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左顾右盼前思后想,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外在、结果或未来的影响和压力,看不清自己,焦虑骤然而生。如果选择直接去行动,“抓”住更真实的、当下的生活,周遭所有的干扰包括对未来的焦虑和畏惧,反而都消失了。
我时常跟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交流,但不论是注重身体训练的体育学院新生,还是心理学院的尖子生,扑面而来的对未来的焦虑感甚至甚于18岁学生散发出的青春气息。有些同学还会从未来的视角,嫌弃当前的自己。
当然,焦虑未来的远不止是大一的学生们,年轻的妈妈们也很焦虑,整个社会都很焦虑。在这样全员焦虑的背景下,“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这句话大为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怎么做到“不畏将来”呢?不急,我先讲一个心理学研究的故事。
有人兴许听说过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故事源自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另一项著名的发现——艾宾浩斯错觉。艾宾浩斯错觉属于“大小对比错觉”中的一种,指的是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形各自被一圈圆形所包围,其中一圈圆形比较小,另一圈圆形比较大,最终我们的眼睛看起来,被一圈小圆包围的圆形比被一圈大圆包围的圆形更大。简言之,在周围不同大小图形的比较与影响之中,原本大小相同的圆形被我们误认为大小存在差异。
这是故事的背景,故事真正开始于加拿大心理学家Melvyn A. Goodale实验室的一项实验。Goodale教授的团队让志愿者观看艾宾浩斯错觉图形,并让他们完成相似但又不同的两项任务。其中一项任务是看到艾宾浩斯错觉图形后,用大拇指和食指“估计”并比划出你看到的中心圆形的大小;另一项任务是看到艾宾浩斯错觉图形后,直接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抓”中心的圆形。
第一项任务反映的是志愿者看到的圆形大小,第二项任务反映的则是手指动作判断出的圆形大小。志愿者在估计眼睛看到的圆形大小的时候,艾宾浩斯错觉效应出现了,估计的结果是一圈小圆包围的圆形比一圈大圆包围的圆形更大。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志愿者在用手指去“抓”圆形的时候,艾宾浩斯错觉效应却消失了。抓取一圈小圆包围的圆形与抓取一圈大圆包围的圆形的时候,志愿者大拇指和食指张开的最大开口并无差异。
(Aglioti S, DeSouza JFX, Goodale MA: Size-contrast illusions deceive the eye but not the hand. Curr Biol 1995, 5:679-685./图)
这项心理学实验与对未来的焦虑有何关系呢?在我看来,艾宾浩斯错觉图形中央的圆形像是我们自己,周围一圈或大或小的圆仿佛我们身边的他人,或是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抑或我们还未到来的未来,诸如此类。当我们将周围所有的“圆”都尽收眼底,左顾右盼前思后想的时候,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外在、结果或未来的影响和压力,于是我们看不清自己,焦虑骤然而生。而如果我们选择直接去行动,一次一次的动作“抓”住的是更真实的、当下的生活,周遭所有的干扰包括对未来的焦虑和畏惧,反而统统都消失了。
最近,我在看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和漫画。在《回忆李叔同先生》这篇文章里,丰子恺先生形容自己的老师“好比全能的优伶”。李叔同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曾创立春柳社,后来成为中国最早的话剧社。我更倾向于用“话剧式”的人生来比拟李叔同先生传奇的一生。这传奇的话剧包括五幕,每一幕李叔同先生都“抓”住了当下的真实。
第一幕,李叔同先生“以‘才子’驰名于当时的上海”,是“一等的翩翩公子”。“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第二幕,他到日本留学,便立即放弃翩翩公子的做派,美术音乐戏剧都学,对西方艺术全面进攻。“学一样,像一样。要做留学生,就彻底地做一个留学生。”第三幕,他回国后,在南京和杭州的两所学校同时任教,教绘画和音乐,丰子恺先生便是他在杭州教的学生。最终,一位音乐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胜过了“语数外”三门主课老师。因为“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第四幕,他做了和尚,做也做得彻底。第五幕,李叔同先生成了弘一法师,修的是以戒律严格著称的律宗,并被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不可谓不彻底。总结弘一法师这五幕人生,变化的是角色,不变的是“认真”二字。
翻看丰子恺先生的书,我无意间将《青梅》和《郎骑竹马来》这两幅漫画放在一起看。顿生灵感,看图写话,也写了四句诗。
(资料图/图)
手把竹竿心开花,
长敲青梅短作马。
地上人儿天上燕,
不念他日入谁家。
不念他日入谁家,如是,可以“不畏将来”,安住于当下的真实。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袁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