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在家上网课天天玩游戏怎么办?

初中生在家上网课天天玩游戏怎么办?

首页休闲益智我不要上网课更新时间:2024-04-11

找到孩子问题的原因。它们有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和学习的关系出了问题。

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使学习给孩子带来太多负性的感受。学习不再是在兴趣的促使下发生了,学习不太容易是自发的,在追逐高分的大环境里,学校和老师的主导倾向、同学之间的竞争、家长对分数近乎于狂热的追逐,让很多孩子在学习中长期处在比较、竞争,排名的境地中,学习被赋予太多的包袱:面子,自己的能力,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升学率、老师价值的体现。而这些都要用孩子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来实现。一切向分数看。 经常是成绩高,全家喜,成绩下降,全家焦虑一片。一些孩子无法负重,身心伤痕累累。学习不再是精神上的丰富,学习不再是探索的快乐的来 源。致使一些孩子面对学习,会本能地回避和逃跑,孩子做作业的拖延,其实就是对 学习条件反射式的痛楚和害怕。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学习中追求完美,蒙蒙是个二年级的女孩子,作业工整,成绩优秀。 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马上擦掉重写,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蒙蒙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样样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比如作业:即使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都严格要求自己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


2.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出了问题。

很多孩子告诉我,从他们上学,特别是上初中以后,父母和他们的话题好像除了学习,很少有其他的内容,其中还夹杂着大量的指责、教训、要求和攀比,甚至还有打骂,让孩子别扭、失望和气愤。孩子体察到父母是用学习筑起一道冷冰冰的墙,横在他们中间,使家人之间日常的互动,没有温暖,没有情感流淌和交汇的通道。

也许父母在潜意识里害怕孩子和学习的关系太好而抛弃自己,因为孩子学习越好, 就会越早地离开他们,远走高飞了,这是他们不希望的。于是父母就曲线救国,用过 度强调学习隔离亲人之间本应有的情感,来破坏学习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配合了父母让自己学习出了问题。但对学习热爱的本能又让他们对父母心生愤 怒。这让处在身心动荡,特别需要情感支持青春期的孩子,感到无望和彻骨的孤独, 他们只好用手里唯一的武器——逃避学习和无力学习,对父母用学习进行情感隔离的 方式进行抗议和回击。

还有一些控制型的父母,控制是他们最习惯的和孩子相处的模式,一旦孩子脱离了他们的掌控,这种类型的父母就会不自觉地焦虑到抓狂。他们控制孩子,打压孩子,把学习的主体据为已有。学什么,怎么学,对学习的标准和要求都一手包办,孩子在自己的学习上没有决策权和决定权,只能成为被动的提线木偶。

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发展的就是自主意识,他们有强烈的掌握和决定自己事情的需要,既然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却又夺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权利, 一些孩子只能无奈地把对父母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学习上。曾经有个孩子对我说:“他们成天都在为学习的事情吵我,好烦!那我就不学了给他们看!”当我说:“你似乎是在用牺牲自己也想要的好成绩,来对抗父母对你干预,是这样吗?”孩子像是被击 中了一样楞了一下,陷入了很久的沉思中。

还有有的学习困难的问题不是时间安排的问题,也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当她发现 自己可能达不到妈妈的期待了,可能将不再是妈妈眼里的好孩子了,这可能让她失去妈妈的爱与认可。

她谈论起自己对时间的安排,星期五晚上回家后,会看动漫与视频啊,她觉得自己时间 抓的不紧,一直看到星期六,最后只是留下星期日的一天还做功课。只是不知道为什么, 看完动漫后,觉得比学习还累。她也谈到妈妈对她学习的要求就是,你努力了就行。要会 学,也是要会玩的......“。

我们在谈论的是一个关于看动漫的轻松的话题,可是我一点也感觉到到轻松与快乐的 感觉,我仅感觉到的是疲倦,仿佛看动漫是一个任务。这是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吗,我的 感受与她正在讲的事情是不匹配的。

在谈论中,学习压力背后的主题慢慢浮现出来了:她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一方面还要 努力的玩,来获得妈妈对一个好孩子的认可期待:会学,成绩好的同时,还要会玩。小学、初中时,她正是用在学校完成功课,在家不用学习,仅是看动漫的方式又学习成绩优秀,来获得妈妈的爱与关注,这是她建立自信与自尊的方法。刚上小学时,她还能努力维 持住这种情况,可是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无论她怎样的努力,也无法在学校完成所有的功课,她意识到,自己回家需要学习,不能只是听听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了,她也没有办法边学边玩了。她开始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她的自尊与自信发生了动摇,她感觉到要失控了。在她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时,她 尝试着向妈妈发出求救的信号说,妈妈抱抱我吧。可是妈妈就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只是轻轻的抱一下她,完全感觉不到妈妈的温暖。


3. 孩子有太强烈的内疚感。

对铺天盖地做不完的作业和卷子,为了完成作业抄答案在中学校园里不算少见, 而前面说的那个孩子竟然在家长的允许下,都拒绝抄答案,这与为抄答案和老师、父母玩猫捉老鼠游戏的孩子形成强烈反差。

