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走过江浙一带的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或许是多数人对水乡古镇的固有印象,但其实因地域性的差异及文化民俗的不同,每一个市镇形成的风貌景观也各不相同。上海周边的古城镇也是如此,无论是因漕运而起的松江仓城,因盐业而兴的新场古镇,还是因寺成镇的南翔古镇,均各有特色。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推出的“留住古镇”系列报道本期关注的即是位于上海嘉定区的南翔古镇,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誉。未到南翔古镇之前,听闻最多的莫过于南翔小笼包。走进这一古镇才发现,小笼味之外,岿然而立、古朴玲珑的寺院砖塔,几经修复、水质清净的南朝萧梁古井,雕梁画栋、极具人气的槎溪书场……都是这个古镇延续千年的实物见证。
南翔老街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表示,“南翔老街经过四期改造后基本恢复了清末民初‘银南翔’的历史风貌。未来古镇在保护江南文化,做好古镇维护、老字号的传统呈现的基础上,通过江南文化与国际化的对话交融,在保持江南性、同根性上做出不同性。”
南翔寺砖塔,始建于五代北宋间
南翔古镇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这句诗词多少会让人联想到南朝佛教兴盛、佛寺林立的场景。可惜的是历经战乱,以木构建筑居多的寺院至今所存已百不得一,但在一些因寺成镇的古镇中,通过地面遗存的砖塔、古井等历史文物仍可以想见当时王公贵族醉心修筑佛寺的恢弘景观。
位于上海嘉定区南翔古镇即是这样一个因寺成镇的千年古镇。古镇老街位于南翔镇老镇区核心区域,东起横沥河,南至民主街,西至沪宜公路,北至德华路,为传统的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总面积14.34公顷。
南翔古镇不时可见的小笼包
因寺成镇的千年古镇,几经修复的南翔砖塔
说到南翔古镇,名声在外的当然是小笼包,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但说到南翔古镇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的南翔寺。《中吴纪闻》中记载:“昆山县临江乡,有南翔寺。初,寺基出片石,方径丈余,有二鹤飞集其上。有僧号齐法师者,谓此地可立伽蓝。即鸠材募众,不日而成,因聚其徒居焉。二鹤之飞,或自东来,必有东人施其财;自西来,则施者亦自西而至。其他皆随方而应,无一不验。”
清代康熙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云翔寺毁于一场大火,仅剩下寺砖塔等遗迹在此后数百年间耸立在南翔老街景区,默默守护着这个历经沧海桑田的江南水乡古镇。据相关资料介绍,寺砖塔始建于五代北宋间,本属云翔寺古刹的一部分。关于砖塔的具体位置、造型,嘉庆镇志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山门内有砖塔二,东西相望,大可三抱,三丈许,八角七级,房各有井一。”在文物普查中,专家们认为古塔依旧保持了江南地区典型的楼阁式砖木结构的特色。1962年9月,双塔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80年代,修缮前的南翔寺砖塔(西塔) 吴根法先生 摄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塔的出檐已经脱落,塔刹、相轮全无踪影,砖木风化十分严重。上世纪70年代,南翔镇请来了上海市的专家,经实地考察、测绘,根据留存的构件,又发掘了地下实物、翻阅了有关资料,经过多次修改、反复研究,最终敲定出砖塔复原方案,于1986年12月竣工。当时,为了尽量保存砖塔旧貌,塔基座落在宋代的地基上,离地面约有2米,游人参观需拾级而下。1987年,又对砖塔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洁。塔前竖有石碑,刻有时年一百零七岁的苏局仙老人手书“南翔双塔“四个字。
2021年,寺砖塔再次因自然因素导致塔面风化、褪色,并出现了局部缺失、破损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对南翔寺砖塔进行保护,3月初,南翔镇开启了抢险加固修缮工程。据此前施工方介绍,“此次修缮仅针对双塔腰檐瓦片风化、筒瓦、斗拱等局部破损或存在坠落隐患的问题,按照原样进行更换或补齐,而风化程度较小的栏杆和砖块则保持原样。”
2021年,修缮后的南翔寺砖塔
