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钢建非洲演讲:西王母文化源于大湘西,传播到两河流域和埃及

杜钢建非洲演讲:西王母文化源于大湘西,传播到两河流域和埃及

首页休闲益智神珠射手更新时间:2024-04-22

西王母文化与一带一路文旅

——在马达加斯加塔纳IFT大学一带一路文旅学院授牌仪式上的演讲

杜钢建

很高兴出席今天(2019.6.12)举办的马达加斯加塔纳IFT大学一带一路文旅学院的授牌仪式。我作为百家社区书院和百家文旅学院的发起人每年给自己确定一些社会服务的任务。今年的目标是围绕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建立诸多文化旅游的研学项目。经过这几天与马达加斯加国家旅游部、塔纳大学和IFT大学教授专家们的磋商,在中国九九富达集团的支持下,成立由我授牌的马达加斯加塔纳IFT大学一带一路文旅学院。在此,要感谢今天出席授牌仪式的马达加斯加国家旅游部、交通部、财政部的官员朋友和塔纳大学科学院院长以及马中一带一路企业协会筹备委员会的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

马达加斯加的历史深受王母文化的影响。我们昨天经过马达加斯加首都的王母庙,发现王母文化至今依然是该国人民的重要信仰。今天在座的马达加斯加官员朋友中大多数也是女性官员。因此,探讨王母文化以及促进中国和马达加斯加之间王母文化的交流活动和开辟王母文化的旅游路线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的第二章专门讨论西王母文化与非洲埃及历史文化的关系。其中论证西王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论述西王母文化向非洲传播的历史过程。西王母文化从大湘西地区传播到西方以后,成为诸多国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诸多国家的治理结构和宪法框架。

在中国古代诸多文献记载中,西王母是地球人类治理秩序中最早时期即天皇时期的天皇。宇宙二仪化分后,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最早的西王母属于天皇十三头之一。天皇十三头应该指分别掌管十三方的部落领袖。经历漫长的天皇时期和地皇时期,人类才进入人皇时期。正如《太古河图代姓纪》所说,人皇时期“天下群居,以類相親,男女眾多,分為九頭,各有居方,故號居方氏。”西王母最早是天皇时期分管一个方国的领袖。根据有的历史文献记载,天皇十三头也指天皇之下有九翌三辅,加上天皇本人,共计十三人组成的治理组织框架。按《河图括地象》云:“天皇九翌,提名旋复” ,盖辅翌者九人。又《易通卦验》云:“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元。君有五期,辅有三名” ,注云“君之用事五行,更王者亦有五期,三辅,公卿大夫也” 。天皇时期是地球人类最早的治理秩序形成时期,也是西王母诞生和治理地球人类的开辟时期。经过漫长的天皇和地皇时期以后,到人皇时期依然保留了天皇的观念。

人皇时期以来,人类历史至少已经有400多万年。目前的考古证明大湘西地区人类历史至少也有600万年。大湘西地区的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考古发现的巫山人距今有约250万年。大湘西地区的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麻札坪村考古发现的建始人距今也有约250万年。广西考古发现的古人类距今有600多万年。

最早跟随西王母的族群来自燧人弇兹氏部落。燧人弇兹氏有三大分支:一为大鵹(lí),二为少鵹,三为青鸟。弇兹合雄氏以玄鸟为图腾,其三大族系合称“三柯氏”,也称三青鸟氏。各个族系以燧人弇兹为始祖,尊称燧人弇兹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各分支的首领则称“耶劳”。玄女部大鵹柯乌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其族属又称魁隗氏。其中一支沿阿尔泰山北麓西迁至东欧。须女部少鵹柯诺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流域的方雷泽,分衍出方雷氏。 青鸟部柯约耶劳分支中有一支跟随西王母到达埃及地区。西王母在埃及昆仑山一直由青鸟部象征的三青鸟伴随。

