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的遗民画家龚开,存世画作不多但都极富特色。现藏日本的《骏骨图》画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后有元人龚璛、陈深、俞焯、杨维桢、倪瓒题咏。本文结合画卷及龚开生平,对画作寓意及可能的受画者进行探讨,指出瘦马图像与龚开的遗民情感关联甚密。诸元人题诗借马喻人,表达了与龚开相似的悲悯之情。
赵孟頫《题龚圣予山水图》曾记有:“当年我亦画云山,云白山青咫尺间;今日看山还自笑,白头输与楚龚闲”,可见对其赞佩。
中国人画马,以唐代和元代两个开疆拓土的王朝为盛,唐之韩幹、曹霸,元之赵孟頫、任仁发都是成就极高的画马名家。若再细数,宋末元初的龚开(1222-1307)也是重要的一位。他字圣予,一作圣与,号翠岩,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龚开在南宋时期担任过公职人员,陶宗仪说他在“宋两淮制置司监当官,入朝不仕。博闻多识,耿介不同于俗。作古隶,得汉魏笔意。”入元以后,他以遗老身份往来于杭州、平江等地,在绘画中寄托情怀。所与交者,如方回、鲜于枢、戴表元、仇远、牟应龙、胡长孺等,都是当时江南名儒,柳贯、黄溍等人则以晚辈身份仰视之。柳贯说:“余初见先生钱塘湖东,年已七十馀,疏髯秀眉,颀身逸气,如古图画中仙人剑客,时时为好事者吟诗。”黄溍则说,“其胸中之磊落轩昂、峥嵘突兀者,时时发见于笔墨之所及”,赞叹龚开的绘画能够传达出高蹈独往的人格精神。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说龚开“作隶字极古……作墨鬼钟馗等画,怪怪奇奇”,也说明他艺术个性的独特之处。
作为一介文士和前朝官员,龚开的绘画并非逸笔草草,他具有高超的写实造型能力,尤以画马为人称道。龚开还擅长画山水、人物、鬼怪,赵孟頫《题龚圣予山水图》云“当年我亦画云山,云白山青咫尺间;今日看山还自笑,白头输与楚龚闲”,可见对其赞佩。
元 龚开_骏骨图(局部)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龚开存世作品不多,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骏骨图》(图1)是非常重要的一件。纸本墨笔,画幅纵29.9cm,横56.9cm,隶书自题十一行。卷后元明人题跋累累。曾经明项元汴、李日华,清高士奇、安岐、乾隆内府、曾协均、陆树声、完颜景贤收藏。著录于元汤垕《画鉴》,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郁逢庆《书画题跋记》,清顾复《平生壮观》、吴升《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阮元《石渠随笔》,近人朱省斋《海外所见中国名画录》等,称得上是历代画马作品中的一件名作。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此画流出,辗转入日本收藏家阿部房次郎之手。阿部去世后,其子1943年将包含此卷在内的160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
一、非瘦不可的千里马
龚开画马在元代颇负盛名,相关记载很多,元人题咏也多,如今可见的尚有翁卷、方回、俞德邻、龚璛、马臻、吴莱、郭畀、杨维桢、王逢等人题画诗。方回是南宋进士,元初著名诗人。龚开曾为方回画《玉豹马》,双方各有诗咏。方回作《龚侯玉豹图》长诗:“……草字隶字各神妙,古诗律诗俱豪雄。虽有一癖好画马,不比人间凡画工。飒爽修髯雪三尺,长安市上无人识。等闲幅纸写骅骝,或者终身求不得。我未尝求忽得之,袖出玉花骢一疋。开卷如闻嘶风声,蹴踏青天炮霹雳……”,称赞龚开书法、诗歌俱佳,癖好画马,然不易求得。龚开作《仆为虚谷先生作玉豹马,先生有诗见酬,极笔势之驰骋,乃以此诗报谢》诗回赠:“……为谁容易来中国,风雪天山道路长。‘头为王,欲得方。目为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郭欲得张。’绝怜此马皆具足,十五肋中包肾肠……”,说明这幅《玉豹马》是一匹由西域来中原的千里马,头方,目明,脊强,腹张,符合《相马经》所言良马的标准,且有十五根肋骨。
同样是画马,龚开所画并非韩幹、曹霸笔下西域各国进贡唐朝皇室的健硕神骏名马,亦非李公麟、赵孟頫笔下那种供王公贵族骑乘游乐之马,而是杜甫诗云“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的驰骋战场之马。由于作画者和目标观众的身份不同,龚开画马呈现出截然不同于前人的审美追求。日本大阪藏龚开《骏骨图》以类似素描的水墨画法,描绘一匹瘦骨嶙峋之老马,腿短而健,眼神坚毅,十五根肋骨历历可数,鬃毛和马尾在劲风中飘扬。后纸有作者隶书自题:“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经》言马肋贵细而多,凡马仅十许肋,过此即骏足。惟千里马,多至十有五肋。假令肉中画骨,渠能使十五肋现于外?现于外,非瘦不可。因成此相,以表千里之异,尪劣非所讳也。淮阴龚开水木孤清书。”
