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简介
2018年,我们决定在群内开展共读好书活动,挑选与STEAM启蒙相关的书籍,一起深挖细耕,提升育儿能力,开拓启蒙思路。
当前,我们选的是《幼儿数学核心概念》,计划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完,会定期整理群内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公众号上,方便大家回顾。
第二章 数感 教学提示
领读人:Jechy
领读时间:2018.1.21
主要内容:对数感的学习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及方法。
通过和数量有关的教学和体验,幼儿熟悉数字,并形成稳定的有关数字之间关联的心理图像。
数感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很重要,如同音素意识在阅读中的地位。幼儿必须理解“3”,“4”的量化意义和相互间的区别,才能更熟练地进行数运算并解决问题。
阅读与思考
1.从小数字开始
教学方法:花大量时间让幼儿体验小数量
教学目的:为理解大数量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1-4或5是儿童最早能够识别的数量,婴儿能够感知这些小数量之间的差别,2岁半或3岁儿童似乎不用计算就能轻松、快速的识别这些数量。从婴儿到幼儿,他们的数概念逐渐发展,并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参考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第5版)
本书中的数学活动写真列举了一位老师在面对5岁孩子时,着重让幼儿体验小数量,如3,5或不超过10的数量。因为在没有视觉或具体的参照时,多数3-4岁幼儿都视20或者20以上的数量为“许多”。幼儿会根据自己相应年龄的认知水平,指出像100和1000这些数字是大数目,但他们并不明白100和1000究竟代表多少。说出数词和理解对应的数量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老师花大量时间让幼儿体验小数量,利用幼儿先天的数感知能力和建构视觉数感的活动,有助于他们理解数字。他们必须明白虽然6只大象比6只老鼠大得多,但2种动物的数量或2个集合的“总量”却是一样的。
2.将数字与物体、动作、想法、符号相联系
教学方法:
1.借助实物教具,让幼儿明白数字可以用来表征数量;
2.利用声音和动作,帮助幼儿通过眼、耳、手脚来感知数概念;
3.使用语言和手势,激发幼儿进行数学讨论,展开和数有关的复杂思考;
4.通过手指、手、手势学习数概念。
教学目的:将实物、图片与数学符号联系起来,帮助幼儿理解新数字。
书中的活动案例:
1.介绍新数字时,借助干豆子、小积木、饼干等实物教具,让幼儿真正理解5,要确保他们不仅能数5个积木或画5个圆圈来表示5的含义,还能明白数字5可以用来表征数量。
2.在区角活动时,敲5次鼓,然后问幼儿敲了几下:在餐点时间,拍5次手,暗示第一轮每人最多应该拿几块金鱼饼干;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先跳5下,再开始自由活动。
3.拿出一张写有数字“5”的卡片,让幼儿找出数字”5“代表的数量对应的任意物品。之后,出示一张有5个圆点的图片,让幼儿去拿相同数量的物体。
4.老师问幼儿:告诉我你有多少颗豆子?
幼儿答:5颗豆子。
老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儿答:我这样数,1,2,3,4,5。
老师问:你刚刚一个接着一个数了一遍,太棒了!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表示这里有5颗豆子吗?这样提问会激发幼儿一一点数每颗豆子,或者把这些豆子分成2个一堆和3个一堆。(在幼儿已经有简单加法概念的基础上)
总结:数感并不是线性发展的—从直观具体的材料到图片,再到符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用视觉信息有意识地强调数感
教学方法:利用点卡、骰子和多米诺骨牌等工具
教学目的:引导幼儿获得视觉数感,帮助幼儿建立数量的心理图像。
书中的活动案例:
1. 引导幼儿关注骰子上1-6的排列模式。
2. 给幼儿介绍同一个数字的不同排列形式,增强他们的模式认知能力。以及从视觉上进行局部—局部—整体联系的认知策略。
3. 在活动2中增加颜色,比如,做1个由2个红点和2个黄点组成的4点卡。5联格、10联格上的圆点与空白格子的空间组合都是以5或10为一组出现的,鼓励幼儿从视觉上关注数量的空间排列。
4.建构数量的意识
教学方法:
1.掌握10以内数词的顺序,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与另一个数之间是如何关联的。
2.利用短的数列,从0到10(对大一些的幼儿可以到20)帮助幼儿记住数的顺序。
3.判断小额数量“哪个更多”,帮助幼儿思考数量和相对量。