湖南永州玉蟾岩考古的白陶器皿表明,大约2万年前已经有祭祀王母的宗教文化。湖南湘西怀化高庙考古表明王母文化在8000年前已经形成系统文化。根据文献记载,西王母文化自神农炎帝时期开始,历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影响深远。西王母作为得道成仙的真实历史人物,她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宗教文化和法律文化。

历史上最早接触西王母的历史人物是炎帝时期的赤松子。根据《真君传》的记载,神农的老师赤松子教神农服水玉,能入火自烧而不热。赤松子是神农的雨师,能够随风雨上下。赤松子曾经多次往返昆仑山,住在西王母石室中。 根据《南岳记》记载,炎帝曾经致斋南岳,以祈通真感雨师玄君(玄君即赤帝君事为玄君),教炼水玉之法,入火自焚而不热。后玄化于朱阳之野。太上以德正而镇炎方主司南岳。其帝女公主亦慕道,礼玄君为师,后道成亦同飞升于九关。 根据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看,赤松子既是神农炎帝的老师,也是轩辕黄帝的老师。炎黄时期赤松子曾经在湖南湘东茶陵云阳山和湘西一带修炼。

与赤松子同时期的黄帝也拜见过西王母。轩辕黄帝时期,西王母的影响已经大到足以让黄帝本人专门为西王母修建道观。根据《黄帝内传》记载,黄帝在全国将自己的离宫别馆三百余所改造为道观。黄帝还分别在五岳各建道观,每个道观的道士分别为五十人,专职从事焚修为民祈福的工作。其中,南岳古代的太真观(西华观)就是黄帝为迎候西王母建造的。作为候神祭神的王母庙,从黄帝时期就有了。 《轩辕黄帝传》云:“时有神西王母,太阴之精,天帝之女”。黄帝与西王母会于王屋(见《抱朴子》);黄帝登昆仑,立台于沃人国北西王母之山(见《轩辕黄帝传》)。黄帝战蚩尤於涿鹿时王母遣使玄女帮助过黄帝。

在帝喾和尧舜时期,西王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根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娥,乃后羿的妻子。后羿是尧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后飞往月宫之中。《淮南子》曰,“河九折注於海,而不絕者,昆侖之輸也。潦水不泄,瀇漾極望,旬月不雨則涸而枯澤,受瀷而無源者。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云,“王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尧帝时期不仅后羿得见西王母,而且尧帝也派周国的先祖后稷见过西王母。汉焦延寿的《易林》卷一载:“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引船牵头,虽物无忧。王母善祷,祸不成灾。”

在舜帝时期,舜帝堪称世界君子文化的代表。西王母追慕舜帝道德高尚,专门远道而来贡献“盖地图”。这个“盖地图”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地球是圆体的地图。西王母所得的“盖地图”对于禹王治水应该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人关于地球是圆体的认识与西王母的贡献分不开。地理学史上的盖地论就是地球圆形理论。关于地球是宇宙中的圆球的认识源自西王母的盖地图。根据《玉海》引《书纬帝验期》所言,西王母于大荒之国,得盖地图,慕舜德,远来贡之。尧舜时期的盖地论要比后来西方学者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认识早得多。这要归功于西王母的贡献。古盖地说的“盖地”术语后来由皇甫谧改作“益地”一词,世人就难以理解了。对此,江永曾经专门在《算学》中予以指出。

西王母所献盖地图在皇甫谧之后多被称为益地图。如《雒書靈准聽》曰:有人方面,日衡重華。握石推,懷神珠。舜受終,鳳皇儀,黃龍感,朱草生,蓂莢孳,西王母授益地圖。西王母得益地之圖來獻。

西王母在舜帝时期之所以能够献出盖地图,因为早在伏羲神农时期就制作地图。《春秋·元命苞》曰:“神农世,怪义生白阜。(始作)《图》,地:形、脉;水:道。《御览》也以为怪义生白阜,是《图》、《书》并起于羲、农也。“神农世有白阜六国。

