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不是新时代奋斗的局限,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是工厂,还是地头,每一种选择都是心之所向。
通过记者的近期采访发现,威海各镇街的博士们虽然选择威海的故事不尽相同,但却都道出了同一个留在威海的原因:是威海的良好营商环境,最终留住了他们为理想奋斗的铿锵脚步。
威海小镇如“青铜”般可塑
“从北京坐飞机到我威海的工作室,不超过两个小时!”这几天,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内涵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晗东又来了。
张晗东的身后是他即将打造成为工作室的的大水泊镇闲置厂房 杜晓莹 摄
说起张晗东,他是国内知名的文化学者、画家、学校文化设计师。他创作的雕塑作品被安放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广场、校园、景区中。这次来到大水泊,张晗东的身份不再是学校顾问、文化学者,而是一位“小镇创业者”。自从一月份正式注册以来,张晗东也把威海正式定义为自己的“梦想孵化器”。
济南章丘人张晗东为啥会来到威海?他说:“一直想建一个集雕塑、油画创作、文化展览交流、艺术衍生品制作于一体的工作室,原计划落在济南,却被威海吸引了!”据张晗东讲,在章丘选址多处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得知他最终落户威海,老家人表示“有点失落”。
张晗东所从事的文创艺术产业受地域限制较少,这也是他可以“任性”选择的原因。两年前,张晗东以客人的身份首次来威,就被宜人的气候和好客的热情所吸引。后来,他还成了清华紫光学校的校园文化顾问。
不知多少次,加上当地党员干部的微信后,收到的第一句自我介绍往往都一样——“有问题您说话,我们来想办法!”张晗东一直在说:“这种亲切感是决定自己最终扎根于此的重要原因”
“每次来都能认识不同领域的朋友,和王政教授第一次见面就非常聊得来。”张晗东笑着说,没想到威海给他的“惊喜”远超预期,不仅公司注册手续镇政府全程代办,仅大水泊一个镇就长期汇聚着近20名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
“俗话说,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威海却是一个相反的顺序,因为“人和”而获得了“地利”,最终赢得了“天时”。”张晗东说,扎根这样一个地方,会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文化归属感与历史责任感。于是,他改变了之前想要拔地而起新建一座私人艺术馆的想法,而是让镇上的一座旧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将一栋冰冷的建筑“容器”注入文化振兴的能量进而升级为一栋有温度的文创“孵化器”。
于是,张晗东选择了空港工业园的一处占地8000余平米的旧厂房。工作室装修工作还未完成,张晗东已经把一笔85万元的订单合同签在了威海,他说以后北京总部所有的雕塑等艺术品订单将全部签在威海工作室。
这个月,张晗东马上要着手创作一组大型青铜作品。张晗东介绍,人类历史上有一个伟大时代叫青铜时代,所谓青铜就是在合适的温度下将铜、锡、铅多种金属融合凝聚到一起,大家不分彼此共同发挥优势。看着眼前的厂房、置身的小镇,他意味深长地说: “威海的高端人才引进模式如同“青铜合金”,各类人才各美其美,刚柔相济,必成大器。”
女博士“带着铺盖”来威钻研虾青素
虾青素,是从虾蟹外壳、牡蛎等中发现的红色类胡萝卜素,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之一。2018年,中国虾青素市场份额首度超过日本成为第一,逆袭的背后有着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故事。
“妈妈节日快乐,我好想你!”5月12日母亲节,蒋海燕接到了远在洛阳才三岁半的儿子的电话,听着孩子奶声奶气呼唤,她的眼里泛起星星水雾。
日本国立大分大学材料环境工学博士毕业的她,却在2017年放弃了到美国生活工作的机会,“带着铺盖”来到威海市桥头镇。那时候,她还不知道会和脚下的这片土地发生什么故事。
蒋海燕出生在河南洛阳一个普通家庭里,很小就明白学习有多么重要。2005年,蒋海燕不负众望考上日本国立大分大学材料环境工学的研究生。两年后她又在该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那时候,蒋海燕不仅是整个材料系唯一的中国人,也是唯一的女性博士。
2016年,原本准备要到美国生活工作蒋海燕,临行前却有了一次“转折点”般的会面——威海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纪丰找到她,希望她能留下参与虾青素工业化生产研发。
此前,日本一直是虾青素研发最大生产区域。而在我国,由于技术难度高等问题限制,天然虾青素产量有限,也缺乏专业出身的研究者。
“中国需要做出高产量的虾青素,它足以证明您的价值。”李纪丰恳切的邀请打动了蒋海燕,点燃了她心中隐藏的火苗。“我觉得,通过我和团队一起努力,可以为这个行业带来些什么。”
正在从事虾青素研究的蒋海燕 经区供
就这样,2016年,蒋海燕‘扔’下了一岁的儿子和在美国眼巴巴等待的丈夫,风风火火就来到威海。“刚来就有一点小后悔,到处是两眼一抹黑,我也问自己,今后的人生就在这里了吗?”
