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管闲事被封“事精”,好心办坏事?提供4种场景式解决策略

宝宝爱管闲事被封“事精”,好心办坏事?提供4种场景式解决策略

首页休闲益智小哥哥快跑呀更新时间:2024-05-07

“本文为糖果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从小孩子们就被教导要学会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是孩子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以及自身能力的欠缺,常常会造成“越帮越忙”的现象。

来看一个笑话:小孩子踮着脚够门铃,大哥哥过来帮他按,按响门铃后小孩儿呼唤大哥哥快跑,“再不跑就被人家抓到了”。

本来是好事一桩,结果却成了“闲事”“坏事”,孩子爱管闲事究竟是好是坏呢?家长又该如何教导孩子呢?

“事精女宝”被同学排斥,感到很委屈

圆圆是5岁的小朋友,现在是幼儿园大班的一员。虽然她在幼儿园里并不担任什么职务,但是非常喜欢多管闲事。

比如哪个宝宝饭前没认真洗手,谁不听话了,她总是会跑去和老师告状。天长日久,小朋友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做“事精”。

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圆圆看到小班的一个同学穿不上衣服,就赶紧过去帮她穿。小女孩一直摆手说“不要不要”,可圆圆还是热心地帮她穿好了。

小女孩哇地一声就哭了出来,正好赶上宝妈来接她,这才搞明白,原来她是因为热要脱衣服,并不是想穿。这时候大家又开始喊事精来了!

圆圆也委屈地哭了,好在这位家长并没有指责她,还表扬她热心肠,不过下回这种事情最好先问清楚,而且要由老师来执行才好。

幼儿园的老师在放学的忙乱中没有顾及到,连忙赔礼道歉。圆圆有些发蒙,不知道自己今后该怎么做了。

小孩子为什么会爱管闲事呢?

出于一种责任感。当孩子过集体生活时,他会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可能来源于家庭,也可能来源于学校,总之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别人。

如果不及时伸出援手,对方可能就会遭殃。最常见的就是告状行为,“告状精”的代入感是很强的,在他们看来是助人为乐,在被告密者看来纯属多管闲事。

不具备界限意识。其实不仅是孩子,大人身上也存在这个现象,他们总是好为人师,喜欢充当别人家事情的仲裁者和帮腔者,并认为理所应当。

父母如此,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常常做出一些越界的行为,而自己却毫无知觉。

想通过“管闲事”的方式证明自己。

儿童期的孩子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身份认同感,也就是要试图找到一个重要的答案——“我是谁?”

这种自我感觉最初是与父母的关系,后来发展成同伴关系,他们渴望在群体中得到认可,获得更广泛的交际圈,所以就会通过“帮助”他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爱管闲事就是“搅屎棍”吗?

爱管闲事和瞎管闲事是两个概念,爱管闲事的孩子身上通常具备这些闪光点:

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生活和学习上往往也积极主动,善于自我管理,有担当,大局观念强。

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这样的孩子善于察言观色,脑筋也比同龄的孩子转的快。

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他们会比一般的孩子反应更迅速、灵敏,在人际交往中也更为主动和活跃。

但是不分界限的瞎管闲事,则容易让优点变成缺点:

比如,孩子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因为他们不喜欢在老师和家长之外,还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在时刻盯着自己。

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不想看到的,助人者的内心会充满伤害,价值观可能因此而被扭曲,从而转变为负能量。

孩子爱管闲事怎么办,提供四种解决策略

场景1:

哥哥在帮助妈妈收拾碗筷,抱了一摞碗筷往厨房走,小弟弟也想帮忙,跑去过抢盘子。结果啪的一声脆响,盘子都碎了。

好在哥哥及时调转了方向,并没有伤到弟弟。奶奶跑过来说“尽添乱”,弟弟在惊吓之余,也觉得是自己犯了错,因此大哭起来。

☆第一种,孩子在助人为乐,但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判断失误,结果造成了“帮倒忙”的局面。

首先家长要肯定孩子的热心助人,不应该打击孩子的善良天性,对于孩子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的好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而这所有的前提是,孩子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助人,蛮干伤人伤己,愈帮愈忙。

同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做事情的技巧,让孩子有心且有力去助人,这才是助人为乐的真意。

场景2:

孩子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他也拼命地挤过去想要看个究竟。结果就是两个人在吵架而已,知道了真相孩子依然不愿离去,凑热闹。

☆第二种,孩子看到热闹就爱去凑,多半是出于猎奇心理,这是真的在“管闲事”。

《弟子规》有言: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意思是说遇到别人搬弄是非,要用智慧判断,不要介入,与己无关的事不必多管。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人和事,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在等待。父母应提高孩子提高对美的追求。

保护并激发孩子的求知*,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吃瓜群众”上,引导孩子多关心值得管的事。

场景3:

宝宝在幼儿园里颐指气使,总是要求其他小朋友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如若不然就会发脾气,或者以自己的规则来“要挟”他人。

☆第三种,孩子支配欲强,搞不清楚彼此的边界,看似是在助人,其实是在侵犯他人的权利。自己的标准就是标准,落入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刁难他人的境地。

不管是否出于好心,管闲事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提供给孩子一个大体的判断标准:

你帮忙了,如果别人说“谢谢”,那是真的在帮他;如果你自己看来是在帮人,别人却说“与你无关”,那可能就是瞎管闲事了。

不越界,不逾矩,不仅是孩子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他人应有的尊重。

场景4:

妹妹渴了,妈妈去冲奶粉,正在写作业的姐姐赶紧丢下笔,说“我来我来”。妹妹困了,妈妈拍着女儿睡觉,姐姐又跑过来,“我来帮她铺被吧”。

☆第四种,孩子不顾自己的事也要管闲事,自己手头的事情没有做完,就赶着去帮别人做事,而那件事情,其实并不一定要由她来完成的。

姐姐的行为更像是一种逃避写作业的方法,只是打着“助人”的旗帜,这样做事情的结果常常是,自己的事没做好,别人的事也没帮完。

针对这类行为,父母要做的是教孩子分清轻重缓急,能理清自助与助人的先后顺序,不要占用自己过多的精力,学会观察和取舍,以免两头忙,两头都够不着。

总之,对于爱管闲事的孩子来说,父母要认真对待,区别分析,做出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科学管理自己以及助人的能力,这对他来说会受益终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