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返璞归真。
侠者无惧
Fear nothing
被批“史上最水”的91届奥斯卡颁奖仪式昨晚落幕,没有在国内掀起什么水花,反倒把“功夫女皇”杨紫琼带上了热搜。
红毯上的她一袭长裙优雅知性,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雍容气场,媒体盛赞她状态完胜场内一众鲜肉小花,谁能想到她今年已经57岁了呢。
的确,在这个放眼望去一片玻尿酸塑料脸的娱乐圈,不整容,不打针,60后还活跃在影坛的明星不多,而杨紫琼绝对是神话般的存在。
一剑江湖路,回首定风波。很多人不知道,在华人明星初闯好莱坞的早年间,国际影坛最出名的不是国际章也不是巩皇,而是“功夫女王”杨紫琼。
当别人还在忙着搞营销卖人设的时候,她早已到达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首位获得“世界十大杰出青年”的华人女性,
柏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
入选美国《人物》杂志电影史上35位大美人,
马来西亚首位册封拿督的演艺界华裔女艺人
被法国总统授予法国至高荣誉勋章
受任联合国亲善大使……
出道35年,从弱不禁风的花瓶到精通十八般武艺的铁腕巾帼,香港媒体曾形容她是“银幕上打不死的女英雄”;
如今娱乐圈青黄不接,能打会演的女生屈指可数,她似乎成了这片江湖“最后的功夫女王”。
总有人以为,功夫女王拿的一定是从小拜师学武名扬天下的剧本,但杨紫琼的童年却截然相反。
祖父杨锦坤承包了马来西亚近一个世纪的公共交通产业,父亲杨建德是当地知名律师,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杨紫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杨妈妈希望她成为一个温柔娴静的女孩儿,4岁就送她去学芭蕾和钢琴,希望她以后嫁个如意郎君,度过幸福余生。
但她偏偏是个皮孩子,喜欢和男孩子们去跑步,游泳,从小就特别独立。
后来她考取了世界舞蹈最高学府——英国皇家舞蹈学院,一个人远渡重洋去留学,那一年她才不过15岁。
她以为自己会成为Margot Fonteyn那样的芭蕾舞明星,但17岁那年一次意外导致脊柱受伤,不得不永远告别芭蕾舞鞋,转修艺术类专业。
1983年杨紫琼学成归国,秀外慧中的她意外夺得当年 “马来西亚小姐”冠军,被香港德宝电影公司招募为旗下艺人,开启演艺之路。
也许是出身选美,公司对她并没有特别要求,第一部和洪金宝合作的电影《猫头鹰与小飞象》里给她安排了个花瓶角色,影片不温不火,反响平平。
彼时香港最卖座就是喜剧片和动作片,普通话糟糕的杨紫琼心知没有喜剧片的好口才,决定沉下心来专攻动作。
要知道80年代的香港影坛只认拳拳到肉的“真功夫”,动作片完全是硬汉主宰的世界,这注定是娱乐圈最没有捷径,最难走的路。
她和公司提议,所有人都惊了:“不是吧?一你个女孩子,还是马来西亚小姐,真的要这样?”
她轻笑一声:试试看咯~实在不行大不了回去再做淑女。
1984年的《皇家师姐》是她第一部动作片,当时导演向她再三确认:“真的要上吗?你先摆个起手动作,替身上来一通打完,你再摆个动作收手,也不是不行。”
但这样观众一定会看出来,而且拍不到武打时演员的面部表情,戏剧效果绝对大打折扣。好胜要强的杨紫琼拒绝了:武打招式也和舞蹈一样是编出来的嘛,我可以做到。
于是每天早上七点半,她就准时出现在练功房,看洪家班的武师们练功打沙包,小声问:“我可以加入吗?”
因为有舞蹈的基本功,她对武打招式过目不忘,腿又踢得高,学的有模有样,引得武师们刮目相看:哟,小姑娘有两下子嘛!
那就来试试吧。
为了让自己更贴合角色形象,她把白皙的皮肤晒成健康的小麦色,剪了一头干练爽利的短发。
每天跟着武师们去跑步,练功,练出了一身的腱子肉,拍戏的时候再苦再累也绝不出声。
有一个镜头她追着车跑,片场ng了好几次,导演以为她手脏过去想擦一下,才发现她举枪的手臂哐哐砸在车窗上,那一片乌黑不是脏,是淤青。
从那以后,她徒手穿玻璃,跳高桥,和男人们打成一团,洪家班里再没人敢把她当“小女人”。
凭借《皇家师姐》系列影片,她被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而“香港最靓打女”的封号也传遍了娱乐圈。
那时的香港电影欣欣向荣,喜剧、武打、枪战支撑起繁盛的电影市场,杨紫琼遇到了她的伯乐袁和平导演。
和李连杰搭档《太极张三丰》,是杨紫琼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的袁和平,紧张的不行,但袁和平却觉得特别轻松:
“有这么一个能打,有演技,长得又漂亮的人,她能来演我的戏,很兴奋啊!”