该七言诗的前两句说这匹骏马从天而降,曾立战功,非凡气概令前朝皇家御马黯然失色;后两句说它被闲置多年,虽瘦仍屹立如山,颇有英雄迟暮的悲壮色彩。龚开这幅画以及这首七绝在元人汤垕《古今画鉴》、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中都有著录,一方面表明二人都见过此图,另一方面也体现他们对龚开此诗的欣赏。至于为何要画瘦马呢?龚开的解释是,因千里马的肋骨较凡马为多,要在画面中体现十五根肋骨,非瘦不可。
乔治·史塔布斯《马的解剖》(15肋)
马的骨骼示意图(18肋)
中国相马术出现于先秦时期,人们发现马的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密切相关,掌握其规律,有助于挑选不同用途的良马。《相马经》之类文献在汉、唐时期都有流传。关于马的肋骨,古人认为数量多、细而密的是骏马。北魏《齐民要术》卷六所载《相马经》云:“从后数其胁肋,得十者良。凡马,十一者,二百里;十二者,千里;过十三者,天马,万乃有一耳。一云:十三肋五百里,十五肋千里也。”而实际上,全世界绝大部分品种的马有8对真肋,10对假肋。与胸骨直接相接的肋骨(靠前的)叫真肋,以肋软骨连接于前一肋软骨之上者(靠后的)称为假肋。位置靠前的较短的几根肋骨隐藏在前肢肩胛骨和肌肉下面,不易看到,所以古人认为十五肋的马就很稀见了。元代任仁发《二马图》(故宫博物院藏)中的瘦马,画出了16根肋骨。18世纪英国画家乔治·史塔布斯《马的解剖》著作中,画出15根肋骨(见上表)。这些绘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马的骨骼结构的认识。
龚开《骏骨图》(15肋)
任仁发《二马图》之瘦马(16肋)
关于龚开画马,宋末元初的俞德邻有《题郭元德所藏龚圣予瘦马图》诗:
吾闻神骏之肋十有五,雄姿矫矫腾龙虎。
四蹄踣铁尾梢风,藐视崑仑薄玄圃。
何时历块误一蹶,弃置荒林翳榛莽。
思昔先朝十二闲,駓駰骐骆充其间。
此马当时最倜傥,流沙万里来函关。
祗今沦落归人世,何人保养思终惠?
髯龚前身李伯时,殷勤染翰怜权奇。
崚嶒瘦骨见者叹,度越驽骀犹万万。
天上房星久已空,此图此马俱难逢。
主人爱图如爱马,收拾瓌文为模写。
我知髯龚欲画时,天地黯黪风烟悲。
离离禾黍今如此,谁识羸骖真騄駬。
明年野外春草平,瑶池八骏还争鸣。
此时更倩髯龚笔,一扫籋云龙八尺。
其中“吾闻神骏之肋十有五”、“思昔先朝十二闲”等句,与大阪所藏《骏骨图》及龚开自题内容极为相近,所言《瘦马图》可能就是这件《骏骨图》。之所以这么说,除了题句的相近,还因为大阪所藏《骏骨图》在拖尾杨维桢、倪瓒题诗中都称“瘦马”而非“骏骨”,元汤垕《画鉴》、吴师道《吴礼部诗话》,明徐有贞题跋,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皆称此画为“瘦马图”,此名称延续三百年之久。而后,明项元汴题跋、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及清初高士奇题跋称为“羸马图”,康熙年间的顾复《平生壮观》、吴升《大观录》称之为“骏骨图”。画卷入宫以后,乾隆御笔题签“骏骨图”,定名至今。
二、陆秀夫的朋友圈
假如郭元德所藏龚圣予《瘦马图》就是现藏大阪之龚开《骏骨图》,那么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郭景星,字元德,号义山,斋名寓意斋,镇江人,南宋咸淳五年(1269)太学生,入元后历任湖州路长兴州儒学教授、台州路黄岩州判官,卒年七十九。长子郭畀(1280-1335),字天锡,曾任饶州鄱阳书院山长、江浙行省掾史,书画得赵孟頫、高房山指授。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原籍永嘉,侨寓镇江。南宋咸淳九年(1273)进士,入元后不仕,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其子俞希鲁,字用中,是《至顺镇江志》的纂者,历任庆元路儒学教授,归安县丞,江山、永康县尹,至正十六年(1356)以松江府判官致仕。俞希鲁1365年作《郭天锡文集序》墨迹存世(在《郭氏诗翰卷》中,故宫博物院藏,图2),序文中说“吾父韦斋翁与君之父义山先生为道义交,往来款密,有通家之好”。可见俞、郭两家同在镇江,父子两代人关系亲密。
前文说到,龚开入元以后往来杭州、苏州,他与郭景星有什么关联?
