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所有游戏平台,孩子就去学习了吗?

关闭所有游戏平台,孩子就去学习了吗?

首页休闲益智踢开一切更新时间:2024-04-11

最近,知乎上一个去年的帖子被翻了出来又火了。

这个旧贴翻红可能跟最近有关国家要对游戏出手的传闻在坊间流传有关。

前几天某打着央媒旗号的期刊出了一篇带有讨伐语气的檄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更让行业人士虎躯一震。果然,当天港股A股两地手游股遭到跳水式重挫,腾讯控股、网易、哔哩哔哩跌幅均达到10%。

很多家长用普大喜奔的语气在群里传播着这个“信号”。结果没多久,那个公众号删文重发了,题目改成了《网络游戏竟长成数千亿产业》,战斗性一下子降为0

先不说这个媒体传达的是不是国家意志吧,从国家政策层面彻底剿灭游戏产业,就算主政者有这种想法,执行也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在与游戏共存的日子里,我们这些视游戏为洪水猛兽的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还是回到文头那个知乎的回答。大家可以搜来看看,很多答主都非常专业。

大家从游戏成瘾机制,到古今中外各种成瘾性行为分析,进行了全方位解答。

不管从什么角度,得出的答案都只有一个:

关闭所有游戏,并不会让人爱上学习!

我经常在一些有关游戏的新闻或公号文章下面看到一些家长的极端言论,说什么应该游戏公司老板应该全都抓去坐牢啦,什么游戏设计者都是昧着良心赚钱天理不容啦……

发出这种言论,一般来说都是家里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可以理解。但理性来说,作为家长,我们还是应该认识到:

让孩子爱上学习,关键并不在是否取缔网络游戏平台。

没有了网络游戏,还会有别的游戏,别的娱乐形式来替代填补。

没有游戏,还可以刷剧刷抖音,或者看游戏解说视频,还可以微博追星,哪个都可以一刷几个小时;

我们很多成年人,刷淘宝刷拼多多,看直播,也能沉迷几个小时;

我们当年偷偷躲在书桌下看金庸古龙的小说,或者去打街机,女生们看琼瑶小说,一样被家长认为是荒废光阴,孺子不可教也。

如果学习的过程不能获得与游戏或者其他娱乐形式差不多的快乐感满足感,是没办法踢走游戏和它的替代品们的。

学习有办法达到或者接近那种程度的快乐感满足感吗?恐怕只有少数天赋者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满足,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基本不可能。

学*体来说就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耗时长见效慢,甚至效果不明显。

所以把学习放在游戏/娱乐的对立面进行正面硬杠,根本就是鸡蛋碰石头,没得杠。

网络游戏的设计者深谙让玩家沉迷之道,你更杠不过了。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然,无法改变。

02

跟许多家庭一样,游戏在我家也是一个争议项目。

我13岁的儿子也是一个网络游戏深度用户。就连我6岁的女儿,今年生日礼物得到了超级玛丽游戏卡以后,也超迷,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一局。

就在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家因为儿子天天晚上偷偷通宵打游戏,也闹得鸡飞狗跳。

当时我也是非常担心他沉迷此道,于是用上各种手段,从温言软语、促膝谈心,到严厉警告、强制惩罚,能想到的办法,我都用了。

然而收效甚微,对亲子关系的伤害却很大,一度我们父子对话的语气全是加感叹号的。

儿子已经进入青春叛逆期了,我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开始改变策略,做了几件事。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焦虑了,儿子似乎也能学会控制自己了。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首先,我主动和儿子一起讨论游戏的机制,给他分析游戏设计的心理因素和沉迷因素。

这种理论式的“洗脑”方法,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在日常讨论里不断强化,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游戏控制的,他自己可能会产生反控制的意志力。对我而言,我就是要坚持把跟他对等讨论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第二,填。我尽可能给他把课外生活安排得丰富一点,让他没时间玩游戏。

这可不等于让孩子拼命上辅导班。我家很少给孩子报学科辅导班,但是孩子的体育、乐器等各种兴趣班一个都不少。

比如这个暑假,我儿子又是踢球、又是弹钢琴、吹小号;还要给他妹妹做钢琴伴奏,参加乐团排练;我还硬性要求他读英文小说《记忆传授人》,看《明朝那些事儿》、刷剧《觉醒时代》……

这些活动加起来,基本把他空闲时间都占光了。他现在玩游戏的时间,都只能挤在去往目的地的路上,坐车的时候玩。

有些家长会说,你儿子那么听话?你让干啥就干啥?

