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启安 澳门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澳门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澳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城市发展有其独特的生命周期。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澳门旧城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功能落后、基础设施陈旧、配套不足等问题。旧区改造和都市更新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环节。这是一个永恒的议题,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
旧区改造和都市更新:挑战与机遇并存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首先,业权分散是改造的第一个难题。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建筑物的业权经过多次转手和继承,形成了复杂的产权关系。这使得在改造过程中,确认业权人的身份变得异常困难。另一个难题是难以达成共识。每个人对现状的判断和对未来的期待都不一致,这使得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当持份者数量越多时,达成共识的难度就越大。其次,旧城区改造面临资金有限的问题,越旧的城区改造需求越大,但业权人往往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无法承担改造所需的高昂费用。而旧城区改造面临的第四个难题是容量有限,这是因为旧城区的开发密度较高、空间有限,无法像新城区那样大幅度提高可建面积,也就难以增加经济激励或诱因。
面对这些挑战,特区政府正在积极推动都市更新工作。实际上,都市更新依其改造程度可分为三大类:重建、整建和维护。重建即单体建筑或城市片区实施全体拆除后重新建设;整建即仅针对建筑局部进行拆除后修建;维护即对建筑外立面、外部空间进行修缮。这三种方式各有特点,也各有适用的场景,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城市更新模式。
其实,上述三种都市更新方式一直在进行中。坊间小规模的改造很常见,而整栋拆除重建也不时发生。这些改造大部分都是M级楼,业权简单、重建资金较少,而且大都有一定的增容空间,基本不用政府推动。可以说,这种自发性的城市更新,既保持了城市的活力,又避免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讨论。
然而,片区式更新涉及面广,少不了政府推动。例如祐汉7栋旧楼群更新重建项目,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推动的城市更新案例。这种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
而望厦平民新邨重建计划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澳门城市更新案例。望厦平民新邨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了二十一世纪,建筑物已出现老化现象,部份单位内出现渗漏水、石屎剥落等问题,政府决定将望厦平民新邨连同毗邻的工业厂房纳入重建规划,以期善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建更多社屋单位,并完善社区设施配套,以提高弱势社群的生活水平。
望厦平民新邨重建计划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把工业厂房重建为新的综合性建筑物——望善楼,主要供原社屋家团居住,同时新增一些小规模的社会设施。望善楼于2010年6月落成。
第二期利用原有望厦体育馆及周边土地,重建为新的综合性建筑物,同样由裙楼及两座塔楼组成,除对原有的体育馆功能进行增容外,亦新增社屋单位,以及其他规模较大的社区设施,如公共巴士转乘站,绿化休憩设施,公共停车场,社会设施等。这一期的完成,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澳门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片区式更新及功能复合利用的形式也为其他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公众参与规则、专业人士互信制度的建立
澳门旧城区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按照现代经济学主张,市场是调配资源的有效手段,大部分旧城区的建筑,其实分散到各个私人主体拥有,市场的事交由市场解决,理应是最有效率的方式,而政府主要做好“裁判”角色,做好相关政策、规划等顶层设计,确保公平公正同时,对各地区的改造和发展要有清晰指引。
在澳门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澳门政府在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也积极倡导社会各界的参与。例如,在祐汉7栋旧楼群更新重建项目中,政府都更公司积极与社区、居民等各方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然而,公众参与的质量值得受重视,不应停留在“为了参与而参与”的层面,公众参与并非简单的人数统计,而是需要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决策过程中。以巴士站为例,假如有一辆巴士上坐了8成的人,我们讨论是否飞站。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涉及到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公众的需求。如果咨询车上的人,结果就是飞站。同样,如果咨询巴士站等车的人,结果就是不飞站。因为大家的需求不一样,而做出决策不一样,那么到底谁才是公众参与的“公众”?
再以私人发展地段为例。一个拥有完整且合法发展权但未开发的私人发展地段,我们讨论是否改为公园。如果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结果很可能就是改成公园。因为各方都基于自身的利益,然后做出最合适自己的决策,那么到底如何处理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权益的关系?