舜帝时期,西王母来朝的具体时间和所献其他礼物如下。帝舜有虞氏即帝位九年,西王母来朝。《大戴礼·少间篇》记载:“昔舜以天德嗣尧,西王母来献其白琯。”《类聚》十一、《御览》八十引《雒书灵准听》曰:“舜受终,西王母授益地图。”《中论·爵禄篇》记载:“舜受终于文祖,称曰余一人,则西王母来献白环。”《宋书·符瑞志》也记载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

此外,根据《異苑》记载,舜時西王母还献了笙玉管。《異苑》曰:衡阳山九嶷,皆有舜庙,汉世零陵文学姓奚,于泠道縣舜祠下,得笙玉管,舜時西王母献。

关于舜帝时期西王母献玉管一事,杜佑《通典》也有记载,“管,尔雅曰:‘长尺,围寸,併漆之,有底。’‘大者曰簥。中者曰篞。小者曰篎。‘古者以玉為管,舜时西王母献白玉琯是也。月令:‘均琴、瑟、管、簫。‘周禮:‘孤竹之管,於圓丘奏之;孫竹之管,於方丘奏之;陰竹之管,於宗廟奏之。‘”杜佑《通典》在讨论篪时,也提及舜時西王母獻琯。“篪,世本云:‘暴新公所造。’舊志云一曰管,非也。雖不知暴新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明矣。舜時西王母獻琯,則是已有此器,新公安得造篪乎?爾雅曰:‘大篪謂之沂。’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曰翹,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今有胡吹,非雅器也。”

禹王时期夏禹去过西王母国,并见西王母。《荀子》认为,大禹治水前曾“学于西母国。”另据《论衡》记载,大禹称帝后,“益见西王母”。《淮南子》记载,禹乃以息土填鸿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为下地。 商朝时期,殷帝大戊曾经专门派使节向西王母讨药。根据《括地图》记载,王孟是见过西王母的商朝大臣。 《山海经》在记述“丈夫国”时,提及王孟至此绝粮,食木实,衣木皮。终身无妻,却自生二子。丈夫国去玉门二万里。在殷商时期人们相信西王母是的确存在的真实人物,所以殷帝大戊才专门派王孟采药於西王母。殷帝大戊是具有雄心大略的帝王。他不仅专门派王孟采药於西王母,而且还派巫咸祷於山河,巫咸居於去南海万千里的巫咸国。巫咸国国民是为巫咸民。大戊名密。元年丙戌,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陟、臣扈。(《书·君奭》:‘在大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十一年,命巫咸祷于山川。二十六年,西戎来宾,王使王孟聘西戎。(《海外西经》注:‘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药,从西王母。’)

殷商甲骨文中称侯者约50位,其中有“侯母” 和“西母”之称,笔者认为就是西母国之称。

周朝时期,关于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交流在“汲冢周书”中有详细记载。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其中有关于西周的重要文化典籍。这批竹简通称“汲冢周书”。其中编年体典籍《穆天子传》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周穆王拜访西王母的过程。

与《穆天子传》同出于汲冢的《竹书纪年》关于穆天子见西王母的时间有明确的年代记载。文曰:“十七年,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列子·周穆王篇》有云:“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王和之,其辞哀焉。”汉代设置西海郡也与西王母有关。《论衡·恢国篇》云:“孝平元始四年,金城塞外羌献其鱼盐之地,愿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室,因为西海郡。”

根据关于西王母的早期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早期西王母是典型的犬戎族的代表。目前来看,最早描述西王母相貌特征的文献是禹夏时期的《山海经》。在《山海经》之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历史文献也应该有记载。

《史记》注[索隐]《山海经》云“玉山,西王母所居”……[集解]徐广曰:“远音下沃反。”索隐远音鹤也。正义张云:“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蓬鬓,远然白首。石城金穴,居其中。” [集解]郭璞曰:“胜,玉胜也。”正义颜云:“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也。”[正义]张云:“三足乌,青乌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 西王母的豹尾、虎齿、戴胜等外表特征标明她是上古犬戎族的典型代表。

