了公孙瓒,并占据着冀、青、幽、并四州,战败的公孙赞已无力抗衡和牵制袁绍,袁绍进一步在北方做大做强。对于袁绍强大的实力,曹操心里是最清楚的,他知道,以他自己现有的实力,是不足以与袁绍抗衡的。袁军势大,曹操暂时还得对袁绍客气和礼貌点,他不想现在与袁绍发生冲突,所以,曹操避开了袁军这一锋芒。在军的西面,马腾、韩遂所率的西凉兵已经占据关内,兵强马壮,对这一支彪悍的强军,曹操不想去招惹他们,西面不可行动;在曹军的东面,原本陶谦主政徐州时,是比较弱的,当时曹军没有能占领徐州,委实可惜,如今,换了刘备成为徐州之主,其政治、军事能力大大超过了陶谦,而且,此时吕布与刘备成掎角之势,实在是不好进攻,所以,攻徐州只能暂缓;在曹军的南面,有张绣在南阳,他与刘表成掎角之势,护着荆州北翼,如曹军进攻荆州,张、刘联手,曹军胜算不大,曹操不想贸然出击。

经过了仔细分析,曹操决定避开强敌,袁绍强大,暂时与之联盟,曹操以皇帝的名义将大将军的虚名让于袁绍,袁绍好虚名,很高兴,曹操以此来稳住袁军。马腾、韩遂强悍,曹操不想去招惹他们,曹操深知马、韩等没有大的政治野心,便假天子之名,派钟繇持皇帝节入关中,劝说马、韩谴子入侍,让他们认同曹操的主张,臣服于皇室,让他们对曹操至少能保持中立。刘备占据徐州,不好对付,暂时不去冒犯;刘表占据荆州,有张绣配合,也不好攻击,曹操决定向南,挑几个“软柿子”吃。他所选中的是力量较弱而且名誉上不太好的几个,即吕布、袁术和张绣,这几个比较分散,而且各个心胸狭窄,各怀鬼胎,他们之间很难联手,易于各个击破。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开始向南线用兵。在吕布、袁术和张绣三人之中,吕布勇猛而鲁莽,名声不好,且四处惹事,得罪的人很多,暂时不管他他似乎也难成气候。袁术三年前曾兵败而退至淮北,势力有所恢复,而此公野心很大去能力不足,他妄想称帝,而其能力和实力不足于让他成帝,曹操对袁术很讨厌,很想击败他,但袁术和吕布一样,与刘备有微妙关系,受外敌攻击时,他们或联手,而没有外敌,他们又可能内斗,因此,曹操暂时放弃对吕布、袁术的进攻,选中了张绣作南向进攻的第一个对象。

在南面诸敌中,张绣是确确实实比如弱势的一位,他政治野心较小,军事实力弱,抵抗意志相对薄弱。若战刘表的荆州,张绣为了有依靠,可能会兵援荆州,而如果战张绣,刘表明哲身,或许不会支援张绣;即便会支援张绣,如果行动迅速,刘表也来不及支援。果然被曹操猜中了,张绣抵抗意志薄弱,曹军一进攻,张绣便归降了。可是,张绣并非真心投降,几年之后,他又叛变反曹,一直成为干扰曹操腹地的一支力量,直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变得很强大了,张绣才听从谋士贾诩的劝说,主动归顺曹操。

同在这一年,曹操乘自以为是的狂妄之徒袁术进攻陈地时,亲率大军攻击袁术,斩了袁术的部将桥葳、李丰、梁刚、乐就等,迫使袁术退兵至淮南,袁术至此便无力再对曹操有威胁。不过,袁术不甘失败,他听谋士建议,修书给吕布,要让其子娶吕布的女儿为妻,想以联姻来联手对抗曹操,吕布先是答应了,后来又后悔,追回女儿,将袁术的婚使送到许昌让曹操枭首示众。曹操见此大喜,他所担忧的袁术、吕布联手不复存在了,吕布的愚蠢举动让曹操抓住了击败他的机会,曹操进一步分化袁术和吕布,他以皇帝名义拜吕布为平东将军,让吕布向东平袁术,吕布若接受封号便是认可平东之举;曹操又修书吕布,说专为吕布制作金印,而金子和紫绶是曹操提供的,吕布喜欢受奉承,当然非常高兴,便忘了与曹操在兖州的仇恨了。

