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常见传染病的检疫与处理

生猪常见传染病的检疫与处理

首页休闲益智猪瘟检疫更新时间:2024-04-26

近二年在非洲猪瘟疫情严重的背景下,为保证市民餐桌上的肉品安全,促进养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市动物检疫部门对生猪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杜绝带菌肉上市销售,特别是常见病、人畜共患病以及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新病"。由此,在猪肉上市前做好生猪的各项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猪丹毒

1.1、猪丹毒简要介绍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屠宰检疫中最常见的猪三大传染病之一。病原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可经消化道或损伤的皮肤侵入体内,引起生猪高热,皮肤出现疹块,内脏呈败血性病变,长期侵染可导致生猪出现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人如果接触这样的病猪或带菌猪肉,也容易受到感染,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和局部疹块,有灼烧和刺痛感,甚至巨痒难耐,但不化脓,不坏死。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他畜禽很少感染,但如果与病菌接触后可带菌传播。多流行于炎热多雨季节,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发病主要群体是3月龄以上生猪。

1.2、 猪丹毒宰前检疫

在日常的检疫工作过程中,最常见的是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两种。

亚急性型,即疹块型,患病生猪典型的特征是皮肤出现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遍布颈、背、臀、四肢等部位。疹块直径多为1~4cm,界限明显,略隆起。病初时疹块色苍白,以后色鲜红或紫红,或边缘红中间白,而且表面常有小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棕褐色痂皮。如病变时间较长,则疹块可发生坏死并脱落。

急性或亚急性病猪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或死亡或治愈,一些转为慢性型。这类病猪受病原菌侵害时间较长,皮肤出现坏死,受侵部位逐渐转向关节和心脏。病症可单一或多样存在。病猪体温正常或稍有改变,食欲略减,体重增速减慢,生长发育不良,体质明显弱。有的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走路僵硬,步态强拘,或者不愿走动,驱赶跛行,或卧地不起。临床表现的差异,取决于受害关节的数目、部位和受害的程度。常发生于腕关节和趺关节,呈多发性。疣状心内膜炎表现呼吸困难,心跳疾速,听诊有杂音。强迫驱赶时,可突然倒地死亡。坏死皮肤变黑、干硬如革,最后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而色淡的瘢痕[1]。如有继发感染,需进一步诊断。

1.3、猪丹毒宰后处理

宰后场地及器具彻底消毒处理。对于亚急性和慢性型的丹毒猪肉,屠宰后切除病害部位,高温处理后出场;猪血化制或销毁,猪皮消毒后制革。对于患有猪丹毒并已治愈的生猪,皮肤表层有愈后斑痕,在屠宰后可剖皮出场。如果发现酮体和内脏有显著病变者,需全部隔离集中销毁处置。猪丹毒是一种职业病,兽医、检疫和屠宰人员在接触这类胴体和病猪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以免经破损的皮肤感染。常发地区以及受威胁的猪群可提前进行免疫接种猪丹毒疫苗,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检疫与处理

2.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简要介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近些年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比较常见,在屠宰检疫中也逐年增多,现如今已成为主要猪病之一。病原以前称胸膜肺炎嗜血杆菌,即副溶血嗜血杆菌,因与林氏放线杆菌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在1983年正式改名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至2012年为止,已鉴定出14个血清型,其中1型毒力最强。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飞味或直接接触进行传播。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肺部和胸膜病变。各种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肥育猪重症多见,可引起母猪流产。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在一些集约化猪场流行较广,呈地方性流行,可严重危害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2.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宰前检疫

病猪初期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有短时的轻泻和呕吐现象,没有呼吸困难或不明显。后期肺脏和胸腔出现炎性改变,病猪站立或犬坐式张口呼吸,不自觉的咳嗽或间歇性咳嗽,口鼻流出红色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病猪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和不同部位的脓肿。剖检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可通过血清学诊断法进行确诊。

2.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宰后处理

一旦确诊,应立即全场消毒,急宰上市。受威胁的猪群隔离饲养,并采用血清学手段进行检查,清除阳性带菌猪,同群其他猪尽快育肥上市销售。有条件的猪场可制本场菌苗重点预防。本病很难根除,且易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致病,发病率高,传播能力强,死亡率极高,给现代养猪产业造成极大不利影响,所以在引种时必须严格检疫,确保猪群健康成长。

作者:吕玉华 兽医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