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改变,曾几何时,游戏在人们的眼中是那么得坏,轻则让人玩物丧志,重则使人走向犯罪,诉诸暴力,“战网魔”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但区区游戏而已,哪有这么神通广大?时过境迁,互联网与我们每个人相连,网络成了生活的必需品,现今有几个年轻人没在玩游戏?
若是按照往年的论调,这个社会早就完蛋了!也正因如此,早年间那些无良媒体、专家荒谬的定论也早被人们抛之脑后,“全民战网魔”的时代颜色就此褪去,社会氛围为之一清。
都说家国合一,大家影响小家,父母们也因此渐渐变得开明,认为游戏不再那么“面目狰狞”,对自家孩子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游戏之洪,堵不如疏,既然游戏并非“沾之就会摧毁掉一个人的人生”那样可怕的事物,那么做父母的也没必要因此和孩子把关系闹得那么僵硬,要是因此激化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反倒得不偿失。
毕竟与孩子之间,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某些有关于游戏的问题讨论上,虽然父母愿意和孩子们好好说话,但还是会因为代沟、对游戏的了解过于匮乏等原因,经常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话,让孩子有些“小尴尬”。
就不能先把游戏暂停吗?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爸妈。
相信小伙伴们都和小探一样,都曾有过共同的苦恼——怎么才能向爸妈说清楚,这个游戏是不能暂停的?
“幺儿,快来吃饭喏!”
“马上,马上来咯!”
“真嘞是,你是有好忙噢?架势起地板得耍,就不能先把游戏暂停咩?”
我倒是想暂停,问题是我现在正在打一场非常关键的团战,走不脱的嘛,而且《英雄联盟》这个游戏啥子时候有暂停这个功能的?
显然几乎天底下的父母对游戏都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知—只要是游戏,就能随时暂停。
对此,小探表示理解。毕竟电子游戏刚刚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还是在80年代初,而且当时的人们也并非以娱乐的态度来对待它们,而是把它们当做先进科技的象征。
而它真正在中国开始普及应当实在90年代初,适时街机厅开始发展,红白机、俄罗斯方块机非常流行,95年发售的仙剑奇侠传更是促进了整个电脑游戏的普及。
可惜的是,我们的父母在那个时候正在奋力养家糊口、奔波劳累,哪里有空去玩什么游戏?即使是后来富足了,有了闲余的生活,也玩得不多。
他们对于游戏的大部分认知,几乎都来自于对子女的观察。
就譬如小探童年沉迷于红白机上的FC游戏、稍稍长大些又去玩诸如《三国志》或《帝国时代》之类的单机游戏,这类游戏的特征就是随时玩随时停,非常自由。
所以当我们把兴趣转移到网络游戏上时,我们的父母自然难以理解,为什么自家孩子小的时候都还有所收敛,为什么再长大些就俨然一幅“大忙人”的样子,玩起游戏了就不管不顾呢?
这一现象也一度成为了杨教授的佐证:“这就是小病变大病,你家孩子已经沉迷游戏病入膏肓了,再不救可就晚了!”,他们认为这是孩子开始玩物丧志的表现。
然而天可怜见,我们之所以打游戏走不开身,完全是出于那一股子竞技精神和责任心,毕竟队伍减员,队友肯定很伤脑筋。
与其说是病入膏肓,倒不如说我们已经变得成熟,更懂得为他人考虑,这是我们成长的证明!
然而父母们可不管这么多,就跟你叨叨。
通常来说,我们在应对父母的催促时,也只是嘟囔两句便再度投入大业,只期望能快速结束“战斗”以堵住他们的唠叨,也懒得多加解释。
一者无意解释,一者沟通无门,双方就在这样的错位之下筑起高墙般的隔阂,“形同陌路”。
喜欢玩游戏,去打电竞啊
如果说以上是我们还能容忍的技术性“误解”,那么下面这条一定让你非常无语:
“这么喜欢玩游戏,以后去打电竞啊。”
这种话通常有两种含义—真诚的鼓励以及恶意嘲讽。
有的父母认为如今的电竞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在看到孩子热爱游戏时就会自动脑补:“都说NBA运动员的成功都少不了父母的鼓励,也许我也应该对他支持两句?”
而有的父母则是出于对子女玩游戏的“看不惯”—如果到不了上鸟巢的层次,那你这不还是玩物丧志吗?
要说差别,不过就是前者开明,而后者心中还留存着对游戏的偏见而已。
小探就曾在亲戚的口中听到这句“灵魂拷问”,虽然他也是出于好意,没有嘲讽的意思,但小探真的超想吐槽:
“难道你们都认为玩游戏等于打电竞吗?!!”
且不说是《巫师3》这样的单机RPG,就连我玩《巧克力与香子兰》的时候你们都要念叨这句,你们到底是对电竞产生了什么误解?
