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穷查理宝典》有感
本书虽然主人公是与股神巴菲特共事投资大师查理芒格,但是这不是教我们如何赚钱的书,而是叫我们如何生活如何面对世界的一本书,因为通篇当中我只学到了一条关于投资的策略建议,其他的都是一些基础的认识方法,总体感受有这么几点:
一是能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基本上都是高智商的人,这是硬件条件。
二是他们基本都爱读书,就像查理说的那样,“我这辈子遇到的最优秀的人,没有不读书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我的孩子们笑话我,他们说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三是跨学科思维非常重要,实用,就像本书中反复提到的“铁锤人效应”——“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看来,所有的问题都像是一颗钉子”。为什么要用多元思维模型考虑解决问题呢?因为很多问题很多事情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绝不是单一的某个因素构成的,万物联系。
四是逆向思维也很重要,一件事正面做不通的时候就想想反着怎么办,要想得到幸福可能不太容易,但是要想不幸福可能就很简单,那么避免做不幸福的事就可能最大限度接近幸福。道理很简单,就像那句谚语“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去那!”
五就是关于赚钱的了,投资一定要有耐心,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看好一个机会就猛下注。这里说的机会就像是赌马中定错价格或定错赔率的马,或者定错价格的股票,而不是单纯的低价股。
六是学东西不难,或者说学知识不难,难的是要用,学了怎么用能不能用,是关键因素,用了知识就是你的了,不用时间长就忘记了。
七是各大学科中真正有用的大道理占了每个学科95%的分量,而且正常人都能学会,我们只要花少量的时间掌握这95%的显而易见的精髓就可以,至于剩下的那5%是其本学科内部专业人士的研究内容了。掌握了,关键还是在用啊!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就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下面再来说一说对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理解,他列举了24个心理倾向。在人类长久的进化中形成的这些心理倾向,肯定是大多数时候对人类生存生活是有益的,但是它毕竟形成于狩猎采集时代,有很多新的环境新的情况是那时没有出现过的,所以,这些本来在进化中有利于生存的心理倾向可能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让人面对各种问题时产生误判。
1、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查理列举的这24种心理倾向时,有两个均运用了“超级反应”这个词,我当时还在想这什么会用超级这样一个不是很正是词汇,现在懂了,其实就是超出一般水平的意思。就拿这第一个心里倾向来说,激励机制会促使人们产生一些对应的行为反馈,但是有时候如果激励机制采用得更加合理时,它会产生超出正常的反馈单位。比如联邦快递以前按时间来衡量员工价值,后来按取件数量来衡量,这样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关于激励机制里面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叫“祖母的规矩”,就是要求孩子们在吃甜点之前得先把胡萝卜吃掉。在管理中就是让大家在做他们喜欢的事情之前先把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完成了。
2、喜欢热爱倾向。刚开始我也没有理解,什么叫喜欢热爱倾向啊,后来懂了。说的是人天生就有一种喜欢热爱的能力也好,天赋也好,你可能喜欢热爱好多东西,每个人也可能喜欢热爱不同的东西,但是,人生下来就会喜欢热爱一些东西。不是完全清心寡欲的。这种喜欢和热爱通常会造成一些认识上的忙点,就是爱屋及乌,忽略喜欢对象的缺点,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想起这个对象的人或物!
3、讨厌憎恨倾向。这同喜欢热爱倾向实际上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4、快速决定倾向。查理叫避免怀疑倾向,用快速决定来避免怀疑其实应该是一样的。这中倾向很好理解,因为大多数人们平时也是这么做的,遇到事情本能于立即做出决定,人是感性的动物,利用感性做出绝对比利用理性来决定往往更快速,这样有利于我们狩猎采集时代的祖先在荒野中提高生存概率。特别是在有压力或者困惑时更容易激发这种倾向。
5、拒绝改变倾向。查理叫避免不一致倾向,听起来拗口,我就叫它拒绝改变倾向吧。拒绝改变倾向也很好理解,为了节省大脑的运算空间和能量消耗,人们养成了一个行为习惯后会拒绝改变,这个也有其进化背景,因为我们的祖先群体生存中需要社会性合作,这种合作最好能稳定下来才会效率更高,如果成员之间老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那么每次合作之前都会浪费很多精力,所以那些有拒绝改变倾向的基因最后留了下来。其实我们自己想想也是,要想改变一个习惯不管它是好坏,都需要大脑持久性的参与进来去更正,相反如果仍然坚持以前的习惯,那么将不会耗费大脑来参与,更多的是潜意识性的。在人的行为方面,有一就有二,有了第一次他会因拒绝改变倾向而有第二次。就想富兰克林那样,你先请人帮你一个小忙,他同意了,然后你再请他帮你一个大忙,他大概率还会同意!
