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突击队”的女队长,60年前,密云水库工地上有位“花木兰”

“猛虎突击队”的女队长,60年前,密云水库工地上有位“花木兰”

首页休闲益智手推车冲锋更新时间:2024-08-03

今年9月1日,是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的纪念日子。作为首都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密云水库今年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在与密云毗邻的怀柔区,有一位银发苍苍又精神矍铄的老人,读书、书法、朗诵、演讲,爱好广泛。密云水库的消息,老人尤为关注,对那里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她叫鲁桂兰,今年已经81岁,60年前,她是密云水库修建工地“花木兰团”的团长和劳动模范。

“花木兰团”工地合影。

1 青春最美的选择

电影放到一半时,鲁桂兰觉着四周的声音有点不对劲,她回头一看,身边的很多小伙伴已经是鼾声四起,全都席地而卧睡着了。

“不修好水库不回家、不修好水库不结婚!”那一年,姐妹们在决心书上写下的那些铿锵誓言,像一束束光,像一团团火,至今想起来依旧温暖,依旧充满力量。

195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修建密云水库,动员北京、河北地区的民工参加水库建设,并要求一年拦洪,两年建成。当时住在怀柔北房乡宰相庄村的鲁桂兰,刚刚年满19岁,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去密云、修水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满以为父母会不同意,毕竟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弟妹们又小,她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可没想到父母特别支持:去吧!这是国家大事,咱们不能落后!1958年8月28日,鲁桂兰光荣地成为了20多万水库建设大军的一员。那天早上,她带着铺盖卷、抱着自己缝制的花书包,坐上了马车,随着怀柔5600多名民工一起出发了。

她们来到密云南碱厂的小山坡下面,住进临时搭建的工棚。在这陌生的环境里,鲁桂兰和几个小伙伴有说有笑的,一点也没有离家的伤感。

简易工棚潮湿狭窄,四面透风,吃的是窝头、咸菜和葱花盐水汤。生活条件的艰苦并没有难住鲁桂兰和伙伴们,反倒是从来没用过的独轮车把她给一下子急哭了。那是鲁桂兰第一次使用独轮车,面对左右摇晃、不听指挥的独轮车,来回几次都不能驾驭,急得她泪流满面,一个劲儿地跺脚。

晚上收工后,不服输的鲁桂兰叫来了同村的两个小伙伴吴美兰和王金兰,在夜深人静的工地上,三个姑娘在月光下,刻苦练习起了推车技术。装好砂石料后,鲁桂兰推着车子,一个人扶着车帮,另一个人拿着铁锹跟随。刚开始的时候,车上只能装几十斤的砂石料,到了最后推车技术娴熟时,她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推着装满300斤砂石料的独轮车,在水库工地上健步飞奔。

有一天,一位正在水库工地现场采访的记者,看到热火朝天的工地上,这些青春勃发的姑娘们推着满满的独轮车,健步如飞,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他一下子就被感染到了。于是他迅即按动了相机快门,这张姑娘们推着独轮车修建水库的照片,登上了报纸,吸引了很多读者。

工地的居住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用水很不方便,连洗脸水都很紧张,经常是一个多月都不能洗一次澡。但没有人叫苦喊累,也没有埋怨。端来一盆洗脸水后,大家你谦我让,几个人合着用一盆水。洗过后,对着小圆镜儿,梳好自己的大辫子,就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了劳动工地上。

鲁桂兰记得有一次下大雨,小伙子们都纷纷跑进工棚里躲雨。但这些姑娘们可就撒了欢了,她们端起脸盆,拿上毛巾,欢呼雀跃着冲进雨幕中,兴奋地大声招呼着:“快出来啊,咱们能洗澡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如同甘霖一样,不仅让姑娘们痛快地洗了一个澡,而且一下子冲刷掉了她们几个月以来的乡愁。姑娘们欢快地在大雨中洗脸、洗头、又蹦又跳的一幕,成为了当时密云水库建设工地上一道最特别的风景。

