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被要求放开自我,内向真的是一种负面性格吗?

总是被要求放开自我,内向真的是一种负面性格吗?

首页休闲益智逃跑吧寿司君更新时间:2024-05-08

“认真勤奋,但希望能踊跃发言,更积极地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这是在上学期间非常常见的评语。

似乎从小孩子开始,性格内向便被视为一种需要改良的性格,性格内向的孩子,也相应地被视为“内心不够开朗”“孤僻”“不友好”“容易受欺负”等性格。成年踏入工作环境后,出于工作沟通的需要,内向性格仿佛更加毫无优势可言,人们开始用“社交恐惧症”来为自己提供一把保护伞

(尽管就严格的医学定义来讲,大部分人远远够不上这个症状)

。或者,人们会陷入两种人格交替而成的孤独中——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发言讲话,可以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但在热闹中间,自己内心仍旧是孤独的。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绪?为什么内向的人总是被要求放开自我?

韩国作家南仁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很多人从一开始对“内向”的定义就产生了偏差。真正的内向者和真正的外向者一样,非常少见,任何人的性格都不是扁平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唤醒了不同的性格开关。

其实想想也是,内向者很少会伤害到他人,内向者会非常在意对方的情绪,哪怕对方没有表达什么,他们也会在自己的内心纠结,生活中与他们相处也基本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内向者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呢?是因为“内向不好吗?”——并不是,对拥有种种人生困扰的内向者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改变自己的性格,而是如何认识到“内向”的表现,它的不足与优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正确地面对它。

作者| 南仁淑

摘编| 宫子

有些人只是因讨厌在大众面前说话、讨厌跟陌生人说话,就认为自己是内向者。其实外向者的个性也很多元,并不一定会展现出典型的外向特质。

面对大众的态度其实和内向外向没有太大的关联。站在舞台上,看起来无所畏惧的演艺明星,在台下与人面对面时,也经常会展现出无法好好说话的一面。或许我们应该把这些人,当成是具备艺术天分、展现出内向特质,但却不得不打开社会化开关,站到舞台上的艺术家。

开朗、吵闹的人是外向者,阴沉、安静的人是内向者的这种认知,其实是种误会。受到态度与习惯影响的表达方式,是人配合环境或需求所做出的选择。

一个人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能毫无顾忌地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个性。好几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职位最高、最没顾忌的那个人,会以完全未经修饰、最轻松自在的态度展现个人的性格特质。不需要如履薄冰地担心被人认为不懂人情世故,也不需要为了和人搭话而勉强开口,更不需要因为担心被人讨厌,而把想说的话吞进肚子里。

我们的个性,其实就像是渐层色相表,没有明确的界线,同一个人可能同时是“比较社会化的内向者” 和“有点消极的外向者”。而表达个性的方式也非常多元,实在无法只用一种特质来完全涵盖。

你究竟属于哪种特质,不该用常见的刻板印象当标准,而应该问问你的心。

《内向不好吗》,[韩]南淑仁 著,陈品芳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7月

1 “外向”只是一个社会开关

依据面对外界刺激的态度不同,可以将个性分为内向和外向。但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气质,都无法这么明确地划分。有些人的气质非常极端,有些人则处在暧昧的中间地带。就像世界上有很多种人一样,我们的气质光谱也非常广。

小时候,我常被父母责备说要改改这个不大方的个性,这让我一直很委屈。现在依然有许多人认为天生的气质也需要矫正。用“行为”来检测是内向还是外向,这只适用于青少年,因为在脱离青少年期之后,内向的人也会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性,会为了适应社会调整自己的行为。

但我在想,我们一定要让这些依循天生个人气质成长的孩子,变成拥有同一种性格的人吗?