这个有点特别的孩子,可能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怀有深深地内疚感,他为是一个学习 拖拉,成绩不好,让父母和老师操心的孩子而内疚。他就用表面硬硬的铠甲般外壳, 拼命保护着内在那颗不安和脆弱的心。这个内疚感可能强烈到让他不堪重负了,感觉再多加一份就会最直接把他压垮在地上爬不起来。他只能咬着牙固执地坚持不抄答案, 来保护自己不让最后一棵内疚的稻草压倒。


4.孩子真的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节奏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理解 所学的内容,还有一些孩子在有些学习阶段或某个节点上会突然被卡住。在孩子着急 和茫然的时候,特别需要冷静和有耐心的父母,能给他们留出时间和空间自己去摸索 突破之路。这个时候,父母最好能耐得住性子,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和焦虑成为孩子探 索样子呢?他们无法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那家长要怎样做呢?


支招 1: 理解孩子的困难:就像是上面提到的情况一样,家长要仔细分辨是哪一种原因,

造成了孩子写作业中的困难:比如,一个在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怒视下写作业的孩子会 垂头丧气,他一定很挣扎和迷茫,也不希望自己是这幅德行,他也认真的按照妈妈的 指导,一遍遍做了题,只是他也不理解为什么,妈妈一检查时,还是会被发现出错的 题。慢慢的他觉得没有力量摆脱窘迫的境地。这种无助感他不会也不知道怎么能表达 出来,或者他根本没有机会明确陈述自己的困难。

父母和周围的人对他看法只是:她不认真或是情绪化的反馈,告诉这个孩子,他 的做法是无法被接受和理解的。他的体验是自己简直糟糕透了。但他真的不想独自苦 苦挣扎了,渴望有人能明白此刻他有多不堪和难受,渴望能获得些许的理解,让他的 难过可以被分担和减轻一点。在多次尝试无果之后,他只能通过不停地折腾,把父母 折磨得和他一样惨,让他们能感同身受到他的艰难,他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对父母说“我 很难受,我快顶不住了”。


支招 2:稳住阵脚,调整自己的身心:

父母先放过孩子,不要再把所有矛头都指向孩子,转过身来把目光拉回到自身,体会一下自己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有如此强烈的情绪,是什么驱使自己回避问题 的核心所在。当对自己能有所觉察后,再考虑化解之道。看看有没有这种的可能,让自己勇敢一点。直视和承认躲藏在身体里日积月累的无能感,并花点时间和这种感觉 和解,成为内心笃定有力量的父母。 当父母内心不再被自己的负性情绪塞得满满当 当的时候,就能腾出空间替孩子装载一些沮丧和无能感,并可以用理性的视角探究孩 子到底那儿出了问题,从更多的方面去理解孩子的处境

其实孩子不是故意和父母过不去的,只是在告诉他们自己有多么的难受。如果他的 父母能理解到这一点,可能就不会被抓狂的情绪控制,用指责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建 议给孩子雪上加霜。而是把自己的身心先调整得能安静下来,沉下心来听孩子内心发 出的呼喊。带着对孩子内心深处的关切,去与孩子对话。这样孩子就有可能会尝试不 用消极的行为,而是用语言表达那一刻他内在的状态,让父母明白。

做称职父母的任务之一,就是当未成年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为孩子提供有效、有力 地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心理层面,能为孩子脆弱的内心提供一个精神上的保持性的 环境,稳稳的接住,孩子的焦虑、无助或是恐惧。


支招 3 :传递父母对孩子的理解,我懂得你的不容易

假如父母还能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们打心眼里知道他有多难,那些看似非正常的情绪和行为是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孩子浮躁的心就可能被安抚下来,他会觉 得父母在关键时刻是他的贴心人。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这道坎,反而转化成一座彩虹 桥,用理解和被理解把父母和孩子连接起来,一家人就有机会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困难 了。这时的孩子,就像在他独自身处黑暗担心、害怕的时候,父母打着火把走近他、 抱抱他,并对他说“孩子别害怕,有我在”。当亲人带着一束光亮,不离不弃地陪伴孩 子一起穿越黑暗,走过人生中这段有些艰难的路程后,一路上的的风雨同舟将成为孩 子人生中温馨而难忘一幕。从此,这个孩子可能变得不再那么害怕、担忧和焦虑,他内在的勇气就此被唤醒,因为他知道,在他披荆斩棘面对人生中的坎坷时,身后是有 坚实的后盾可以依靠,这会为孩子注入勇往直前的能量。


支招 4. 留出写作业的空间:

一是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时,家庭其他 成员尽量不要进行看电视、玩手机等娱乐性活动。让孩子安心学习。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一会儿递水,一会儿削水果,不停地打断孩子思路,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有的家长 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孩子涂擦,一边批 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 气死人的!”其实,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量之门很难打开。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是给孩子辅导时要注重启发引导,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不要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总之,学习是一件智力活动,是否给孩子指导?必须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唯有如此,孩子的学习才有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