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真实事件改编的传奇,他的一生才配叫特工

豆瓣8.7,真实事件改编的传奇,他的一生才配叫特工

首页休闲益智伪装的间谍更新时间:2024-06-25

上个月,我给大家介绍了一部电影《红海潜水俱乐部》,讲的是以色列摩萨德间谍的传奇营救故事,很多影迷都是通过这部电影,才了解了这个真实事件。

这部电影其实也说明,影视作品中的间谍,不光只有邦德和伯恩,很多精彩的故事其实就来源于真实历史。

而最近,网飞出了一部谍战剧,同样是根据真实的间谍故事改编而来。

主角是情报机构摩萨德的传奇特工,在从事间谍工作的短短几年中,他不仅向本国输送了大量可靠情报,而且凭借高超的伪装技能,差点当上敌国的国防部长——《特工科恩》。

主角原型是曾为摩萨德效力的传奇特工伊利·科恩,整部剧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他加入摩萨德后,潜入叙利亚从事情报工作的故事。

伊利·科恩

在剧中扮演他的是萨沙·拜伦·科恩,在他以往的作品中,人设多半是惊为天人的画风,最出名的作品,就是以恶搞和讽刺为特点的《布鲁诺》、《波拉特》、《独裁者》……

但在这部剧中,他收起恶搞的本事,一本正经地饰演了一名爱国青年。

男主科恩出身于犹太家庭,精通多种语言,年轻时就立志要为犹太复国主义奔走,曾多次向摩萨德书面申请,想成为一名特工。

一直到30多岁,他才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招募机会。

当时,以色列边境不时遭受来自叙利亚的火力攻击,摩萨德检测到对方似乎正在暗中进行军事活动,密谋发动战争。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迫切需要派一个间谍潜入叙利亚收集情报。

执行这个任务的特工,除了必备的身体素质、获取情报的能力之外,还要会说流利的阿拉伯语,便于打入排外多疑的叙利亚。

而曾经接受过情报训练,从小生活在阿拉伯国家的科恩,恰好满足了全部条件。

所以早就想当特工的他,与摩萨德几乎是一拍即合,瞒着妻子裸辞,从此走上了卧底之路。

经过几个月的紧急培训,科恩摇身一变,成了有钱又爱国的叙利亚侨民卡迈勒。

他对外宣称要从阿根廷返回“祖国”叙利亚,用自己的财富振兴国家。

就这样,科恩用假身份潜入了叙利亚,并迅速展开了情报工作。

他租住了一套豪华公寓,窗外就是叙利亚军事部门,每天都能第一时间拍下出入的装备,并通过无线电发报机传达具体信息。

同时,他利用商人身份开了个贸易公司。

表面上,公司源源不断地往瑞士出口当地的家具、瓷器,实际上真正送出来的,是包装家具和瓷器的当地报纸,便于摩萨德总部掌握更多的“内部消息”。

所以没过几个月,摩萨德就通过科恩这条线,掌握了大量叙利亚的情报,每一条都是第一手资料。

不仅如此,科恩还凭借商人身份和出色的社交能力,轻松打入军方社交圈,成了众多将军、上校的好友。

因为事先的身份伪装工作做得十分充分,科恩并没有引起他人怀疑。他甚至还能以平民的身份进入军事要塞,参观叙利亚军队在边境修建的军事掩体。

最厉害的是,科恩往本国传递情报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

比如,在那个GPS还没普遍运用的时代,为了让总部知晓叙利亚军事掩体的准确位置,他以“心疼”叙利亚士兵被暴晒为理由,主动花钱在掩体的上方,种植了一排高大的桉树,供士兵们乘凉,军队对于这笔投资是欣然接受。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排树完美暴露了掩体的具体位置,使其成为简单粗暴的活靶子,以色列军方在边境用望远镜就能轻松定位。

