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自制引跑绳,连接的是默契

这条自制引跑绳,连接的是默契

首页休闲益智绳子赛跑更新时间:2024-05-11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这条引跑绳是我们自己做的,一针一线缝的,虽然市场上也能买到,但我们自己做的更耐磨,也代表着相互间的默契……”10月24日下午,本届残运会女子100米T12级决赛上,江苏选手沈亚琴在领跑员李文的带领下,奋力冲刺,夺得金牌。下场接受采访时,李文首先向记者提起的,就是连接两人的一条红蓝相间,部分已磨损起毛的引跑绳。

在残运的田径跑步项目中,T12级别的比赛,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考验两个人的默契。这个级别的运动员,通常需由领跑员带领,以引跑绳为纽带,才能保证自己的方向、跑道不会偏离。业内有一个说法,领跑员和运动员的合作,几个月只能是磨合期,2年以内叫做适应期,2年以上,才能上升为默契期,才更有夺冠的可能。 正如这条绳子“有些年头”的外表一样,李文和沈亚琴的合作也有了8年。其中,4年都在备战这届残运会。

8年前,刚从南京体育学院毕业的李文来到江苏省残疾人田径队当领跑员,沈亚琴也才从市队调入省队。沈亚琴说,她虽然看不见,但她知道“小李”是个大长腿,有1米85的大高个。“相比之下,我就是小短腿,我身高1米6还差一点,为此,我们训练时没少发生矛盾。”沈亚琴风趣地说,刚开始和李文合作时,她很不适应,由于身高差,李文每抬腿迈一步,都接近沈亚琴的两步,“当然他后来也注意了,缩着步子跑,照顾到我。” “她在训练时是一个很爱‘钻’的人,每一个动作都追求精益求精。”李文举例,他们曾因摆臂幅度的问题产生过分歧,在沈亚琴的坚持下,两人反复试验,多次练习,终于找到了兼顾两人习惯的“最佳幅度”。

沈亚琴告诉记者,之所以这么“钻”,是因为她热爱跑步,是跑步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2009年,18岁的沈亚琴由于视力日渐退化而被迫辍学在家,“家人还要忙上班,我一个人在家坐立不安,生活封闭,非常郁闷。”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介绍去参加区里残疾人田径队的训练,一路从区级比赛跑到全国比赛。“这段经历,让我见识到了更宽阔的世界,让我看到自己还有更大的可能。” 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沈亚琴说,这块金牌是他们两个人的,有一半应该颁给李文。“他就是我的眼睛,我平时在省队里可以行动自如,因为我对那儿的每一寸土地都熟悉,但到陌生的地方,都要靠他保护我、指引我。”最近几天,除了晚上休息,两人白天吃饭、训练都是形影不离。

顺利夺金后,李文虽然为沈亚琴感到欣喜,但对12秒58的成绩,他却觉得“还有提升空间”。由于膝盖旧伤复发,李文这次未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他说,在备战期间,他们曾经跑过多次12秒以内。“下次我把状态调整好,我们一定能达到这个成绩。”说这话时,电话那头的李文刚刚结束针灸治疗。

8年的训练,李文说早已记不清用坏了多少根引跑绳,但他知道,他们的心之间早已连上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引跑绳”,怎么也磨不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金亦炜 图片来源:江苏省残联 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