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圆滑,那这个人的路就走到头了。”就算69岁了,王石还是王石,依旧率性、大胆,面对媒体金句频出。
2015年,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公司并购与反并购攻防战拉开序幕。这一日后被称为“万宝之争”的股权争夺战,持续多年,也被许多人视为王石人生最艰难的关口。但他本人并不这么看。他说:生意上的事情,再难没有难过1983年;心灵上的冲击,再大没有大过2008年。尤其后者,才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
那一年,“拐点论”事件让万科的业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接踵而至的“捐款门”事件更让他的声誉跌到了谷底。王石承认,这两场风波,对他的思想观念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他的人生也从那时起,悄然发生了改变。
离开万科后,王石一刻没停地继续“折腾”着,登山、滑雪、赛艇......甚至还练出了人鱼线。“没老的时候,觉得老很遥远,你一定会老,但不是现在。其实一点不遥远。”王石承认自己老了,他也承认,自己最终的结局一定是被“淘汰”,但在此之前,他依旧壮心不已。
作为16年的资深赛艇运动爱好者,他选择从赛艇这项小众运动切入,创办“深潜学院”。经过三年的发展,深潜已经在四座城市拥有4家深潜中心和5家赛艇俱乐部。作为“校长”,他希望将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关于运动、宗教以及人生的思考,传递给深潜的企业家群体。王石告诫学员,企业经营规模做大、利润增长不应当成目标,而是结果。
现在,他依旧维持在万科期间的作息,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2点入睡,期间工作、健身、阅读。除深潜外,他的第二个计划是大运河品牌,这是一个力主打造城市经济、体育、文化交流的品牌计划,王石认为,中国有京杭大运河,中美洲有巴拿马运河,埃及有苏伊士运河,全球有名的运河有70多条,“大运河”品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也不仅仅包含水上运动。他还反思了传统的“饮食文化”,期待在未来十年内改变国内的饮食习惯;更大的梦想是,打造一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民间NGO组织......
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场选择,他从未后悔走上如此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道路。但他亦有遗憾:在创业的时候,给家里的精力和时间都不够,花了太多时间在自己的事业上了。
近日,现任远大科技集团联席董事长王石新作《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借此机会,澎湃新闻对话王石,聊万科、聊人生、聊未来。
“你觉得变老离你很遥远,其实不遥远”
澎湃新闻:你不是第一次出自传了,能谈谈这次出书的原因是什么吗?大概花了多长时间来写这本书?
王石:我2000年开始写书,因为我喜欢户外运动、探险、登山,写的都是关于户外运动的书,所以影响力不是很大。我的写作能力本身比较差,开了博客之后我一直积极地写,想要弥补自己的短板,但文学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
这次的新书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版,增加了八年的经历,现在大家对我更关注了,这些书就有了和大家交流的性质;原来的书还是偏自传,告诉你们我做过什么,我挺能干、挺不容易的。
本来我想,我2008年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不想写了。但是出版社告诉我,你不要假定大家都知道这些事,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那我想,我就简略一点提吧。
澎湃新闻:说说最近的日程安排和工作状态,怎么抽出时间去写书?
王石:基本情况下,我6点钟起床,6:30进行一些户外性的运动:赛艇和滑雪,室内是力量型的无氧,室外是有氧,一周至少五天。运动回来吃工作早餐,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晚上会看书做一些笔记。
晚上一般工作到12点,12点对我来说属于比较早,这是我在万科时候的工作时间,现在跟当时的差别也不是很大。
我睡眠质量比较好,在车上20分钟可以浅睡,开会时也可以浅睡眠。开会时,我低下头,作一种思考状,其实是在偷偷睡觉;但是别人问我问题,我能立马醒来。
澎湃新闻:你登山、赛艇、滑雪,还练出人鱼线,你害怕变老吗?
王石:恰恰相反,我从来没怕过老。我是中国最高龄的珠峰登顶者,但我希望这个记录扩散到全世界。我从来没有想过练人鱼线,是不小心出来的,这和运动形态有关系,不是我特意追求的,和怕不怕老没关系。我不怕老,但是怕死,当然这两者有叠加的部分。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老”这件事?
