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饮食习俗知多少

中秋饮食习俗知多少

首页休闲益智糖果甜果爆炸更新时间:2024-05-11

来源:北京晚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既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又有月圆人圆的美好寓意,还有月饼、秋果等诸多庆祝丰收团圆的美食。

除了赏月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哪些饮食习俗?经历了千年发展之后,哪些习俗穿越古今沿袭完整,哪些习俗在传承中有所创新?哪些习俗南北都有但存在差异?哪些习俗是北京地区的专属中秋记忆……

中秋前夕,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一起穿越古今,共话中秋节的饮食文化。

秋分曾是中秋节

欢聚同食庆丰收

民间故事中,关于中秋流传最广的就是嫦娥奔月,许多人认为中秋节就是源自这个上古神话传说。的确,中秋节的习俗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起源却比神话更早——源自古代人民日常对天象的崇拜。

越是不了解的东西越神秘,越神秘的东西越容易被赋予想象中的神力和崇拜。古代,大家认为最神秘的东西就是天象,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就是先民最早的崇拜对象,我国许多传统节日都与之相关,比如七夕节、中秋节等。

“中秋一词,最早在《周礼》中出现,唐代就已经有很多相关诗词,宋代以后日渐盛行,成为了我国阖家团圆,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北京博物馆学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彩萍老师介绍,中秋节,顾名思义,是仲秋之中的节日。农历八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也被称作仲秋。最早的中秋节就在八月,但不是八月十五,而是秋分。

在古代,农耕顺应四季,只有秋天是物产最丰富的丰收季节。秋分时节,瓜果成熟,五谷丰收,大家选在这个时候相聚,摆上一桌瓜果,做上一锅新粮做的饭,先祭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再欢聚同食以庆丰收。因为有着祭月的习俗,所以秋分这天也被称作祭月节。

慢慢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历法融合,各地逐渐将这个祭月、庆祝丰收的节日统一调至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如今的八月十五中秋节。

月饼品种何其多

全家拜月再分食

提起中秋节,许多人马上会想到月饼。关于月饼的传说特别多,有的说是为纪念嫦娥而做,有的说是杨贵妃给胡饼改名而来,但无论哪种说法,从未改变的是月饼原为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后来逐渐成为了赏月必备美食和家人团聚的象征。

如今的月饼承袭了团圆和庆祝的寓意,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经过不断变化发展,月饼已经有了许多新变化。

我国传统月饼有广式、苏式、京式、台式、晋式等,近几年还出现了法式月饼、冰皮月饼、冰激凌月饼等,改写了传统月饼一统江山的局面。

不过,传统月饼也在创新,不仅包装设计上创意不断,还制定了标准规范,推出了很多新奇口味。

2016年,五仁月饼出台“国标”,宣布只有使用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种主要原料加工成馅的月饼才可称为五仁月饼。

今年,老北京翻毛月饼一改宫廷月饼的内敛范儿,也推出新口味。稻香村与安慕希合作,把酸奶馅料包入传统的翻毛月饼之中,在月饼和牛奶中玩起了跨界,为传统月饼添了潮流感。

除此之外,传统月饼的馅料和饼皮也不断创新,比如吴裕泰的茶月饼就是在馅料中加了不同的茶粉,食之解腻增香,口味独特。

“但我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自家做的大月饼。”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感叹,如今月饼能越做越精美都是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若是回到几十年前,还真是不敢想。

在北京,五六十年代的中秋节,买月饼吃还是一种非典型性的奢侈行为。那个年代,无论是大杂院还是小胡同里,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月饼。没有模具,就做个大面饼,里面包上糖和果仁,外面点上花样,或蒸或烙,一个大月饼过中秋,一家人先拜月再分食。

“虽然月饼简单,但中秋团圆的味道同样浓厚。”高巍回忆,虽然当年的物质条件一般,但大家同样十分重视中秋,大人孩子都早早盼着这天。毕竟中秋节的快乐和幸福不仅在品尝美食之时,更在团聚、参与的过程之中,在家做大月饼的旧时光也是一代人心中温暖的幸福印记。

