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
生活常常让人焦虑,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余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人就是这样,常常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岁月就这样在不知不觉的患得患失中流逝,其实是一种大损失。倒不如放下,来者自来,去者自去,任我从容自若。这话说的轻巧,想要做到又是何其的难啊!
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得失”,让我们一起走进“得”“失”这两个字的前世今生,去一睹“得失”的庐山真面目。说不定会让我们学会放下,放下也并非所想象的那样难。
所谓“得”。就是得到了,得到了想要的,面包,学历,职称,权位,利润,爱情,时间,空间等等!怎么样才算得到呢?
那就从老祖先创造“得”这个字去领会古人的智慧。
“得”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由又和贝组合而成,表示用手拿贝,意指有所收获。从“得”字的创造来看,收获需要亲手去争取,获取自己所需要等,自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这双手应是勤劳的手,有技能的手,“贝”指有价值的宝贵的东西,不然也不值得去抓。
籀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字演变增加“彳”旁,表示行走,行动时有所得。“得”的意思更深刻起来。想要有所收获,需要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去过去,获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还会很漫长,需要坚持不懈的行动才能达到收获的目的,就在这汉字演变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做一件事要主动,要勤劳,还要坚持勤劳。
“得”字简化后左边是“彳”,右边是“旦”加“寸”。也很好解释通,“旦”本意是太阳升出地平线,指早晨。一个能掌握早晨,做好规划并行动的人,一天定会有所收获。正好应了古话“一日之计在于晨”。汉字不断简化,简之又简,可意思却更加丰富,不能不让人赞叹。
“得”甚至还可以拆出一人需有一日的“付”出,不然岂能有所收获呢?
欧颜柳赵
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是古人流传至今的美德,是质朴无华的美好思想。而不劳而获让人不齿,也不能长久,更不能心安理得。
“得”本义是获得、取得,一旦得到了所愿的,自然会心满意足,得意之意便自然而然了。
“得”的意思十分丰富。
《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得”字是求取芳心之意。
《论语·季氏》:“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此“得”,表示贪得,今有成语“贪得无厌”。
而“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得”字表示演算产生的结果。
老家方言常羡慕别人说“看您得的”,对自家满意也会情不自禁的说一句“现在真得啊”,教育后辈也会说“现在都得的没法,还不知足”。表示很满足,很舒服,很惬意,很自在,也有对已得到的珍惜之意。
“得”的对象不仅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得意、得志、得人心,等等。
明白了“得”,方知“得之不易”。我们再看看失,便知“失”之有因。
什么是“失”呢?“失”就是失去了,不能拥有了。
通过“失”字的创造便很好理解“失”的含义,就是手里有的东西掉下来了,不能再掌握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失,纵也。”指失去,丢失。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还有一种解释是根据隶书字体的解释,“失”字与“矢”是一对关系字。所谓“关系字”,是指两个或多个形状相似,字义相关的字。“矢”指飞向目标的箭。“失”指没有飞向目标的箭,引申出丢掉目标,错过目标。再引申出丢掉、错过。
正所谓有得有失,得是人人所想,失是人人所厌,这是人之常情。可人不能一直只得不失,若无所失,从字面可以会意,手已抓满,怎么还能够再抓新的东西。想要得到新的东西,就必须失去现在所有的,也正是有失有得。有得有失即使有失有得,有失有得也是有得有失,是古人辩证思维的很好体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式此理。
为什么是“得失”,而不叫“失得”。
生命本身已经给出答案,只是我们视而不见。答案是什么呢?人来到世间就是最大的“得”,以后只能一点点失去,生命就是一个由得复失的过程,这就叫“得失”。
从心理学上来说,“得”在前“失”在后更符合心理需要,人常想得到,想先得到,并不想失去,更不想先失去。先“得而复失失”的感觉要比“失而复得”更强烈,“得而复失”前者是挫败,遗憾,残缺,具有破坏性;“失而复得”是幸运,有受惊后的不确定以及会不会再“得而复失”的隐忧。
所以我们常说“得失”,而不说“失得”。
古人创造“得失”这个词,对我们有莫大的启示:就是要在失去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所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幸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云:“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口以诉己志,先生风度,令人心向往之!
明得失,知得失,忘怀得失,方不会患得患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