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
James Lee Byars: The Perfect Moment
策展人:闫士杰
Curator: Yan Shijie
展期:2021年3月20日至5月9日
Dates: March 20 – May 9, 2021
开幕日期:2021年3月19日(仅限邀请)
Opening: March 19, 2021 (By Invitation Only)
主办:红砖美术馆
Organised by: Red Brick Art Museum
支持:沃纳画廊
Supported by: Michael Werner Gallery
特别鸣谢Special Thanks:
范德高斯VAN DER GOES
27 05 49.16 38™XENOGENESIS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金刚经》
詹姆斯·李·拜尔斯最推崇的一句话
红砖美术馆于3月20日至5月9日呈现美国艺术家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 1932 - 1997)中国首次大型个展——“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由闫士杰策划,作品涵盖装置、行为、雕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五十多件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这位传奇观念艺术先驱跨越四十年的职业生涯。通过文献区观者可深度阅读拜尔斯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
詹姆斯·李·拜尔斯
1932-1997
© Fred W. McDarrah
詹姆斯·李·拜尔斯,《自肖像》,1992石材,24k金球体
14.5 x 32.5 x 24.5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拜尔斯曾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学习艺术和哲学,于1958年前往日本,在日本游学、生活10年,东方的哲学、艺术持续影响了他的一生。正如此次展览策展人闫士杰所言:“东方的禅宗和日本的能剧启发了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日本成为他艺术实践的起点”。随后他穿梭于欧洲和美国之间,在柏林、威尼斯、布鲁塞尔、圣达菲、阿姆斯特丹、纽约、开罗过着游牧式的艺术生活。
詹姆斯·李·拜尔斯,《无题》,约1958和纸本水墨
91.5 x 91.5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拜尔斯的创作力求为他所追求的极致的美和真理赋予形式。华丽与极简、死亡与永恒,他将明显对立的概念融入作品,探索美学与灵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他的作品似乎本身就暗示着完美的转瞬即逝。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在谈到拜尔斯时这样说:“我们都对一种神秘的事物有兴趣,即存在于完美中无形且飞逝的永恒时刻。”
詹姆斯·李·拜尔斯,《软球(柏拉图的头颅)》,1989白水晶大理石
直径20.5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月柱》,1990大理石
250 x 60 x 30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的玫瑰花桌》,1989/2021红玫瑰
直径100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八个圆锥体》,1959-1960
和纸,清漆
六件小圆锥体,每件15 x 4 x 4 cm;两件大圆锥体,每件26 x 5.5 x 5.5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拜尔斯相信观众的想象力,观众在作品中感知意义,寻求共鸣的力量,会使作品发生变化。这一理念在拜尔斯“五点成人”的观念中得以体现,如置于暗室中的五颗钻石晶体雕塑《钻石地面》(1995年),当观者看到以任何形态排列的五个点时,头脑中会自动构造出人体的形象。
詹姆斯·李·拜尔斯,《钻石地面》,1995水晶玻璃
由五部分组成,每部分10 x 18 x 18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展览还将探索拜尔斯对艺术如何影响观众,以及艺术如何创造他所谓的“首个完全质疑的哲学”的思考,用艺术抛出问题并描绘知识的局限性,探索如何利用艺术传达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变化的思想。1969年,拜尔斯在比利时电视上首次直播了他传奇的行为艺术《世界问题中心》,通过提问的方式,邀请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来解释世界。“问题是答案吗?”正是拜尔斯创作的精神内核。
1969年比利时电视上的《世界问题中心》
来自安特卫普美术馆宽白空间的电视转播
摄影: 玛利亚·格里森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哲学钉》,1986镀金铁
27 x 3 x 3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五十种好东西》,约1962-1964木盒,纸本黑色打印字
15 x 15 x 5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拜尔斯认为当艺术家不在场时,材料和对象变成了表演者和提问者。椅子,作为人体的扩展或替身,在拜尔斯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他的作品《问题的哲学之椅》(1996年),一个置于八米高的红色丝质帐篷中的空置金色椅子,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将宝座留给神灵,给观者思考和追问的空间。
詹姆斯·李·拜尔斯,《红帐篷》,1989红色丝绸
800 x 800 x 800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问题的哲学之椅》,1996镀金西藏柚木
160 x 160 x 117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球形书》,1989大理石
由两部分组成,整体直径21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拜尔斯的装置作品还体现了巴洛克式戏剧及日本传统能剧的影响,类宗教仪式的戏剧性延伸到拜尔斯的作品和着装中,成为他艺术实践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在展览中会身着红色、粉色等纯色套装进行表演,或站立,或与观众对话,仿佛一个有生命的雕塑。他最引人注目的金色西装,经常佩戴的帽子和鞋子,将一同出现在本次展览中。
詹姆斯·李·拜尔斯,《无题》,1980年代金色锦缎西装夹克及西裤
68.6 x 162.6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无题》,1980年代黑色丝绸高顶礼帽,字母印花天鹅绒拖鞋
帽:25.5 x 25.5 x 30.5 cm
鞋:9 x 11.5 x 25.5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T.P.D.O.J.B.(约瑟夫·博伊斯的完美死亡)》,1987压纹金箔
直径22.8 cm
文本:“T.P.D.O.J.B.”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詹姆斯·李·拜尔斯,《美国国旗》,1974
醋酸丝
965 x 223.5 cm
© 艺术家遗产
图片由沃纳画廊,纽约、伦敦提供
在拜尔斯的行为艺术作品中,观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积极的参与者。此次展览将复现拜尔斯三件参与式行为艺术代表作:《十人一帽》、《呼吸(两人一帽)》和《无题》,在展览开幕式及展期内定期向观众呈现。
詹姆斯·李·拜尔斯行为《呼吸(两人一帽)》现场
挪威奥斯陆艺术家之屋美术馆,2016
詹姆斯·李·拜尔斯行为《十人一帽》现场
挪威奥斯陆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2016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