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师婚外情被直播:微信不背这口锅

中大教师婚外情被直播:微信不背这口锅

首页休闲益智小黄与小蓝的海龟汤故事更新时间:2024-09-22

哥发的是微信,

丢的却是名声和饭碗。

1.

放松下来吃个瓜

写了好几天深沉煽情的文字了,是时候吃个瓜歇歇了。

吃谁的瓜?

我也不太关注娱乐圈和各综艺,所以,不妨吃个大学老师的瓜。

这个瓜有点辣眼睛,所以各位搬着小板凳的成年小伙伴们,请随时准备好纸巾盖住眼装瞎。

没有成年的小朋友们,可以直接跳过这篇文:

少儿不宜。

请乖乖配合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

2.

高效达人王老师

在全国人民为参加高考的1071万学子,摇旗呐喊的这两天,建校近百年的中山大学,以猝不及防的难堪吃相,上了一次次热搜。

这,要“多亏”中大海洋科学院副教授王晓玮老师

话说,7月6日,身为研究生导师的王老师,在腾讯课堂上给学生们上网课时,见缝插针地利用课间10分钟,通过微信和数名女子商约酒店见面,行不可描述之事。

这要是私下聊*,也没有人知道。

要命的是,王老师忘记了关腾讯直播。

而腾讯直播是可以同步微信的——谁让微信是腾讯的小老弟呢?

只见,微信上,化身学术界罗老师的王老师,像个时间管理大师那样,高效自如地辗转于数名女性间,以放荡不羁爱自由、色胆包天真面容的另一面,被爱徒们一一围观:

王老师的聊天记录

有着特殊嗜好的王老师,不仅给和自己有着不正常关系的女子,以“南沙地产8”“南沙地产10”的爱称,进行编号管理,以防弄混出错。

而且,与平时课堂上,他塑造的宠妻狂魔的形象截然相反的是,微信聊天中,他用“怕压坏你”“找个酒店zuoai”的赤裸裸语言,让学生们的惊讶,捂住了嘴巴,又从眼睛里跑出来,就差高呼:

尊敬的王老师,不带这么玩的!

3.

都是截屏惹的祸

特别有喜感的是,有学生发现王老师意外直播婚外情(性)的事故后,假借以问问题的名义,提醒老师:

“我们能看到你的微信窗口。”

但忙得不可开交的王老师,在时间管理中还是遇到了bug,也没有空回。

于是,那帮荷尔蒙正旺盛的熊孩子,竟然不省心地疯狂给老师送花:

孩子们,你们都不怕师娘知道了,打你们吗?

这时候,有头脑灵光的孩子,终于想到了一个高科技:

微信截屏。

于是,这两天,各个自媒平台,疯传教师老王和多位美眉的聊天记录。

这种自带桃花妖娆和八卦属性的话题,自然一次次被推上热搜。

被誉为“南沙地产之王”的王老师,很快就从微信上营造的“后宫妃嫔三千人”的王位上摔下来,一下被摔了个嘴啃泥。

7月8日,高考最后一天,清算终于到来。

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校训的中大,痛斥王晓玮老师因个人不当行为,引发的重大教学事故,并予以全网示众通报:

调离教学岗位,严查师风师德,一旦发现问题,中大绝不姑息。

4.

未来本是可期的

实话实说,王晓玮老师,以这样的花边新闻,被全国人民知道,其实挺可惜的。

他的裤腰带要是再勒紧一点,在伟光正的道路上,原本有着更阔大的前程。

在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的官微介绍中,身为副教授的王晓玮,是博士生导师,学科专业为环境化学,研究方向是新型有机污染物及其环境行为。

2006年至2007年,他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做研究助理;

2007年至2009年,他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和化学系做研究助理;

2010年获得中山大学博士学位;

2010年至2012年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2年,正式入职中山大学海洋学院任教……

从成长之路上看,他也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春夏秋冬,期待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路上,能越走越远,结果没想到被多欲污染了自己,可惜了好好的专业。

这件事儿闹开后,众说纷纭,说啥的都有。

其中一种声音说:

如果没有这次直播事故,王老师不还是谈笑风生地行走在老建筑满园的中大校园里,传道授业解惑?

言外之意:

都是直播和微信惹的祸。

这个论断当然是偏颇的。

但这倒让我想起近年来,高校学术圈里,几乎每一桩被实锤的丑闻,都是和微信聊天有关。

5.

北大冯老师也不弱

去年年底的时候,北大研究生导师冯仁杰,火了。

火的原因,是追求严谨之风、理性之美的北大数学中心的冯老师,因在同一时段和多名女性保持性关系,而显得过于随意和开放,在网上遭到群攻,一不小心还上了人民日报。

扳倒冯老师的,是一名年轻的女孩子。

这个女孩子,是北京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学姐的牵线下,和冯老师相识相恋。

初相遇,冯老师诚诚恳恳地说,自己漂泊异国求学多年,刚刚回到祖国怀抱,长久以来只专注学术研究,对男女之事不太擅长。

现如今,年龄已大,成家心切,愿觅得一志同道合女子,回家见父母,携手度余生,买陋室一处,生孩子若干,相濡以沫,白首到老,永不分离。

姑娘一听,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北大教师,总有一天,他会戴着博士帽,披着海龟服,来娶我。

6.

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2019年4月份,奔着嫁给意中人的姑娘,在冯老师的床上发现了一根异样的长发。

此头发不是姑娘的,也不是冯老师的,分明来自某个女人的。

姑娘恼怒之下,质问冯老师居心何在?!