在曹操离间计的驱动下,袁术派大将张勋进攻吕布,吕布则联合韩瞿、杨奉大破袁术,吕布失去了袁术形成掎角之势,这正中了曹操的离间之计。可是,出人意料,已成孤军的吕布竟然联手袁术,合力攻击刘备,而刘备失败了。此时,吕布的最后一个可能的联盟对象也失去了。刘备失败后投靠曹操,曹操为刘备报仇,亲率大军攻吕布,吕布大败,躲进下邳城。曹操用郭嘉、荀攸的计谋,决泗水、沂水灌入下邳城,大败吕布兵将,活捉了吕布,这一回刘备不客气了,他提示曹操,让曹操*了吕布。曹操不仅战败了吕布、袁术,而且还意外地得到了徐州。曹操彻底平定了南面的敌人,其势力不断壮大。

评点:曹操这一次南向军事行动,消除了南方的吕布、袁术,降服了张绣,收复了刘备,顺利夺取了徐州,扩大了南面的版图,有如此大的战果,主要要归功一个重要的策略,即曹操避开了袁绍、马腾、韩遂等强敌,选择了势力较弱而又不善于联盟的敌人进行各个击破,这种避强攻弱的策略在创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实力不强,又专挑强敌去拼*,不仅无法扩大实力,而且还极有可能被强敌彻底碾压,把刚刚建立起来的事业毁光了,所以,在竞争场景中,明智地选择竞争对手十分重要,选对了,胜之,壮大了实力;选错了,赔光了本钱,一败涂地。

五、曹军以退为进,以少胜多,击败北方劲敌

当曹操在南面取得胜利时,袁绍在北方也没有闲着,他彻底消灭了公孙瓒,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四个重要的州,袁绍有稳固的根据地,粮草充足,他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万,而且,其属下猛将众多,谋臣也不少。袁绍属名门望族之后,其家族门生故友众多,人脉资源十分丰富,影响力非常强大,这使得袁绍傲气十足,对于夺取天下十分自信,在他消灭了公孙瓒之后,便挥师兵进中原,此时,曹操显然已经成了他下一步必须攻击的目标。在高傲的袁绍眼里,曹操的势力大不如他,战胜曹操他势在必得。此时,袁绍和曹操心里都非常清楚,袁、曹的联盟已经没有意义,不可能再维持下去,袁绍把消灭曹操作为他下一次军事行动的最重要目标。而在曹操看来,袁绍也已经是他的劲敌,袁绍占据着黄河以北的重要地区,曹操作为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他在黄河南部,隔河相望,深知曹军与袁绍集团的对抗已是不可避免,曹操必须事先做决战的准备。

(一)曹操巩固根据地,积极布防,创造决战前的有利态势

曹操与袁绍表层面上的联盟关系越来越难以维持了,曹操心里早就清楚,袁绍将是他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而又胆大心细的人,他知道他必须在大决战到来之前,尽量争取时间,做好战前的必要准备,以尽可能占有利的态势。

首先,他必须保证河内地区根据地的稳固,做到万无一失,而河内的眭固有投靠袁绍的可能性,曹操便有针对性地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以巩固西北方的防务,使第一线的防务力量得到加强;其次,他把兵力向前推进,很有胆识地把他的兵力进驻到黄河北岸的黎阳,临敌防守,既能扰乱敌人又能及时得到前方消息;再次,他意识到东线一翼是重要的争夺之地,他抢在大战到来之前,派遣其部将臧霸等东进攻青州,抢先占领齐地、北海、东安等区域;最后,曹操明白,沿河及腹地的中部防区,将是争夺的关键区域,熟知兵法的曹操一反常态,没有将重兵沿河岸布防,而是只让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于禁率部两千多人,在河岸机动设防,而曹军的主力部队却部署在河岸之后的纵深地带。这一区域,是大运河的重要枢纽,这里西通巩、洛险要地带,东连战略要地徐州,而且,扼守着进入许昌的咽喉地带。而且,这一官渡地区相对狭窄,袁绍的北方大兵团很难在这狭窄地区展开攻击态势,袁军的优势很难得到有效发挥,这成了曹操对抗袁绍的首选之地。曹操如此排兵布阵,能避免两翼防守失控,且沿河岸边若守不住时,能有回旋的余地,能利用布防在腹地的强大兵力与袁军在狭窄地区展开决战,转劣势为优势,在决战中去取主动,力争获胜。这便是曹操不沿河布防,而在官渡的纵深地带布防,以便诱敌深入,避其锋芒,而后迎头痛击,此为积极的防御策略。