工地劳动强度大,姑娘们吃饭的场景更是让人目瞪口呆: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就着咸菜一顿饭竟然能吃掉五六个窝头!收工回到工棚后,躺在临时搭建的床铺上,她们倒头就能睡着,发出轻微的鼾声。有一次,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团部决定收工后为大家组织一次露天电影。得到这个消息后,工地上一下子沸腾了。晚上加班结束后,大家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等待电影开始。电影放到一半时,鲁桂兰觉着四周的声音有点不对劲,她回头一看,身边的很多小伙伴已经是鼾声四起,全都席地而卧睡着了。

“大家实在是太累了,那时候,虽然看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夜以继日的加班劳动,大家全都困坏了。事后,很多人还抱怨周边人:你为啥不叫醒我看电影?”旁边人不好意思地回答:“我也睡着了,没看完!”说完,大家相视而笑,笑得前仰后合。

夏季天气潮热,赶上阴天,工棚内更是酷热难忍。简易的茅草垫子直接铺到地上,上面再铺上一条褥子,这就是她们的床。很多人后背长了痱子,刺痒难忍,都抓破了。到了雨季连阴天,草帘子缝隙中,竟能滋生出绿油油的小草来。风华正茂的姑娘们看到这个场景后,还苦中作乐,嘻嘻哈哈地开起玩笑来:“咱们和麦苗一起生长,等到开花结果的时候,咱们就能完成任务啦!”

到了隆冬时节,四面透风的工棚里无比寒冷,鲁桂兰就睡在靠门口的地方。到了夜里,狂风肆虐,室内温度能到摄氏零下20度。聪慧的鲁桂兰叫来邻铺的吴美兰,商量着把她们的两床被子摞在一起,两个小姐妹钻在一个被窝里,抱团取暖,艰难地度过了那个冬天。这种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的经历,让她在日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

为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鲁桂兰和她的小伙伴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纷纷写出决心书。那时候,没有钢笔,她们就找来高粱秆,剥掉外皮,蘸上墨水写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大家相互请教,纷纷在决心书上表态:“不修好水库不回家!”“不修好水库不结婚!”大家互相鼓气,心与心贴得更紧了。

大年初一,工地破例放假一天。团部决定大家一起包一顿饺子吃,但那么多的人哪有工具啊?于是大家开动脑筋,她们找来小推车的挡板洗干净当面板,没有擀面杖,就从废弃的铁锹把上锯下一截。当又香又滑、热热乎乎的白菜猪肉馅饺子出锅时,大家那个开心啊,一边吃,一边笑,有人还忍不住流下了开心的泪水。这是自从修建水库以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休假日。

2 “猛虎突击队”的女队长

鲁桂兰近照。

密云水库工地上的鲁桂兰(图中推车者)。

医生给她检查后,马上把她吼了一通:“你还要不要命了?早都化脓了,咋不早点来看啊?”

19岁的鲁桂兰,正是青春最美的光景。她和同村的两个姐妹,每天都撒了欢似的在工地上推车飞奔,每天都像比赛一样,看谁装的满、干得多、跑得快,并相互激励,也彼此竞争,形成了工地现场比、学、赶、帮、超的竞赛场面。她们三个人干活麻利,热情高涨,工作效率逐渐超越了小伙子们,几乎每天都能超额超量地完成劳动任务。

当然,她们几个的饭量也是惊人,一般的小伙子还真吃不过她们。她们干活时那种不要命的劲、吃饭时的那种冲劲,让带队的团长和政委看得直愣神,对她们竖起了大拇指:“这帮姑娘,真是铁打的!”

