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父母总认为,子女只有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才会实现他们为孩子规划好的人生目标,才会让他们的内心感到舒服,才能增强他们自己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可这种扭曲的爱,对孩子而言却是一个灾难。
01
何谓过度控制?
简而言之,就是事无巨细地关心,面面俱到地规划。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自己的掌控下,将来能拥有一份高学历,或一项高薪又体面的工作,将来当上CEO,迎娶白富美,最终成为实现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生赢家。
所以,一句“我這样做是为你好”,就在无形中成了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锁。
但被掌控的孩子,他们真的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吗?
其实不然。
北大高材生王猛整整12年没有回家,他在微信上面还拉黑了父母,甚至还发了篇万字长文控诉他们。
在这封长达15000字的长信里,充斥着满满的“肆意操控”“冲突”“炫耀”等字眼,火药味十足。
原来,从小到大,王猛一直被母亲“规划”着长大。从衣食住行到高考填志愿,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喜好来决定的,父母很少问王猛个人的意见,也从不管他是否喜欢。
王猛原以为考上北大后就能脱离父母的掌控,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在王猛离家前,父母要求在北京的大姨多多照顾他,大姨于是就不遗余力地这样做了,甚至还偷偷地通过王猛的同学了解王猛的情况。
父母的爱犹如“天眼”,让王猛无处遁逃。
忍无可忍的学霸,终于用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反抗了自己的亲人。
伦敦大学的科学家在《积极心理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二者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有太多父母用自己的设想来规划孩子的人生,要求他们在既定的轨道上行走,还要严丝合缝,不允许出半点差池,却从不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他们没有想到这样做的负面作用,它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
他们看不到孩子的真实感受。于是双方成了不可调和的“敌人”——互相指责,互相抱怨,甚至仇视。
父母的过度控制,是孩子仇恨的开始。
过度控制甚至还会把孩子逼上绝路。
台湾科幻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幕场景刺痛了很多观众的心。
一位名叫茉莉的好学生,品学兼优,却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跳楼自*了。
茉莉妈妈悲恸之余,她怎么都想不通女儿好端端的为何突然要自*。
通过一种能读取记忆的新科技,茉莉妈妈才知道了女儿自*的原因。
茉莉看小说,妈妈斥责她不务正业;
茉莉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可妈妈却认为读书要紧,不让茉莉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原来,*死茉莉的“凶手”正是妈妈!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控制都是源于为对方好,是源于爱,但他们的爱却绑架了孩子的生活能力,独立的思想,使他的心灵受到压抑甚至扭曲,成年后他们会表现出不自信、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
在父母掌控下长大的孩子,父母过度的爱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
他是他,你是你,两者不是同一人,不能混为一谈。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02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
首先要正视亲子之间的边界。
所谓边界,就是分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而彼此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放任不管当然也是不行的。
所谓放手,就是在每一件具体事务面前,不要控制,要引导。
在维持基本底线的基础上,尽量让孩子去做他或她喜欢做的事情。
即使做错了,也不要进行打压,因为孩子可以从错误中学到不少经验。
1、安排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日本影片《小花的味噌汤》,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患有乳腺癌的安武千惠以赴死的决心生下女儿小花。
在小花5岁那年,千惠的癌细胞已经全身扩散。
自知时日不多的千惠,在小花生日那天送给她一件围裙当做礼物。从此,小花每天跟着妈妈学做饭,尤其是味噌汤这一道日本料理。
有一次,小花偷懒,没有去做噌味汤,于是妈妈就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妈妈告诉小花,要努力做一个总对他人微笑、健康又坚强的好孩子。所以首先要做好味噌汤,然后再努力做出其他的东西。
妈妈去世后,小花坚持每天都做噌味汤,和爸爸坚强乐观地生活着。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不可能包办他一辈子,只能陪伴孩子走人生的一段路。