彼时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李嘉欣等一众女星花团锦簇争奇斗艳,但真正能和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真刀真枪过上几招的女明星,只有杨紫琼。
在她心里,中华侠文化博大精深,花拳绣腿的空架子没有意义。
“如果要打,一定要打得厉害点,不然就不打。你打的话就一定要精彩,不然你就浪费了这个机会。”
但精彩的背后总是会付出代价。
1992年成龙邀请她合作《警察故事3》,她依然坚持每个危险镜头都亲自上阵。一次从卡车上摔下来滚到公路上,痛到面色发白,却坚持着起身修正动作完成了镜头。
平时的磕磕碰碰早就是家常便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是拍摄讲述替身背后故事的影片《阿金的故事》。
她从30米的高桥坠下,折断了3根肋骨,整个人几乎瘫痪,许鞍华导演当场吓哭,后来还在影片结尾字幕中专门致歉。
因为拍戏太拼,杨紫琼和李连杰、成龙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香港保险业的黑名单:“你们又是骑马跳崖又是撞车的,你们做的太危险了,我们保单都不知道怎么写。”
那时候她已经成为亚洲身价最高的动作女星,几乎承包了银幕上所有“打女”的角色:“成龙,周润发,李连杰,来来回回都是我们几个。”
不免有些“独孤求败”的惆怅,她想去更远更辽阔的江湖。
1996年她开始闯荡好莱坞,接拍了《007之明日帝国》。
此前所有邦女郎都是花瓶,但杨紫琼演绎的邦女郎英姿飒爽,智勇双全,和邦德并肩作战,是爱人亦是队友。
美国《娱乐周刊》对她的评价是:“杨紫琼不是第一个与邦德平分秋色的邦女郎,但她是唯一一个让人为之侧目的女性,以其漂亮的身手打下了在好莱坞的江山。”
曾经一度亚裔演员在好莱坞大片里被定型,甚至遭受隐性歧视,杨紫琼亲手终结了这个时代。
凭借实力她在好莱坞打下功夫女皇的宝座,但她依然希望挑战自己,拿出不同的角色回馈观众。
在文艺片《宋家王朝》里,她饰演的大姐宋霭龄端庄从容,尽管不是主角却能在气场上压住两位妹妹,后来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
《艺伎回忆录》里她的表演也丝丝入扣,绝不输章子怡和巩俐。
也许是她太能打了,很多人因此忽视了她的演技,好在还有李安。
2000年《卧虎藏龙》里她完美塑造了坚毅隐忍的东方女性俞秀莲,让西方主流电影界接纳了中国人的情与义武与侠。
李安曾说:“放眼天下,俞秀莲的角色也只有一个杨紫琼,再没别人。”
还有人评价“俞秀莲一出场,望着李慕白,那一个眼神、表情,就道尽她为他压抑了多久。”
凭借此片李安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杨紫琼也成了首位被国际媒体关注的华裔女演员。
毫无疑问俞秀莲是杨紫琼武打生涯的巅峰,但她不想就此停步。
2016年,杨紫琼应袁和平之邀再次出山演《卧虎藏龙之青冥宝剑》,很多人怀疑:杨紫琼还能打吗?
时隔16年,江湖早已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但杨紫琼一出手,人们还是不得不说,她就是唯一的俞秀莲。
武侠世界刀光剑影快意恩仇,中国人骨子里的侠情结,看的人抚掌称快,演的人就必须承受常人难以理解的伤痛和危险。
袁和平曾评价杨紫琼是一个标杆,打得好,又很拼,能跟上去的人不多了,甚至可以说,已经没有了。
《卧虎藏龙》里,俞秀莲想告诉玉娇龙,江湖很乱很危险,大侠不是这么好当,十几年后成长蜕变的杨紫琼和俞秀莲一样,也渐渐明白很多事情总要经历过才懂。
1998年她曾放弃如日中天的名声,嫁给富豪潘迪生,但3年后就黯然分手。之后“侠女”不乏追求者,因为她不愿放弃热爱的电影事业,也可以潇洒地离开。
直到2004年,她遇见了现男友让•托德。
这位比她大15岁的法籍男友最初并不被人看好,但杨紫琼觉得,爱情也和武侠一样,不是嘴上说着爱你永不分离,也不在乎世俗约定的条条框框。
她几乎不想再等。两人义无反顾的在一起后,他一直给她最好的陪伴和支持,爱情长跑十几年依然甜蜜如初。
他是法拉利车队的CEO,在赛车场像一个明星,她也会像一个小迷妹跟着疯狂的粉丝们尖叫;
她是大荧幕上行云流水闪闪发光的功夫巨星,他就给她由衷的欣赏和骄傲。
这势均力敌并肩江湖的爱情真是该死的甜美。
很多人说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一去不返,这些年娱乐圈江湖早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作为巅峰缔造者之一的杨紫琼,她的世界依然波澜不惊,有条不紊。
她会提携新人,为他们讲戏,指导动作,教他们在刀光剑影的拍摄中保护自己不受伤,笑语言谈间俨然一派宗师风范。
都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银幕之外的功夫女皇也依然在发光。
近年来她更多活跃在公益事业,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亲善大使,为女性权益,环保,濒危动物救助等四处奔走。
2015年去尼泊尔宣传道路安全,遇到8.5级大地震,脱险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要回家。
可是她想到尼泊尔的灾民们连家都没有了,第二天不顾家人反对又回去帮助救灾:“如果我应该去世的,那我一定早就走了。”
这么多年,她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奇怪的信念。“你来了,有一天一定会走,但如果在生活的时间里什么都怕,就很辛苦。”
曾经让人又爱又怕的“香港最靓打女”一拳一脚打下“亚洲首席动作女星”的宝座,而历经岁月洗礼,年近60的杨紫琼越来越变成一个真正的“大侠” 。
每天运动两小时,探访野生动物,凌晨六点就起床爬山, “最重要的不是让年龄告诉你可以做什么。”
她说这个时代确实越来越好了,只是感慨很多事情太赶着时间:表面看着是很好,但是没有内涵。
“做什么都好,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每次一闪光就飘了,我最记得知道的就是,越努力,越幸运。”
脚踏实地,返璞归真,侠者无惧。
参考素材:
超级访问:动作女星的传奇人生可凡倾听:武侠世界的筑梦者
鲁豫有约:杨紫琼十六年后再续江湖
豆瓣影人@杨紫琼的主页、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