元末陶宗仪抄辑了一册《草莽私乘》,都是宋元之际忠孝节义之杂文诗歌。其中保存了龚开三篇:《宋文丞相传》《宋陆君实传》《辑陆君实挽诗序》,均是有关南宋亡国的文章。文丞相指右丞相文天祥,陆君实指左丞相陆秀夫。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盐城人,三岁徙镇江,南宋景定元年(1260)进士,曾在南宋名将李庭芝幕府任职十余年,官至左丞相,1279年在广东崖山抱着幼主蹈海殉国,终年44岁。龚开《辑陆君实挽诗序》附录诸家挽诗一组,写诗者有方回、郑畴、龙仁夫、汤炳龙、盛彪、尹应许、俞德邻、宇文叔简、郭景星、仇远、侯克中、方凤、龚开等十三人。为节省篇幅,俞德邻诗不录,且看郭景星诗:
黑风吹海浪崩腾,独抱龙髯气拂膺。
臣子但知全大节,国家那得再中兴。
眼前儿女谁能顾,身后功名有足称。
犹忆城南秋雨夜,一窗曾共读书灯。
诗中对陆秀夫的英勇殉国表示赞叹和钦佩,尾联“犹忆城南秋雨夜,一窗曾共读书灯”回忆了二人年轻时在镇江城南一起读书。郭景星和陆秀夫长期保持着联系,陆秀夫传世墨迹孤本《群玉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就是写给郭景星商借米芾法帖的信札。
龚开《辑陆君实挽诗序》交代了辑挽诗的缘起:
处死,丈夫之能事;哀亡,朋友之至情。因能事而寓至情,幽明相类之理也……往仆自泉南回浙西,闻公死事,悲悼不胜情。将以诗吊而不敢轻为,惧传闻之失实也。及其既久,有闻于乡人尹应许云:得其详于翟招讨国秀,翟得之辛侍郎来辛。侍郎,公安藕池人,仕海上,目击其事,可信无疑。然后成长句一首,并为之序。又自惟念公之事在人心,在天下,后世顾欲存一己之私非是,于是乃遂誊写,庸俟诸作者。伏惟诸作者与之素交,或闻名而未及识,或识而未至于稔,一切以天理民彝处之,幸惠之词,异时刊刻以传,盖亦庶乎其可也。诗无先后次第,至则登载。……壬辰三月廿八日,淮阴龚开序。
南宋时期,龚开先后充任名将赵葵和李庭芝的幕僚。李庭芝曾任扬州知州、两淮制置使,龚开“少尝与秀夫同居广陵幕府”,即与陆秀夫同时效力于李庭芝帐下,有过一段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共事的经历。在南宋将亡的日子里,龚开“自泉南回浙西”,一定参加了抵抗元军的斗争。后来听闻了崖山海战和陆秀夫慷慨赴死的消息,龚开“悲悼不胜情”。署款的“壬辰”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距南宋灭亡已经十三年,71岁的龚开做了一件心心念之的事情——撰写《辑陆君实挽诗序》并广泛征集诸家挽诗,以备刊刻。
到了明成化年间,镇江人丁元吉辑了一卷《陆右丞蹈海录》(注:陆秀夫实为左丞)。除了收录《草莽私乘》所载龚开三篇文章,还有俞希鲁《题郭州判所藏陆枢密手简》:
希鲁读先子(指父亲俞德邻)所作宋枢密陆公秀夫挽歌词,壮颜毅色,犹凛凛有生气,欲仿佛其音尘,邈不可得。义山郭先生与公(指陆秀夫)为同舍友,平昔所往复尺书片简收辑无遗,余得拜而观之。前修典刑,森然在目,字画遒劲,自成一家,非随俗妩媚者所可同日语。降叹之馀,敬识纸尾。
由以上诸史料可知,郭景星、俞德邻和陆秀夫都是宋末镇江出类拔萃的文人,年轻时就相识;龚开和陆秀夫则是抗金名将李庭芝帐下的同僚。他们几人对南宋灭亡和陆秀夫殉国,都抱有深深的共情。所以,龚开向郭景星、俞德邻征集挽诗,或者向郭景星赠送《瘦马图》,都是顺理成章之举。夕阳沙岸的千里马,象征着功勋和荣光已成往事,当下孑然一身,风骨仍存。这既是龚开遗民情感的体现,也是其晚年的垂影自怜。