4.把语言、手势以及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基数数量整合到活动中。
教学目的:
让幼儿明白见到的实物与他们对数量的概念化理解之间的联系。
总结:幼儿需要一个内化的数列来建构“心理数学”,包括小数字的加减。
图画书中的数学
书中推荐的四本和数有关的经典幼儿图画书 ,可以反复给幼儿阅读 , 促进他们数感的发展 。
《阿诺的数数书》 ( Anno’s Counting Book 作者 Mitsumo Anno) 提供了与幼儿 (也包括成人 )探讨数字用途的有效方式 。
《10个小黑点》 (Ten Black Dots 作者 Donald Crews) 书中通过数学化的转化 ,呈现了很多有创意的表达。
《数数看看》(Count and See 作者 Tana Hoban)
《 扑通》 ( Splash 作者Ann Jonas)
实践活动
关于数数的一些小游戏
游戏一、弱拍与强拍
以3个3个的数来进行举例,具体操作是:3个一组,她就可以边点数,边说:1(弱)2(弱)3(强)4(弱)5(弱)6(强),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让她初步建立每组多个的概念。
慢慢的,她会理解,原来我们采用的数数方式,如2、4、6、8、10和5、10、15、……都是可以跟实物对应的。
游戏二、蹦蹦跳
以3个3个的数来进行举例,具体操作是:用蹦跳来实现点数,边蹦边数,1(小蹦)2(小蹦)3(蹦高)4(小蹦)5(小蹦)6(蹦高),与上一个游戏同理,只不过从点数实物变成了动作。
关于将数字与物体、动作、想法、符号相联系的游戏
游戏一、听音辨识
那天是给小奇做感官瓶子,把大米、葡萄干和积木分别放到3个瓶子里,给小奇摇晃着玩。盒子过来,说也要玩,我说好啊,那你闭上眼,我摇晃瓶子,你说说我摇晃的是哪个瓶子,摇晃了多少下。
游戏二,touch your nose
最初玩这个游戏,就是让盒子摸鼻子、躺下、起立、用左手摸左脚,这种玩快速反应的,后来我把数字也加进去了,比如,转5圈、摸3下鼻子、……
与科学小实验结合的小游戏
(以下借鉴了盒子妈妈的玩法)
游戏一、乌鸦喝水
一个瓶子,一把小石头。瓶子接水,让盒子往瓶子里扔石头,扔的时候,她会数自己扔了几块小石头进去,扔啊扔啊,最后水位越来越高,直到从瓶子里溢出。
当然,如果我现在玩,我会准备好多个瓶子,水量不同,然后分别让盒子记录每个瓶子需要多少小石头。
游戏二、食用色素类实验
用食用色素做的小实验有很多,在盒子操作的过程中,我会让她自己滴食用色素,滴的过程中,就会数滴了多少滴在瓶子里。
游戏三、彩虹糖实验
风靡一时的彩虹糖实验,我是让盒子数出彩虹糖的个数的。
群策群力
1.问:请大家讨论对概念的理解
今日分享的內容非常丰富,这部分内容对我最有启发的有两处:1.强调语言引导的重要性。尽管实物材料、图片、数字符号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但它们本身并不会自动产生数学理解。只有语言能够凸显出与操作材料相关的数学意义,将实物、图片与数学符号联系起来,让孩子注意到这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老师看到孩子用说出有5颗豆子后,问孩子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点数后,老师继续问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示这里有5颗豆子吗。(比如分两堆)这样可以引导孩子用不同方式去判断有多少颗豆子。2.强调对小数的理解。配套视频里的老师给孩子准备了小木棍、积木这些材料,每次活动围绕一个数进行探究(3、4、5),孩子先是自己用固定数量材料摆放,依次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再引导大家观察各自作品的异同,在讨论过程中理解构成4、5的不同方式。(陶陶妈妈)
我觉得让孩子学会点数的目的是为了让他逐步了解数这个抽象概念,比如5个草莓是5,点一遍是5;5个柚子也是5,点一遍是5;当习惯点数后,他们就会逐步建立这种抽象概念,5可以代表所以是5个个数的东西;一旦已经清楚建立这种概念,其实也没有必要强求一定要去点数,或者不点数就能知道多少了?(Amy zhou)
我觉得点数是有助于建立抽象概念没错,但是一一对应的作用似乎又不止于此(吉)
我理解让孩子对小数直接进行感知,是让孩子建立一些图式或者模式,利于对大数的认知。(洋葱妈妈)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理解大数的构成方式。大家看看这一章的教学视频,老师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探索3、4、5的构成,孩子用3根、4根棍子、5个积木摆成的形状各异,在表达各自作品想法时,老师适时的引导观察作品异同,按照4 1、2 3的构成做分类。(陶陶妈妈)
还有这种不用点数就感知,是跟排列关系有很大关系的(Amy zhou)
除了点数,还有其他方式知道基数。比如5颗豆子,可以分成2颗一堆、3颗一堆,2、3都是不需要点数直接视觉感知出来的。(陶陶妈妈)
2.问:积木、多米诺骨牌、麻将等工具的数学作用?
