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过去的这两个月里,我每天都看着宝宝认知过程中的好奇与探索:“捏鼻子”、“捅鼻孔”、“捏耳朵”、“揪舌头”……小宝贝似乎总是可以发现新“玩”法。
自从那天,宝宝拿来一个玩偶,指着玩偶的鼻头让我看。(可能宝宝觉得玩偶的鼻子比较特别)我当时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认知机会,我告诉宝宝:“这是鼻子”,然后告诉宝宝:“妈妈也有鼻子”(我用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宝宝也有鼻子”(我又用手指了指宝宝自己的鼻子)……于是,从那一天起,宝宝喜欢上了“研究”五官。
吃奶的时候,宝宝看见妈妈的五官,宝宝就会一脸认真的指着妈妈的鼻子问,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词:“这个?这个?”宝宝的意思是在问:“这个是什么?”
游戏的时候,宝宝会指着玩具的鼻子问“这个、这个”,然后摸一摸自己的鼻子。
早上起床,宝宝爬到爸爸身边,捏着爸爸的鼻子,问“这个,这个”(也不管爸爸有没有睡醒,不得不说宝宝是个很好的小闹钟,还让人发不起脾气来)
睡觉前,宝宝躺在妈妈怀里,总是趁妈妈闭着眼睛的时候,伸出小手捏一捏妈妈的鼻子,想把自己的手指伸进妈妈的鼻孔里面看看,在摸一摸眼睛,揪一揪耳朵……好像是在做睡前复习,巩固认知。
宝宝不厌其烦的重复着问五官的名称,这一问就是两个月!
我们常说的五官是指哪些?
- 就是:鼻子、眼睛、嘴巴、舌头、耳朵
- 因为舌头比较“怕脏”,所以,我没有特意的去教宝宝认识舌头。
给妈妈们推荐4种五官认知的亲子玩法:
❶妈妈的脸无疑是宝宝认知过程中最好的“教具”,不需要准备,随时可以进行:
- 妈妈可以用描述的方式,直接告诉宝宝,“鼻子在这里”(妈妈一边说一边指一指自己的鼻子)
- 妈妈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宝宝,鼻子在哪里呀?”(妈妈一边问,一边指自己的鼻子)
但是用自己五官给宝宝做认知的妈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宝宝无意的行为,使妈妈受伤。
这里比较容易受伤的五官,有:鼻子、眼睛、耳朵,相对嘴巴和舌头,这三个更容易受到宝宝突发性动作的伤害。
比方说:
- 宝宝的手指一下子伸进妈妈的鼻孔、或者宝宝用力拧妈妈的鼻子。
- 眼睛和耳朵都比较脆弱,怕外物碰、怕异物。
tips:在教宝宝认知的过程中,妈妈要告诉宝宝保护自己的五官!
- 当宝宝要碰妈妈的眼睛时,妈妈要握住宝宝的小手,轻轻的放在妈妈的眼皮上,告诉宝宝“这是眼睛”,同时继续告诉宝宝“眼睛很脆弱,宝宝要轻轻的摸,大力气会让妈妈眼睛受伤,眼睛受伤妈妈就看不见宝宝了。”以后妈妈也要重复“轻轻摸”,跟宝宝反复强调。
- 当宝宝要把手指伸进妈妈的耳朵时,妈妈要阻止宝宝,告诉宝宝可以摸一摸耳朵外廓,还要轻轻摸。
- 当宝宝捏妈妈的鼻子的时候,妈妈可以假装很疼,让宝宝给揉一揉,告诉宝宝要轻轻的摸!
- 对于宝宝没有“伤害”妈妈的行为,妈妈不要特意“告诉”宝宝——不要怎么做。因为宝宝太小,他还分不太清楚什么不可以做,可能当时记住了妈妈的话,转身宝宝就忘记了。宝宝只会记住他觉得好玩的动作,并且模仿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动作。所以,妈妈只要跟宝宝强调怎么做、如何做就好。
❷妈妈们也可以拿一个娃娃,替代自己的脸给宝宝做认知。大多数宝宝是不会介意用娃娃代替妈妈做认知哒。他们只是想知道五官的名字!
