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还是一片野兽纵横的时代,而一个个演化而出的身影正在改变这一切,按照现在普遍认可的进化论来说,人是从树上面跳下来的古猿人通过自然演化变出来的,自然演变也可以说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核心了,而自然演变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周边生活的骤变和漫长的自然选择,本篇第一章我们就从原始人到人类的诞生演变中去来了解进化过程中食物和环境的变化发展吧!
一.南方古猿时期:
南方古猿是现在认为的原始人进化到人类第一阶段,最初生活在非洲(大约300多万年前),当时的非洲正处于环境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
很多野生动物由于树林逐渐演变成草原不得不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原本为了爬树而进化的四肢在草原失去了树木的支撑力变成了一项累赘的体态,在草原生活中很容易成为其他动物的美餐,于是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站立行走,而原本伸手可得的食物果树也变成荒芜的草地,为了活下去变成一个杂食者已经成了必不可缺的进化条件,在这之后猿人原本的用于保护自身的利爪和尖牙让步于希望迫切灵活使用工具的头脑,以应对与复杂的食物环境。
复杂的环境让很多这些初代的猿人有了迁徙的想法,这些想法最终在实践中印证了他们的选择正确性,通过一段漫长的迁徙换来了成为定居者的机会,并且提升了人类通过自身力量对抗自然的能力。
二.智人的演化在演化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历史书中我们知道,人类进化中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旧石器时代人们受制于自然,依托于馈赠,而智人群体在这之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以男子狩猎,女子采集的方式这种方式也奠定了母系氏族的产生,因为在工具应用不强时以智人的小身板很多时候都只能以偷袭进行收获但是偷袭虽有用,效率却极低,一天甚至好几天都毫无收获是常事,吃白食的成年人在哪个年代都会被鄙视。
于是不甘示弱的男性开始研究改进工具,提高捕猎效率,弓箭、长枪等诞生了。凭借新工具,高战术,智人甚至把憨厚的猛犸象给狩猎到灭绝了,实力不容小觑。其实在晚期智人时期中以两股势力最为庞大,以单人能力为核心的尼安德特人(他们的身躯要比智人大几倍)和以团结一致的合作的智人团体(他们的工具很先进),对抗的过程中尼安德特人由于缺乏工具和合作意识逐渐被不断瓦解,最后仅剩的一些也被逐渐融入智人的群体中。
1.群居生存演化成生活习惯
在和强壮尼安德特人和众多原始猛兽的对抗中偏弱的智人聚合在一起,使用智慧战胜一些困难,而这一特性也成了一种养成的生活习惯;
当一批女人在采集水源时,另一批正去往远方扮演采蘑菇的小姑娘。蘑菇生长周期短,味道鲜美,备受原始人喜爱。可很多蘑菇都有毒,令人苦恼,于是相应的,部落里的鉴毒蘑菇达人,便极具社会地位,甚至能分上一口晨起采集的露水。各类野果也身处美食榜前列,它们香甜可口,既能饱腹,又能补充水分,还比较容易获得,是名副其实的大众美食。
女性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观察到植物的生长成熟,经过反复实践,终于get到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打开了通往农业的大门。在北方,人们用狗尾草培养出了谷子;在南方,则将野生稻培植成了稻子,到六七千年前,刀耕火种的锄耕农业得以形成。农业的发展,让人们有富余的粮食喂养动物,狗、马、牛、羊、鸡、猪等逐渐被驯养,畜牧业随之出现。
男人们则专注于狩猎、捕鱼,但智人身材矮小,并没什么蛮力可使,只得智取。于是一群男人凑在一起,商量出一套分工,眼神好地爬树顶上观察,剩下的则抱着捡来的大木棍、大石头躲在草丛中。树上的人发现落单的动物后发出指示,大伙儿便团团围住那动物,全力输出,将其一口气拿下。这套路,万年后的我们,在游戏里已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团结的力量
在和远古洪荒的荒凉对抗中,一部分人团结众人的力量最终战胜了生命中的一个个困难,而这也大大改变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结构,并创造了更多的史前部族遗址;
像北京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这个博物馆,可谓大名鼎鼎,里面有大量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痕迹和历史资料,保证能让你大开眼界。
北京市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名气虽不如周口店,但研究价值十足。作为北京城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意义非常重大。
浙江省杭州市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这里的“世界第一舟” 是最大的发现,这个世界最早的独木舟,船长5.6m,船身最宽为53cm,船体深20cm。
这些遗址都是史前遗址留下的细微痕迹,虽然细微但谁也不能说他不伟大,当我们流连在这之中时也不由得惊讶这小小遗址留下的进化智慧。
3.饮食的积淀
我们在对遗址的探析中,也会发现这种生活在一段时间里也留下了大量的积淀产物,其中的饮食就包含有一些习惯用法;
现代人仰望星空般想象:他们使用打制或者磨制的石器工具,靠摘野果或者打猎为生,喝鲜血,吃生肉,能填饱肚子就是万幸了!
