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新环境不知道如何当领导?看看汉文帝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书

到了新环境不知道如何当领导?看看汉文帝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书

首页休闲益智我要当王爷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5-09

人,在很多时候都是矛盾的。比如我们既渴望环境的改变,又害怕环境的改变。一边享受已知的安全感,一边害怕未知的恐惧感;一边渴望变数的刺激感,一边沉溺常量的稳定性。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围城内和围城外反复折腾而已。有些人只在围城内生活得很好很合理,有些人只在围城外生活得很潇洒很自由。人与生活的矛盾,并不是在于我们不能适应某种特定的环境,而是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举个例子,某些人在这个单位当个处长,日子过得挺舒服,但是到了另一个单位,也许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某些人或许当个科长能维持一个家大欢喜的局面,要是成为一个处长,却每天都鸡飞狗跳的。

习惯于环境只是一种智力,适应于环境才是一种智商。

如果我们不是平庸的人,我们的生活环境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那么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当好领导这个角色的问题。当然,为了让我们的话题没有那么敏感,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从历史入手,以汉文帝为案例。

汉文帝出场的背景

很多对于历史并不真正理解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西汉初年就是,刘邦一死,吕雉打小三,刘邦的真兄弟周勃、陈平挺身而出挽救革命,后来就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再次拯救汉室危局。说得好像老刘家全靠一帮像老周家那样的名医在治病才得以续命一样的。但是,我们再细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真的灯枯油尽了,确定还有名医能救他吗?

事实上,周勃父子真的是忠心救主的忠臣吗?刘邦说周勃能救刘姓江山真的就是有先见之明吗?未必!周勃父子在历史上,总是给人一种忠厚老实的感觉,但实际上,政治斗争中,能够长期身居高位的人,又有几个是忠厚老实的?周勃不就在吕雉当初意欲专政的时候,选择了背叛刘邦的白马之盟?像周勃、陈平这样的诸侯,其实对于他们来说,“非刘姓不得为王”是毫不在乎的,他们在乎的是“非军功不得封侯”。换句话来说,只要你们不把筷子伸到我的碗,你们爱抢谁的肉吃跟我没关系。

周勃就是那种平时一副人畜无害的老好人的样子,左一点右一点都无所谓。等到真正想进食的时候才露出獠牙,这才是真正的“人狠话不多”!

也正是因为周勃和他儿子周亚夫在关键时刻敢于出手,并在表面上维护了刘姓皇权的利益,所以使得他们成就了千古功名。这对父子甚至比汉文帝和汉景帝两父子更富有传奇色彩。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历史印象几乎可以用“文景之治”来概括,而周勃、周亚夫却有很多曲折、反转的想象空间。

但所谓“文景之治”的真正含义,其实是指文景二帝在四十年的统治期中,击败了军功阶层对“相权”的控制,并肢解了同姓王的封国势力。使皇权在真正意义上开始独大,为汉武帝满世界和别人拼家当夯实了基础。

也就是说,“文景之治”其实是建立在军功集团和皇权之间相互倾轧的情况下的。那么,又是什么使得被军功集团卡住脖子的皇帝能开创一个海清河晏的盛世呢?这一切,自然要从它的开创者汉文帝说起。

汉文帝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纵观整个西汉一朝,汉文帝可以算是最有福气的一个人,他那个威猛的爹只能算运气,他那个霸气的孙子只能算有底气。

那么,什么是一个人的福气呢?福气是一个综合指数!包括运气、国力、国民幸福指数、自身执政质量等等因素,恰如后世那个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你啥都不需要干,该有的你都有了;别人想争争不到,你争或不争都能得到。这就是福气!

有人会疑问,刘邦作为开国皇帝,难道不是最大福气吗?还真不是!创业成功的人只能说有运气,守业成功的人才能叫有福气!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十战九不胜、最终还能当皇上的人。但是,他的福气也仅仅限于吃点“霸王餐”、调戏“俏寡妇”,刘邦真没有享受荣华富贵的福气,他临死之前还在马背上奔波,一辈子提心吊胆的。一个内心不得安宁的人何来福气可言。

真正有福气的是刘邦的儿子汉文帝,汉文帝是刘邦和薄姬所生的孩子。薄姬当年是魏王豹的宠妾,因为被神棍许负相面说她是当太后的命,而让魏王豹飘飘然。但是魏王豹不明白一个道理,有些时候这块地表面上属于你,但是最后长出来的庄稼却并不属于你。后来,魏王豹因为和刘邦叫板,被暴击。薄姬也被刘邦当作战利品纳入后宫了。