按照《山海经》的记载,住在昆仑山的西王母长相奇异,为一般人难以理解。《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山海经·西次三经》说“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海内北经》还提及“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另外,《易林·小畜之大有》云:“金牙铁齿,西王母子。”

杜钢建教授在马达加斯加

上古从湖南移民到西方的犬戎族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长有尾巴以及嘴巴似狼狗嘴巴向外突出。西王母豹尾、虎齿、善啸、穴处的特征表明她是出身于上古犬戎族。但是,道教经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复集卷之一》则说“王母髦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这是为了将西王母美化的一种说法。后来《道藏道迹经》记载:“王母上殿东西坐,着黄金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戴太真晨缨之冠,履玄凤文之 ,观之,年方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灵颜绝世,真灵人也。”原先西王母豹尾虎齿善啸穴处等特征都取消了。西王母被完全神化美化了。也许后来穆天子和汉武帝等所见的西王母国的国王真的是个美女。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西王母不可能从神农炎帝时期活到汉代。历史上应该有不同时期的王母国国王都被称为西王母。而早期的西王母则是相貌并不美观的犬戎族领袖。

不同的文献曾经讲到西王母的姓氏。《列仙全传》记载:“西王母即龟台金母也,系西华至妙洞阴之极尊,育化诞生于神州伊川,俗姓侯或杨,讳回,字婉妗jin,一字太虚。”《道藏三洞经》记载:“西王母者,太阴之元气也,姓自然,字君思,下治昆仑,上治北斗。”如果早期的西王母姓侯的话,其祖先可以追溯到伏羲氏以前的燧人氏时期。根据王圻《續文獻通考氏族典第十一卷》,侯姓属于盤古氏至三皇一燧人氏之間衍生的五十一个姓氏之一。 如果西王母姓侯的话,她应该是出生于燧人氏时期衍生至炎帝时期的侯氏家族。上古侯氏最早在湖湘地区,后来移民至北方和西方。甲骨文中的侯母国可能是王母国。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诺记上》中写道:“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如果西王母姓杨的话,西王母应该是犬戎族氐戎的杨氐氏族。氐氏是炎帝器的后代。炎帝器生钜及伯陵,祝庸。 伯陵为黄帝臣,封逢,实始于齐。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孕三年,生三子曰殳、曰鼓、曰延。生灵恝,灵恝生氐人……有逢氏、蠭氏、殳氏、延氏、氐氏、齐氏。祝庸为黄帝司徒,居于江水,生术嚣、兑首、方颠,是袭土壤,生条及勾龙。条喜远游,岁终死而祖。勾龙为后土,能平九州,是以社祀。生垂及信,信生夸父,夸父以驶臣丹朱,有句氏、句龙氏。垂臣高辛为尧共工,不贵独功,死葬不距之山。生噎鸣,是为伯夷,为虞心吕,且功于水,封吕,生岁十二泰岳,袭吕、余,列申许。尧代有许繇。泰岳生先龙,先龙生玄氐,玄氐乞姓。汤革夏伐氐,氐人来朝,其别为青、白、朒之三氐,后有羌氐、羌戎氐、杨氐、符氐、氐羌数十,白马最大,非无弋后者。如果西王母姓杨的话,杨氐氏族作为炎帝器的后代也源于湖湘地区。炎帝器炎帝戏炎帝榆罔等都埋葬在今湖南株洲茶陵的云阳山。

有关羌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山海经》中。西王母可能是羌戎族最早的女首领的称号。氐人中玄氐等乞姓羌也。根据史*载,到后来僖公十一年,还有杨、柜、泉、皋、伊雒之戎。二十二年,有陆浑、九州之戎。陆浑河南属县,杨、柜不见,而泉乃洛阳西南之泉亭,伊雒之间,则洛阳县西南之故戎城,皆姜戎也。