比起关注我们究竟在光谱上的哪个位置,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接受我们自己的状态吧。

超级内向的我,在几个情况下,会打开意识当中的开关,我称之为“社会化开关”。比如当对方比我更内向,或是我必须主导对话的时候,或者是必须出席公开场合的时候。此外,还有很多必须要表现得外向的场合。无论对方本来的个性如何,只有外向的态度才能让对方感到自在舒服。

与人交往时所表现的外向,并不是本性的表现,而是基于一种礼貌与贴心。

总之,打开社会化开关之后,我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不会觉得很紧张,不会刻意逼自己笑,对话也会自然地延续下去不中断。年轻时绝对办不到的事情

(先跟陌生人搭话,或是先跟相处起来有点尴尬的人联络)

,在这个状态下也都能完成。

不光是我,内向者在大多数需要外向的场合,也都会打开这个开关。有些人的社会化开关可能运作得很好,身边的人甚至会误以为他就是一个外向的人。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身边有人也会视情况解除社会化的状态,但也有一部分内向者是必须完全独处时,才能把开关关掉,变回最原始的样子。

2 内向者总是敏感,但这也是一种成长的优势

内向与敏感无法完全画上等号,但两者有很深的关联。或许是因为这样,在团体里特别敏感的人,经常会被误认为是内向者,也有很多人对敏感这样的特质抱有负面想法。但内向者的敏感气质,通常和我们所定义的敏感不太一样。

我认识一个人,无论到哪里吃什么东西,都不太会称赞食物好吃,有时候他会直截了当地说东西难吃, 有时候则会默默皱起眉头放下餐具。认识他的这几年,在跟他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只听过一次他称赞东西好吃。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都认为他的味觉很敏锐,应该是个美食爱好者。所以跟他吃饭的时候,我会尽量努力去找评价很好的美味餐厅。

但时间一久,更深入了解他之后,才发现我们真的错得离谱。后来才知道,他不是味觉敏锐,其实根本只是因为严重偏食。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食物,就算味道很糟糕他还是照吃不误。他的敏感只是毫不犹豫地表现出个人的喜好罢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混淆“难搞”和“敏感”。内向者大多都很敏感,所以我们会觉得跟内向者相处很麻烦。但讽刺的是,实际相处的时候,忍耐的大多都是内向者。虽然内向者无法轻易拉近与人的距离,但拉近距离之后,相处就不会有任何困难,可以变得非常亲近。

个性敏感,跟把敏感的个性表现出来,是两码事。内向者无法承担当自己对他人表达不满时所产生的压力,而且他们也会注意到正在表达这种不满的自己,并对自己施加压力。所以因为个性敏感而感受到的事物,大多都只会化作一种刺激留在他们心中。

感受,然后遗忘。

我曾经在生日的时候,跟先生一起去了寿司店。厨师现场制作寿司,端给客人吃并搭配料理介绍。十位客人以厨师为中心坐成一圈,一边与朋友聊天,一边用餐。

突然间,一位中年男子很大声地跟厨师搭话,打破了这份宁静。他开始讲述自己了解的鱼的知识,越说声音越大,厨师则碍于他是客人不好阻止。跟他一起来的妻子和女儿,好像已经习惯这种情况了,完全不搭话,只是自顾自地吃着。

因为这噪声,我跟先生的对话变得有些困难,也听不清楚厨师的介绍,这使我内心情绪翻腾。最后我只好当场对那位中年男子提出抗议,那么后来我能够平静、安心地用餐了吗?

并没有。我拿着筷子的手一直在发抖,心脏也快速跳个不停,完全感觉不到放进嘴里的寿司是什么滋味。

并不是因为害怕那个中年男子报复我,也不是因为还在气愤中,只是因为我没有顺着他人的情绪给予回应,这样的行为让我感到很痛苦,在跟别人起冲突之前,我心里就已经天人交战了。

内向者一般难以承受这种事情,因此才会选择忍耐,或是对他人的恶劣视而不见。如果外向者与内向者变成好友,其中比较爱吐苦水、经常生气的,很有可能是外向者。而内向者如果意识到对方已经超过自己可容忍的范围,很可能会在瞬间就转身离去。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或许会觉得这是“某天突然发生的改变”,但其实这是内向者因为个性宽厚而选择无限包容,那些累积起来的不满在某一天达到极限。

随着社会历练的增加,我们渐渐会与自己的天性保持距离,对外表现出比较敏锐的特质。外向者会更注意到他人的想法,克制自己的表达;内向者则会训练自己,在有必要的时候表达自我。

所以当人到了一定的社会年龄之后,敏感就与个性内向还是外向无关了。

如果想要让自己做出表达真实感受的决定,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承受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付出相应的代价给周遭承受这份敏感的人。内向者不太能够承受这种压力,也无力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只能继续宽容下去。

这样的个性会让内向者在早期活得非常辛苦,但过了某个时期之后,就会知道这样的个性有利于自己成为更棒的大人。

3 即使难以当众反击,这也不是内向带来的坏处

有时候会从一些没礼貌的人那里,听到一些过分的话。如果我没有当场做出回应,过后回想一定会后悔。

想法比较内敛的内向者,如果被初次见面的人评价说“你年纪看起来很大呀”,会反射性地先检视自己的情况。

是我最近工作太劳累,脸色变差了吗?还是最近穿得比较老气呢?

