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向世人展示了其重大考古新发现——6个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当日下午,中新社记者获批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探访神秘黄金大面具和3000多年前的丝绸痕迹发掘背后的故事。
走进三星堆遗址白色的考古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数个装满了各类先进仪器的透明考古舱,身着白色防护服的考古工作者正紧张忙碌着。考古舱旁,应急检测分析实验室、微痕物应急保护室等各类实验室整齐排列,宛如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与人们对“田野考古就会日晒雨淋”的固有印象大相径庭。在铺满了象牙、青铜器的3号“祭祀坑”考古舱中,考古工作者正趴在操作平台上,小心地为坑中还未发掘出土的文物盖上防护膜,避免它们因湿度不够被氧化。
这两天三星堆新的祭祀坑的发掘,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央视长达几小时候的不间断的全程直播,也让我们过足眼瘾。但心里也有一些疑问:
这是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5号“祭祀坑”出土的残缺的金面具
这是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该文物于1986年从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
我们在发掘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次像实验室考古的方法,它的技术、理念前置到了我们的考古现场,野外的考古现场。我们这个工作也一直是比较(到位),3到8号坑的考古工作,也是一直挨着这个实验室考古理念做的,这个使我们考古工作就更加精细化、精准化、标准化这个样子。
走进三星堆遗址白色的考古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数个装满了各类先进仪器的透明考古舱,身着白色防护服的考古工作者正紧张忙碌着。考古舱旁,应急检测分析实验室、微痕物应急保护室等各类实验室整齐排列,宛如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与人们对“田野考古就会日晒雨淋”的固有印象大相径庭。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坑内工作。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号坑中,发现一件大口尊。这是此次考古目前为止发现的器型最大的青铜器,长度约70厘米。这么大的铜尊,文物一碰就碎,要怎么提取呢?通过前期方案讨论,决定采用3D打印技术提取大铜尊。据了解,此前考古和文保工作中都尝试采用过3D打印技术,但这是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进行文物提取。
首先使用3D扫描仪对文物进行扫描及周边数据收集,然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文物的模型,根据模型生成硅胶体的保护套,将硅胶覆盖在文物表面对文物进行保护。提取现场,考古人员用硅胶体保护套贴合在文物上后,外面还要再包裹上厚厚的保护层,放在专门的套箱中。
大铜尊中全是泥土,器物本身加上泥土,再加上保护套,总重量超过200斤。考古队员利用考古发掘舱中安装的先进航架系统,深入到1米多深的坑中提取文物。经过编号、登记,文物才能离开考古发掘舱,通过专门运送车送入文物研究保护中心。
除大铜尊外,当天考古队员还对4号坑中一根长1.3米的大型象牙进行提取。由于象牙被灼烧过,保存情况差,考古队员提前用石膏布将其围裹,石膏凝固后再进行提取。5号坑中发现的牙雕残碎品,只有一二厘米长,最长都不超过5厘米。提取时,考古人员俯下身需十分细致地使用专用插板进行精细操作。
这些牙雕残碎品提取后,可直接送入现场设置的有机实验室进行“文物体检”。显微镜下,牙雕表面纹饰清晰可见,象牙表面还附着一些其他物质,需做进一步检测。文保人员介绍,经过现场第一步检测和处理后,牙雕制品会放入专门的保湿保温盒,再送入文物保护中心进行后续研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