我们知道,一个画家的艺术生涯中,同题材、相似构图作品往往会有多幅。龚开赠郭景星的《瘦马图》见诸文献而无图片,是否就是大阪所藏《骏骨图》,其实没有办法确认。但通过追溯龚、郭、俞诸人与陆秀夫的交往,有助于我们了解龚开的遗民情怀和艺术思想,了解瘦马图像所蕴含的人格意义。
各种史料中并未提到龚开早年学画的经历,其绘画创作集中在后半生,即1279年入元以后。赠郭景星《瘦马图》因为有俞德邻题诗,作画时间的下限必是龚开、郭景星、俞德邻三人共同健在之时。龚开的卒年,据钱塘道士马臻《和黄瀑翁寄吊龚岩翁画马诗》序中说“大德丁未(1307),黄瀑翁寄吊龚岩翁画马诗”,龚开当卒于1307年或此前不久。郭景星卒年不详,故宫博物院藏《郭景星、郭畀父子翰墨卷》是其最晚书迹,书于延祐己未(1319)。俞德邻卒年明确,在1293年,为三人中最早者。故俞德邻《题郭元德所藏龚圣予瘦马图》最晚作于1293年。考虑到龚开向俞、郭等人征集陆秀夫挽诗是在1292年(据《辑陆君实挽诗序》),则龚开赠郭景星《瘦马图》很可能就是1292年所作。
三、流转吴门三百年
龚开《骏骨图卷》拖尾有元龚璛、陈深、俞焯、杨维桢、倪瓒,明杨翥、谢晋、刘益、徐珵、项元汴,清高士奇、乾隆帝、梁诗正、汪由敦、沈德潜等人题咏。五位元贤题咏比较重要,深化了画卷的内涵。龚璛、陈深、俞焯三段题咏被装裱置于杨维桢、倪瓒题咏之后,其实这三人所处时代更早一些。我们按时代先后来说。
龚璛(1266-1331),字子敬,号谷阳生,镇江人。初为浙西肃政廉访使徐琰的幕僚,举苏州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晚年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宜春县丞,卒于任上。著有《存悔斋稿》。龚璛除了晚年短暂在外任官,大部分时间都居苏州,与前辈龚开相识甚欢,史志称“忘年友”。因龚璛父亲是南宋官员,在南宋皇室投降后北遣途中绝食而亡,而且他青少年时期在镇江求学,得到俞德邻、莫崙等父执的关心,所以当他面对龚开《瘦马图》,难免不产生深深的共情。
龚璛传世书迹有十几种,最早的《跋范仲淹〈伯夷颂〉》(清刻《高义园世宝》第二册)书于大德四年(1300);中期的跋赵孟頫《水村图》(故宫博物院藏)、《跋黄庭坚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静春堂诗集序》(故宫博物院藏)书于延祐年间(1314-1320);晚期的《跋袁易〈寓钱塘杂诗卷〉》(上海博物馆藏)、《跋魏了翁〈文向帖〉》(上海博物馆藏)书于泰定年间(1324-1328)。龚璛题龚开《骏骨图》诗云:“生成何用十五肋,罗帕银鞍千百群。可是蒺藜肥不得,骨如山立意如云。高邮龚璛。”(图3)感叹这匹骏马放弃了“罗帕银鞍”的待遇,体现出“骨如山立”的精神,书风与1320年《静春堂诗集序》较为接近。另,在龚开《中山出游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卷后也有龚璛题诗,字形修长,略显稚嫩,当为龚璛存世墨迹中较早者。
题龚开《骏骨图》
《静春堂诗集序》1320