面对姑娘的质疑,冯老师先狡辩,头发是自己母亲的。见姑娘不认可,冯老师就暴跳如雷,怒吼自虐。

姑娘含泪离去,才想起查一查冯老师的过去。

这一查不要紧,原来在他们认识2个月前,冯老师刚离了婚。

他的前妻,是北大14级本科生唐姑娘。两个人2016年结婚时,唐姑娘才刚满20岁。

姑娘的投诉

即便查证冯老师有过婚史,即便发现了来路不明的头发,面对冯老师的挽留和忏悔,傻姑娘还是选择了原谅。

但去年七夕,姑娘发现有人送冯老师一个礼盒包装的手动剃须刀。礼盒之精心,礼物之深情,让姑娘又起了疑心。

面对质问,冯老师先说是弟弟代为网购,无法自圆其说后,他故伎重演,暴跳如雷,怒吼自虐,甚至多次冲进厨房拿起菜刀:

我都解释了,你为什么不相信我?难道非让我发疯,你才能甘心么?

冯老师没有疯,傻姑娘疯了。

7.

扯下渣男的遮羞布!

姑娘通过多张微信聊天截图,查证她和冯老师交往的2019年3月至8月间,冯老师就打着“谦谦君子,急于求偶”的旗号,和多名窈窕淑女,同床共枕。

也就是说,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之下,精力过剩的北大冯老师,和高效的中大王老师一样,辗转于多位姑娘的长发肌肤间,流连忘返,收放自如,紧张不足,活泼有余。

因爱生恨、因恨生智的姑娘,偷偷截取了冯老师的微信聊天记录,联手其他4个被冯老师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妹子,建了一个微信群:

互通信息,查漏补缺,惺惺相惜,共伐渣男。

闻讯,冯老师先是下跪求饶,后又威胁恐吓,声称要追究告发他的姑娘的责任。

站在十字路口,姑娘抑郁了。

但漫长的心理治疗后,她最终向北京媒体求助,给北京市教委打电话,给纪委写信,向北大实名举报,只为拽出狼外婆花头巾下的丑鼻子:

北大有渣男,丑陋且粗鄙,玩弄众女性,满嘴仁爱义,如此卑鄙者,不配为人师,必须驱逐去。

群情激愤中,向来爱才的北大,和今日的中大一样,几经慎重考虑,还是忍无可忍,一纸通告解聘了冯老师。

小情小爱上不了台面,但在人性猎奇心理和苛责为人师表的舆论中,却毁得了前程。

国内两所顶尖的名校,在男女关系上都是时间管理高手的两个老师,让我们想起过往舆论场里,那些因微信截图一查一个准儿的高校伦理大片:

厦门某大学的男教授裸照事件;某女教授被举报色诱博士生事件;上海财大钱教授性侵女学生事件;宁波大学黄教授性*扰事件……

撂倒他们,是互联网大数据,是微信截图吗?

当然不是。

8.

大学伦理剧的悲欢

吃瓜容易,种瓜难。

作为一个情感博主,我必须承认:

这些年,微信截屏凭证,成了撕掉渣男渣女遮羞布的得力小助手。

从中大的王老师到北大的冯老师,从公司的老张到隔壁的老李,从对门的小宋到单位的小黄,只要花花肠子足够长,就没有人能活着从微信聊天记录里爬出来。

古人说:言多必失。

红尘中的男女说:我不多说,我就“微微地发个信息”。

结果,还是栽了跟头。

作为一个特别爱总结的码字人,我还是想和我的朋友们,从这一个个大瓜里抠出这样的西瓜子来:

①男欢女爱,看似事小,事关重大。

两个高校老师,经过多年苦读跋涉,辗转国内外求学镀金,已经迎来人生巅峰,仅仅因为两腿之间那点事儿,就再次跌落低谷。

亏吗?

不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哪怕你只是在网上“微微发个信息”,也会留下踪迹。

因为,作为个人隐私的微信里,藏着至关重要的私德。

②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学,难容名师之堕。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

大师之风,不在于大作,而在于大德。

大德之根,不在于大名,而在于大善。

如今,伴随市场经济的繁盛,高楼遍地的大学,也成了权力异化的产物,与娱乐圈的潜规则同流合污。

一再突破群众底线的高校伦理剧,说到底,是个别老师自甘堕落的悲剧。

③高校有人渣,不是高校皆渣男,理性去分辨。

好色而多欲的人,自私而暴力的人,变态而虚伪的人,各行各业都有,不仅仅是高校。

看见这个客观事实,才不妖魔化、标签化所有高校老师。

高考过后,就是金榜题名时,也是莘莘学子报考的关键点。

请各位老师管好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别给我们的名校抹黑,影响招生。

④学历,不代表文化,更不代表修养。

必须承认,很多职业,是自带光环的。

这是从业者共享的荣光,也是从业者需要警惕的陷阱。

国人素来尊师,所以把老师和尊贵划等号,尽管一再被打脸,但这种很难更改的认知里,其实囊括了大众的敬意和期许。

一而再再而三的丑闻,提醒我们:

任何行业都有闪光的人,也都有丑陋的人。

我们尊敬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是什么职业,而是因为他有着怎样的内心。

⑤人生是场修行,德不配位,必然自毁。

上帝欲让一个人灭亡,必先让他猖狂。

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大学教授,真正走远路的人,未必是金光闪闪牛逼哄哄的人,一定是行有底线、做有分寸的人。

因为,有敬畏,知轻重,善自持,懂修行,才能得始终。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作者简介: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