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致命性疾病开始向几类人找茬儿:久坐、肥胖、躺卧时间过长!

这种致命性疾病开始向几类人找茬儿:久坐、肥胖、躺卧时间过长!

首页休闲益智鼠年找茬更新时间:2024-05-11

近日,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接连来了几个特别的病人。这几个病人年龄50—80岁,症状相似,都是一侧肢体突然肿胀、疼痛,起病急骤,发展迅速。

经过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医生临床检查,加上血管超声和实验室等辅助检查,诊断这几个病人得的是同一个疾病——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外科常见疾病,那为什么还说这几个病人特别呢?

其实,特别的不是疾病,是就诊的时间段!

目前由于全国疫情的影响,大家响应国家的号召,都闭关在家,没有特殊情况避免去医院,前来医院就诊的都是急症重症,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就是急症。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不及时,血栓扩展,可能引起下肢的缺血坏死;血栓脱落,可以导致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也就是可能致死!

医学上把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第三大血管疾病的*手,发病率仅次于心肌梗死与脑卒中,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有数据显示,至少10%的医院死亡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引起。

在欧洲,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该疾病。肺动脉栓塞,是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

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咳嗽、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并出现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等症状。本病发病隐隐匿,容易被大家所忽视,后果非常严重。

近日媒体报道,南京市中医院一位非常勤奋敬业的院领导,连日来,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长时间劳累,造成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突发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不幸去世。

这几个病人所幸能及时就诊,经过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医生给与的导管溶栓和系统抗凝溶栓治疗,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进入鼠年以后,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人们开始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整天躺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睡觉,打游戏,近期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几例“特别”病人,他们得病竟然都是躺出来的。现在我们就介绍一下这躺出来的“祸”--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易患人群

1、长时间不爱活动的人。如长期躺在卧床不运动的人,久坐不动的人,长途坐经济舱飞机和坐火车及长途客车的人等。长时间不活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所以我们也把这种疾病叫经济舱综合征。

2、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人。如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心衰等疾病,癌症患者以及老年人。

3、*或者刚生产完的女性,以及使用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这些女性受体内激素或药物的影响更容易产生静脉血栓。

4、肥胖的人。研究显示,肥胖(BMI>30)的人患静脉栓塞症的风险是非肥胖者的2~3倍。

5、有患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的人。

临床表现

1、典型的症状是突然单侧下肢肿胀,比健侧明显增粗。

2、患侧小腿肌肉会有明显的压痛,肌张力会高,严重的不能下地走路。

3、患侧下肢皮肤颜色还会出现发青紫、发暗红等。

4、肿胀的肢体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下地行走时则更加明显。

5、血栓一旦脱落,就会沿血液循环途径: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最终进入肺动脉,可能导致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造成病人猝死。

常规预防

1.站立体位是最常用有效的措施。鼓励大家在家可以多进行站立活动;

2.卧床躺着的定时变换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3.选择大小合适的加压弹力袜,正确穿戴弹力袜,密切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相关人群多观察下肢肢体情况,观察左右腿径大小,皮肤温度、颜色、有无下肢的疼痛等;

5.避免腿部碰撞挤压,注意保暖;

6.避免下肢患肢穿刺;

7.禁止吸烟,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

8.多饮水,保证足够的血容量,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9.居住环境安静整洁,保持愉快心情;

10.注意早期表现,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自主预防

1.平躺或坐位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吸气,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360°环绕,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

2.平躺或坐位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吸气,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位置时保持5~10秒,呼气,再慢慢放下,休息片刻。

3.平躺或坐位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吸气,慢慢绷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下,至最大位置保持5-10秒,吸气,在慢慢放下,休息片刻。跖屈和背伸可以连贯做,中间不做停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