在过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才意识到对方很没礼貌。如果能够当时立刻回击, 爽快地说:“ 是啊!我还以为你的辈分比我高很多呢……看来我们都算是老脸, 哈哈!”那不知道该有多好。错过回击时机的我,心里 总是会不太好受。

虽然每次都下定决心之后不能再这样,可是每次遇到这种事,都还是会重蹈覆辙。

受到无礼攻击的时候,放射性思考的外向者就可以立刻做出回应。个性内向的人,无论怎么事先学习、熟悉应对的方法,遇到类似的事情还是会唯唯诺诺,让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这不是因为胆小或是畏缩,而是因为思考的结构与方式不一样。

坦白说,这种事我经历过很多次,从中学到不少经验,但现在遇到这种事,我还是每次都会后悔。我想我大概到死,都无法做出让自己毫不后悔的应对吧。如果说以前的后悔是“当时应该要这样回答的……”那现在的后悔就是:“我应该要快点逃跑才对!”

据说学防身术的时候,老师都会告诉学生,遇到拿刀的人就要这么做:尽力抵抗然后逃跑。

这不是懦弱的表现。既然无法赢过对方那就逃跑,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与尊严,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对别人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是拿着刀一样,即使我压制了他,我自己也会受伤。本来就已经屈居劣势的内向者,很难从这样的对阵中全身而退。

面对无礼的人,最好的报复就是尽快逃离那个人, 将他排除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时刻之外。

这也是最成熟的报复方式。

在这个复杂又充满意外的世界上,为自己树敌并不是明智之举。毕竟未来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再跟那个人相遇。

以前我会暗自懊恼自己没有对那些无礼攻击做出适时且大快人心的回击,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这种看似软弱的个性,或许成了我的保护罩也说不定。

用言语痛快回击的人,也可能会因此而铸下大错,付出沉重代价,这可不是收敛型的内向者可以承受的事情。

几天前,我在一个场合遇见一个超级无礼的人。他那不敬的言语和态度,让周遭的人感到尴尬,他却误以为自己非常幽默有趣。我没有立刻察觉到他有问题,只觉得自己心情变得很不好,警铃大作。

“快逃跑!快点!!”

我想着“啊,好,我知道了”,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现场。

现在如果有谁说的话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会先尽快离开对方身边,保护好自己之后,再去探究理由。这样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 究竟是我太敏感,还是对方太无礼,然后才能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我想未来我的人生当中,应该也不会有痛快回击他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不觉得这是损失。

附: 作者南淑仁答读者问

问:在团体里总感觉格格不入,虽然跟团体里的人各自相处得很好,但奇怪的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只有我一个人像“孤岛”一样, 很难加入团体的对话,是因为我比较内向的关系吗?

答:内向者在团体内,常常会遇到沟通困难的问题。一对一聊天跟很多人一起聊天其实不太一样。一对一聊天时, 就算只擅长倾听,双方也可以进行满意的对话,因为只有一个对象,当你说话的时候一定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响应。

但是人一多,状况就不太一样了。为了获得发言权, 你必须变得更加积极。人一多,整个团体就变得像一群听众,内向者会更在意听者的反应,所以当然会更加畏缩。

其实倾听能力较强的内向者,在跟人单独见面的时候会成为很有魅力的人。如果有比较亲近的人,那就尽量单独见面,一定要一群人一起见面时,也不要太努力地想要说话,只要做出适当的反应展现出存在感就好。内向者有时候会成为团体的中心,话比较多,但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让内向者后悔自己太过显眼。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南仁淑;摘编:宫子;编辑:董牧孜;导语校对:赵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