王石:没老的时候,觉得老很遥远,你一定会老,但不是现在。51岁的时候,我曾是中央台的常客,我有虚荣心,所以邀请必到。我一进节目看,是《夕阳红》,我以为请错了,他们说没请错,我说,有一天我会变老的,但现在我才51岁。
当时他们一听就笑了,说我们的观众是“夕阳红”,但请的嘉宾不是。这件事就像昨天的事一样。我现在69岁了,你觉得变老离你很遥远,其实不遥远。
还有个问题是:如果再给你选择,让你成为亿万富翁,还是年轻20岁,你如何选择?我说,哪怕让我成为乞丐,我也不会选择年轻20岁,因为人生命的那个过程已经经历了,为什么要再重复呢?我没有缺憾,我现在缺乏的人生经历就是老年。
现在我理解,怕死其实是怕能不能寿终正寝,能不能活完生命的整个阶段。生命是个过程,我现在在最后一个阶段,怎么过是未知的,这才有挑战和想象力。
澎湃新闻:你离开万科之后又开始创业,你觉得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石:作为一个名人,你的积累、人脉都在这,挺好。我觉得最大的难点在于心态,肯不肯重新做起,就是从零再出发。其实现在我不大适合来谈现在做什么,创业不是要说,而是去做。现在我已经做了两年了,比较适合三年后再说。
作为一个企业家,要认识到自己所在的大背景。今年是改革开放第二个40年,我很荣幸在第一个40年中扮演过这样的角色,第二个40年,我最终是要被淘汰的,但我还是创业了。褚时健再创业是73岁,66岁我从万科退休,创业的年龄比他早七年,因此挑战还没有他那么大。
从公益领域来讲,我希望打造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民间品牌NGO。因为做好它很难,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还需要自我牺牲、耐得住寂寞,因为难,所以才有意义。
同时,未来十年,我要不遗余力地提倡在国内最新的饮食方式,中国曾经倡导“吃”文化,咸、油多、量大,现在是一个物质丰裕的时代,吃饱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问题在于怎么吃比较健康,在东亚文明圈,日本和韩国都做得比我们好。
“如果太圆滑,你的路就走到了头”
澎湃新闻:你从一开始创办了万科,然后放权离开,你觉得有哪些事情重来一遍,你可能不会再做?
王石:不可能,人的选择都是个人性格或生长环境决定的。不要害怕做出错误的选择,人生的真正精彩,很多时候在于选择错了之后出现的波澜壮阔。
如果真的要说有什么后悔的地方,我觉得自己给家庭的时间不够,其他我都没觉得有什么选择错的。比如说我女儿大学毕业后,我才有时间给她更多的陪伴,后来发现,这个弥补不来,错过了她的人生是我的损失。为了万科,值吗?不值。
还有一个就是不太重视休息,我们一直有种传统,好像一说休息、关注家庭,就是不务正业,这可能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更多强调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族群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之前我在希伯来大学待了一年,这是非常休闲的民族,整个人口占全世界0.2%,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占15%,没有影响它的创新,也没有影响这个民族的优秀。
澎湃新闻:现在回顾“宝万之争”,你是怎么想的?
王石:我觉得很精彩,波澜壮阔。至少在商业大战的教科书上,在国际上都是一个典型案例,其他地方有吗?没有。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什么,只能说现在回想,有没有总结出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有。
第一,我们这一仗打得这么艰苦,是因为万科太清高,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太清高就是不食人间烟火。比如,2008年我们提出的拐点论,让同行不舒服,地方政府也很不高兴,但媒体很高兴,所以当时开房地产座谈会,三令五申:第一不准降价,第二远离万科。现在看,当时不应该闹得那么僵。
第二,捐款门,我当时觉得,自己没说错话,为什么要进行公关处理?后来负面舆论铺天盖地,影响万科的正常运转,我再道歉也来不及了。从这之后,我就知道要服软、服输。后来我一跟媒体说话,我的公关部门就紧张,有时我得罪了媒体,就成利用的标题了,我自己都浑然不知。
澎湃新闻: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当时太有个性,说话太犀利,会不会觉得如果当时保守一些,也许会更好?
王石:我担心的恰好相反。如果太圆滑,你的路就走到头了,有棱有角,才有独立的思想,当然不是说就是想得罪人。我觉得我的问题不是得罪了人而浑然不知,而在于怎么得罪了人。
比如说,因为自己修养不够伤害了别人,就是我的问题。在这方面,我还要提高,我不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很多时候我得罪别人,是因为说话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要需要换位思考,换一种说话方式。再一个,不正是因为我有棱角,思维方式不同,别人才关注我吗?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因为我有独立的思想,有不一样的观点。
澎湃新闻:现在想想会后悔吗?
王石:我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就想做一个有个性的人。当然不是说其他人没有个性,但是他们选择了别的路,就需要更多精力去平衡,这是人生选择。
澎湃新闻:你怎么评价“宝万之争”最后的处理结果?
王石:我很满意,太满意了!没有两年前这样顺利的交班,就没有我今天的状态,你不觉得我现在状态特别好吗?如果还挂着董事长身份,受到的约束太多,因为还是董事长,就要对股民负责。
澎湃新闻:离开万科的时候,内心是否有纠结的过程?
王石:其实我在万科更多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有时会开开董事会,讨论一些决策,但也仅此而已,很多权力早就交接了,一切都无缝衔接。
其实,学会放弃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我原来打算70岁退休,但是后来66岁就退休了,如果当时晚了一年,我怎么知道又会发生什么?会不会有合适的人接班?