如果刘邦对薄姬像对戚夫人一样,像找到真爱一样,那么薄姬和汉文帝刘恒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的智商和实力都不如吕雉!我们打不过别人的时候,最好的生活哲学就是让别人不想打你。但刘邦对薄姬并不上心,又无心插柳地让薄姬生下刘恒。因为人与人之间最容易情绪化共鸣的感情——“同病相怜”,吕雉上台之后,并没有薄姬母子刻意地刁难。这就是刘恒的福气。在汉初刘姓王人人自危的局势下,刘恒不声不响、稳如磐石的当了十六年的王爷。而且,这个闷不做声的人,最后却成了摘桃子的最佳人选,又顺顺当当的当了二十三年的太平天子。

但是,这还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一个人最大的福气并不在于你一直在得到,而是在于你即使犯了错、捅了篓子,也有人帮你补上,并最终让失去变成得到。所以,一个女人的福气,不是你丈夫不和你吵架,而是吵完之后你丈夫总是愿意迁就你;你一个员工的福气,不是你领导从来不批评你,而是领导批评了你却使劲地提拔你!

有福气的人,就是怎么做怎么对的人!汉文帝就是这种人。不要觉得这是封建迷信,当我们走过的路越长、见过的事越多、吃过的苦越多的时候,我们才会有一种多么痛的领悟。

福气这玩意,不仅存在,还很重要!当王爷很牛逼,但是你碰到皇帝要削藩,你还笑得出来吗?又比如,你觉得北国风光无限美,但是你天生就接受不了天寒地冻,你还能享受那种美吗?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命,也就是福气,是排第一位的。

一个人要有大成就,自身努力是一方面,他的“命和运”更加重要。唐伯虎有才吗,但是他碰到了科考案,他能出头吗?李白会写诗吗?但是他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无论他走什么路线,他都无法参加科举,他快乐吗?

马云穿越到汉代,他也创立不了阿里巴巴。所以,我们看一个人的成功时,一定要先看到他的时代背景和成功逻辑,这才是他的福气。

感恩并接纳、承认我们的“命”。这将是有福气的汉文帝要给我们上的宝贵一课。

刘恒是怎么珍惜自己的福气的?

我有时候会给我的朋友打一个比方:人生其实就像打扑克牌,抓一手好牌还是一手差牌,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当我们决定去抓牌的时候,就要认真地去打好每一手牌。因为牌差破罐子破摔,因为牌好得意忘形,都是不可取的。

起点低的时候靠进取,起点高的时候靠珍惜!把一手好牌打烂的人永远不值得我们去羡慕或同情。如何默默地珍惜自己的福气,按部就班地把好牌打好,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思考的,这一点我们都要向汉文帝学习。

吕雉死后,盛极一时的吕家由于继任者德不配位,再加上刘姓王爷的狗急跳墙和军功集团的老谋深算,吕家很快就在联合绞*中灰飞烟灭了。刘恒充满疑惑与风险的福气也随之而来了。

军功集团政变成功,成了当时大汉王朝最大的实权集团,但是,他们是无法坐上皇位的,否则他们会被群殴的!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是想首选一个能够有资格站在他们前面又没什么背景实力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最容易变乖宝宝。经过反复对比,一直不温不火的刘恒成了他们的首选。

当刘恒得知消息时,普遍的看法都是这无非被人家当工具使,得躲开!刘恒就“该不该去当那个有名无实的皇帝”问题,召集班组成员开了不少研讨会。除了刘恒的心腹宋昌,没人赞成。反对派的理由其实很充分:你玩也玩不过人家,打也打不过人家,何必去凑那个热闹,凑热闹一不小心把命丢了何必呢?

但是只有宋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天下本就是你老刘家的,军功集团虽然是打着主持公道的幌子,但只要公道的幌子还在,他们也不敢太过分。我们不一定玩得过他们,也不一定打得过他们,但是我们未必不能熬得过他们!”

上面两种逻辑,大家看出高下了吗?是不是一方只盯住眼前,而另一方却能放眼未来?真正聪明的人首先得学会做选择,选择有很多时候确实比努力更重要。

刘恒其实内心已经有了决定,但是他还是不能明确地做决定,因为无论你同意哪个方案都会伤到一部分属下。而当时实力薄弱的他是不能承受这种伤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动点脑筋了,历史上最管用的套路开始登场了——让天意来决定吧!

最后,刘恒决定烧龟甲占卜、听天由命。结果卦象“巧合”地告诉大家,他应该去京城当皇帝。于是,刘恒终于“很难为情”地决定去当皇帝了!