变电站的选址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公众参与案例。虽然大家都受益于变电站的建设,但附近的人会强烈反对,而其他人却未必会站出来明确支持。
从上述三个案例,我们得到启示:在这个公众参与过程中,识别利益相关者(亦称持份者)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议题应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明确界线和范围。因为利益相关者不仅是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受影响者。我们需要明确他们的角色和责任,让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公众参与规则的建设和专业人士互信制度的建立。我们不能盲目为参与而参与,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则,确保公众参与的过程公正、公平、公开,保障公众利益同时亦保障私人利益。同时,我们也需要强调专业人士对公众参与的引导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故需要明确专业讨论的范畴和公众讨论的范畴,并通过制度建设强化专业人士的引领作用,以及加强双方的交流互信。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是追求现代化的发展?
保护和发展是城市的永恒话题。如何在保育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如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护历史文化,也要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这需要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避免不同范畴各自为政。
在保育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方面,是需要专家和民间的共同参与的。这是因为,专家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合理的保护和发展方案。而民间则可以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提出具体的保护和发展建议。此外,专家和民间的共同参与,还可以促进旧城区的原居民参与到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来,也可以增强他们对旧城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原居民的参与还可以为保护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从而使旧城区的保护和发展更加顺利和成功。
城市的发展中,我们经常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是追求现代化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城市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的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因此,在保育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避免因为片面的追求某一方面的效果,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需求。如果我们忽视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那么城市就会失去其独特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然而,我们也不能因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忽视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就需要我们以规划的思维从整体上考虑问题,避免因为片面的追求某一方面的效果,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需求。
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中国内地的经验,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视作一项重要的任务,于历史建筑、历史街区都会编制规划,从城市规划角度明确建设限制和要求,哪些区域可以做甚么,哪些区域不能做甚么,这并不仅仅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更是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出发,力求在保护和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的做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套完善的审批制度,令各项规划要求得以落地实施。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助力澳门城市发展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个领域,现时澳门很多智能化措施做得很好,值得推广。其中,天眼系统和泊车引导系统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不仅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也为居民带来了更加安全便捷的生活方式。
然而,这些人工智能技术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提前思考、主动学习、不断探索。在这方面,中国内地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尤其是,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中国内地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上走在了前列。从早期的2D人脸识别,到现在的3D人脸识别,包括公共安全、金融支付、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物联网应用在中国内地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智能家电,到智能交通,再到智能医疗,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的领先,更在于他们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
规划科学,旧城区可持续发展之基石
规划科学是城市发展之基石,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澳门旧城区作为澳门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如果规划不当,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澳门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引用*的一句话:“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蓝图,它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因为它能够使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高效和可持续。但是,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因为它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要避免因频繁地修改、调整规划而导致城市建设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测。
培养本地规划师队伍,参与城市规划、社区发展工作
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景观、功能、交通、环保、设施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与政治、经济、生态、民生息息相关。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帮城市划则”,而是对城市未来的全方位的思考与统筹协调。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澳门目前的规划师队伍主要来自外地,他们在专业技能和经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外地规划师对澳门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浅,难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其次,外地规划师并不会长驻澳门,在与本地居民沟通和协作方面亦存在一定的障碍,可能影响到规划方案跟进和实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应加强对本地规划师的政策支持与激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规划事业。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本地规划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例如,在实际的规划项目中,提出“以旧带新”、“以大带小”的刚性要求,强调本地年青规划师在项目中的实质性参与,帮助本地年青规划师在项目实践中快速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规划师职业发展通道,根据项目的规模和难度划分等级,优先让具备相应能力的本地规划师团队独自承担规划项目,为本地规划师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此外,还可以联合本地的专业社团,通过设立比赛活动、奖励机制等,激发本地规划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澳门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更需要一支熟悉本地情况、具备专业能力和家乡情怀的规划师队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澳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本地规划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真正地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