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闲得五脊六兽,讲些七荤八素的话,五马六混,活得乱七八糟

详解:闲得五脊六兽,讲些七荤八素的话,五马六混,活得乱七八糟

首页休闲益智我雕刻贼6更新时间:2024-05-09
一、五脊六兽

北方话“五脊六兽”意思是说闲着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百无聊赖,呆得无聊,难受死了!

成语“五脊六兽”是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五脊六兽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老舍先生

这里的“五脊六兽”就是指呆得无聊的意思,有人把“五脊六兽”写作”五鸡六兽、五积六受“这都是不懂愿意的乱写。

那这”五脊“和”六兽“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古代中国建筑为木质结构,以兽镇脊,避火消灾。

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有,也叫鸱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头蹲兽,螭吻加五头蹭兽,共六头兽,这就是“五脊六兽”的由来。。

螭吻

通常五个蹲兽分别是:、斗牛、、凤、狎鱼。

五种瑞兽

这六头兽整天趴在屋脊上什么事也不用干,这就引申出了现在口语中“五脊六兽”的现在意思。

在“六兽”之前“引路”的是“骑凤仙人”,骑凤仙人的传说是这样的:

骑凤仙人

在战国时期,燕国引五国攻打齐国,齐王见势不妙匆忙逃跑。在跑到一条大河旁边,燕国已经追到了他的面前,齐缗王正要拔剑自尽,突然从天上飞下一只凤凰,将他救起。齐缗王看到凤凰马上抓到了一丝生机,爬到凤凰的背上,凤凰将齐缗王带离了追*之地,可谓是逢凶化吉。所以后来的人将齐王骑凤凰的寓言赋予雕刻之上,将他的形象安防在屋檐,就是想要借他乘凤飞翔的传说,讨一个吉利而已。

古人把“骑凤仙人”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1、螭吻

龙生九子,这九种各有不同的称谓与作用。

龙生九子

螭吻正是龙的第九子,平生好吞,尤喜吞火,爱东张西望,龙头鱼身。

经常被安排在中国宫殿等大型建筑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螭吻的另一种形态

螭吻也叫鸱吻,被认为是来源于印度佛教。

相传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羯鱼随佛教传入后变化而来,摩羯鱼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其头部似羚羊,身体与尾部像鱼,到中国后被演绎为龙首鱼身。

摩羯鱼

摩羯鱼”在佛教中是一种邪恶的神鱼,它可以吞噬大海中的一切生物,这一点在大藏经《一切经音义》中有明确的记载: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

西方“十二星座”中的摩羯座(12月22日至1月19日出生)就是这种摩羯,摩羯本是印度神话中水神的坐骑,所以有鱼的身体,“美人鱼”的形象也是来自摩羯。

美人鱼

同样来自印度神话中的神兽“摩羯”,在西方演绎为星座,而中国则变为了屋顶的吞兽,不同的文化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与用处。

十二星座之摩羯座

2、狻猊(suān ní)

"猊"为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五,形似狮子, 平生喜静好坐,又喜烟火。

狻猊”一词,从汉代传入,最早出现在《穆天子传》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晋郭璞注曰:“狻猊,狮子。亦食虎豹。”

狻猊

这也就是说"狻猊"是吃虎和豹子的,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这种看起来很威猛的动物显然把没见过它的中国人吓坏了,觉得可以吃掉一切猛兽。

颜师古注云:“师子,即《尔雅》所谓狻猊也。”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狮子王辛巴

中国是没有狮子的,狻猊是狮子的古称,除了"龙九子"名目中说它属于龙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狮子。

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菩萨的座骑,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狻猊状香炉

有人说,文殊的菩萨的坐骑是狻猊;也有人说,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狮。

文珠菩萨

在《西游记》中青狮曾两度下界为妖,乌鸡国一次,狮驼国一次,乌鸡国的狮子战力值很低,但狮驼国时却很强,没搞懂为何同一只狮子,两次下界的表现却大相径庭,这只青狮是《西游记》唯一一个两次下界为妖的上界神兽。