时间直到三万年前,一场意外的大雨让原始人学会了使用火,并琢磨出了钻木取火和保存火种的本领,他们的生活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我们再想想看,原始人第一次闻到肉被烤熟的香味是何等惊讶,相信他们的生理反应让他们更加垂涎三尺,从此 ,人们有了美食的概念更降低了自身的染病概率。更重要的是烤熟后的食物,尤其是肉类,使原始人变得越来越麵和强壮。
想想我们现在的烧烤和石烹也许就完美地还原了原始美食的概念,才会让人感到流连与唇舌的口味吧!
再后来,到了大约一万年以前,原始山洞里的人走了出来,他们大都选择在河流附近盖起泥质或木质的房子,定居下来。这个时候出现了两个传说的人物:伏羲和神农氏。
传说有个原始部族出了一个黄帝的首领,多才多艺,灵活干练,他让住在水边的人会编制渔网捕鱼,住在森林里的人会制作陷阱捕捉动物,猎物多了吃不完的,就教大家把猎物养起来,这样就可以更加稳定的产出食物了。另外传说他对烹饪, 制造乐器也很在行,真是天降领袖呀!
而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绝对是个上古版的植物科学家,他采集各种植物,竟然敢一样不落地吃到肚子里,以此来分辨哪种植物适合种植,能变成人们的口粮; 哪种植物适合做药材,能给人们治病。他的最大贡献是找到了五种可以吃的植物就是我们后世教科书里的“五谷”,并教会人们种植 ,这五种植物是小米、大豆、水稻、高粱和麦子。
由此得到这两位人物的助力,原始人终于在食物和相关生活中稳定了下来,也终于有了体系化的厨艺概念。
这之中的几个特色的典型的特征和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节点:
火的发明应用
火最早开始与一个雨夜密切的闪电密不相关,雷电击中了古树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火灾,一场火灾带来一场灾难但也为人类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些智人学会再灾难中留下一点收获——火种,有了火种以后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纪元时代——火烹和熟食,想象一下再生肉被炙烤的啪啪作响,想想他们的表情也许会不断显现出惊讶、美好,同时也帮助他们抵御了严寒、细菌和野兽。
陶器发明前的技法
在陶器问世前,我们祖先也用-自身的智慧探索了很多的模式,其中典型的就有比如石烹和竹筒烹,也许是莫一天丢在火堆里的一块小石头,被人类注意到他的特性,在火熄灭后依然可以烹熟食物,这之中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可以储藏热量,于是在那时的火中石块就成了稀罕玩意但是它也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导热性不好不能对事物进行长时间加热,所以常常被用在需要烤和煎的食物上。
但是这种方式有较大的限制性,人类在足不了需求时常常就探索一些新的补带品,于是类似竹子的木质器皿便应运而生了,这种承装材质虽然不能进行储热但是对导热比较友好,同时他还带有独特的芳香气味为食物带来更加美好的风味所以常常被用来烹制蒸煮类型的食物。
陶器的问世
就这样原始部族在不知道过了多久,再被火一遍遍不断炙烤的火堆下面,不知道某天被那个贪玩的小孩丢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泥玩具,不知道是怎样的巧合碰到了合适的材质和温度,在一次大雨的冲刷后它被完整的留了下来,一些会探索的人将其捡走率先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便利在口口相传下许多人知悉,聪明的匠人们便开始想要大规模的把它普及,制陶工艺就逐渐产生了最开始陶器的制作其实是木制编制工艺的再一次显现,以它做胚产生的各种形状。
在陶器产生后, 人们的处理能力便产生了质的提升,隔绝质的产生下多种操作技术都有了新的载体。
琼浆玉液-酒
酒这个饮而回味的好物,可成想是来自一份腐坏的淀粉质,被丢弃的米饭在发酵菌种的作用下尽将这份腐坏酿出了香纯的美味,在那个提纯工艺还不发达的时代酒的存在往往是和类似米浆一样的淀粉质一起存在的东西所以往往是酒食共饮,喝不起的百姓家便以其状称之为琼浆玉液。
至今人们还常常延续这种饮食加工和吃食习惯用来追溯原始,制造卖点。
三.追寻古国遗迹漫长的原始社会,涌现了大量的部族,在普遍无序的生产生活中能留下踪迹的部族也是进一步表达了当时生产力的顶尖,而在中国就以两河流域最为出名,也许我们从中可以窥探到一丝饮食的踪迹。
黄河流域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是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而与之同样的还有很多的遗迹,其中最为特别的是 70 年代于黄河中、下游及汉水上游地区发现的前仰韶遗存 , 它们充分显示: 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这里就已经出现有惊人的原始农业、畜牧业,其中就有出名的粟米种子和动物骨架和贝壳钱币的显见,这些都表达了其生产力的先进性也奠定了其成为华夏文明中心有了基础依据,而这一特性也让以粟麦一度成为王朝生产力的显著指标,并推动他们走向繁荣。
长江流域
贵州黔西观音洞遗址是迄今在长江以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初期的最大文化遗址 , 遗址中没有发现人类化石 , 但却有大量人类使用的旧石器遗物 。 根据发掘出来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 其时代早于北京猿人地点 。这几年在贵州境内接连不断发现古人类与古文化地点 , 也意味着在人类发展的早期 , 就已有人在云贵高原上居住 。
