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听雨说
编辑|听雨说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这是歌手杨培安唱的歌曲《我相信》。
相信不少人也曾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自由地漫步于太空之中。
然而现实中的外太空不像漫画中那样浪漫美好,反而处处充满危机。
太空行走更是一项艰巨而危险的行动,稍有不慎就会丧命于宇宙中。
那么,如果当宇航员不小心飘离太空飞船,又该怎么重新回到飞船上呢?
航天服改造的临时卫星其实在2006年时,就有一位宇航员将一套废弃的宇航服改装成了临时的卫星。
它就是“航天服卫星-1号”,被当时俄罗斯的一位宇航员抛出了空间站。
在废弃的宇航服中安置了一系列的卫星仪器后,又塞满了旧衣物。
因此从外表看去,宇航服内像是真的存在了一个人。
在将这个临时卫星抛入太空后,短暂地与地面无线电爱好者取得了联系。
但是这样的联系仅仅维持了几周,因为航天服卫星-1号很快就出现了故障。
它本身并没有动力源,只能漫无目的地飘行在宇宙中。
飘荡的期间如果与其它太空垃圾相撞,结果必然是毁灭。
这个临时卫星只短短坚持2周的时间,就坠落至地球的大气层,随后在澳大利亚上空燃烧殆尽。
从这一例足够说明,如果是宇航员不小心掉入太空,等待他的结局必然是毁灭。
况且临时卫星不需要氧气进行呼吸,而真正的人类离不开氧气。
那么,宇航员掉入太空后第一个困境就是失去氧气,再加上没有食物,绝对不可能坚持2周。
因此,假设宇航员出舱后飘离了飞船,等待他的只会比上面临时卫星的结局还要惨。
与此同时就有人产生了疑问,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宇航员不出舱门不就好了,为何宇航员一定要出舱活动呢?
为何宇航员必须要出舱?其实在最开始,宇航员不需要进行出舱活动的,他们只用待在飞船上进行操作就行。
就像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他进入太空后,108分钟内围绕地球轨道运行了40000千米。
虽然在现在看来,加加林没有进行出舱活动,操作难度似乎极低。
但那时的加加林算得上是遨游太空的第一人,更是加快了人类宇航的进程。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宇航员会在太空安装大型设备,需要进行一些科学实验,同时还要维修检查航天器等任务。
因此,载人航天工程也不仅限于在飞船舱内进行操作,更多的需要出舱做这些艰巨的任务。
还记得第一个尝试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吗?他是苏联的列昂诺夫。
1965年3月18日,这一天是值得载入人类科技进程的日子。
飞行期间,列昂诺夫多次离开飞船5米左右。
更是在太空中度过了大约24分钟,其中一半的时间是自由“漂浮”的状态。
在列昂诺夫出舱前的准备工作就花了1个多小时,在过渡舱内还在检查身上的宇航服以及其他设备。
列昂诺夫跃进太空后,失重状态下像是掉进了汪洋大海中。
最大的困难还远不止于此,因为温差太大。
向阳的一面温度高达130℃,背阳的一面温度低至-130℃。
列昂诺夫为了使温度保持均衡,就需要使身体不断旋转,保证受热均匀。
但列昂诺夫仅仅持续了十分钟的太空行走,就被迫结束了。
因为太过紧张造成了心律失常,尝试多次都难以返回太空舱。
好在平时接受的大量训练起到了效果,列昂诺夫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手法,给膨胀的航天服泄压。
最终经历了12分钟的艰难尝试,终于成功挤进了舱门。
短短的5米路程,在太空中却举步维艰,甚至差一点永远留在了太空。
这12分钟里,列昂诺夫体重迅速下降数斤,航天靴子里更是汇聚了6升的汗水。
列昂诺夫经历了26小时2分钟的惊险旅程后,自此真正意义上打开了太空的大门。
后来,各国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很多空间站。
美国就连续5次顺利维修“哈勃空间望远镜”,使它在太空工作了一年又一年。
2008年,我国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出舱执行任务,10米的太空行走花费了20分钟。
毕竟航天服重达240斤,所谓的太空行走,更严谨来说是缓慢地移动身体。
在失重的太空,如果速度过快身体会失控,进而会旋转起来。
宇航员之所以能安全回到太空舱,一部分靠自身专业知识,另一部分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宇航员出舱后,必须借助航天器上的扶手。
就像平时我们坐车需要扶把手类似,还有安全带固定。
那么,在这些安全措施的保证下,如果宇航员还是不慎掉入太空,又该怎么做呢?
太空救援措施如果宇航员出舱后脱离了太空飞船,是相当危险的。
一方面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的环境,一方面太空飞船时刻都在进行高速运转。
宇航员一旦脱离,想要再返回太空舱几乎不可能,等待宇航员的就只有死亡的结局。
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出了几种应对方法:
最简单的就是在宇航员的身上绑一根绳子,也就是安全绳,另一端连接着太空飞船。
但有一个局限性,出舱距离较近就能使用,距离太远就显得非常累赘。
安全绳万一不小心缠绕住,就会带给宇航员很多的困扰。
在此局限之下,科学家又发明了“自带推力装置的宇航服”。
自带推力系统相当于一个喷射器,它将先前储存的气体喷射出去。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股力,将宇航员推向了相反的方向,以此靠近太空飞船。
再设想到最危险的状况,安全绳以及推力系统都被损坏的情况下,宇航员还能成功返回太空舱吗?
这种情况就不得不采用人工的救援了,也就是说等待飞船上队友们的救援。
这种情况是万不得已才会使用的,救援队员一不小心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但如果遇到这类情况,即便冒着再大的风险,我国的队友们都会去营救。
不管怎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未来科学家们会研究出更多安全的保障。
这些成就,都是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和航天人的努力创造的,着实令人自豪!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