第二位题诗者陈深(1259-1329),字子微,号清全,所居曰宁极斋,苏州人。幼习举子业,宋亡后笃志古学,著书课徒,弟子甚众。元天历间,奎章阁臣以能书荐,隐匿不出。陈深善作章草,在元代谢楚芳《乾坤生意图》(大英博物馆藏)后面有其章草题诗,笔迹与题龚开《骏骨图》相似,随后还有其子陈植题诗。陈植(1293-1362),字叔方,学问渊博,擅长书法、山水,传世墨迹《致金问尺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述及倪瓒向其借书之事,《怀存斋诗帖》(故宫博物院藏)是写给沈右和倪瓒的。陈植与杨维桢年龄相仿,而陈深在杨维桢侨寓吴门时早已辞世。
陈深题龚开《骏骨图》诗云:“骏马昔未遇,刍豆或不饫。硉兀气自奇,何至肋可数。羸劣有若斯,夫岂千里具。画此匪徒作,深意盖有寓。楚龚与蒙庄,同此非马喻。”他说骏马在没有得到重视、吃不饱的情况下,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千里马,龚开画作有深意存焉。陈深一生足迹不出苏州,他的题诗或许表明该画已转移到吴门藏家手中。
第三位题诗者俞焯,字元(原)明,号午翁、越来子,福建长乐人,自幼随父俞登徙居昆山太仓。泰定四年(1327)进士,在京时与同年进士杨维桢、黄清老、张以宁讨论闽浙诗歌。俞焯生卒年不详,可能与杨维桢相仿或略长。由史料可知,他于天历二年(1329)为李公麟《君臣故实图》题跋;至正九年(1349)为朱德润《存复斋文集》作序,言朱氏“以文墨故,与予交三十余年”;至正十五年(1355)为吴郡王仲和作《水竹居记》,数年后倪瓒题《水竹居图》云“俞尹作记,澜翻浩汗,虽白首暮年,尤不除少年举子习气耳”,言及此时俞焯已老。此外,明人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六载《赵孟頫书文赋》一卷,有俞焯跋;明《赵氏铁网珊瑚》卷十二《郑所南推篷竹卷》,有俞焯题诗;上海博物馆藏宋人《睢阳五老图册》,有俞焯题诗;美国私人藏朱熹《秋日告病斋居诗卷》,也有俞焯长诗。因题咏大多不署年,未见他生活到明初的记载。
俞焯题《骏骨图》诗,引用龚璛诗的末句为首句:“骨如山立意如云,细肋分安十五匀。因看两龚诗与画,千金买骨是何人?洛阳令俞焯。”感叹这样一匹骏马,却等不来赏识它的人。俞焯是三甲进士,授仙居县丞,至正年间任德兴县尹。此处“洛阳令”的任职可以补史志之阙。另据姚振华《姚氏宗谱》(1934年石印本,河南渑池县档案馆藏)所载俞焯撰文、姚堉书丹的《重修陕硖文献公旌贤寺碑记》,碑在唐宰相姚崇故里陕州硖石镇(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款署“至正二年冬十月之后,从仕郎、河南府洛阳县尹兼管本县诸军奥鲁、劝农事、知河防事合沙俞焯记”,可知俞焯在至正二年(1343)任洛阳县尹,则他为龚开《骏骨图》题诗也在此年前后。
第四位题诗者为杨维桢(1297-1370),字廉夫,号梅花道人、铁崖山人、铁笛道人、东维叟等,绍兴诸暨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官于浙东、杭州、建德等地,至正十九年(1359)移居松江,终老于斯。他在《骏骨图》后题古乐府一首:
谁家瘦马铁色骢,稜稜脊骨如悬弓。
吁嗟恐是百战后,主将弃之大泽中。
毛色模糊雪点黑,疮瘢斑驳土花红。
天寒岁晏道里远,野秣几时秋草丰。
吾闻天闲十二皆真龙,太仆品豆蚤莫供。
五花如云肉如峰,生平不试汗血功。
秪立阊阖生雄风,岂知骅骝在野食不充?
