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一句抵一万句》7月来沪,百姓精神生活肖像计划启动

舞台剧《一句抵一万句》7月来沪,百姓精神生活肖像计划启动

首页休闲益智生活肖像制作人更新时间:2024-04-26

4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经历了哈尔滨、西安两站巡演后,备受关注的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将于7月7日-8日来到上海大剧院正式公演。6月13日晚,《一句顶一万句》出品人史航、制作人李东、导演/编剧牟森、作曲李京键、演员杨易等来到上海,就上海站演出进行了发布和一场主创对谈。

发布会上,出品人史航代表剧组宣布了“上海场”特别计划——即“百年孤独 众生独白——中国百姓的精神生活肖像”拍摄计划正式启动,并面向上海进行招募。

在现场,一边排练着众多剧照,一边排列着中原大地众多百姓的真实肖像,这是剧组在中原采风时,摄影师朱朝晖拍下的镜头。史航说:“《一句顶一万句》里囊括了中原大地百年来近百种平民职业。在这个戏里,对于其中很多职业和从业者,我们或者挽留,或者目送。我们希望把这些平民职业的纪录和戏并行,链接起更多城市的人群和职业。这也是《一句顶一万句》的使命。”

《一句顶一万句》上半场出延津记剧照 李晏 摄

牟森期待上海演出:这部作品超越河南,超越中原

《一句顶一万句》原著为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代表作之一,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译有20多种语言,中文版销量突破180万册,其中人物涉及上百个,展现了中国百姓的生活百态。

面对这样一部“大书”,阔别戏剧圈20多年的“中国先锋话剧之父”牟森,再次回到聚光灯下,导演了这部舞台剧。

让很多观众意外的是,牟森的这部舞台剧并没有走他之前的先锋戏剧之路。而是在改编时尽可能地遵从原著:“《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社会史诗,改编《一句顶一万句》,最容易处理的是结构和语言,因为小说的结构和语言已然完美,作为改编者,我在改编时尽量跟着小说原著走。”

全剧使用了16个演员,呈现了68名角色,并且全部用方言演出。歌队也成为作品中的重要组成。对于把这么一部长篇在一个晚上呈现,牟森说,这部作品的上半场出延津和下半场回延津是一个整体,他希望尽可能地在一晚上的舞台上,展现出一篇长篇小说应有的容量和品质。

北京首演后,作品引发了很大范围的讨论和争鸣。批评家李静说:“《一句顶一万句》文本和舞台呈现的精神体量庞大、深厚,是这个薄情和碎屑时代‘不合时宜’的宏大而深情作品。”而原著作者刘震云连看了三遍舞台剧版,并评价说:“动人心魄。肺腑之言的力量。戏剧的力量。牟森的力量。”

对于这一次上海站的演出,牟森表示自己超级好奇又超级期待:“上海是我特别喜欢的城市。这部作品河南方言为主的演出在这里会是什么效果,我很好奇。但我相信,这部作品是超越河南,超越中原的”

《一句顶一万句》下半场回延津记剧照 李晏 摄

“百姓精神生活肖像拍摄计划”同时启动: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平民心灵史

*猪匠、唢呐匠、皮匠、银匠、豆腐匠、剃头人、车把势、喊丧人、打更人、私塾先生、饭铺老板、传教士、卡车司机、纺纱工人、影楼摄影师……浩浩汤汤的草民百业百态,是中国基层社会最夯实的构成。《一句顶一万句》舞台剧由16位演员饰演了68个角色、近百余种各色职业人物,呈现出一部中国平民的心灵史。

这些曾经在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职业、从业者,在历史风波里起起落落。在剧组排练创作同时,鼓楼西剧场特邀视觉总监、人文摄影师朱朝晖也同时拍下了一系列中原普通百姓的精神肖像,以肖像照的方式记录百业百态。

此次上海站,剧组同时宣布启动“百年孤独 众生独白——中国百姓的精神生活肖像”计划,面向上海各职业群体,征集肖像模特。

史航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应该只有“女子图鉴”这样的方式来勾勒不同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可以有更多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记录这个时代。

据悉,这一“肖像记录”计划随后将跟随《一句顶一万句》的巡演记录中国各个城市的平民职业嬗变历程,也侧记中国平民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面。

除了庞大的“肖像计划”,剧组还将在剧场及商场等娱乐、生活空间,发起“一句·心事墙/屋”的倾听计划。

在现场,剧组主创首先体验了手写的“心事卡”,这些卡片将被封存直到首演之日揭晓,此“心事墙”也将出现在上海首演现场,让观看《一句顶一万句》的观众,带着一句心事而来,倾听万句心事而归。打破剧场空间,实现观众与剧目的心灵对话。而这也是导演牟森的创作所期,从一句出发,完成“获救”与“抵达”。

肖像计划拍摄的一系列中原普通百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