澎湃新闻:你是一个喜欢权力的人吗?
王石:这很难回答,正常人都希望有权力。权力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发号施令,命令别人,另一种是自己藏在幕后,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建立一种制度达到规范化的运转,我选择后者,我觉得这也是中国企业家的责任。
澎湃新闻:万科在行业里比较早地喊出未来不做房地产的口号,你怎么看房地产的未来?
王石:我从来没有说自己不做,这是误读。关于房地产,我们提出做美好生活的配套供应商,怎么配套?一定是首先在做好建筑硬件上。过去主要是建住宅,现在像商场、学校、医院的建设需求都很大,比如地铁相关的配套设施,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从大范围上来讲,我们还是属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范畴。
澎湃新闻:万科的长租公寓“泊寓”不是特别赚钱,对于房地产商而言,目前还没找到取代传统模式的新收入模式。你觉得房地产商未来应该怎么转型?
王石:简单说,泊寓在中国就很难赚钱,这不是万科的问题,现在房子的租金和房价不相称。租金过低,房价过高。第二,政策又不鼓励,租赁税收非常高。
但作为转型来讲,现在万科正在发展一个非常有竞争力、值得看好的服务业,是什么你知道吗?物业管理。这应该说是房地产之后,会增长最快的配套产业,效益不错,而且能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结合起来。
再者,万科现在是中国第一大物流公司,世界第二大物流公司。其他的我不知道,至少我知道现在麦当劳的十个鸡翅中,有九个是从我们的物流系统出来的。雄安新区的物流规划,也是万科在做。
当然,发展配套产业是个过程,需要我们兼并、收购、培养。对万科的认识不能局限,还有很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去发展。
“给你更好的资源,你未必会有更好的命运”
澎湃新闻:你曾说年轻人不要着急买房子,那什么事才是年轻人应该着急做的?
王石:年轻人做什么事都不要着急,你们有时间。年轻人一定要想想,你到底想做什么。我朋友,华大基因的汪建,他女儿在高考前跟他说,爸爸,我不想上大学,我想跟着你去登山。
一年之后,他女儿又说,想去读书了,结果一考试就被杜克大学录取了,毕业找工作时去了麦肯锡。面试本来20分钟,后来她和面试官聊了一个多小时,因为面试官竟然也是登山爱好者!当时她就被录取了,面试官说:杜克大学毕业的人很多,能登雪山的有几个?
现在的年轻人太急躁了,没想好自己的目标之前,先做公益,或是探险去,别老想着赚钱,别被一些东西困住。
澎湃新闻:可能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完成自我的积累,家庭条件也不够富裕。
王石:我不否认,我去深圳创业前,我的家庭有些背景,算是一个小的官二代吧。但不是所有有背景的创业都能成功,有几个做大的?现在回看,我觉得自己挺优秀的。
对于年轻人而言,只要有理想,努力去做,任何困境都会成为你的财富,但是在目标的选择上必须很清楚。我不认为失败会是成功之母,一直失败,连自信心都没有了,怎么会成功呢?在我看来,小胜才是大胜之母,所谓的常胜将军,无非是不断地胜利,积少成多。
必须注意的是,巨大的成功带有很强的偶然性,我是一个佼佼者,也是一个幸运儿,成功背后,运气特别重要,但是没有准备好,是抓不住这个运气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要选择好目标,最好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且如果失败,不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人生来不平等,但会带来另一种机会;给你更好的资源,你未必会有更好的命运,有时候,正是逆境成就了你。同时,当你拥有了资源和话语权后,你也应该想着,给没有资源的弱势群体提供机会。
澎湃新闻:你是否关注现在的新兴行业,比如二次元、直播等?
王石:我当然关注,不关注会被淘汰的。我特别喜欢看当年的“超女”,不过我不是李宇春的粉丝。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竞争失败,比我们当年更坦然和成熟。别人还担心80后娇生惯养,我觉得比我们强多了,现在90后更厉害了,对知识的接受度和开放度都远远超过我们。
澎湃新闻:最近在看什么书?
王石:现在还是读世界史比较多,比如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可以从中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自己在里面的位置,特别受启发。就中国文化而言,大运河文化值得挖掘,中国有京杭大运河,中美洲有巴拿马运河,埃及有苏伊士运河,全球有名的运河有70多条,“大运河”品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也不仅仅包含水上运动。
澎湃新闻:你似乎一直在尝试,一直在“折腾”,你是怎么看待遇到的挫折的?
王石:我的心态就是:可找到对手了!
澎湃新闻:你的家人怎么看你,会觉得你是高大上的企业家吗?
王石:我承认,我在家里是爱出风头的那个。
澎湃新闻:回顾自己69年的人生,是否有什么遗憾?
王石:只有一个遗憾,在创业的时候,给家里的精力和时间都不够,花了太多时间在自己的事业上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