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无声战役中,有的人在前沿贡献科技的力量,有的人在救治一线贡献专业的力量,也有的人在后方千千万万社区基层贡献着担当和坚守的力量。
买菜送菜、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反馈情况、耐心开导……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处处都是社区基层工作者的身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除夕到现在未有一刻的放松,他们会腰酸背疼,也会想念家人,也渴望抱抱孩子,但战“疫”需要,便义无反顾地出现在每个楼道、每个角落。
从年夜饭到元宵节,感谢你们的担当与坚守,我们记得,居民群众都记得,待到春暖花开,摘下口罩,把过年欠的这份团圆再补上。
买菜送菜还要听牢*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
2月8日上午10点,城南街道天佑社区居委会办事大厅,身着红马甲的朱桂乾正在里面认真地填写。A4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是他当天的工作内容之一,采购、送货上门。
“78幢×××,上午送白菜一捆、番茄2个、五花肉1斤,下午送萝卜2个、豆腐两盒、豆腐香干1斤;56幢×××,青菜1斤、萝卜1个、筒骨1根……”
纸上一共记有6户人家的信息,是幸福家园小区居家留观对象。按照要求,有15户人家因为回来途经湖北、温州、台州等地,必须居家隔离。卫生人员每天2次上门检查,到期后正常的话再解除隔离。居家隔离期间,被隔离者不得出门,需要的生活用品由外界帮忙购买。老朱每天负责的就是这个工作。
今年58岁的老朱以前在城南街道八字桥村当村委会主任,2011年该村拆迁又被安排在城南街道司法所当调解员。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到天佑社区帮忙。
“走咯,送菜去了咯。”只见老朱站起身来,将车钥匙、便签纸、A4纸拿在手上,出了社区大厅,记者也跟在后面。
从2月2日开始,老朱便是如此日复一日: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出门,按照居家隔离微信群各户报过来的采购需求去趟菜场,8点多到达社区,再去社区对面的超市购买菜场里没有的物资,大致是牛奶、香烟、瓜子、酒等,如果超市和菜场都没有,下午再去市中心。
老朱的车后排座俨然一个储物箱,豆腐、大米、肉、萝卜,应有尽有。很快,他将便签纸分别贴在了每一包东西上,“一会儿到了,我还要对一遍,要将A4纸上的和便签纸上的对得牢,不然会出错的。他们(居家隔离)关在家里那么久,难免情绪会激动的,所以,尽量将工作做得细点,大家将心比心。”
10点40分,记者和老朱来到幸福家园78幢。下车,他将装有番茄、五花肉等食品的塑料袋拎上,上了楼梯,到隔离户门口,将袋子放下,小心翼翼地将门上的封条撕开,敲门,“送菜了啊!”一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打开门,见是老朱,打了个招呼便关上了门。
老朱说,这几天送菜,碰到“发牢*”的也不少,在家里待久了情绪波动也是难免。老朱也很着急,但只有耐心解释。
两个孩子难得见面
爱人鼠年还没见过面
昨天上午8点,长水街道庆丰社区居委会主任沈丽娟就忙开了,短短五分钟里面就接了六七个电话。“没事没事,昨晚睡了五个小时,现在已经满血复活啦。”但她口罩上方那两个黑眼圈还是显而易见。
疫情发生以来,沈丽娟每天上班后都会先去各小区走一遍,回到社区办公室后,再投入到忙碌的分拣蔬果工作中,“这户今天还要4斤车厘子,等下一起带过去。”
从春节前到现在,她一直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疫情重点区域居民排查、重点人员管控、志愿者招募、防疫宣传……脚上一双新皮鞋的鞋跟已经有了明显的磨损痕迹。
和沈丽娟一样,她的爱人李诚财也从正月初一到现在,一直奋战在防疫工作一线,他是长水街道隔离点的一名民兵志愿者。
信息采集、生活保障、安全管控、*菌消毒……李诚财和另一名战友采取三班倒轮流值班,随时做好处理隔离人员的各种突发情况准备,“曾经当过兵,永远是个兵,关键时候肯定要冲在前面。”
夫妻俩坚信,只要坚持,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过,在家里,还有一个15岁的儿子和一个4岁的女儿,每天都盼着见到爸爸妈妈。
