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用打骂拿下“熊孩子”了,试试这几招吧!

别想用打骂拿下“熊孩子”了,试试这几招吧!

首页休闲益智熊孩子大作战更新时间:2024-06-21

每次出去玩,轩轩妈妈和轩轩都会为了吃点零食这件事发生冲突。

“不能吃海苔,等会就要吃饭了。”轩轩妈妈轻声说。“嗯……”轩轩看了正在吃海苔的棉棉一眼,不开心地回应了一声。妈妈坚持:“你跟棉棉不一样,你吃了零食,就吃不下饭。”孩子继续谈判:“我就吃一片,就一片……”

妈妈不满意地厉声喝道:“说了不能吃,吃了一片,你就想吃第二片,吃完第二片,你就想再吃一片!为什么每天你都要来这么一遭!”见孩子还没有反应,她忍不住呵斥他,让他往前走。期间,她又去追赶弟弟,发现轩轩去要棉棉的海苔,便吼了他两句,又去照顾弟弟了。

轩轩妈妈照顾好弟弟后,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分钟,妈妈看到轩轩抢着棉棉的海苔,一口要吃下去的样子。最后,妈妈终于失去了耐心,狠狠地打了轩轩一巴掌,骂了轩轩几句。轩轩尖叫着哭了起来。

我常听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教了,哪里像我们小时候,对父母惟命是从,稍有违逆,少不了一顿打骂。现在的孩子,“尊重”提得多了,他们反倒是上了天,越来越不听话。

为什么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们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文化正在发生剧变,民主性大大增加,孩子在民主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对外界强加的权威感到厌恶。因此,他们反抗,他们证明,他们要释放自己内在的力量。

这时,如若我们还守着为人父母的那份威严,势必会爆发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一场避重就轻的战争

如何避免与我们的孩子发生战争,适当地采用一些小方法,效果会更明显。

01退出战争

妈妈解决孩子想吃零食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退出战争是方法之一。

在亲子争执、矛盾中,企图用说教、指责、打骂的方式去强迫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基本都不会成功(事实上,此方法在大多时候都无效),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在势均力敌时主动举白旗。我们要做的,不是投降,而是退出——当发现自己即将或已经陷入亲子争执、矛盾时,要不动声色地停止,主动从战争中退出。

主动退出也不易,当孩子违抗我们时,父母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需要父母的觉知力,真心把“我要改变孩子”“我要强权”的想法彻底放到一边,真正接受孩子是与我平等的人,认识到强权无法解决任何事,只有赢得孩子的真心,才能引导他做出合适的举动。

那么,针对到了饭点又特别想吃零食的轩轩,妈妈可以怎么做呢?

平时,妈妈可以给轩轩讲有关“吃零食”的绘本——《太阳公公生病了》,告诉他,如果能够规律饮食,饭前不贪吃零食,不仅可以享受到美味的午餐,拥有健康的身体,还可以获得妈妈的认可。接着,妈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轻声地对他说:“希望每一天,你都能在饭前不吃零食。”

第二次,妈妈轻声提醒轩轩不贪吃零食。

“不……我还是想吃一片……”孩子喃喃道。

“宝贝,如果你这时候不吃零食,你就能品尝到奶奶做的美味红烧鱼,更快地吃完午餐,或许还能在饭后品尝到新鲜的水果呢!”妈妈再次提醒孩子,见孩子仍然盯着别人的零食,妈妈轻轻地将孩子抱起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说:“我可爱的宝贝!我们赶紧回家吃饭啦!奶奶等着我们哦!”然后牵着孩子的手回家。

“不!”轩轩被强行牵着后,开始发脾气,不肯回家。妈妈无法继续,就站到一边,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试图让孩子停下来,等孩子划拉完一阵,妈妈又重新牵着孩子的手,孩子再次用力哭闹、尖叫,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继续做自己的事,妈妈把孩子抱起来,带回家。

从战争中抽身而退,并不代表对孩子不闻不问。整个过程中,妈妈的态度坚定,为孩子提供了行为的界限。同时,妈妈没有命令孩子,避免了与孩子发生争执,只做自己分内的事,即牵着孩子回家。

02身教重于言传

在任何时候,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做”都远比“说”有用得多,用行动去坚持自己的原则,并在过程中保持沉着和冷静。

如果轩轩妈妈仅仅停留在命令“不许吃零食”,行为却纵容轩轩去抢同伴的零食,那么孩子也难以形成相应的行为边界。

我们都曾情绪失控地争吵过,也都明白,当歇斯底里地发脾气时,双方的内心将不会再有爱,我们或许会大打出手,或许会喊出“我再也不会管你了”这样越界的话。当父母有技巧地退出,保持友善(而非抱怨)的沉默和坚定,这样的行为并不阻止爱、友善和亲情的传达。被留下“独自作战”的孩子也许会惶恐和迷惑,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没有人参与到他的“战争游戏”中,进而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这种情形会塑造出家中界限,孩子学会在规则内行事。

这里要注意,孩子很可能会使出浑身解数,做出各种恼人的举动,尖叫、哼哼唧唧、撒娇,来吸引父母的注意,重新引发战争,父母要学会对过度关注要求的警觉、忽略,继续做自己的事。

在生活中,父母注重与孩子共情、鼓励、尊重、合作都是避免权力之争的办法,了解当下的环境需求是什么,并且学会顺势而为,就自然能在这条死胡同里找到出口。如果轩轩妈妈还能友善地与孩子谈一谈,了解他对饭前吃零食的真实感受,再针对性地调整计划,如将饭点提前,了解孩子是否真的饿了,或换一种更有趣的提醒方式(如来一场“谁先吃完饭”的游戏),或许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吃零食问题上发生不快。

03了解“熊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谓的“熊孩子”更有其重要的心理原因。

心理表现一:“那是什么?”——探索世界的方法。

心理表现二:“我不会……”——孩子的能力有限。

心理表现三:“大人们就是这样做的!”——喜欢模仿。

心理表现四:“我在这里!”——通过捣乱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何让孩子乖乖合作,是困扰所有妈妈的难题。在孩子面前,妈妈总是觉得自己是那么无助,所有积累的知识和智慧都毫无用武之地。怎么才能不用打骂,就能让孩子乖乖与我合作?

小妙招一:慎用“不”。

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要”“不许”。给孩子订定规则,完成规则的内容才能确定享有的权利。

小妙招二: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这是与孩子合作最快方式之一,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小妙招三:巧用游戏的口吻。

用孩童独特的方式——游戏,激发他们合作的热情吧,你会发现,困扰你许久的问题,也许轻松就被解决了。

很多事情,我们必须交给孩子自己做。与孩子达成合作,需要有坚定而温柔的教育方法。而面对一般的“熊孩子”,还是留一条出路,将“必须听我的”转换成适可而止的态度,没有什么危害的事情就听之任之吧!

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

【我是小夏夏,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温柔地坚持、执着的肯定,带出有创造力的宝宝!感谢您的阅读,关注我,喜欢我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