左为乌鸡国,右为狮驼岭

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威武。

石狮铃铛上方的形象为狻猊

但是在屋脊上的瑞兽中有时还要把猊单列出来,可见在这里狻和狮子是有区别的,二者的区别恐怕就在于一个是以狮子为原型神化的,另一个是本体。

狻猊形象本体狮子

在《镜花缘》中,作者描写狻猊:“其状如虎,一身青毛钩爪锯牙,弥耳昂鼻,目光如电,声吼如雷,一条长尾,尾上茸毛,其大如斗。

《镜花缘》中的狻猊

明代《吹景集》又记载,火眼猊是一种怪兽,有一个头,两个身子,两只尾巴,八只脚,耳朵和尾巴有些像猪,头像老虎,毛像兔子,尾巴的细毛又有点像人的头发,头宽大约有六寸,身长大约是头宽的两倍。它的出现是战乱的预兆

火眼狻猊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地阖星火眼猊邓飞”,在梁山排名49名,他最称手的武器是一条铁链,因为双眼赤红,因而得了一个“火眼猊”的绰号

火眼狻猊邓飞

《水浒传》邓飞赞诗:

原是襄阳关扑汉,江湖飘荡不思归。

多餐人肉双睛赤,火眼狻猊是邓飞。

“多餐人肉”,说明邓飞是吃人肉的,双眼赤红难道是吃人肉的原因?

在《水浒传》原著中,除了邓飞,明确吃过人肉的还有吃过黄文炳和李鬼肉的黑旋风李逵,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旱地忽律朱贵等,还有卖人肉包子的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夫妇等,吃人肉这个看起来“有点怕怕的”残忍情节,在原著中不止一次出现,实际上在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原来的旧版本中都有一些怪力乱神、封建迷信的东西,只是现在出版的版本都给删掉了。

梁山上的”异食癖“们

3、斗牛

读音“抖牛”,斗牛为传说中的虬龙。

斗牛

龙分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

四种龙的形象

螭龙是一种有两只弯角的龙,牛在中国古代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镇之,在电视剧《河神2》第一集中就出现了“九牛入海镇河神”的桥段,牛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是遍体鳞甲,牛头龙身的水怪。

《河神》2宣传海报

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音吃)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

它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斗牛也被作为官服的上的形象,明朝武宗朱厚照正德十三年一品官员的官服 ,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称斗牛服。

斗牛补服

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说,嘉靖年间,皇宫西苑的太液池里出现了斗牛,每逢阴雨天,就蜿蜒盘踞在金鳌玉蝀大桥上吓人。

需要为官服刺绣斗牛图案的绣花宫女赶到大桥要去观摩真实的斗牛,不料被狰狞的样子吓得脚软难逃。

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徐文长来到北京期间,作有一首《燕京歌》:“绣人须样绣新裘,争看池中活斗牛。及至见时无脚走,各绷红袖急遮头”,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位于绍兴的徐文长”青藤书屋“

4、獬豸

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

獬豸是善于辨别忠奸的神羊,见到有人争斗,就会用角去触击无理的一方。

独角兽獬豸

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位于司法部门门前的瑞兽 獬豸

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所以汉代负责司法的廷尉、御史、郡监等要戴獬清代都察院里的监察御史,官服的“补子”上边绣着獬图案。

2015年嘉得拍卖行中国秋季拍卖会獬豸补子

5、凤

《山海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瑞鸟 凤凰

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

凤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和著名寡妇卓文君曾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凤求凰》的故事。

两版电视剧《凤求凰》上为焦恩俊、朴诗妍版,下为关晓彤、宋威龙版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很多鸟纹是玄鸟,也就是凤凰的雏形。

清代 青花飞凤罐

还有一种说法,凤凰是长翅膀的龙“应龙”之子。

西方神话中的“不死鸟phoenix”就和中国凤凰的来历很像,美国职业篮球球队菲尼克斯太阳队,有时译为“凤凰城太阳队”就来源于此。

NBA巨星奥尼尔曾是太阳队主力中锋

有一种说法,华夏文明的核心图腾就是龙与凤,是上古黄帝部落和东夷部落的完美融合,黄帝部落以龙为图腾,东夷部落以凤凰为图腾,东夷部落的首领舜,传说也是凤凰所变,商人的祖先契也属于东夷部落,传说是其母捡食一枚玄鸟蛋所生。

龙凤呈祥雕刻

6、狎鱼

狎xiá鱼,是古代中国传说的海中异兽,传说它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龙生九子排行第八

狎鱼

这些异兽许多被运用于古代中国建筑中,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辞海》解释,“押”有“执掌”之意。