- 妈妈同样可以直接告诉宝宝“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 也可以问宝宝:“你能找到猴子的鼻子吗?你知道小猴子的鼻子在哪里吗?”
- 妈妈也可以像藏猫猫那样,把小猴子的眼睛用手盖上,然后问宝宝“眼睛在哪里?”
在认知的过程中,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比较“粗鲁”的对待娃娃时,妈妈也要告诉宝宝,轻轻的!要让孩子把娃娃当成有生命的“小伙伴”。
因为18个月大的宝宝,当他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玩的动作后,他们会反复尝试,在10几个月大的孩子眼里,他们不觉得娃娃和妈妈有什么不同!
❸如果宝宝稍微大一点,可以听懂妈妈的指令,并按着妈妈的指令做,妈妈还可以做个“五官拼图”。
在拼拼图的过程中,宝宝很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想象随意拼,所以,在拼的过程中,妈妈可以借助方位概念,可以这样告诉宝宝:
- 眼睛在眉毛的下面
- 鼻子在眼睛和嘴巴的正中间
- 嘴巴在最下面
如果宝宝不理解,妈妈同样可以让宝宝观察自己的脸。当然不要觉得宝宝能够马上就能听得懂,拼得好。我看过小宝宝把眼睛竖着放、把嘴巴贴鼻子上……
❹看绘本、看照片、做游戏!
妈妈们也可以选择宝宝认知相关的绘本、或者把爸爸妈妈宝宝的照片打印出来,和宝宝一起做游戏。宝宝看着照片上熟悉的面孔,会觉得很有趣,也会很认真的找哦!
在认知的过程中,很多宝宝是先认识妈妈的五官,然后才会找到自己的五官在哪里。但是也有的宝宝会很自然的找到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所以,妈妈不要着急,就让宝宝顺其自然的发展,慢慢的长大!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小动作:
- 洗脸、洗手的时候,让宝宝闻一闻香皂的香味。
- 吃水果的时候,让宝宝尝一尝不同食物的味道。
- 蒙住宝宝的眼睛,让宝宝发现看一看。
- 播放音乐的时候,妈妈用手轻轻的遮住宝宝的耳朵,观察宝宝的表情。同时在遮住宝宝耳朵的时候,告诉宝宝“这是小声”,把手拿开的时候,告诉宝宝“这是大声”。当外面有车的喇叭声音时,妈妈可以说“听一听”,然后把手放在耳朵的旁边,表示仔细听。
为什么我们不在上面做认知的时候,直接告诉宝宝五官的作用呢?
作为18个月大的宝宝,一下子告诉宝宝,”这个叫鼻子,它是用来闻味道的“,大部分的宝宝会弄混,不明白妈妈说的是什么意思。而且分不清楚“鼻子”是叫做鼻子,还是叫做用来闻味道。所以,我们只能分开告诉宝宝。
tips:
- 生活中,妈妈可以抓住每一个给宝宝做认知的瞬间。可能宝宝的手指是无意间点到的鼻子,但是妈妈可以有意识的去教宝宝!妈妈说了鼻子以后,宝宝才发现原来“鼻子”是叫鼻子啊!
- 妈妈给宝宝做认知的时候,记得说完整的话,这个习惯有助于宝宝的语言启蒙。
- 认知的时候,如果宝宝已经掌握五官,在宝宝感兴趣的情况下,妈妈也可以试着让宝宝区分脸颊、额头、头发、眉毛、眼睫毛等细节部位,包括肢体的名称。当然,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慢慢就会区分啦。
陪着宝宝慢慢长大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妈妈仔细感受,会发现现在经历的都是未来美好的回忆。如果妈妈们想要给宝宝买书,可以去A妈的橱窗里看看A妈精心收集来的宝宝书,都是各家好书,需要的妈妈可以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