首先我安排的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喜欢*(起码不反感),其次有些事是需要贯穿一些“打卡”类的硬性要求在里面,完成了自然会获得奖励。

哪有家长会完全不逼孩子的呢?但方法和技巧性的东西,都是可以因材施教的。从当上爸妈的那天起,就注定要和孩子斗智斗勇啦!

第三,限。我家是允许玩游戏的,但对游戏时长有明确限制。我要求儿子平日每天游戏不能超过1小时,假期不超过2个小时。如果孩子偶尔游戏时间超时一点,也不要马上就急眼。人又不是机器,哪可能那么精确呢。

说实话,对游戏这件事,我本人是持不认同态度的,但作为家长,一味把游戏视作洪水猛兽早就行不通了。这就跟大禹治水一样,只能靠疏,不能靠堵。只想禁绝游戏不让孩子碰,大环境很难做到,从人性角度也做不到,倒不如划定游戏的边界。

03

之前我看过一篇游戏策划写的文章(2018年的文章)——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沉迷游戏。

文章作者作为一个深谙游戏策划内涵和机制的专业人士,来拆解游戏设计的核心沉迷机制,以此帮助自己的孩子抵抗游戏对精神的入侵。

他的方法,可能对于某些防沉迷的技巧设置,更能有的放矢。

他说的第一个方法就很高明——

“不仅给儿子玩游戏,而且让他体验更好的游戏”,把他的眼界阈值提高,就不会沉迷在一些低质量游戏中了

当你帮助他见识过什么是更好的东西,低级的刺激对他就没有意义”,这就是古人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吧。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高质量的游戏,里面蕴含的知识甚至“并不比书本少”,玩游戏同时也可以拓展视野、积累知识。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呢?

不得不说,这真是高招。

游戏领域里,高质量的游戏凤毛麟角,就那么几款,好几年才会出现一款精品,无法满足沉迷其中所需的体验强度,孩子自然不会沉迷其中了。

他的方法论中第二点,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引入游戏的玩家引导机制。

把孩子学习的过程类化成打游戏,设定学习引导机制,目标定得简单一点,让孩子能够到,每次进步必有奖励,没成功也不惩罚

“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以此持续推动孩子步入学习的正向循环中,不再畏惧学习。

尽量不用或少用惩罚的手段,特别是“不要拿走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如果学习中反复惩罚,就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他会觉得这事不适合他,“自然就会逃到一个天天夸他很厉害的舒适区中去,而这往往就是游戏”。

就连奖励也是有技巧的:

奖励之前要画饼,要明确奖励获得的条件,而且强调这是奖励,不能让孩子觉得是他理所应当得到的,不是父母欠他的;

奖品要投其所好但又有所限定,“目的是它能让孩子获得短暂的快乐,满足他的某一个需求,但过去就没了,下一个目标又在眼前。”

这也是典型的游戏心理的活学活用。

学习虽然不是容易的过程,但不一定是不愉快的过程。把一大坨不容易拆解成一个一个的相对容易,并在过程中始终用愉悦感来鼓励推进,这就让目标达成的过程看起来又爽又满足,学习从不容易变成了容易。

不得不说,他的方法对某些孩子来说可能真的非常奏效。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位游戏策划就像一个秘密组织的内鬼,透露了组织的秘密。

不过因为组织过于强大,就算外人了解了这些秘密,也不足以与组织对抗,充其量只能稍微自保。

他的方法其实是与游戏的和解,通过借鉴游戏设计中的心理,来引导孩子不要过度沉迷游戏,与游戏和谐共存。

04

无论是我的方法,或者是这位游戏策划的方法,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只适用于自己家孩子的。

因为我们都是基于对自家孩子的了解,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洗脑”套路,比如我跟我儿子之间建立的一种对话机制,可能很多家庭就复制不了。

作为家长,一方面是要调整自己的认识,不能再单一敌视游戏,一禁了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游戏成瘾对孩子的*伤力最大。但孩子到底是把时间分给学习(学科、阅读、艺术、体育、了解大自然等等都是学习),还是分给网游,说到底,最终的控制权还是在家长手中的。

用什么方法都好,那些技巧性的操作只是让这个过程变得轻松一点,只要家长能花更多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孩子游戏上瘾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教育态度的投射。

自律的、会不断反省自身、不断学习新事物了解新事物的家长,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与其在公号文章下叫骂做游戏的人该下地狱,不如好好了解一下游戏设计的机制,帮孩子与游戏,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我们不喜欢的新生事物,和平相处。

当然,我还是要呼吁:请网游公司做好防未成年人沉溺机制。

本文编辑:谭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