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有云:“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妻子。”
战国时期政治家商鞅也说过:“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故无刑也。”
对于古代统治者而言,那些犯下重罪的人,单单惩戒个人还不足以形成震慑,而作为个人母体的家族,便会成为屠戮的目标。
在此理念之下,最终形成了让人谈之色变的重刑:株连九族。
那么株连九族中的“九族”都涉及哪些人?那么即将被株连的人,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
株连九族从何而来在封建历史中,株连九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漫长的演变历史,如果说到起源,早在周朝就已经出现了连坐制度。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后,开始进行什伍连坐法,其中“什”意味十家,“伍”意味五家。
通过这样的形式,秦国便可以保证赋税、兵役等都能按照要求执行。
连坐制度的惩治目标,通常都是邻居或者是亲朋好友,其惩罚人数也只有五人。
随着时代演变,制定刑罚的统治者也在改变,最终将连坐制度发展为了“夷三族”,或许是觉得这样的惩罚还不够重,于是又出现了“株连九族”。
那么九族都包括什么呢?
关于九族具体包含哪些人,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上至高祖父,下至玄孙,这其中上上下下正好九代人。
但很多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即便按照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四世同堂都不多见,更不要说九代人同时活着。
如此来说,这和株三族并无什么区别,并没有起到统治者想要的震慑效果。
在另一种说法中,认为九族指的是“父四、母三、妻二”,这种牵涉范围就广了,整个大家族几乎无人可免,所有在宗族中的人员,哪怕已经出嫁成为远亲都要一同问斩。
可以说,哪个家族有谁被皇帝判处株连九族的大罪,那可真的是家门不幸了。
正因为这种刑罚极其残酷,所以历史上株连九族用的很少,并非电视中皇帝轻易脱口而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还有唯一一个被“株连十族”的人。
方孝儒方孝儒明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一心忠于皇帝,可没想到朱允炆因为着急削藩,惹怒了燕王朱棣。
建文四年,朱棣率军攻破京城,朱允炆不知所踪,古人常说师出有名,朱棣也不想落得个反贼耳朵罪名,于是便想要方孝儒这位大学士为他起草诏书。
可没想到方孝儒拼死不从,反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对于这个大文人,朱棣起初还耐心的劝导,但没想到,方孝儒步步紧逼彻底惹恼了朱棣,最终也就成为了历史上唯一被诛十足的人。
九族牵扯的范围就已经足够广,十足更是沾着就死,很多方孝儒的门生故吏也因此而死,不过朱棣并没有赶尽*绝,其中有涉及的一千三百余人,都被发往边境戍边。
但因为条件艰苦,很多人不是死在了路上,就是死在了边境。
可以说株连九族是古时最令人恐惧的刑罚之一,既然如此,那些被牵连的人,为什么不提前逃跑呢?
逃跑几无可能虽说古代交通闭塞,路上又没有摄像头,看起来好像很容易逃脱,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交通闭塞既是逃跑的有利条件,但也是一种阻碍,既然是逃跑,通常要一家人或者几家人一起行动。
在古代人口流动性小,这样的大规模转移很容易引起注意,朝廷只需要派遣一些骑兵,就能很容易追上并将其抓获。
即便是逃进深山,也同样难以存活下去,恐怕还没等官兵发现,自己就过不下去了。
但其实,逃跑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实现的行为,古代交通闭塞、通讯落后,可能连执行死刑的官员都是一头雾水,被执行株连九族的人,恐怕到死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再者来说,株连九族既然是皇帝龙颜震怒,那肯定是加急加快处理,被处理的人很难提前得到消息。
西汉时期,晁错被腰斩之前还穿着朝服准备上朝呢,结果直接就被官兵给抓了起来,朝廷官员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普通人了。
退一万步讲,即便在官兵到来之前得以逃脱,那也是没用的,古代虽然没有身份证,但同样需要敕书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一个没有户口的人,是很难隐藏在市井之间的,毕竟那时候社会成员几乎没有流动性,一个村子突然来了一家陌生人,恐怕不久后就会引来官兵。
另一方面,皇权在古代是至高无上的,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很多人即便冤死也不会选择逃跑,再者很多人看重落叶归根,既然跑到别处也会被抓,还不如死在自己的家乡。
虽然说是株连九族,但可以看到,很多情况下皇帝还是会赦免一部分人的,或者改为流放。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一个家族也可能为了生存的机会而反目成仇,如果有人逃跑,可能还没等官兵来呢,就被自己人给控制了。
所以说,那些被株连九族的人,并不是不想跑,而是插翅难逃。
结语作为古代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株连九族也恰恰凸显了封建社会的残暴。
而这种一人犯罪全族遭殃的刑罚,现在也早已摒弃。
如今的法律更加人性、也更加公平,但对于犯罪分子同样不会手软,所以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人都要做的事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