很快而来的研发任务就让蒋海燕无暇顾及这些“胡思乱想”,在推进发展虾青素项目中,寻找出一个合适的红法夫酵母菌株成为培育虾青素“关键”,穿上白大褂,蒋海燕一头扎进实验室,就啥也不管不顾。
“兜里揣着100块钱,一个月都花不完。” 在漫长的5个月中,她和团队成员们几乎不分昼夜,肉眼不可见的菌株里头蕴藏着她所需的每一项“大数据”:“显微镜下的它们一天一个样,不断成长,就像看自己的孩子。”
通过不懈努力,团队获得了数株遗传稳定性极好,且高产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菌株,又一鼓作气完成了一整套红法夫酵母的生产技术,顺利投入了工业化生产。
从2017年至今,在蒋海燕的参与下,利达生物科技虾青素的产品研发不断突破,据《2018年全球及中国虾青素行业发展现状报告书》显示,该公司占全球总产量的52.74%、产值占29.94%,均位居全球首位。
“威海好玩吗?”“非常美,你们快来吧。”在实现梦想的同时,蒋海燕也渐渐爱上了这生活了两年的小镇。这里星光熠熠的夜晚,鸟鸣清悦的早晨,野草自然生长的土地,非常适合科研工作,让她十分享受这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
今年,蒋海燕还计划着把快要上学的儿子接到身边:“我想儿子会理解我的,会为我骄傲……”
“这份工作,为我量身订做!”
“得亏听您的,荣成我来对了。”时隔5个月,达因集团总裁助理何淑旺再次站在颜世强面前时,他脱口而出的就是这句话。
正在工作的颜世强 荣成供
能让颜世强有如此感慨,是因为对他来说,没有哪段时间能比现在更顺利。怎么个“顺”法儿?
“想不到公司会为我‘量身定制’一个工作岗位,也想不到原料药合成路线开发这么快就能完成,”不过,在颜世强心里,还有一个想不到,那就是自己最终会将工作地点确定为荣成市崖头街道。
去年10月,颜世强从复旦大学药学院博士后出站,应聘到了北京达因高科儿童药物研究院。一天时间后,他就接到了公司“劝”他到荣成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电话。
“我接到电话时,第一反应就是摇头,也不管他看不看得见。”颜世强说起当时的情景忍不住笑出声来。“北京待遇高、机会多,研发氛围浓厚,要我去荣成,凭啥?”
“你的专业是化学合成,荣成达因制药技术中心正打算开发原料药合成领域,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而且荣成已经为你特设了一个研发副总监的职务……”达因集团总裁助理何淑旺笑言,那是他人生第一次给人打电话,还需要事先打草稿列提纲。
为了尽早挂掉这通让他头疼的电话,颜世强敷衍地答应“先去荣成看看。”然而这一“看”,颜世强的北京工作生涯就此告终。
“去年8月10日,我第一次到荣成。”颜世强对这个日期印象深刻,因为那天让他对荣成有了一个全新认识。
“荣成达因制药技术中心不仅拥有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等一系列先进的硬件设施,还有SciFinder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完备的专业数据库配套系统,研发团队也不错。”不过,对于颜世强来说,荣成最大的“王牌”是该中心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十三五项目,这意味着大把研发一类新药的机会“涌到”了他面前,“很多药企都是做仿制药,没有挑战性,对比之下,荣成这个舞台‘诱惑力’巨大。”
就这样,荣成“挤进”了颜世强的心里。
去年11月30日,拿着从上海到荣成的一张单程车票,颜世强在荣成达因制药技术中心办理了入职手续,也开启了一场他和时间赛跑的旅程。
赛什么?颜世强掰着手指头算时间,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想要抢占先机,不止要“中国新”,还要实现“全球新”,在这场新药“冲刺跑”中,一秒也不能耽误……
如今,颜世强已在崖头安家,问他后悔不?他说:“跟北京比,这里待遇很好;孩子上幼儿园的托幼费也非常实惠。另外,按照荣成人才引进政策,作为博士,我得到10万元安家费和每月6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