不过仔细推敲,倒也不难到找到病因的所在。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近些年中国电竞产业的大发展可是让原先对游戏有些看不上的大人们另眼相看了。
鸟巢、亚运会,这些曾跟电子游戏毫不沾边的神圣名词,也开始与游戏产生了联系。
2018年那句振奋人心的“IG牛B”更是电竞圈,红遍了社会各界,让大众了解到,原来我们还有一群同胞,在另一处战场上为国争光。
央视更是出品了一档名为《电子竞技在中国》的纪录片,亲自为电子竞技正名。
除国族认同之外,电竞也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力量增长点与支柱,各色电竞村、电竞之城林立而起,仿佛是在告诉人们:“电子游戏的好时代到了。”
而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走上人生巅峰的成名电竞选手,各大高校开设电竞专业,再这样的现实下,还有谁敢说电竞不是一条人生道路呢?
在这样纷杂的环境之下,我们的父母自然耳濡目染,认为全天下的游戏都是《英雄联盟》这一类,反正都是游戏嘛,有撒子区别?
不过虽然理解归理解,但每每听到那句“去打电竞啊!”时,小探的内心还是如遭雷击欲吐血,感到非常无语。
起开,不要打扰我玩galgame!
只有小孩才玩游戏吧?
“都多大啦,还那么爱玩游戏?”
每当听到这句话时小探都会产生一股“想打人”的冲动!!!
它对小探的*伤力完全不下于“都多大了还看动画片?幼不幼稚!”
如果说上文所述中的两个例子都还算是可以解开的“误会”,那么这句话就真的让小探产生了巨大的无力感——三观上的根本冲突!
游戏就只该是小孩子玩的东西,这是小探最恨的一种偏见,却在许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谬论,事实上,反倒有某些游戏属于成年人专供,小孩子才不应该碰。
譬如《美少女万华镜》这样的超级大“拔作”,小孩子玩一下啷个受得了哦,不得喝几十瓶营养快线补补?
更别提像《黎明*机》、《幽灵行动:荒野》这样充满充满恐怖、血腥暴力要素的游戏了,玩起来简直让那些小屁孩瑟瑟发抖呢!
为什么会有这么些个少儿不宜的游戏?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要知道电子游戏诞生的契机,就是一群成年人的“自娱自乐”。
1952年,剑桥大学的A.S.道格拉斯为研究人机互动而编写了井字棋游戏《OXO》,它诞被放置于史上首个实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EDSAC,被誉为:最古老图形电脑游戏。
1958年,"世界电子游戏之父"威廉·辛吉勃森利用示波显示器研发了一款名为《双人网球》的游戏,创造了最早的游戏操控手柄。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迎来了世界上第一台拥有可视化显示器的小型计算机了—PDP-1。
为了测试这台计算机的性能,研究员史蒂芬在隔年制作了游戏《太空战争》,给予了当时还在大学念书的雅达利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很大的启发。
最早的游戏宅就是这样一群站在人类智商顶端的人,他们造出来的大玩具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不是有钱人就能玩得起的。
而当电子游戏全民娱乐化后,性与暴力——这两大人类快乐源泉也成为了游戏行业的常客。
1981年,一个叫Chuck Benton的程序员用苹果二代机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款H游戏《Softporn Adventure》。
事实上,若非不是迫于当时的技术限制,H游戏早该诞生了,哪还能等到这么晚?
当然,电子游戏现今作为每个人都能参与的娱乐方式,青少年也占据了其受众的一大头,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家的花骨朵,纷纷设立游戏分级制度。
可惜的是,咱大天朝既没有以上种种与电子游戏的文化渊源,也没有正规成文的游戏分级制度。
也难怪说咱们的上一辈对游戏毫无认同感可言,只把它当做小孩子的玩具。
沟通还是最重要的
其实以上种种笑话,统合无非是一句话—长辈对于游戏匮乏的认知。
这当然无可厚非,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了解游戏本来也不是他们的义务。
只是当父母打算跟子女进行更深入的友好沟通时,这种不了解就成为了最大的阻碍。
不过小探觉得,即使你的父母在与你聊起游戏时闹出了如上述的笑话,你也不要因此马上结束话题。
毕竟父母们没有利用长辈的身为来进行威压,而是拉下脸来与我们进行沟通,这已经很不容易啦!
所以父母不懂啥,我们就多跟他们讲讲啥。
游戏为什么不能暂停,那篮球赛和足球赛又能够随便因为一个球员停赛吗?
游戏可不只有《英雄联盟》这一类型,什么是AVG和SLG,啥是PC和主机,业界主宰任天堂,这些都可以向父母如数家珍。
只有小孩子才喜欢玩游戏?那就让父母试试《舞力全开》的魔性魅力!
甚至于带父母体验《底特律:成为人类》中的道德抉择,领略《风之旅人》中的辉煌美景,体会《看火人》《艾迪芬奇的记忆》巧妙却又朴实的叙事架构。
游戏绝非是打打**、暴力、骂骂咧咧的代名词,相信这些堪称艺术的游戏作品能够让父母有所改观。
也许父母并不会大喊一句“真香!”后加入我们,但只要他们能够理解游戏的世界是广阔的,就和篮球、足球一样,游戏只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非常普通平凡的爱好,这就足矣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