根据史*载,九州之戎,有隗氏、狄氏、落氏、戎氏、戎子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乌护氏、纥骨氏、壹利吐氏、毕其斥氏。回纥九姓,高车十二族,其衍也。潞子、甲氏、留吁,姜路之余,晋灭之。后有潞氏、路氏、路中氏、露氏、甲氏、榆氏。伊、列、丹、骆、淳、戏、怡、向、州、薄、甘、隋、纪,皆姜国也。在神农炎帝时期,羌戎族主要集中在湖南,中心为长株潭的露水流域。潞氏、路氏、路中氏、露氏、甲氏、榆氏以及伊、列、丹、骆、淳、戏、怡、向、州、薄、甘、隋、纪等姜国姓氏都源于埋葬在今湖南株洲茶陵云阳山的历代神农炎帝。后来的三苗国都也在今长株潭一带。

西王母国文化与上古湖湘地区的巫教文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共同成为道教文化的核心内容。西王母与同时期的巫咸都是炎黄时期的历史人物。《外纪》曰:“神农,命赤冀为杵臼;命巫咸主卜筮;命刑天作《扶犁之乐》;命屏封作《种书》;命白阜作《地理纪》,以理天下。’神农的大臣白阜的母亲是怪义。《春秋·元命包》曰:‘神农世,怪义生白阜。(始作)《图》,地:形、脉;水:道。《御览》以怪义,为白阜母。是《图》、《书》并起于羲、农也。”西王母在舜帝时期所献地图可能是神农时期白阜制作的地图。神农炎帝时期西王母与巫咸等十巫部落臣民一起从湖湘地区迁往西方。所以西王母国与巫咸等国距离不远。

西王母戴胜的习惯与《荆楚岁时记》记载的湖南古代风俗是一致的。在湖湘地区,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董勋《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荆楚岁时记》云,“今一日不*鸡,二日不*狗,三日不*猪,四日不*羊,五日不*牛,六日不*马,七日不行刑,亦此义也。古乃磔鸡,今则不*。荆人于此日向辰门前呼牛马鸡畜令来,乃置粟豆于灰,散之宅内,云以招牛马。未知所出。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华胜盛行于晋代,模仿西王母戴胜而成。贾充《李夫人典戒》云: “人日造华胜相遗,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像西王母戴胜也。”旧以正旦至七日讳食鸡,故岁首唯食新菜,又余日不刻牛马羊狗猪之像,而二日福施人鸡。郭缘生《述征记》云:“寿张县安仁山,魏东平王凿山顶,为会人日望处。刻铭于壁,文字犹在。”《老子》云:“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楚辞》云:“目极千里伤春心。” 春日登临,自古为适。晋代桓温参军张望亦有七日登高诗。

“戴胜”又叫“戴辛”,指一种“火”字形冠饰。最早的“火”形符号应推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9000年)的陶器上供火焰流通的三角形缕孔。到了湖南黔阳县的高庙遗址(7300年)和长沙市南沱乡的大塘遗址(7100年)中,这些遗址中的大型陶器上,都普遍刻画有三个“火头”的“火焰”符号。多火头的火焰形状的头饰成为后来荆楚地区普遍流行的华胜。

历史上名曲《舞山香》和帽上簪花的砑光帽传说都与西王母有关。按东坡记,徐州通判李陶,有子年十七八,素不善作诗,忽咏落花云:“流水难穷目,斜阳易断肠。谁闻砑光帽,一曲舞山香。”人惊问之,若有物凭者。谢中舍问其砑光帽事,自云:“西王母宴群仙,有舞者戴砑光帽,帽上簪花。舞山香一曲,未终,花皆落去。”唐朝《羯鼓录》记载,“汝阳王琎,明皇爱之,每随游幸。琎尝戴砑纱帽子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遂奏舞山香一曲,花不坠落,上大笑。”

西王母与大湘西的历史文化渊源还表现为湘西容成氏等随同西王母到达西方。穆天子传讲西王母所居群玉山有容成氏看守策府。容成氏出于庸国,在湘西今张家界地区。容成氏应该是跟随西王母到达西方的。《伊尹四方令》云:“正西昆仑,狗国。”《淮南子坠形篇》云:“狗国在其(建木)东。”容成氏与犬戎族领袖西王母等一起到达昆仑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简1云:“……卢氏、赫胥氏、乔结氏、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氏、椲丨氏、垆跸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贤。”容成氏以后的这些氏族时代一直推行“不授其子而授贤”的任人唯贤的君子文化传统。

