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着人生大智慧的人,如果让你用四个字来形容,你会用哪四个字?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了想,用宠辱不惊这四个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老子为什么要讲“宠辱若惊”?
宠辱不惊说的是面对着宠爱不会欣喜若狂,面对着侮辱不会惊慌失措。这是人生中非常有功力的一种风度。可是,老子在此说了“宠辱若惊”。看看现实,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人遇到好事会惊喜,若是遇到坏事儿,又会被惊吓。
当然,“宠辱若惊”也可能是修行的人面对宠辱的一种修行状态:修行的人不追求宠,也会重视辱,十分重视宠辱,将其作为自己的一种修行。
老子在《道德经》有一章中为我们讲解了宠辱与自身,以及如何消除对自身大患的道理。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吓一样,如同大患降临自身一般。
什么是宠辱若惊?老子这样说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会感到惊慌失措呢?宠爱,说的是上对下、强对弱的一种关系。施宠爱于别人的人通常都是身处高位或者属于强势一方的人。而得到宠爱的人往往是身份低微、卑贱或者处于弱势的人,他们得到宠爱和失去宠爱就都会被惊着。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是说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自身或者自我;如果我已经没有了自我,我还会害怕什么祸患呢?
老子在此处所说的“身”,不是说的肉体,而是说的个人的私利,说的是人的主观与大道背离的状态。只要有我,有自己的主观,有自己的私欲,就会与天地和人间大道相背离。当然,对抗大道的力量如同蚍蜉撼树那样不自量,违背规律也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所以,能够将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他是给天下人谋福祉的,天下就可以托付他。能够将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他是将爱奉献给天下人的,天下就可以依靠他。
心有天下者,才是智者
弄懂了老子的智慧,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一生就是要与自己作战,不断地觉察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
若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固步自封,就会切断自我突破和进步的道路。真正爱自己的人,都是敢于对着自己的缺点下狠手的人。至于说优点也只是相对的,只要不继续突破,优点也会落后。唯有不断地突破,人生才能给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保鲜。
老子在这一章中讲到了两种人的状态。第一种人是为了自己的人,第二种人是为了天下的人。
为了自己的人,就如同一个贼,总是心惊胆战,得宠和受辱都会惊慌失措。很显然,身份卑微、有贪欲但心理素质很差的人容易这样。这样的人之所以会如此惊恐,就是因为太在乎自己。越是在乎自己,就越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与虚荣,就越是容易在宠辱中乱了方寸。
而那些无欲无求的清高之士或者已经将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因为没有私心、没有小我、没有让自己的主观背离客观大道,于是就会变得无所畏惧。正所谓无欲则刚、无我则道、无私无畏。
如果你能将老子关于宠辱若惊的智慧融入对于生活的理解之中,无论遇到荣耀时刻,还是面对艰难困苦的日子,你能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平静度过。人生的路很长,你要看的风景很多,以一种宠辱不惊的姿态前行,你会发现属于生命的美。
关于主播和课程:
齐善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裔书院院长。出版作品有《人生密码:心解道德经》、《道德经与道本管理》等。齐教授研究《道德经》三十余年,结合个人修行和社会实践,深度把握中华文化精髓。
本专辑预计84集,每周一、周三、周五更新。齐善鸿教授按照《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解读,忠实文本愿意,循序渐进解其核心思想,把老子的智慧与生活、工作中的痛点相结合,带你走出自我局限,转苦为乐,转难为易,复杂化为简单。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