多让孩子动手实践,他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就会在无形之中培养起来。而实践能力和经验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
2、提供给孩子适度的时间和空间。
当初,王健林给儿子王思聪5个亿,让儿子自己去创业,很多人并不看好王思聪。
因为,王思聪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像是一个纨绔子弟,天天对一些明星等人物评头论足,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一回王健林可能要搞砸了。
没想到,几年后王思聪就把5个亿的资本玩到了60个亿,连王健林都不知道他成功在哪一点上。
放手让孩子去闯,否则,他就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
多鼓励孩子去尝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3、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先让他自己独自去解决,不要一开始就急着去帮助。
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有一个著名的“二十码法则”,意思就是家长与孩子要保持至少“二十码”的距离。父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没必要时刻围着孩子转。
明星蔡少芬在大型亲子综艺节目《不可思議的妈妈2》中,她对女儿“特别接地气、特别能吃苦”的教育理念让观众赞誉有加。
其中有一期节目是蔡少芬和两个女儿到山顶上找一位养鸡的周爷爷。而山顶距离她们出发的地方距离甚远。
闷热潮湿的天气,讨人厌的蚊虫,崎岖难走的山路,这些都成了拦在姐妹俩面前的拦路虎。
观众都为这两个小女孩捏一把汗,心想出生在明星家庭的她们从小锦衣玉食,肯定是一对娇生惯养弱不禁风的小公主。
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得却十分勇敢和坚强,她们不但没有哭闹抱怨,还硬撑着说很开心,最后成功登上山顶找到了周爷爷。
蔡少芬清楚,只有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她体会到生存的艰难,她才能成长,独自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狂风骤雨。
当孩子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时,最好的办法不是急着带他走出泥潭,而是把指南针放在他手上,让他学会辨别方向,学会独自面对种种挑战,学会自己的路自己走。
美国心理学家卫·埃尔凯特曾说:“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给孩子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4、鼓励孩子去做他自己喜爱并擅长的事。
纽约著名的华裔设计师吴季刚,他从小就喜欢各类女孩子的玩具,比如芭比娃娃等。
在旁人看来,一个小男孩喜欢芭比娃娃太怪异了,吴季刚为此没少受老师和同学的白眼和嘲笑。
吴季刚痛苦不已,母亲陈美云却并没有武断地否定他这项爱好。经过细心观察和了解沟通,陈美云发现儿子之所以钟爱芭比娃娃,是因为喜欢它身上的那些漂亮衣服。
认识到儿子对服饰方面的兴趣和天赋后,陈美云特意送儿子去美国学习时装设计,并且鼓励他不要畏惧别人的眼光。
在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吴季刚长大后成了世界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连奥巴马夫人的衣服都由他亲自设计。
对于今天的成就,吴季刚对母亲感恩道:“谢谢你,妈妈,你可以让我做自己。”
心理学认为,做自己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是被动参与的,或者是别人的意志强加的结果,不管这种意志看似多么高尚或正确,我们都会感觉很不舒服。
从小被压抑不被理解的孩子,即便日后再优秀,他的心灵也是伤痕累累的。
03
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成长,源自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
“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请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孩子天生就有自发的生命潜能,他们会依靠这种潜能自发成长。
喜欢掌控子女的父母,实际上是给孩子盖上一座密不透风的“爱的城堡”,把他关进一所华丽的“监狱”里。
因为有一天你不在了,他已经不能独自行走了。
被掌控的孩子,永远都学不会走路;
被掌控的孩子,永远都活不出自我。
父母的过度掌控,容易造就孩子一颗脆弱敏感的“玻璃心”,使他无法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一遇到困难或挫折,轻则无所适从,重则选择结束生命。而给孩子留有适度空间和自由的父母,最终孩子会插上“翅膀”,活出自己本身的模样。
生活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公平的。
他会迎来繁花似锦,也会迎来狂风骤雨;
他会拥有高山流水,也会遇上浅滩泥潭;
他会安享岁月静好,但也逃不掉度日如年。
《少数人走的路》一书中指出:真正成熟的爱,是要帮助对方,能够摆脱对他人的期待,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找到真正的自己。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就是教他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