西王母率领湖南、四川、贵州等地部分民众移民埃及并影响了地中海沿岸欧洲文明的产生。王母文化是通过众多氏族的西迁影响到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日耳曼、不列颠、高卢、俄罗斯、斯拉夫等文明的产生。

马达加斯加本地报纸报道一带一路文旅学院成立

伊萨姆文化应当是在西王母到达埃及后在地中海地区得到传播的。伊萨姆神是地中海南岸的埃及和地中海北岸的欧洲地区诸多部落国家所共同尊奉的母神。西王母率领犬戎族向西移民最后到达北非埃及地区。东非大裂谷附近有乞力马扎罗山似群玉山,周围盛产玉石。北非弱水当为白尼罗河,渊为维多利亚湖。西王母后来成为古埃及地区的女王。《伊尹四方令》云:“正西昆仑,狗国。” 《淮南子坠形篇》云:“狗国在其(建木)东。”《史记齐世家》云,“文王伐崇、密须、犬夷。”狗国和犬夷都是离埃及不远的由湘西迁出的犬戎族部落国家。密须是埃及的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发音。史*载说明直到商朝末年埃及与犬夷国依然是邻近国家。

到达埃及的氏族中应该还有容成氏。《穆天子传》讲西王母所居群玉山有容成氏看守策府。容成氏出于庸国,也称庸成氏。容成氏是上古的帝王,也是历代帝王中最早得道的帝王之一。湖南湘西张家界之前称大庸,是夏商时期古庸国的属地。湘西的容成氏家族应该也是跟随西王母到达西方埃及的大姓家族。

伊萨姆文化在埃及主要表现为Isis母神文化。Isis是伊萨氏的转音。在西方早期,由于氏族迁徙的原因,许多人名和地名后带有被通常翻译成“斯”的名词都可以译为“某某氏”。Isis母神文化是伊萨姆文化的一类,可以简称萨姆文化。埃及Isis母神后来成为希腊的母神。埃及母神Isis从公元前5世纪起得到希腊人的崇拜。土著雅典人如同埃及居民一样崇拜母神Isis。从公元前2世纪起,雅典卫城附近建有母神Isis神庙,得到雅典官方的提倡和保护。在希腊Delos岛,官方也建立了萨姆神庙,提倡和保护萨姆信仰。到公元2世纪,埃及萨姆神庙或其他圣祠已经遍布雅典、科林斯、底比斯、阿尔戈斯、麦西尼亚、亚佳亚和福基斯(Phokis)等地。

湘西通道县的萨姆文化至今保留完整。当地萨堂设施齐全,村民对萨姆的信仰持续未断。燧人弇兹氏的伊萨姆文化即女神巫文化由西王母及其后来的西女国各氏族带到了埃及以及西方各地。萨姆文化首先由埃及传播到希腊和罗马。萨姆作为大地女神通过巫师与世人沟通。萨姆女巫具有超越常人的转世记忆和特殊功能。

西王母文化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文化,也是儒释道以及西方各国宗教文化的共同源头文化。西王母是华夏历史上君子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世界新儒家所应当推崇的君子文化的信仰人物。在缺乏宗教文化信仰的中国社会如何推进能够在新时期影响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信仰的问题,值得思想文化界的同仁认真地去思考。西王母文化不仅应该成为世界新儒家的具有宗教情节的文化信仰,而且应该成为中国在影响世界的新时期能够给人类奉献的文化信仰。复兴西王母文化信仰以及向世界进一步传播西王母文化,这是世界新儒家的重要的历史任务之一。