6、好奇心倾向。我只能说这同喜欢讨厌倾向一样,天生就有。
7、康德式公平倾向。
8、嫉妒倾向。简单点就是恨别人有。我们的祖先生活的环境中,食物并不充足,受冻挨饿应该是也是常事。否则我们现在也不会有那么多胖子,倘若那时候人类食物就很充足的话,那么现在人的基因应该有能力消耗更多的热量而不至于过于肥胖。所以呢,他们会对食物有强烈的占有欲,但是当这些食物不在自己手中而在他人手中时,可能就会引发其心里强烈的冲动想把它占为己有。这就是嫉妒心理的进化根源。这可能也可以解释嫉妒心理的范围性问题。我们嫉妒的通常是身边人或者跟自己有关系的人,我们的祖先也只能是看到身边的人有食物而自己没有食物,一个欧洲的古人是看不到一个亚洲的古人吃饭的。
9、回报倾向。查理叫回馈倾向。这个倾向不仅人类有,猿类、猴类、狗等,都有这种倾向。我们的祖先有这种回报的倾向有助于成员之间的团体合作,就像很多社会性动物一样。这种回报倾向不仅是以德报德,还有以怨报怨。比如陌生人见面打支烟往往更好说话。卖房子的人请你吃饭喝茶你往往更容易从他手中买房子,因为你感觉到他对你好,你就有这种回报倾向去回报他。这种倾向的适用范围是广泛的,不仅是给与之间的回报,让步之间也有这种倾向,我让一步,你也会回报性的让一步。这种倾向与负罪感通常能够联系到一起。
10、多想的倾向。查理给这个叫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说白了就是不就单个事物而论单个事物,多想。这个心理倾向很广泛也很常见,但是仿佛没有什么逻辑性,其原理是人的大脑只要是在清醒状态下,一刻也不能停止想象活动,不信你就试试,而且往往会因为A而联想到B,虽然A和B之间可能并没有多少罗辑关系。其实,广告的很大作用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倾向,你看到霸王洗发水就会想到成龙。因为某个人给你传递了好消息而感到这个人也好,虽然这消息跟他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因某个人传递坏消息而讨厌他,就想“波斯信使”一样。一个人施与你恩惠时,你本来应该遵从回报倾向,对人心存感激,但是受多想倾向影响,你可能会因为此事而联想到他那么富有,而自己却那么穷酸,这种不平衡从而又引发嫉妒倾向,甚至会讨厌这个人。这种情况生活中也时有发生。
11、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由于一些另现实过于痛苦,让人心里难以接受的事情发生时,人出于自我保护防止过度悲伤,往往在心理上否认这些事实,认为其并没有发生。
12、自视甚高的倾向。查理叫自视甚高的倾向,所有自己的东西都感觉比别人的要好或者是比他们的实际价值要好,这些包括自己的决定、看法、子女、配偶、作品、物品等等。即便他们跟别的同样的东西是一摸一样的,你也会感觉到自己的东西要好一些。
13、过度乐观的倾向。可能是自视甚高倾向的延续,当一件事自己做的很好是往往给自己的感觉会更好,与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刚好相反。
14、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恨别人有是嫉妒,怕自己失就是这个心理倾向了。人们得到10块钱的快乐比失去10块钱的痛苦要小得多,虽然10块钱的价值是一样的。其实赌徒心理就是这个心理倾向,输了或者感觉是自己应该赢到的,这个也默认算是自己的一部分了,往往会投入更多,下注更大,从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因为人们往往会对失去更加惧怕。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只见过工资待遇一直涨,没有见过国家哪天给大家把工资待遇降下来的,要不然会引发超常的反应,不利于社会稳定。
15、社会认同倾向。同羊群效应差不多,人做什么行为时,往往也会考虑到周围人的感受,如果大家没有反对,那么他也会坚定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是其一,自己做了看别人反应。其二就是自己还没做,看别人怎么做,然后自己参照他人做法,说白了就是羊群效应。这种心理倾向之所以保留下来,是因为祖先们根据周围的人思考和行动方式去行动的话,往往可以节省决策时间,行动效率更高,特别是当危险来临时,有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情况,看见大家朝着一个方向跑,他也就跟随着跑了,这种情况在狩猎采集时代可能非常普遍,所以随大流的基因就这样保存下来了。