曹操积极布防,而袁绍也没有闲着,只不过,袁绍却在忙着一些无用的争吵。袁绍决策历来都是犹豫不决的,此时,袁绍账下谋士们争吵不停,使袁绍不能决断,所以,袁绍一直按兵不动。袁军是否该跨河南下征战呢?袁绍集团内部,分歧严重,沮授、田丰等认为,曹军兵力虽处劣势,粮草亦不如袁军充足,但曹操神通谋略,精于算计,领兵作战能力极强,其手下将领勇猛善战,队伍中的“青州兵”等是善战的精锐,大军渡河作战,难以一战决胜负,还是利用不断的*扰、攻击,消耗曹军斗志,逐步削弱其实力为好。而审配等则认为,依照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袁军的力量十倍地强于曹军,此时不决战,更待何时?这是天佑曹军,机不可失,袁军必须积极渡河攻击,尽快取胜。两派意见各执其词,分歧严重,袁绍不知那一派的意见是对的,因而一直犹豫不决。到了最后,才勉强选择审配等人的方案。而袁绍的这一选择虽然也有其理由,但大兵团跨河进入狭窄地带与曹军决战,毕竟是相当不利的,后来,事实证明了袁绍的失策。袁绍的犹豫不决和最后选错方案,是给了曹操在决战中获胜的机会。

点评:在竞争局势处于决战来临之前,一是要做好决战前的充分准备,二是要在仔细谋划之后,快速做出决策,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积极应敌;三是要以己之长对敌之短,扬长避短,争取最终的胜利。这几点,曹操都做到了,而袁绍却没有能做到,所以,最后袁绍处于陷入了被动。

(二)曹操移师击败刘备的偷袭,回师官渡布防

当袁绍、曹操两人撕破脸皮,正在暗中准备着决战时,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发生了一件让袁绍和曹操预料不到的突发事件,投靠曹操的刘备内心其实是不愿久居于曹操之下的,在曹操忙于备战对付袁绍时,刘备乘机偷袭了徐州,*了曹操所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在徐州公然高举起反曹的大旗。这等于是在曹操背后捅了曹操一刀,这身后的突发变故让曹操大惊失色,他正面对着河岸对面的袁绍集团,而突然背后的徐州城被刘备抢占了,曹操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巨大风险,搞不好,曹操便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此时,幸好曹操最得力的谋士郭嘉提出了极高明而果断的建议,在郭嘉看来,袁绍生性多疑,遇大事常常犹豫不决,所以,他建议曹操可以放心地亲率大军东进去攻击刘备,袁绍一定心存犹疑,不敢渡河来进攻曹军。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当曹操听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果断率兵东进时,袁绍多疑,迟疑不敢出兵,其属下谋士田丰掏心窝地建议袁绍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渡河攻击曹操,而袁绍依然是犹豫不决,闷着不采取行动。与袁绍不同,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之后,立即行动,率兵出击刘备,而刘备虽*了车胄,夺取了徐州,但其属下嫡系兵力少,且立足未稳,力量弱小,根本就不是曹军的对手,曹操的大军一到,很快便被击溃了。曹操战败刘备,随即快速回师官渡,曹军如闪电一般,突袭徐州,又快速回防,这不但没有丝毫损失,而且还因击败刘备而威名远扬。相比之下,袁绍不但失去了击败曹操的极好机会,而且,让曹操因战败枭雄刘备而大大地稳固了后方,袁军在决战前优势又减弱了。