再比如,有次科恩偷听到,叙利亚军队计划在半夜炸掉通往以色列的输水管道,于是就随手偷了一台无线电对讲机,试图跟边境的特工联系。

但没想到转头就被叙利亚士兵发现,科恩慌忙逃到了两国边境线,结果跟铁丝网那头的以色列农民撞了个正着。

关键时刻,他直接将计就计,让农民给军方传话,最终化解了这次爆炸突袭的危险。

在整个卧底工作期间,他不仅有余力偷偷离开叙利亚,返回以色列与不知情的妻女团聚,暂时做回自我,

还能游刃有余地博得叙利亚将军的信任,被列入叙利亚新政权的国防副部长的候选人。

如果科恩接受了这个任命,意味着他将被迫长期留在叙利亚,无法与家人团聚,面临的危险也几何式增加;

但如果不接受,意味着眼睁睁放走获取情报的最佳机会……

最终,一心想要完成使命的科恩选择了前者。

但遗憾的是,他的卧底身份不久后就因为发报机干扰信号而暴露,最终被叙利亚军方逮捕。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肉体折磨后,他被送上刑场当众绞死,示众数小时,尸骨至今没有返回祖国以色列。

所以从结局来看,这并不是一个“007式”的谍战剧,主角没有太多炫酷的装备,日常间谍工作也没有各种枪战和追逐,最终甚至都没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但毫无疑问,科恩是特工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在叙利亚掩体上种植的桉树,后来帮助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仅用六天就把敌国彻底打败。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谍战剧的看点不光是讲述真人真事那么简单。经典的《无间道》告诉我们,最好的卧底故事,不在于谍战的技术博弈,而在于主角的心理挣扎。

在我看来,今天聊的《特工科恩》,就是谍战剧中的佳作,它除了智斗之外,还重点刻画了主角科恩的心路历程。

在特工科恩本人的生平记录中,他曾给妻子纳迪亚写过一封绝笔信,信中求她不要为自己的死哭泣,好好过好余生。

文字虽然简单,但却传达出他对妻子的感情,而为了体现这一点,剧中还特地设置了一个巧妙的道具——吃面包用的黄油。

在科恩成为特工前,他生活中最幸福的一件事,便是和妻子坐在一起涂黄油吃面包,因为餐桌上的他们无话不谈。

这个简单的味道,便成为他与妻子之间感情的关键要素。

成为特工之后,科恩即便抹去了全部真实身份,但始终保持着吃黄油的习惯,目的就是缓解对妻子的想念。

另一方面,黄油这个道具到了剧情后半段,也成为了科恩提醒自己,不要在孤独的伪装中迷失自我的关键物品。

随着卧底工作的深入,科恩回以色列的次数越来越少,精分生活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刚到叙利亚不久时,结识了总司令的侄子阿尔丁,对方把他当成无话不谈的好基友,科恩能去军事掩体参观,也是拜阿尔丁所赐。

但在军事政变之后,阿尔丁因为站错了队,地位一落千丈。

科恩迫于假身份的人设和挖掘情报的目的,不得不跟阿尔丁划清界限。

但回到家中后,卸下伪装的科恩无法抑制心中的愧疚,陷入自我怀疑当中。

每当他濒临崩溃时,面包和黄油便是唯一让他能冷静下来的东西——熟悉的味道足以唤起他对“自我”的认知,提醒自己当初对妻子的承诺。

所以从人物刻画的角度来看,创作者给黄油这个道具赋予了新的意象,它既代表了男主角的爱情和家庭,也是他在迷失自我时的指明灯。

正是这些细节,让主角的形象更加立体,他与我们在以往影视作品中见过的特工角色有所不同,比起执行任务时的果敢和冷静,在这部剧中你时常能看到他面对压力精神崩溃的一面。

这种有瑕疵的人格塑造,反而让这个故事更加有真实感。因为每个为了国家而牺牲自我的人,在被称为“英雄”之前,都是一个普通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