汉文帝是如何诠释空降为官的?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别人客客气气地请你走在前面,并不一定是拿你当领导看,或许只是把你当作一块挡箭牌。所以,我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富贵时,第一件事决定不能是盲目狂欢,而是应该去确认风险。

刘恒再次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去长安去打探虚实。薄昭后来把“诸吕之乱”的来龙去脉打探清楚了,并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刘恒。刘恒稍作思索便知道了,这哪里是请我过去当领导,摆明就是让我过去当摆设的呀!但是,刘恒觉得还是要去,不去风险更大,去了机会更大。

刘恒出发后,到了高陵便不动了,再派宋昌去长安打探动静。宋昌回来后说没问题,刘恒才敢再接着走。可见,刘恒是多么谨慎,这是一个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到了霸桥时,以周勃为首的百官赶来拜见他。刘恒赶紧下拜还礼,周勃很满意,觉得这小子很懂规矩。但是等周勃想进一步给他上绳索时,刘恒却没给他的机会。周勃想和刘恒借一步说话,说说一些见不得人的规矩时,宋昌把他拦住了,并高声(注意是高声)说:“您要是说公事,就在这大大方方的说;要是说私事,皇帝家里没有私事!”周勃尴尬地跪上天子玺。

九月己酉日,刘恒终于进入长安,住在代国驻京城的办事处,接受群臣拥戴,登上皇位。皇帝住在办事处,怎么都说不过去吧?当晚,刘恒按制入未央宫。结果被几个门卫拦截了,不让进:“这是皇宫,闲杂人员不得靠近。”后来还是周勃派人打了招呼,刘恒才得以进入未央宫。

刘恒进入未央宫之后,来不及歇息便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心腹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然后下诏书大赦天下,宣布即位。

再然后,刘恒在第一时间军功集团进行了封赏。对“诸吕之变”的功臣们进行论功封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丞相之位还给了军功集团,这个丞相就是军功集团最大的大佬周勃。而且,刘恒对周勃十分尊重,退朝的时候常常对周勃的背影行注目礼——“上礼之恭,常目送之”。

对于老刘家这帮“亲人”,刘恒把原来吕家从刘家抢过去的地盘全部物归原主了。比如刘友的儿子刘递被封回了赵王(原吕禄),由赵分出的常山国还回赵国。琅邪王刘泽被封为了燕王(原吕通),琅琊和济南也全都还给了齐。废鲁国(吕家女婿),将薛郡还给了楚国。

也就是刘恒把当时汉朝的政治格局又扭回到了“吕雉专政”之前的局面了。这也是刘恒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王爷空降成为大汉皇帝的全过程。看起来挺简单,但是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却是值得每一个新领导把它作为笔记记下来的。

一个新领导,去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庙大妖风更大,池深王八更多”的混乱单位时,你要咋上岗呢?我们再来从头到尾地看看刘恒是怎么给我们示范的:

刘恒被天下最大的馅饼砸中的时候,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理智地去分析,去听身边人的意见。简单点说这是最起码的理智,专业点说这叫己方多维度分析。别觉得这个好像很简单,很多人都做不到,一个人买彩票中了,他会去想为什么中彩票的是我吗?大多数人都不会,人往往只会在没有得到的情况下会去想为什么,得到了往往只顾着高兴而忘记了反思。

刘恒做了选择之后,并不是一味地急不可耐。先是派舅舅去长安打探消息,后来走到了长安城外还不放心,还要派人去城里看看动静。小心使得万年船。当成功还没有变成事实时,我们都要保持警惕心和平常心。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得知自己要高升了,提前庆祝,最后被打脸的?有多少高手在别人都以为他赢定了,结果却倒在离成功最近的大门外?此时的刘恒年仅23岁,这种冷静和理智是多么难能可贵。尤其是对比一下一百年后被霍光选中当皇帝的刘贺,就云泥立判了。刘贺在得知自己要当皇帝之后,日夜不停地往京城赶,生怕走慢了就少当两天皇帝了。还一路玩女人搞车震,皇帝还没当上,就把天下都当成自己的了。结果他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了。因为你太得意忘形了,这种人养肥了也只可能是只白眼狼,扶不起也扶不得。

再后来到了新单位,人家肯定会试探你。第一轮过招,人家来接你,你得还礼,说明你这个人尊重人、懂规矩。然后,这个单位的地头蛇要么是想拉拢你,要么是想恐吓你,想跟你说说“悄悄话”,你得要迅速立威,划清界限,说明你这个人有原则、讲道理。(当然,这种得罪人的事是他手下宋昌帮他扛的)这一轮过招,刘恒其实释放了一个声音——我不是一个乱来的人,但我也不是任人摆布的人。