点评:战机损失万变,机会难得,能抓住机会,便容易乘机获胜,而犹豫不决,只能让机会白白失去,袁绍生性多疑,犹豫不决,失去了击败曹军的难得机会;而曹操在遇到危机时却能果断地采纳谋士的积极建议,快速出兵,击溃腹地造反的刘备力量,避免了等刘备站稳脚跟而养精蓄锐之后,成为其来自后面的威胁,避免了两面受敌的被动局面的出现,同时,还因战胜刘备而增添了威名,壮大了力量,更有利于对袁绍决战。曹操胆识过人的果敢行动作风,是值得创业者学习的。

(三)曹操以退为进,采纳许攸计策,兵袭鸟巢大败袁军

袁绍进攻曹操的计划终于实施了,之前曹操出兵过进驻黎阳,而袁绍开始进攻,也看中黎阳,袁绍将黎阳作为袁军渡河进攻曹军的首选阵地。令袁军感到意外的是,曹操用荀攸的计策,移军向西,猛然从西面的延津突袭袁军。当时,关羽在战乱中与刘备失散,暂时降曹操,当曹军与袁军对垒时,与阵前斩了颜良,快速解白马之围,威震袁军。之后,曹军面对着强大的袁军,避其锋芒,西撤至延津,用荀攸诱敌之计,斩*了文丑。两军初遇,两次交战,袁绍损兵折将,顿时没了锐气,而曹军却斩*袁军大将,士气倍增。

头两次交锋,曹军暂时取胜,但两边的力量对比,袁绍在实力上仍是远胜于曹操,如果在黄河南岸临河的宽阔区域展开大规模对决,曹军将毫无优势,因力量对比悬殊,极可能陷入势力强大的袁军的合围之中,曹操深通军事谋略,他看出了袁、曹两军的优劣之处,所以,他果断地选择避开袁军的进攻锋芒,绝不在宽阔地迎敌,他率军主动后撤,让出了南岸边的宽阔地,将大军撤至官渡地区埋伏,伺机攻击袁军。

袁军渡过黄河,向前推进,很快便攻占了阳武,本来,袁绍以为度河之后,一定会遇到曹军的顽强抵抗,可是,出乎意料的事,在岸边的开阔地上,却未遇抵抗,曹军撤离得太快了,袁绍本多疑,此等意外,让他怀疑曹操有大阴谋,于是,袁军在逼近官渡时,突然停止了进攻了。袁军在连续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一直迟疑不前。此时,袁绍的麾下谋士们,又故伎重演,开始争吵了。是进是退,争论不休,沮授代表缓战派,坚持其持久战战略,主张稳步推进,他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袁军粮草充裕的优势,与曹军打持久战,以久耗之策让曹军粮草用尽,之后再展开攻击。其实,沮授的持久战是有问题的,袁军渡河入侵曹军腹地,远离自己的根据地,在敌方城池附近屯兵,对战地陌生,人困马乏,旧住不攻,消磨斗志,易被突袭,战败的可能性大。代表着速战派的杰出谋士许攸的建议似乎更靠谱,许攸主张分兵抄袭曹军的大后方,出动奇兵,突袭曹操的根据地许昌,如此一来,曹操必然会撤军去回救许昌,而只要曹操以撤军,袁军立即利用优势兵力猛攻曹军,曹军必败无疑,

许攸腹有奇谋,是个狠角色,他的毒辣计策刺向曹操的软肋,可惜袁绍多疑心见识浅,倘若袁绍采纳了许攸之计,曹操可就有大麻烦了!袁绍不采纳许攸之计,他太自信了,认为自己充分占有兵力上的优势,从正面攻击曹操才是正道。袁绍再一次失去了击败曹操的极好机会。而许攸对袁绍也彻底失去了信心,而让许攸寒心,这后来成了袁绍的灾难。

许攸剧照

曹袁两军在官渡前长时间对垒,袁军势力大,粮草足,而曹军较弱,粮草也相对不足,不敢与袁军决战,只能坚守险要阵地,等待机会出击,两军进入相持状态,而长久相持最耗损的就是粮草,相比之下,曹军缺少粮草方面的优势,继续相持下去,曹军粮草将难以为继,为了保证粮草的正常供给,当曹操得知袁军的运粮车将到,立即派部将徐晃、史奂去突袭袁军的运粮车,可惜无法抢来,只好将数千辆运梁车焚烧毁了。粮草被烧,这给袁军的心理打击较大,自此,袁军对保护粮食非常警惕,冬10月,袁军运来大批粮草,他们不敢马虎,很谨慎地将粮草安放在袁军大营北面40多里的乌巢,乌巢乃袁军的后方,比较安全,同时,为了使粮食更安全,袁绍还派了大将淳于琼率万余人守住乌巢,负责保护粮草。