当时,负责她们团的团长是王秀忠,政委是王佩珍,两个人对鲁桂兰等三位姑娘的表现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一次休息时,她们知道了宰相庄这三个姑娘的名字,“这么巧,你们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兰字,就叫‘三兰’吧!”于是,在密云水库的工地上,广播喇叭里经常会传出“学三兰”“赶三兰”“超三兰”的号召,团里也把她们树为先进人物和榜样人物,号召大家向她们学习,鲁桂兰和她姐妹们的事迹很快就在工地上广为人知。

“三兰”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了很多人向她们学习。连长在全连队选拔出了32个最能*姑娘,组成了突击队。因为这些姑娘干活都生龙活虎一般,所以连队把她们这支突击队命名为“猛虎突击队”,鲁桂兰是队长。突击队在她的带领下,很快成为密云水库工地上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

1959年6月下旬,汛期提前到来,潮河上游水位由原来的119.5米,猛涨到121.8米,严重威胁到围堰的安全。如果围堰被冲,正在建设中的大坝将付诸东流,毁于一旦。这时,鲁桂兰同30多名先进生产者一起,向全体水库建设者提出了“开展劳动竞赛,确保汛期拦洪”的倡议。广大建设者纷纷响应,迅速掀起了生产高潮,抢晴天,战雨天,最终提前6天完成了任务。

工地上每月都要进行先进评选,评上的队伍,奖励一面“流动红旗”,哪支队伍评上先进,这面红旗就留在哪里。猛虎突击队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每个月都超额完成任务,每个月的评优,她们都是获胜者,所以,这面流动红旗每个月都稳稳地插在了“猛虎突击队”的工地上。

鲁桂兰带领突击队踏冰雪,战严寒,昼夜施工。风沙和汗水混合在一起,翳蒙双眼,她们擦去眼尘,继续战斗。由于高强度的劳动,走路太多导致腿肿,脚底也起了泡,但是她们一声不吭,第二天闷头接着干。

有一次,鲁桂兰的头上长了一个脓包,刚开始,她没当回事儿,还是一如既往地奋战在劳动工地,又过了几天,她的头部开始隐隐作痛,实在忍不住后,她跑到了工地医务室,医生给她检查后,马上把她吼了一通:“你还要不要命了?早都化脓了,咋不早点来看啊?”医生一边给她吸脓水,一边心疼地嘱咐她一定要多休息几天,抹上消炎药后,医生在她的头部裹上了厚厚一层纱布。

走出医务室,看着劳动工地上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景象,鲁桂兰悄悄地把医生开具“休息三天”的病假条往自己兜里一藏,推上手推车,又加入到了修建水库的队伍中。领导劝她休息,她就说了一句话:“轻伤不下火线,绝不能让自己给工地拖后腿。”一时间,头上裹着纱布、坚持带病劳动的鲁桂兰,立马成了密云水库工地上人们学习的对象。

3 两次见到周总理

“我那时候岁数小,心里很激动,大声地对总理说:‘修好水库请总理来密云吃鱼,您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从1958年8月28日开始进驻,到1959年10月6日撤离,鲁桂兰在密云水库修建工地上,共战斗了406天,不用说平日没时间回家,就连新春佳节也是在水库工地度过的……

她当“猛虎突击队”队长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周总理。那天晚上她正在值夜班,突然听到工地大喇叭传出响亮又清脆的声音:“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我们敬爱的*总理来到了潮河主坝,和我们一起参加劳动。”大坝上下顿时就沸腾起来,大家都向周总理的方向涌过去。有人高喊:“总理来了!咱们大伙儿要干劲十足,超额完成任务,向敬爱的周总理献礼!”

那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鲁桂兰远远地看到了周总理,那个激动,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她在心里默默地发誓:“党和国家这样重视密云水库的建设,我一定要好好干,不修好水库,我绝不回家!”