当刘恒要入未央宫时,周勃跟他开始第二轮过招。找几个不开眼的人给你添点麻烦,就是提醒你,这是我的地盘,都是我的人,你得安分点。刘恒进入之后就宣布让心腹张武当郎中令,护卫宫殿;宋昌总管南北军。这其实还是刘恒在释放一种信号而已,因为你刘恒就这么几个人,刚上位就能凭这两个命令把“军权”夺过来?你几个光杆司令,谁会真正听你的?刘恒这么干,还是在告诉周勃:“老子不是一个玩偶,不会任人摆布的。”

这里解释一下,有些朋友可能觉得刘恒这么做显得太没水平了。因为你根本夺不了权,何必去激怒周勃他们呢?万一逼得他们翻脸了怎么办?但是,我们要明白,别人把你接来当领导,一般不会因为你做做样子的几件事就跟你翻脸的。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到新单位就要忍字当先,即使被挑衅了也要逆来顺受、不动声色。其实这样不对,这样做会严重削弱你的威严!你要尽最大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我不会被你们牵着鼻子走,所有人都要围着我来转!”这叫啥?这叫权力信心。别人怀疑你行不行的时候,不管你行不行,你能释放的信号只能是“我行”。信心这玩意,对于权力来说很重要,你只要让别人看出你是真的害怕、真的不行,你离滚蛋也不远了。尤其是你的开场秀,它会让那些观察你的人迅速地形成判断——这是一个怂包还是一个猛男?这是一个庸才还是一个能人?

当你刚到新单位、新岗位被人判定为一个怂包,那你就等着吧,你的位置虽然高,但你下面全是空的,没人会把你当回事。大家想当好领导,永远记住一点,你的下属绝对不会因为你一见面时态度上不热情就抵触你的,因为这个并不实际影响你们的利益冲突。相反,如果前几次都太好说话,你的下属都会把你当作或者希望你永远是一个好说话的人。

下属之所以会不服管,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利益分配。我*好,你不提拔我;我做得多,你不奖励我;我拿到手了,你要克扣我;这才是下属恨不得捅领导刀子的三个关键原因!

在领导岗位上,所有的第一印象尽量不要春风拂面,要绷着点!此时树立的“威严”极其重要!哪怕你绷几天再松下来都行,至少大家知道你绷过、会绷!大家多少对你还有点畏惧感。要是你一上来就是一副怎么都行的样子,那就完了,慢慢就会变成不行也得行,因为他们早已习惯和认定你就是个软柿子了。

刘恒在继位过程之处,一直都在宣告世界——我不是好惹的!那么,是不是到一个新单位去当领导,只要脸上写着“我不怕”就行了?显然不是的,我们再来看看刘恒接下来是怎么做的。

古往今来,为什么那么多的皇帝都喜欢一登基就大赦天下、大肆封赏,是因为他们人傻钱多?其实这和我们今天的领导上岗喜欢发红包是一个道理,你得给属下传递一个信息,跟着我有肉吃,我不是一个吃独食的人。

刘恒在发红包的时候,完全尊重了他爸的“白马之盟”。而且除了那两个安全部门任命了自己人外,他并没有安排心腹到处占位置,而是把利益都让给了军功集团和刘姓王爷。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是在维持秩序!也是在尊重“敌人”!

空降一个复杂的新单位当领导时,你要“面冷、手稳、尊重人”。面冷就是亮底线,手稳就是找节奏,尊重人就是稳局面。千万别盲目地发挥“我官最大就都得听我的”的逻辑惯性,在你没有摸清楚情况、没有准备好实力之前,最好的动作就是按部就班。新官上任三把火?有能力、有实力、镇得住的人可能烧完了这三把火,大部分人可能都这三把火最后烧死了。

那么,我到一个新环境中当领导,我就是想有所改变,有所突破,该怎么办?不能有变化、有调整吗?可以,但一定要温水煮青蛙!复杂单位的问题永远都是人的关系问题!你的动作不要轻易触碰到别人的利益,要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利益上的合作者,而不是捣蛋鬼。

我们到一个新的环境,首要任务绝不是马上改变它,而是尽快去适应它。你只有能留下来,你才有可能去改变它。一定不要在还没弄清状况前就调整利益大饼,最好是找到它没乱的时候的方案,去恢复它就可以了。你站稳了,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抽丝剥茧、循序渐进。

汉文帝凭借这样一套组合拳,硬是把自己从一个傀儡活成了一代明君。以上便是汉文帝给我们展示的一个新领导如何上位的事情,里面思维和逻辑的严谨性和细腻度,都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大家真正读懂了,对于职业发展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这也是我一直说历史就是生活的原因,历史不会重复,但一直相似,我们今天遇到的所有问题,其实历史早就告诉我们答案了,只是我能否找得到、听得进、想的清的问题而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