生有伯乐无奇逢,呜呼相马贵骨不贵肉。
开也画图无乃同,令我展图三叹心忡忡。
铁笛叟在清真之竹洲馆试郭玘墨。
尽管杨维桢生活的时代晚于龚开,没有像宋人那样体会到国破家亡之恨,但是骨瘦如柴的千里马给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元代文人依然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主将弃之大泽中”、“生有伯乐无奇逢”的感叹,与杨维桢的坎坷仕途联系在一起,传递出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追问。
此诗未署年月,然由落款文字“铁笛叟在清真之竹洲馆”可大致推知。清真观在昆山马鞍山之阳(今环北路景阳新村附近),始建于宋,为昆山著名道观。杨维桢到访昆山主要有两个时间段,一是至正八年(1348)由苏州到访昆山玉山草堂,由顾瑛负责接待;一是至正后期由松江到昆山游玩,住在玉峰山下的清真观,此时顾瑛已避祸去往嘉兴。清真观住持余善从杨维桢学诗,颇得其妙。杨维桢在清真观留下多件墨迹,如至正二十一年(1361)春为余善书《晚节堂诗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小游仙辞序》(故宫博物院藏),为袁华跋张雨《自书诗册》(吉林省博物院藏),二十三年(1363)春为余善书《游仙唱和诗册》(上海博物馆藏),还有未署年月的《溪头流水诗轴》(上海博物馆藏)、《春山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都在署款中说明作于“清真观之竹洲馆”。他为龚开《骏骨图》题诗所钤盖印章,都是晚年常用印,那么其题诗时间大约也在1361-1363年间,藏家可能是昆山或者苏州人。
杨维桢晚年书法跳荡激越,小字尤为奇妙。因行距、字距几乎相等,全篇浑然一气,强调了章法的整体感。落款称“试郭玘墨”,类似表述多次出现在其墨迹中,如跋元人《莲舟新月图卷》、跋赵孟頫《幼舆丘壑图》、跋钱选《并笛图卷》以及《竹林陈氏杂帖》、《巫峡云涛石屏志》等,彰显他对于用墨的讲究。郭玘为南宋制墨名家,元人陆友《墨史》说:“郭忠厚以墨名家,忠厚子玘,玘子喜。忠厚墨至今尚有射气,其面为双脊龙文,幕曰‘嘉定己卯臣郭忠厚造’。会稽王宣子家藏玘墨一挺,铭曰‘复古殿制,端平乙未臣郭玘造’。” 郭忠厚、郭玘父子曾为南宋皇室制墨,其墨流传至杨维桢时代,已是相当名贵的百年古墨。元人虞集、张雨都曾在署款中写出“试郭玘墨”,杨维桢或许是受他们影响。
《骏骨图》卷后还有元末画家倪瓒题诗:“……淮阴老人气忠义,短褐雪髯当宋季。国亡身在忆南朝,画思诗情无不至。宋江三十肖形模,钟山鬼队尤可吁。高马小儿传意匠,诗就还成瘦马图。夕阳沙岸如山影,天闲健步何由骋?后世徒知绘可珍,孰知义士愤欲瘿!”(图7) 诗中提到的《宋江三十六人图》《中山出游图》《高马小儿图》《瘦马图》都是龚开的重要作品。倪瓒褒扬龚开的忠义之气,认为龚开画《瘦马图》是借以表达对时局的愤懑。
从以上五位题咏者的生活地域来看,龚璛、倪瓒久寓苏州,陈深是苏州人,俞焯是太仓人,杨维桢往来吴门并题诗于昆山。其后明代题咏中的谢晋(即谢缙)、杨翥、徐珵(即徐有贞)也是苏州人,可见龚开《骏骨图卷》在吴门藏家手中传承近三百年,直到明代后期才归了嘉兴项元汴。元贤题咏都围绕这匹夕阳下的千里马,对它的遭遇感到惋惜,同时向画家龚开致以敬意。进而言之,无论是龚开还是几位题咏者,都借马喻人,表达乱世之中自己的文化才能、人生价值不得伸展的苦闷压抑,共同深化了画面主题。
元 龚开_骏骨图 29.9×56.9cm 纸本墨笔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本文入选2023年第七届地域美术史研讨会,收入论文集。作者为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艺术学博士、文博研究馆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