秋茶桂酒甜果饮

家乡酒最解乡愁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中简简单单一句词,便生动展示了古人闻着桂花香、赏着中秋月、饮着杯中酒的中秋月夜。

我国一直都有酒文化。从古至今,心情悲喜有酒,逢大事、大节更是要饮酒。中秋这样重要的节日,酒自然必不可少。

为顺应中秋时节,古人会摘取桂花、菊花等应季花放入酒中,酿制出时令酒。如今,除了桂花酒、菊花酒之外,中秋节大家喝得更多的是相聚时的团圆酒,尤其是有着家乡味道的白酒更受喜爱,如北京地区最常见的二锅头,山西地区最常见的汾酒等。中秋相聚,无论是亲朋好友畅饮,还是游子独饮解乡愁,一瓶家乡好酒不仅能让气氛迭起,更能用一口家乡味将大家的味蕾和思念一并拽回家乡,营造更好的中秋氛围。

赏月时还离不开一壶好茶。古时,不饮酒的妇女儿童中秋时多饮花茶或果茶。如今的选择更多,无论是一壶传统的茉莉花茶,还是当下流行的兰花茶、白桃乌龙等花果茶,或是时令感更强的桂花茶、菊花茶等,都能在吃月饼时解腻,并令赏月更有意境。

熙熙攘攘果子市

北送石榴南送柚

中秋团圆饭除了月饼和茶酒,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北京地区秋天大量干鲜果上市,现在既能在超市买,又能在网上订购,非常方便,以前则集中在中秋节期间的果子市买。

果子市顾名思义,就是卖水果的集市。高巍强调,这可是老北京中秋节的一大特色。

一进农历八月,果子市就开始摆摊了,但还是要数中秋前两天最热闹。集市上搭满棚子,小贩们不仅自己吆喝的起劲,还会开着喇叭放各种与中秋相关的戏曲选段,离着老远就能感受到中秋气氛,吸引大家入场。

果子市里的水果特别多,苹果、梨、石榴、枣、沙果、山楂、栗子……五颜六色的水果有按堆儿卖的,有的则装在蒲草编成的篮筐里,里面放上香蒿,顶上还盖着一张红色或绿色的彩纸叫做“门票”,印着字号和广告词,像极了现在的果篮。买上这么一个果篮走亲访友,特别有面儿。

“中秋送水果其实是南北都有的习俗。”李彩萍老师补充道,南方一些地区在中秋节走亲访友会专门送柚子,取其谐音“有子”“佑子”,祝福人丁兴旺,平安吉祥,类似北方中秋时节送石榴。如今,随着物流的发达,南北早已互通,中秋可食用的水果早已没有了地域差异,但是风俗习惯仍各自保留。

中秋要搭兔爷山

民俗活动不间断

最后,我们来聊聊老北京的中秋特色。

“八月十五月儿圆,兔儿爷家住月里面。兔儿爷,别婵娟,走向大地显灵仙。”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拜兔爷的习惯。但“爷”是封建时代对尊贵者的尊称,为什么北京地区会跟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叫爷呢?这就得讲一下兔爷的来历了。

传说有一年北京城起了瘟疫,家家户户有人病倒。嫦娥见状便派玉兔化作一个少女下凡为大家送药医治。大家发现后纷纷送东西感谢玉兔,但玉兔不仅没要,还为此变了面貌,今天是个卖油郎,明天又化作老翁,骑着马走遍了北京城内外,待瘟疫彻底过去才悄悄回到月宫。大家敬重玉兔,便称其兔爷,并做了身穿铠甲骑着马、威风凛凛的兔爷泥塑供奉起来,感谢他给人间带来吉祥幸福。

直到今天,每逢中秋,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公园还经常举办画兔爷、搭兔爷山的民俗活动,在北京冬奥会征集标志物时,兔爷也被推举入围,足可见北京人对兔爷的喜爱。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北京民俗博物馆还会搭兔爷山并举办做月饼、拜月、画扇面等传统中秋活动,2020北京首届国潮花灯夜游节也将在世界花卉大观园开幕,不仅能赏花、赏月还能赏灯逛夜场。如果您有兴趣,不妨提前网上查询预约参加,做好防护措施,开心健康过节。

文/李晓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