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古脊椎所董为研究员介绍说,最早牛类约1800万年前出现,随着环境变化,草原不断扩展,牛科动物不断繁盛,至今已发现的牛科动物有137个现生种和300多个化石种。
在第四纪初期(260万-220万年前),出现了解剖形态上与家牛相近的牛亚科种类,它们与真马、真象一样被称为真牛。丽牛、周氏水牛和古中华野牛是第一代真牛,起源于欧亚大陆;原始牛和德氏水牛是第二代真牛,也在欧亚大陆;驯化的普通牛、水牛和牦牛是第三代真牛,老家在欧亚大陆,普通牛还到达北非,后来被移民带到世界各地。
牛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牛是六畜之一,是农民耕种犁田的帮手,是古时大型祭祀的供品,也是十二生肖一员,二十八星宿之一。牛字代表吃苦、顽强、毅力等优良品质,也能够表示固执、钻牛角尖的执拗之意。
研究表明,现在的牛起源于原牛,原牛是一种已经灭绝色大型牛科动物,原牛体型很大,略小于大象,但是速度很快,即使面对凶猛的野兽,也不甘示弱,但是在1627年,最后一头原牛死亡,标志着原牛物种的灭绝。中国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出土过不少原牛骨骼,多数在晚更新世地层中,少数出土于西周至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