大家积极讨论了积木、多米诺骨牌及小时候就玩的麻将对数学启蒙的作用,还有“瞬间识数”的详解,欲知详情请进群😄
3.问:我们成人会超过4,但是8910你乱排列,成人也很难直接感知出来的,然后我们需要训练的是,把超过4以上的分解成不同的排列方式,通过心里的简单计算,直接说出来,是这样吗?(吉)
我理解,小数的感知是为了理解大数的构成做准备。我们要做的不是自己去把4以上的数分成不同的排列方式,让孩子通过简单的计算,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3-5这些小数的各类活动,让孩子真正理解数量含义,为以后的数运算做好准备。让孩子真的理解数字的数量含义。
比如上面我和陶陶拿3-5个东西做的搭建。3个棍子时,他会关注到同样数量的材料搭建出来的内容不一样,问他这些作品的共同点,他就会说都是用了3根棍子,其实就是强化这章的核心概念2“数量是集合的属性之一,用数字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再比如拿5个积木,问他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他关注到3个东西都用到了2个积木直接放一起,其他3个积木放的位置不一样,其实就是帮助他理解5可以由2、3构成。在核心概念3里讲到的概念性目测就说明了孩子不用点数说出6点,是在理解了2个3可以组成6的基础上做出的结果。那么孩子怎么就理解了2个3可以组成6呢?除了点数,还需要给孩子操作、接触图片、实物的机会,在适当的语言引导下,让他自己去理解数量构成方式。这就回到了数感的定义:“理解一个集合的数量以及用数来表达这个数量的能力。”(陶陶妈妈)
我还是不太理解啊。。比如六变成2个3,不就是帮助孩子理解6=3 3吗(吉)
这个6如何构成,应该是让孩子自己探究发现,不是我们给他呈现出排列形式,他就可以直接理解了(陶陶妈妈)
是自己发现啊。。但是是我们摆成这样让孩子去发现啊。。发现什么呢?发现的结果就是6=3 3,6=4 2啊(吉)
嗯,我想说的是,可以试一下不是我们摆出来,而是就给孩子6个实物,看他怎么摆。他自己去总结摆出的不同样式里有什么异同,再总结出数可以怎么拆分。(陶陶妈妈)
视频(书中所带视频)中这个活动非常典型。5个积木,孩子搭出来的样子都不一样。老师在引导孩子观察这些积木作品有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有的孩子就观察到,有一类作品相同之处是4个积木排一行,不同之处是另一个积木放在旁边,这是4 1的构成。还有一类作品相同之处是3个积木排一行,另两个积木放在不同位置,这是3 2的构成。所有作品的共同点都是5个积木。
这种过程与我们直接摆给孩子让他找规律的差别在于,1.可以给孩子表达创意的空间,比找规律更有趣。比如你看视频里,老师让孩子在表达自己搭建的是什么时,有孩子兴奋的说,我这个是正方形,正方形有4条边。我让陶陶拿5根棍子摆时,他特得意的告诉我是汪汪队中路马的标志。(陶陶妈妈)
关于这个,我有一个小游戏可以分享……不过不知道适不适合,凑8游戏(Nikki)
明白了!(吉)
群友精彩分享
苹果妈妈:分享个我家娃自己吃蓝莓剩了四颗 然后自己来摆弄4的游戏,把同种类的自己拿起来,然后雪糕棒各种摆,后面延伸到摆字母。
兜兜妈妈:说到冰棒今天玩的,刚好是数的配对,这个玩法能够比较加强好几遍概念。
蒙蒙妈妈:配对与数数
兜兜妈妈:最后一张适合大点的孩子玩加减法
(更多分类匹配idea、数感可打印资源请见群内共享云盘)
-完-
《幼儿数学核心概念》共读笔记
理论视角回顾
启蒙学堂回顾
为未来而教,为生活而学!
分享有价值的育儿知识与经验。
Be a life-long learner.
谢绝任何不打招呼的转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