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一条新闻,令人扼腕叹息。
13岁的韩国“天才围棋少女”金恩持,在参加一场网络围棋比赛时,对战韩国实力排名第七的九段棋手李映九,借用AI进行作弊,被禁赛一年。
曝出“作弊”丑闻,对于一个职业棋手而言,无疑是人生中无法抹去的一个污点,尤其对于年仅13岁棋手生涯刚刚起步的金恩持而言,更是如此。
对于禁赛一年的处罚,韩国国内掀起了巨大的争议,不少人甚至主张对她终身禁赛,可见影响之恶劣。
曾经,金恩持是韩国备受热捧的“围棋新星”,6岁开始学围棋,8岁成为闻名全国的“围棋少女”,12岁参与定段赛定段成功,将韩国这一年龄纪录整整拉前了4年。一时间星光璀璨,风头无两。
可谁都没有想到,从万人追捧,到口诛笔伐,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件事曝光之后,金恩持在公开《致歉信》中写道:
在比赛时,我没忍住,就看了参考图。
我真的太想赢了,那一瞬间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我很后悔,对不起。
一失足成千古恨,已经发生的事,即便遗憾后悔,却也回不到过去。而这件事归根究底,又何尝不是一个13岁的少女,在一时的诱惑面前,因为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而犯下了难以挽回的错。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离我们并不遥远。
朋友给我讲过她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小文,寒假在家偷偷用手机绑定了奶奶的银行卡,然后用手机打游戏,陆陆续续买装备、充值,等到奶奶发现卡里金额不对时,已经花出去了一万多。
在爸爸妈妈的追问之下,小文承认了自己的错:
一开始就是看上了一个装备特别想买,后来看到更多更酷的装备,就没忍住……
还有,邻居家为了控制孩子吃糖,把糖藏在柜子里,结果有一天被孩子发现了,偷偷的在一天之内全吃光了。
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表现。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棉花糖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招募了600多名四岁的孩子,参与了这个实验。
研究人员将每个孩子带到一个房间,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孩子,自己会离开一会儿,而如果他回来的时候,孩子没有吃掉这颗棉花糖,就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而如果吃掉了,则没有奖励。
实验的结果是:有2/3的孩子吃掉了棉花糖,而1/3的孩子没有吃。
这个实验是一个跟踪实验,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那1/3没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有更好的人生表现,不管是在身体方面、学习方面还是人生成就方面,都更加优秀。
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常常有的一个误解是:要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来锻炼他的自我约束力。
其实不然,这只是看到了实验的表象。
实验主导者米歇尔告诉我们:
我们最重要的发现是,人们控制自我的能力,其实是可以被教导和学习的,没有什么是命定的。
在诱惑面前学会约束自己,不仅能够让孩子不掉入人生的陷阱,而且命运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予他更大的馈赠。
从金恩持作弊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缺乏自我约束”这一现象的一些主要成因。
1、源于缺乏对更长远的结果的预判。
很多孩子都只关注眼前的结果,眼前的得失。对于更长远的——这件事情如果被发现,或者未来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损失,预见性不足。
金恩持在作弊的时候,一定没有想过,如果被发现,她会面临如此多的口诛笔伐,还有被禁赛一年,甚至还有很多人主张她被永久除名,这样严厉的后果。
如果她的思维能够延伸得更长远,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能够更快的在头脑中反应出这件事的后果,我想她未必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2、源于对当下结果的过度恐惧。
是什么导致孩子孩子缺乏长远的预判力,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对当下的结果过度恐惧了。
金恩持在《致歉信》中写道:“我太想赢了”,其实背后就是“我太害怕输了”。她害怕在这场比赛中输掉,于是她不惜代价也想要赢得眼前这场比赛。
恐惧,使她难以理性的思考。
还记得曾经轰动的“药家鑫事件”吗?药家鑫在驾车撞人后,发现伤者在记录自己的车牌号,于是拿出刀子又捅了伤者8刀造成其死亡。
而事后的采访中,药家鑫提到,他害怕这件事被父亲知道后,自己会面临严厉的惩罚。对当下的“父亲如果知道了,那我就完了”的恐惧,使他做出疯狂的行为,丧失了理智。
3、源于孩子自我评价体系的单一。
每个孩子,都会通过外界的反馈,与他人之间的比较,来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
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一定是多元的。就像我们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如果孩子在某一个方面遇到挫折,也不至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让他认为自己“彻底的一无是处”。
但显然,对金恩持来说,她的自我评价体系,几乎完全“押宝”在了围棋上。
自我评价体系单一,就很容易放大“单一事件”结果的影响。而如果她的自我评价体系是多元的,能够认清一次的输赢,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完全否定,或许她便不会铤而走险。
看清了背后的成因,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呢?
给大家三个方法:
1、让孩子承担自然结果。
当孩子犯了错,我们要让孩子在“错误”中多待一会,给孩子真正体验事情的完整性的机会。
就像“小马过河”一样,真正的结果或许不像想象当中那么可怕,也或者可能会付出比眼前大得多的代价。
但无论如何,只有真实的体验过,孩子对事件发展进行预判的思维链条,才会更加的完善。
从小事开始做起,比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我们就让他自己去跟老师沟通和解释这件事情。孩子损坏了别人的东西,让他去沟通和协商,我们不急着去帮他解决问题,让真实发生的自然结果给予孩子反馈,而不是父母替代性的惩罚或奖励。
2、构建“成长型家庭”。
什么样的孩子,更能够做出有利于长远结果的选择?
答案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更容易看到一件事的得失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这件事当中,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成长。
要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首先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成长型反馈”。
不要去否定孩子身上的相对固定的因素,如智商、人格等,比如当一些事情发生后,对孩子说:“你就是笨,就是懒”,“你就是不思进取的人”等等。
要看到事情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之下,能够带来的成长价值。多跟孩子去分析可控型因素:我们还可以怎样调整策略,是否需要增加一些练习的频率等等。
3、帮孩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在当下教育焦虑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学习上,很容易形成“唯学习论”的自我评价体系。
因为学习成绩,而区分为“优等生”、“差生”;“好孩子”、“坏孩子”,这些都是评价体系出现偏颇的表现。
所以,很多孩子在考试中作弊,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缺乏自信等等。
自我评价高的孩子,会更加的自律,更爱自己,也容易在各个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所以,我们平时就需要注意,不要因为孩子在单一方面的表现,而全盘的否定孩子。也不要只关注表扬孩子的学习进步,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成长。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每一个闪光点的光芒,都可以照亮他的全部内心。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每一步都有可能成为“转折点”,也可能成为“跨越点”。
父母在孩子踏上人生旅程的行囊中,为他装入“自我约束”这一份礼物,相信他的人生定会走得更稳,更美好。
愿与所有家长共勉。
作者:佟霏,高效学习教练,专注青少年学习心理养成,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建立及时间精力管理等。我相信,最好的减负,是高效率学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