西王母在史书中往往也称为“西膜”,云 “西膜之所谓”。王母文化也称圣母文化、萨姆文化,后来又形成萨家文化,洒家文化,这些文化都源于伊萨姆文化。巴楚地区发音称圣母为Sam,西膜也是萨姆的转音。西膜文化即学术界所称萨姆文化。据林河(李鸣高)先生研究,萨姆文化源于中国南方以湖湘文化巴楚文化为代表的糯文化和傩文化。其源头是被称为伊萨姆的燧人弇兹氏。伊萨姆简称为萨姆。萨姆作为圣母是能够沟通天地鬼神和进行预测卜占的巫姆。萨姆是具有超常功能的女巫。在上古时期萨姆文化渗透在华夏诸多民族氏族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源于湖南地区的羌族戎族的分支氏族几乎都是萨姆信仰的崇拜者。

王母文化是远古母系社会以来一直传承不断的宗族法律文化的历史记忆符号系统和宗教大神祭祀的信仰符号系统。早期王母率领大湘西地区的人们经过印度和巴克特里亚地区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地区,并陆续到达地中海周围的西土国家和地区。

西王母在苏美尔称尹安娜;在腓尼基称阿佛洛狄特或乌拉尼亚(Ourania);在叙利亚阿斯卡隆城市称Asclon;在波斯称Mitra,Anahita;在巴比伦称Mylita;在埃及孟菲斯称Isis或Hathor。西王母在库列涅Cyrene,在阿拉伯称Ailia,。西王母在斯基泰称Argimpasa。

西王母也称龟台金母,王母国也称金母国或金氏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法律制度上有不同姓氏的西王母。历史上的王母除了金氏以外,还有侯氏王母和杨氏王母等。

王母国文化从大湘西巴蜀地区首先传播到西藏印度和阿富汗地区的苏毗国即金氏王母国。

从现有历史文献看,王母国首先是在大湘西巴蜀地区的巴氐国。巴氐国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Bhadag-Shan也是Ba-dakhshan,在《魏书》中称跋底延或弗敌沙,在《西域记》中称钵铎创那国。梵语Valhika,Valhaka(Balkh)的音变为Balkh或Bactria,即禹王在湘西崇山开启夏都后夏人迁徙巴氐至于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大夏都城。《魏书》记载的跋底延即跋底族在《增一阿含·高幢品(二)》(卷一四)中有所论及。释迦佛曾经降伏“毗沙”恶鬼。《增一阿含经》记载毗沙鬼在跋底国中。跋底族南接从楚地英国迁徙到印度的英国即央伽国。古代从大湘西地区迁徙到印度的伊萨姆族即阿萨密(Assam)族曾经隶属跋底国。《大般涅槃经》记载,摩揭陀王阿阇世要攻伐跋底国,佛陀曾经跋底族论遵守七不退法。在夏朝时期跋底族是夏族的重要族群。我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论述巴氐人源于大湘西地区。

王母文化向西方的传播过程中苏毗人的西迁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第五章古罗马人来自中国部分专门论证苏毗人对古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影响。在这里重点讲苏毗国厌哒人对马其顿希腊文化的影响。苏毗国厌哒人从巴克特里亚地区移民到西方即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族群之一。

厌哒人曾经在北俱鲁洲一带立国。根据希腊人托勒密《地理学》的记载,北俱鲁洲(Ottorocorae)在艾摩达(Emoda)和赛里山附近。这里的艾摩达国即玄奘《西域记》中的四摩咀罗国(Himatala,Hematala),也是《魏书》中记载的厌达国(Hephthal,Ephthal)。厌达人在《史记》和《汉书》中又称为猗顿人。古希腊时期西伯后裔亚历山大领导的马其顿国即由马族人和厌达猗顿族人构成。厌哒国在大月氏五翖候时期以前就已经存在。在周穆王时期,厌哒即猗顿人和重黎氏人已经迁徙到阿姆河流域甚至以西地区。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在重黎氏处传授炼铸采石成器之法。根据《魏书·西域传》厌达人善于制造玻璃。厌哒猗顿人和重黎氏人都属于所谓印欧人种中高鼻深目的赤狄,即皮肤甚至头发为红色或暗红色。厌哒猗顿人和重黎氏人也是早期英国人的祖先之一。