湖北省是古人类及其文化发现较多的一个省 , 郧县龙骨洞发现的郧县人 , 根据动物化石 , 同秦岭北侧的蓝田人属同一时代 。 此外 , 郧西神雾岭白龙洞也有同时代的人化石发见 。 上述两地点皆在秦岭山脉东段南麓 , 联系到秦岭北坡的蓝田人 , 说明秦岭两侧早就是远古人类栖息之地 。
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的猿人头盖骨 , 显示出同北京猿人有些类同的地方 。 和县人遗址位于长 江下游 , 地理位置又是南 、 北方过渡地区 。 最近巢湖之滨又有同和县人同时代的人化石发现 , 更为长江流域是远古人类活动和栖息的重要地区提供了佐证 。
至于全新世新石器时代遗 址 , 更是发现不少。 例如位于都阳湖不远的江西万年仙人洞 , 从已发现的哺乳动物兽骨 、 磨光石器 、 骨针 、骨锥及渔叉等器物来看 , 表明仙人洞是以渔猎经济为主 。 此外 , 浙江
遗址 , 在时代上与中原仰韶文化早期相当 , 这表明即使在 一夕千年以前 , 在中国的南 、 北方已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同时存在 。
在说完华夏大地的故事,我们可以再去了解一些世界上同时期的文明遗迹:
同时期的文明遗迹
我们通过一副世界地图来看,在古代中国伴着两河产生了自身的文明体系,而同时期还有相对应的一些文明产生像连着尼罗河的古埃及,发源于幼发拉底河的古巴比伦,恒河的古印度,它们都依托与自身的优势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笔自身的色彩。
四.食物的痕迹1.食物与原始宗教
食物在古代文明中除了用于果腹,在文明不发达时食物被冠以各种神秘效用是在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祭祀啦,像什么酒神、谷神、灶神统统都要打点到,而鹿肉、羊肉、猪肉还要分个喜乐对应就贴上个标签,以期适应各部族神秘的自身宗教体系。
人类社会最初出现的宗教,在民俗学和其他人文科学领域称之为“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人类的普遍信仰。当时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十分低下,一方面以求得生存;另一方面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显得弱小。他们对自然界所发生的事件现象,诸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死亡、生育等自然现象不理解无法控制,便学会用以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进行抗拒,就是封拜神灵,以此期待理解控制这些自然的力量。
在各种封拜神灵过程中,多透露了一种对于力量的渴望和崇拜,于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便产生了。在自然崇拜中,首先萌发的是对动物的崇拜,看到有力的动物就崇拜其力,看到能跑的动物就崇拜其跑,看到能飞的动物就崇拜其飞,看到能游的动物就崇拜其游“ “总希望自己能有这些本领。这就是远古时期每个氏族部落都要有一种动物作为本部落图腾的原因。图腾一般认为是与氏族有亲族和血缘关系的某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者微生物有着亲属和其他关系,这种动植物或微生物就被认为是这个氏族的图腾,成为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像华夏文明就以龙作为自身的图腾象征,不知道是否有这样的猛兽但也算是取百家所长了。
2.食物带来的身体演变
在原始人类变成现代人类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脱离了一个无法消化肉食的身体系统,当他们开始食用富含脂肪但纤维较少的种子和坚果时,身体就开始慢慢地调整适应了。大量的种子和坚果会使小肠(消化脂质的地方)变长 ,盲肠 (消化纤 维的地方 )缩小,这样我们的消化系统就能更好地处理肉食。2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拥有了获得肉类的工具和消化肉类的身体,我们可以成为肉食动物,这使得我们拥有更多的适应于进化的能量,可以满足头脑智慧的产生,以此拥有成为高等生物的能力。
而展望现今我们的生活又有了几分返濮归真的味道了,动物保护、素食主义盛行,并且地球的环境骤变,需要对应的新兴食品甚至是面向太空的科技食品,而以食品工厂为主导的科技肉制品也许会成为新的趋势,但是这条路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很多的食物也带有浓厚的原始气息,像石烹鸡蛋,炭烤牛排,手抓羊肉。
这也许就是藏在文明社会人类基因里的秘密吧!
在本章原始篇的了解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漫长的自然选择中食物所起到的多种奇妙作用,也看到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故事,并通过南方古猿、智人演化、古国遗迹探寻和食物痕迹四章进行深入浅出的探析,在演化道路上的的初期养成后,我们在去看看食物会给制度更迭,经济发展和地区文化带来那些火花吧!
本文参考文献,对此致谢:
人类简史-智人的进化与革命
人类是怎样开始吃肉的
原始社会饮食之初级加工技术探析
中国原始宗教的饮食习俗
寻找长江中下游最古老人类
从远古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试探黄河流域早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