16、对比错误反应倾向。我总感觉人的大脑就是一张白纸,虽然他天生就具备很多能力,但是终究是靠外部世界来给灌输,那么人类认识世界通常都是靠已知来认识未知,靠已知来认识未知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对比。如果变化的太快或者太慢,那将会不会引起人类的感知,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个道理。既然是对比就会产生一个参照系的问题,是和标准的对比,比如长度单位米,所有的长度都可以参照这个可知;还是和先前的(这种类型叫锚定效应)甚至是同时但不同类的对比,比如说你去买车,车价格180万,而后销售又推荐你买车险1.5万,然后你就会觉得这1.5万和180万相比太便宜了。其实车险这1.5万应该和同类车险不同公司的价格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1.5万是否买贵了,这是同时但不同类的瞎比,参照系选错了;再比如,在你已经拥有一辆车的时候,你还需要再买一辆同款车,当接触到这辆新车的价格时,你会和自己之前那辆同款的旧车的买入价相比,而不是和同时的其他同等功能的车相比较。有的人之前很坏,但是最近做了一些好事,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他比其他一直表现好的人更好,这就是同类但不同时的前后对比错误的例子。生活中都太常见。
17、压力影响倾向。压力太大超出承受能力后会会改变一个人的认知,要想变回来还需要超常的压力才行。
18、易得性错误衡量倾向。上面讲了,人们只能认识可以认识的东西或者事物,而且是通过已知来学习未知的,大脑永远无法对它不认识的或者记不住的东西分散精力,所以那些已经在大脑里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了的东西就会引起大脑的高度重视 ,对已知已有的高度重视,对未知未有的轻视,就是易得性衡量错误的倾向。这种倾向与自视甚高倾向的区别在于这个是重要,前者是好!
19、不用就忘倾向。这个倾向我想是这整本书的点睛之笔了。就拿这么多的心理倾向来说,不是知道了懂了就算掌握了,必须得训练,这些心里倾向通常是不被我们感知的,因为他们就是我们本能的一部分,也像一个工具一样,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倾向是存在的,而且在发挥着作用!勤加练习才会真正成为你的一部分!
20、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不用多说
21、衰老错误影响倾向。年龄的增长会造成认知的衰退。
22、权威错误影响倾向。祖先就生活在等级分明的权利结构中,人类社会也被等级分明的权利结构组织起来,所以使人天生有追随权威追随领袖的倾向,在两千多年农业社会的中国更是如此。在平时生活中也是一样,人们往往也有追随局部的领袖的倾向。
23、废话倾向。其实生活中很多话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废话。
24、重视理由倾向。我不知道这个是否与好奇心倾向一样,在交代事情时,告诉别人为什么总归要比只告诉他怎么做要好的多。以示尊重。卡尔布劳恩管理企业有个“五何”规则,即何人在何时何地因何做何事。同样我们自我学习的时候,不仅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自然会对内容的掌握更加深刻。
25、多重因素超级作用倾向。也就是物理学的边界效应,原子弹爆炸时是因为反应达到了一定值后全面爆发,没有达到这个值就没有任何迹象!这个是芒格自创的!
有一点需要注意,所有的心理学现象在研究大样本时才会更加准确,如果就对单个人来讲,可能不一定完全适合。心理学总归是软科学,不如物理数学那样非常严格严谨,没有例外!
此外,上述所讲的心理倾向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遗传下来的本能,既然能够遗传到几乎全人类,说明这些倾向在祖先时代是极其有用的,有利于生存的,否则这些基因早就被淘汰掉了。
既然是遗传进化下来的本能倾向,那就有三个特点。一是这些倾向的存在只能说适合大部分人,不可能所有人都具有,因为既然是进化遗传,那么在基因的扩散上就存在一个概率性问题,只能说有这些倾向的基因更容易生存下来,但不可能是全部。二是这些倾向适应的祖先时代生存环境,而人类进化却需要比较漫长时间可能2到4万年,所以有些倾向并不适合当前的时代环境,同时所有倾向都是有利于生存的,在别的方面不一定有利,所以芒格给这些心理倾向成为误判心理学。三是既然是本能的心理倾向,那么当这种倾向发挥作用时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它存在于潜意识层面,所以第19条倾向是点睛之笔呢!你不去刻意的注意它,训练自己去时刻发现它,应用它,它们就会一直在暗处发挥着作用,我们也就会永远被这些本能的倾向所驱使着,虽然大部分时候是正确的选择,但有时候错的会很关键,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