我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中讲过,在公元前5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是赛里斯或赛里实人。所谓赛里实指阿妈宗女子国即王母国,西藏古语名为Se-rib,或为Gser-rabs,是梵语Suvarnagotra苏毗国,也是金氏国。赤狄构成赛里实人的主要成分。

王母国文化往西北方向传播到中亚阿姆河流域和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和巴比伦地区的王母文化源于海路和陆路两条线路的传播。王母文化在苏美尔地区的影响极为重要。在苏美尔地区西王母也称伊南娜Inanna,或伊丝塔(Ishtar)、阿斯塔蒂(Astarte),是 “圣女”、“天母”的意思,也是金星的代表神。伊南娜的名字在苏美语中,通常读为nin-anna,(天母、王母)、可以拆解成 nin(“女或公主”)-an(“天”、“天堂”或“安努神”)-a(k),意即“天女”或“女安努神”。伊南娜也是创造神纳木(Nammu/Namma)的孙女。佛教中发音南无菩萨Nammu/Namma。

西王母文化传播到两河流域已经成为性开放文化。伊南娜的神庙也称伊安娜神庙Temple of Eanna。乌苏克(Usurk)城的伊安娜神庙在诸多王母庙中享有盛誉。高级女祭司会挑选代表牧羊人杜母子(Dumuzid)的男子,在每年春分(金星升起时)的新年(Akiku)庆祝大典之前,在床上进行“圣婚”性交。牧羊人杜母子,被伊南娜选中成为国王,是苏美尔王朝的第五王。圣婚由扮演杜母子的高级祭司与代表伊南娜的女祭司进行交合。伊南娜下冥界有巴比伦版《伊丝塔下冥界》和苏美版《伊南娜和杜母子》这两个版本。

在苏美尔和巴比伦的传说中,西伯王母下阴间的目的不同。在苏美尔,伊南娜下阴间是为了找姐姐和姐夫的麻烦。苏美尔的伊南娜穿戴着头巾、假发戴胜、青金石项链、珠串、染眉膏、胸饰、金戒指等装饰,手持青金石权杖。在巴比伦,王母伊丝塔的丈夫名为塔木兹Tammuz即杜母子。伊丝塔曾经下冥界追随死亡的丈夫,但是最终无法将杜母子完全带回阳间。于是每年杜母子要在阴间待一段时间。

西王母在赫梯国也称汉娜汉娜(Hannahanna)。在赫梯语中Hahhah即“母亲”的意思。苏美尔的伊南娜Inanna和希腊女神阿佛罗狄忒是同一位人物即西王母。希腊罗马系统的阿佛罗狄忒神后来被雅典娜女神所取代。

王母国文化沿海路往西南方向传播到波斯湾和红海地区以及东非埃塞俄比亚和马达加斯加等地区。在非洲古埃及地区,不同时期的王母有不同名称。

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与文明起源硕士项目的课程要与西王母文化的旅游专线的景点考察结合起来。西王母文化的旅游专线的景点考察课程可以形成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与文明起源硕士专业的一个方向。该研究方向需要有一系列的方向课程构成。如何打造西王母文化的旅游专线及其景点的确定需要我们大家认真思考。考察文旅景点将成为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与文明起源硕士专业的一个特色方向。

订购诸玄识《虚构的西方文明史》、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及《稻生一》、《稻可道》,请点击大同书城“阅读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网!请长按后打赏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岳麓书院唐宏站博士发起,并有学界代表人物郑佳明、卢德之、陈明、秋风、林安梧、黄玉顺、伍继延、杜文忠、韩星、何真临、曾亦、韩秉欣、黄守愚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大同思想网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学网站之一。

关注大同思想网

联系电话丨*

18670082891

欢迎向大同思想网公众号投稿: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网

http://www.datongsixiang.com(新网站)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