可是,天不佑袁绍,后来出现的种种状况,让袁绍在粮草问题上大栽跟斗,乌巢粮草彻底被毁了。首先,许攸没有被重要,他的奇计妙策袁绍屡屡不听,这让许攸彻底寒心了,许攸有些战国时纵横家的做派,认为袁绍不重用他,总有重用他的人,于是,许攸便就带他的奇计投靠了曹操,要知道,许攸对袁军阵营太了解了,他深知袁绍的软肋,许攸到了曹营之后,将偷袭乌巢的奇计作为见面礼献给了曹操,活该袁绍倒霉,这计策太毒了;其次,袁绍不仅是个多疑的人,而且也是一个识人用人非常差劲的人,他对大将淳于琼太不了解了,此人是一酒鬼,这样一位天天喝得酩汀大醉的人被派去守乌巢这一事关袁军生命的关键地,岂有不误事之理?后来,当曹操的精锐部队已经攻入乌巢时,淳于琼还在醉梦中。

曹操得到了许攸如获至宝,他对许攸的建议言听计从,因为作为军事谋略家,曹操甚至许攸奇计的分量,曹操果断决定实施许攸的计策,他立即亲率五千精锐奇兵,深入袁军后方,突袭乌巢,酒鬼淳于琼看守的乌巢,其护卫形同虚设,很快就被曹军突袭了,曹军防火,将存放在乌巢的粮草焚烧快尽,而袁绍以为有淳于琼率领的一万人护卫,乌巢是安全的,所以,迟迟没有派兵救援。两军持久对垒,粮草成决定胜负的关键,当袁军知道乌巢粮库被烧毁时,军心大乱,袁军立即陷入混乱,曹军见袁军阵营生乱,立即从多个方向猛攻袁军阵营,袁军士气尽失,在混乱中全线溃败,此时,袁绍已经指挥不动麾下部队了,而且,危急之中,他也顾不了手下兵将了,自己在身边亲信的保护下,狼狈逃窜。

官渡之战,以兵强马壮的袁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而兵力相对较弱的曹操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其实,在决战前,双方主帅的在见识谋略、处事风格、用计用人等方面的不同,已经预示了决战的胜负。袁绍多疑而对人不信任,既没有能积极采纳杰出谋士的建议,又愚蠢地用酒鬼去守关键的粮仓,岂有不败之理?而曹操见许攸来降,立即对他充分信任,因为曹操有见识,知晓计策之妙。曹操积极采纳许攸计策,并亲率精锐部队突袭敌后方。统帅的差异决定了决战的胜负,多疑无能、吃老本瞎自信的袁绍,其实输得不怨,因为他是注定要输的。

点评:官渡之战,一方面充分显示了曹操的深谋远虑、精明果断和机敏睿智,他善谋划,敢冒险,信任谋士,能亲力亲为,这是一个领军人物必备的优秀素质,值得企业管理者好好学习;另一方面,在重大决战中,特别是持久相持时的决战,粮草是关键,大军作战,无粮必乱,有充足的粮草才有士气,才有决战的信心,所以,保护粮草是马虎不得的。在企业经营中,资金就是粮草,所以,维持流动资金充足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当职工拿不到薪金,他们便对企业没有信心,哪里还会有与企业经营者同心同德干事业的劲头呢?古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得很有道理,没有粮草,部队是无法取胜的,而缺少资金的企业,也是很难发展的。粮食、资金是生命线,是战争、经营的制胜法宝。

最后,军事家们都非常重视《孙子兵法》所讲的“上兵划谋”,曹操注释过《孙子兵法》,他深谙孙武兵法的奥秘,曹操的创业征战史,表现了十分精彩的“划谋”道理,他正是靠“划谋”而成就伟业的,曹操的“创业史”很值得当代企业家深入进行探索,他的经营策略,值得借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