“你有多久没抱过孩子了?”听到记者的话,沈丽娟的眼眶一下子红了,“从年前到现在吧,具体多少天也没算过,现在每天忙到是周几都不知道。”她微微耸了耸肩说,还好孩子们在家由老人照顾,哥哥挺懂事的,妹妹有时候会想她不肯睡,前天深夜回到家,乖巧的儿子把妹妹哄睡着后,一直坐在客厅等她回来。
“孩子们是难得见面,老公是鼠年还没见过面……”沈丽娟说,她把对爱人的思念、对孩子的亏欠以及对父母的感恩都化作了不竭的工作动力,现在,最大的心愿便是早日战胜疫情,有时间多陪陪家人。
感动着别人
也不断被别人感动着
2月5日晚上,秀洲区王店镇医学留观点,有一家三口要从这里回家了,走到门口,5岁的小女孩突然转身朝工作人员马方毅深深鞠了个躬,“叔叔再见,谢谢你们的照顾,还有送我的玩具,我太喜欢了。”顿时,马方毅这位七尺男儿的眼眶红了,从大年三十跟同事们轮流到这里值班开始,他不断地感动着别人,也不断被感动着。
马方毅是王店镇政府的一名公务员,在这个医学留观点,他和同事们12小时轮班一次,打扫卫生、消毒、送餐、心理疏导……“公务员和服务员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
有名隔离人员有冠心病,老家医院配的药快没了,马方毅和医护人员通过与嘉兴的医院、药店多方联系,终于买到了药,“只要能让他们安心,我们多打几个电话多跑点路算不了什么。”
工作中也会遇到不理解的人。大刘(化名)从进留观点的第一天就开始不断“找茬”:所有人一样的快餐,他非说自己拿到的肉是坏掉的,必须换;刚消毒过的房间,他说“有一股病毒的味道”,一定要马上再消毒;凌晨一两点钟,他给马方毅打电话,“睡不着,我要回家”……“我怎么办?我把自己的盒饭给他,房间消毒一遍不行再来一遍,半夜他不挂电话就一直耐心陪他聊天……一天下来,我真的也很累,但他的心情我能理解,我尽量开导他,让他理解隔离的意义。”
其实,大刘百般挑剔,就是希望能早点回家,但不管他多么无理,马方毅和其他工作人员始终对他彬彬有礼。以致后来,在马方毅建立的隔离人员“大家庭”微信群里,很多隔离人员开始“怼”大刘。终于,大刘也意识到自己无理取闹的行为很荒唐,现在已经配合了很多。
连续工作半个月的马方毅,在辛苦之余也经常被“暖”到,比如小女孩转身时的那个鞠躬,比如有人离开隔离点时说“永远记得特殊时期你们给我的温暖”,再比如交接班时同事们互相打气的“加油”声……
马方毅跟每一个离开隔离点的人相约,待到春暖花开,大家摘下口罩再相聚。
小小的面包蛋糕
别样的生日祝福
“赵师傅,今天你家买了好多菜嘛。”云东社区党委*徐妍对社区里面90多户居家留观户的动态都了然于胸,这一天,细心的她察觉到留观人员赵先生当天微信点单的菜比平日多了不少。
“是的,今天是我爱人的生日。”赵先生的话让忙碌的徐妍放下了手头的活。
隔离病毒绝不意味着隔离人心,徐妍想让赵先生一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感受到温馨和快乐。“自己动手DIY蛋糕也肯定来不及,我就想到自己办公室里还有一只面包蛋糕,送去他家以表心意吧。”说着,徐妍就联系了平日负责辖区巡逻的南湖区综合执法队东栅分队副队长张莉娜,她们一起带着祝福和心意上门了。
走过安静的楼道,工作人员隔着赵先生家的门拨通了微信视频,“我们把今天的菜放在门口了,记得拿一下,今天体温都正常吧?”
“谢谢,我们都好。”赵先生特别感谢社区干部的每日上门服务。
“今天是你爱人的生日,祝她生日快乐,我们一时半会买不到鲜奶蛋糕,一只面包蛋糕也放在门口了。”屏幕那端的赵先生显得有些激动,被“暖”到的他除了连声说着“谢谢”,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
离开赵先生家,徐妍又投入到紧张的防疫一线工作,她的喉咙已经哑了快一个星期了,半个月了,她的外套就一直穿那么一件,“没时间换洗,连洗脸都要抢时间。”披星戴月的工作状态让她快忘了家里还有个女儿。
昨天上午,徐妍的妹妹打了个电话来“教训”她,“你的女儿还要不要,还管不管了?她的衣服都没得换了……”为了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徐妍把女儿送到了乡下母亲家,半个多月了,她没顾得上给女儿打一个电话,更别说见一面了。
来源:读嘉新闻 文字记者:钱姬霞 韩瑜超 龙凌 陈培玉 通讯员:王园敏 张婷 陈丽燕 杨琳燕 漫画:张利昌 编辑:余婷婷 责编:张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