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藏书、飞鸽传答案、内衣打小抄,古人的作弊方法有多离谱?

身体藏书、飞鸽传答案、内衣打小抄,古人的作弊方法有多离谱?

首页休闲益智文字怪谈更新时间:2024-11-01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放大后你会发现,衣服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字体比米粒还要小。整件衣服记载了62篇优秀范文,共计4万字。

这是清朝末年从一位考生身上搜出的考试“作弊衣”。

今天老树带大家开开眼,看看老祖宗们为了考中状元所使用的作弊手法能有多离谱!

古人作弊第一招,以小博大

各式的小抄主打便携易带。一份小抄只有火柴盒大小,但想带进考场可不容易,必须要躲过考官们的层层检查。

考生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把小抄塞进辫子里,有的将其塞到食物中。甚至有人把小抄放进马桶里,因为里面有污秽物,所以考官很少检查臭气熏天的马桶。

古人作弊第二招,夹带私货

正如视频开头所说,有些考生会把四书五经抄写在随身衣物上,比如这双袜子,上面写有上万个字。

要想在袜子上写出这么多的字,就要选用特制的工具,韧性极佳的老鼠须。每多出一位作弊的考生,就会多一只失去胡子的可怜老鼠。

一些考生的作弊方式更加简单粗暴,直接把文字誊写在身上。

于是进入考场前,监考官们会让学子脱光衣物沐浴更衣,以此杜绝夹带私货。如果被发现有作弊的情况,考生轻则流放,重则砍头。后果非常的严重。

提到科考作弊,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现代人把答案写在大腿上、美甲上,这些低劣的作弊手法都是老祖宗们玩剩下的。

古人作弊第三招,瞒天过海

用笔蘸取盐水写字,等字迹干了后,表面看上去什么都没有。但用蜡烛烘烤一会,字迹重新显现,这便是“银盐显影术”

还有一种作弊手法更加厉害,隐形墨水作弊法。富家子弟们会在开考半年前让人寻找新鲜墨鱼,取其黑色墨汁混合透明鱼胶。

提前小半年就在衣物上抄写四书五经,等快考试时字迹分解不见。到了考场,衣物混合汗水字迹又能重新显现。发明这个作弊手法的人绝对是个天才。不过这个神奇的手法到现在却已失传!

古人作弊第四招,飞鸽传书

在当时,鸽子还是个稀罕物。穷苦人家根本养不起。只有富家子弟专门培训鸽子用来作弊。在考试前,考生买通官员,将信鸽提前放到考场。

拿到试卷后,让信鸽飞回家里。而在家中早有几名学霸等候多时。

写下答案后,再让信鸽飞回考场。这种作弊手法就和现在的手机作弊差不多。

穷学子们也有自己的妙计。他们会身体藏书,让自己满腹经纶。

说白了就是提前把做好的小抄卷起来塞到后门中。进了考场后在悄悄的拉出来。这一幕想想都很有味道啊!

为了打击作弊,官员们绞尽脑汁,研究出了一系列的针对办法。

科考开设初期,考生们贿赂官员,于是“糊名法”诞生了。

这种反作弊方法就是把考生的名字用纸遮盖住,避免监考官认出写卷子的学子,从而给出高分。很快这种方法就出现了问题。考生们会在试卷做上特殊标记。

为此,北宋首创了“誊录制”,就是找专人将考生的卷子重新誊写一遍。这样一来,贿赂考官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然而夹带作弊依旧让考官们头疼不已,因为一场考试至少需要3-4天,考生们需要在考场内解决吃住。所以携带的东西很多。打好的小抄可以放在身上或者物品内,让人难以察觉。

起初最有效的检查方式是脱衣检查。演变到后来,干脆让考生洗个澡换上专用的考试服。明清朝时期考场的安保制度最为严格,考生只能穿单层布衣,不能穿厚底鞋子。所携带的食物都要切开揉碎,看看里面有没有夹带的小纸条。

在古代没有照片,这也让代考盛行。于是第一代准考证在宋朝时被发明了出来。

上面记载了考生的身高胖瘦籍贯等特征信息,有效杜绝了代考的发生。清朝时如果作弊被抓住,要戴上枷锁游街打上一百棍,然后发配边疆。

这种*鸡儆猴的方法能震慑住心思不纯的考生,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我是老树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关注我[飞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