鲁桂兰带领的“猛虎突击队”,因为业绩突出,先后八次被评为“红旗突击队”,获得密云水库修建总指挥部八面奖旗。鲁桂兰也五次被评为一等先进生产者,六次被评为特等先进生产者,并出席北京市和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荣获金质奖章一枚。

1959年4月,鲁桂兰被评为青年红旗手,荣获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五四”银质纪念章一枚。

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她北京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60年,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时,受到刘少奇、*、陈毅、*、贺龙、彭真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那是鲁桂兰第二次见到周总理,那个情景,她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是在晚饭前,代表们都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里互相交谈,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总理来了!’大家闻听总理来了,马上闪出一条道路,纷纷鼓掌欢迎总理。总理和大家一一握手,走到我身边时,我激动地喊了一句‘总理好!’接着,陈毅副总理亲切地握着我的手,并问我是哪个单位的?总理回头告诉陈毅,‘她不是哪个单位的,她是从郊区来的。’陈毅问,你怎么知道她是郊区的?总理说,我刚才握着她的手,手上都是老茧。我告诉两位领导,我是怀柔的,在修建密云水库。这时候,周总理停下脚步,对我说:‘修水库很艰苦,你们要早日修好水库,造福人民,等修好水库了,我还要去密云水库吃鱼。’我那时候岁数小,心里很激动,大声地对总理说:‘修好水库请总理来密云吃鱼,您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一句话,逗得总理和其他人哈哈大笑。”

4 夕阳无限好

鲁桂兰老人一边摸着坚固的水库大坝,一边跟身边的年轻人

指点着:“那里,原来就是一片荒芜……”

转眼60年过去了。今年8月19日,鲁桂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再次来到60多年前她奋斗过的密云水库。一登上水库大坝,鲁桂兰就落泪了:“能有机会再来看看心中神圣的密云水库,我这一辈子,值了!”

远方,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的广阔水面有几只水鸟在翱翔;近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幸福的回忆。“修水库那年,我还是一个19岁的小姑娘,如今,一晃就过去了大半辈子。60年前,修完水库我们就回怀柔了,一直没有机会回来看看,那时候的经历就像是一场梦一样,时时刻刻都萦绕在心间。今天,我总算是圆梦了。感谢国家对我们这些修建水库人的挂牵,感谢生活在了今天的好时代。”

走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鲁桂兰老人一边摸着坚固的水库大坝,一边跟身边的年轻人指点着:“那里,原来就是一片荒芜,都是人拉肩扛,大家靠着一股自力更生战胜过各种困难的坚定信念,才实现了这个奇迹……”

这么多年来,老人一直关注着密云水库的各种消息。电视里、手机上,只要有密云水库的消息,她都会聚精会神、一字不落的仔细看完。

从密云水库回来,鲁桂兰把大闺女给她拍的图片小心收藏起来。在楼下遇到熟识的邻居,她都会把手机拿出来,把她在密云水库拍摄的照片一一指给他们看:这是在大坝上拍的,这就是我们过去修水库的地方……夕阳西下,一抹余晖映照在鲁桂兰的脸上,此时此刻的她,专注忘我,完全沉浸在了过去修建密云水库的美好回忆中。

虽然已经81岁了,但在晚年生活中,鲁桂兰仍旧拿出了当年“猛虎突击队”的干劲,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她不断向学习发起了冲锋:学微信、学抖音、学朗诵、学书法……她从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但是这些年,鲁桂兰通过自己持续不懈的努力学习,成为怀柔地区知名的一位老年“网红”。

2017年和2018年,鲁桂兰连续两年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北京赛区)和第四届“放飞梦想”北京诗歌朗诵大赛;2018年,鲁桂兰一家光荣地被评为北京市的“书香家庭”;今年7月,鲁桂兰获得了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委原创作品朗诵类二等奖……前不久,怀柔电视台《文化怀柔》栏目听说了她的事迹后,派记者进行了专门采访报道。怀柔政协报也辟出栏目,报道了她的事迹。

这几天,鲁桂兰正在练习朗诵,作品是诗人柒陆创作的关于密云水库的诗歌《渔歌》。只见她小心地支好三脚架,固定好手机,打开视频按钮,然后对着镜头,深情地诵读了起来:

这女儿般的湖水,轻轻划,她会给你微风。

用力一些,她会给你雨点。

划久一些,她会学着大海给你波浪。

没完没了地划,她就会还你泪流满面……

(原标题:60年前,密云水库工地上有位“花木兰”)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郭冠荣 耿潇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