狎鱼是执掌水族鱼类的统领,狎鱼立于屋脊之上有镇水之意。

“五脊六兽”是宫殿异兽的最低数量配置,明清皇宫上的兽要比这个数量多,最多达10个,在紫禁城也就只有太和殿才配有10只神兽,乾清宫和中和殿、保和殿有9个、天安门9个,坤宁宫7个,其他的差不多都是5个。

太和殿10瑞兽

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去韩国旅游,不少人都会发现,在首尔北部的朝鲜王朝王宫景福宫屋顶上也有“五脊六兽”,“五脊”和我国一样,但“六兽”不一样,六兽是《西游记》中的唐僧、白龙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吻。

韩国景和宫 西游记人物

二、七晕八素

中华传统饮食的规矩是“七素、八荤”,其实这是一种倒置用法。

这里的“八荤”也就是代表宫廷菜中的荤菜,在《礼记·内则》中就记载说“八珍”包括肉酱盖浇大米饭、肉酱盖浇黄米饭、烤猪、里脊肉、酒渍牛肉、烘烤牛肉、牛羊猪肉烙米饭,烤狗肝。

烤牛肉和烤乳猪

至于“七素”,在民间常说为青菜、萝卜、番薯、芋头、南瓜、蘑菇、豆腐。

七素

荤,佛家正音应读“熏”,指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植物,与肉无关,这从“荤”字的组成就可以看出来。

佛家所指的“荤”,一般泛指葱、蒜、韭、薤(读“蟹”)、芫荽(读“盐碎”,即香菜)等,亦称“五辛”。

五辛

这“五辛”也有很多说法,但是葱、蒜和韭菜身份比较固定,一直位列其中。

而鸡鸭鱼肉等香喷喷的生猛活物,在佛家中统统归纳为“腥”。

东北人”贼有面子“的美好生活

荤与肉的意思相同,据说是从南北朝时南梁武帝萧衍开始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萧衍这位对佛教极度痴迷的皇帝,除了爱建庙宇之外,也改变了很多佛教的规矩,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原来是不戒肉类的,这个戒腥的规定就是萧衍首倡的,从此以后”荤“的本意从辛辣转为了肉类。

以梁武帝为原型的《琅琊榜》梁帝

七晕八素,一般认为是俗语,常形容头脑昏乱。

“被迷得七荤八素”,就是指被迷得晕头转向;“说话七荤八素”,是指乱讲,不知道在说什么。

三、五马六混

五马六混,是北方俗语,指无所事事,不正经,游手好闲,堕落颓废到了一塌糊涂地步的人。

徐悲鸿先生代表作《马》

五马,也是旧时太守的代称。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汉代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后来代指太守。

代指太守的”五马“

所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西湖留别》诗:“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白居易

这里的“五马”就是指太守。

在五匹官马中混进一匹来自别处的马,这就是“五马六混”的原意,拉太守的马队是五匹马,混进来一匹不干活却偷吃的马。

万马奔腾

“五马六混”还有一种说法,马到五岁以上就成年了,是该玩命干活的年龄了,但到了六岁了,这匹马还在混,这就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

五马玉摆件

三、乱七八糟

乱七八糟是人们形容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一个词语,这个词的出现与历史上的两次叛乱有关。

1、“七国之乱”

西汉景帝时,膨胀起来的刘姓诸侯王势力已经威胁到中央皇权的统治了,景帝采纳晃错《削藩策》的意见,准备“削藩”,也就是削减诸侯王的领地和特权,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

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打着“诛晃错,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叛乱。

晃错

汉景帝听信馋言,错*了晃错,但七国兵马仍不撤退。

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

最后在周亚夫、窦婴、栾布、郦寄等名将联合梁王刘武平息了叛乱,但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2、“八王之乱”

西晋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做了皇帝,是为晋惠帝,司马衷从小就有些弱智,被称为“白痴皇帝”。

”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

由于晋惠帝痴呆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

白痴皇帝

司马衷的长得极丑的皇后贾南风野心勃勃,欲掌皇权,她设计谋*了杨骏,请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后对司马亮不放心,联合楚王司马玮*死了司马亮。

后来,司马衷的叔爷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死贾后,自立为帝。

”丑人多作怪“的贾南风

这又引起了其他司马氏诸侯王的不满,又陆续有五位诸侯王参与了这场叛乱。

最后,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毒*,他的弟弟司马炽(284年-313年)即位,改元永嘉,即晋怀帝,这场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终于结束。

八王之乱

这场“八王之乱”比“七国之乱”更糟,后人将这两次叛乱联系到了一起,被称为“乱七八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