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年,我最喜欢的就是姥姥家的生活和那可爱的小院,就时间而言,现在回忆起来其实自己也并没有在那里生活多久,但在记忆里那里的事,那里的人,那里的日子好像好久好久。那一群给予我温暖,给了我最好的启蒙教育的亲人,现在也总是怀念。
姥姥家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一共可能有几十户人家吧,姥姥家在村头,一进村就可以看到,姥姥家门前有棵很显眼的大柳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非常怀念那种一进村就可以看到姥姥家大门和门前那棵柳树的感觉,如今物非人亦非,就只有通过记忆去温故那些人和事。
姥姥有九个女儿,妈妈排行老四,姥姥看我的时候就剩娟姨和老姨还没有出嫁,妈妈说我是姥姥唯一看过的外孙女,姥姥一家人很和谐,我从没看过家里人有争吵,那时,老姨还在上初中,也还有些孩子气,姥姥家吃饭总是一大桌子人,大家吃着说着笑着,姥姥做的饭总是很美味,每顿饭我都能把肚子撑得像个西瓜,吃饱穿暖也不知道找爸爸妈妈,每天无忧无虑的,只记得吃饭的时候姥姥家的大黄狗会在饭桌下转悠,我会偷偷给它吃的,大黄经常出去和别家的大狗打架,有时候耳朵被咬坏了,化脓,姥姥就用一些土办法给它消炎,后来它很老很老了,一次出去就再也没回来。
姥姥好像是没念过什么书,一次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问姥姥的名字,她说她没有名字,姥姥腌鸭蛋,先腌的画圈,后腌的画横,这种只有她懂得标记,她说这是没有文化的生活方式。
春天姥姥一家人会在园子里种好够吃一个夏天的菜,品种多样,这样夏天的时候就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院子里有个压水井,用来饮用和浇园子,夏天热的时候就可以喝刚刚压出来的拔凉拔凉的水,水是甜的,特别好喝,夏天的傍晚,晚霞照进小院儿的感觉特别美,霞光投射到菜园一角的榆树上和旁边的牛棚里,我就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记不清自己在做些什么,只记得那时就懂得了感受美的事物,看到晚霞觉得温暖。身边的家人们一直在身边各种忙碌着,所以最早我知道的勤劳,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乡下的生活总是很简单,早上伴着鸡鸣早早起床,晚上饭后就会睡觉,我总是在吃过饭后在炕上蹦跳一会就一头倒下睡着了,姥姥喂猪,喂鸡,我能帮上忙的就是在猪吃完食的时候堵在大门口帮姥姥一起把猪赶回到猪圈,我还特别喜欢在姥姥不在身边的时候偷偷的往猪食槽里多放些苞米面,看猪吃的特别欢实的样子,我还喜欢去捡母鸡下在鸡窝外面的鸡蛋,多数情况都是下在了柴火垛下面,每次捡到鸡蛋就像发现宝藏了一样,那种幸福感无法言表。秋收的时候姥姥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玉米棒子和葵花头,都是堆的高高的,我在院子里玩,看着一大家子人在给玉米棒和向日葵脱粒,他们边忙活着,边聊天,那种感觉很好。
姥爷是个有点倔强的老头,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很喜欢看天文地理的书籍,有段时间我初中用过的地里历史书都被他拿了去,在姥姥家我并没有接受过文字性的和说教性质的教育,记忆里没有人呵斥过或指责过我,更多的时候我都是像个泥孩子一样从早玩到晚。姥姥一家人都是实实在在的,说话从不虚伪,也从不敷衍,善良而倔强。
小村里的生活就好像每个人都不需要用钱一样,好像也没有什么贫富可以攀比,大家都过着差不多的日子。一次一个卖雪糕的从姥姥家门前路过,姥姥让我用一个鸡蛋换一根雪糕,可是卖雪糕的说我的鸡蛋小,不行,一听不行我就哭开了,记忆就到这里,至于后来有没有吃到雪糕完全不记得了。后来回到爸妈身边我才有了金钱教育,知道雪糕要用钱买最好不用物物交换的。
姥姥家的生活是幸福,舒服,丰富的,在那里我骑过牛,赶过猪,爬过树,喂过鸡,我喜欢听着蛐蛐的叫声入睡,在清晨鸡鸣的声音中醒来,喜欢一大家子人围着饭桌吃饭的其乐融融,我喜欢农村的生活,喜欢农民的从不矫情,他们简单直接,这也是直到现在我都还特别的喜欢农村题材的电视剧的原因。喜欢里面的场景,这是我最早感受到的生活,这是我在长大的过程中感受各种生活境遇的基础,从这里出发,踏实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