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南翔古镇时,寺砖塔刚刚完成修缮。修复后的砖塔高11米,底层直径为186厘米,在古镇水乡的环境中,双塔岿然而立,沐浴在朝阳之下,越发显得古朴玲珑,不禁让人想起清代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王鸣盛在《练川杂咏》中对南翔寺的描写:“古柏苍松倚夕阳,花宫突兀自萧梁。凭留拳石经幢在,嵌向云深旧曲房。”
南朝萧梁古井仍在,走近原云翔寺钟楼遗址
让人惊喜的是,在双塔前方的空地上,还隐藏着两口古井——南朝时的萧梁古井。它们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几乎是与云翔寺同时诞生。萧梁古井俗称“八角井”,旧时古井上盖有井亭,供寺院僧人及周边居民饮用和洗涤。1961年,为拓宽街道和翻修房屋,古井被埋在地下。近50年后,随着南翔老街改造工程的启动,在考古清理中,古井才得以重见天日。
萧梁古井
上海南翔老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总经理、老街办主任张丹对澎湃新闻介绍,2008年起,南翔镇人民政府正式启动南翔老街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分为四期,一期(2008年)主要完成了人民街、解放街道路改造,人民街两侧立面与南华路西侧立面改造,并采用分隔式共有沟槽埋设技术,将所有管线全部埋地;二期(2009年)主要完成共和街两侧立面、江南小庭院改造工程,并新建了一处休闲长廊--尚贤廊;三期(2010-2012年)新建了檀园、游客中心、槎溪书场、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以及老街公司办公楼;四期(2012-2014年)则主要完成了泰康桥至八字桥的生产街路段立面改造,以及重新规划设计了太平桥至古猗园路的和平街路段和走马塘两侧,新建数家铺房、休闲长廊及数座亭子。
改造前的南翔人民街旧照
“经过四期改造后基本恢复了清末民初‘银南翔’的历史风貌。经过多年来的规划实践与文化积淀,景区目前拥有的旅游资源,除了南翔双塔、萧梁古井,还有云翔寺、檀园、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南翔小笼馒头文化体验馆、陈君起纪念馆、槎溪书场、德园轩张安朴美术工作室、南翔动漫主题文创店、八字桥等。”张丹表示。
改造前的南翔共和街
改造后的南翔共和街
其中筹建于老街改造工程三期的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历时1年半,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展出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设有序厅、文物胜迹、街市老店、名人望族和特产习俗五部分,展示着南翔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
步入序厅,低头透过脚下的玻璃,原址文物——明代钟楼的基石尽收眼底。据上海南翔老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郑逸翀现场介绍,“这是2010年10月底在老街改造工地上挖掘发现的。石柱础直径约为87厘米,饰有精美的花纹,石柱础内还有保存完整的砖铺地坪。根据文献可以确定,陈列室的序厅就是建于明万历前的原云翔寺钟楼遗址,明清时期南翔胜迹之一的‘萧寺钟声’就源于这里。”
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展出的云翔寺图
而在序厅的右侧,一幅清嘉庆时期的南翔古河道地图上,横沥河、上槎浦通南北,走马塘、封家浜通东西,镇内小河纵横交错,古河道地图再现了古代南翔畅通、便捷的水上交通,从而也展现了当时发达的商业和农业。左边的清嘉定时期的南翔镇图,云翔寺位于镇图的中央,周边道路四通八达、集市繁华,印证着南翔因寺成镇的传说。
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展出的文物
见证宁静与自得,从古猗园到槎溪书场
见证南翔的宁静与自得生活的,园林与书场不可不提。
古猗园初名猗园,为明万历年间河南通判闵士籍所建,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设计布置,以“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内筑亭、台、楼、阁,立柱、椽子、长廊都刻有千姿百态的竹景图案。百年来,这里经历了十多次修缮与扩建,目前全园面积增至9万多平方米,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
此外, 南翔檀园曾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私家园林,毁于明清易代之际,当地在南翔老街三期工程中,于2011年根据李流芳所绘的园图和文献记录予以重建。
古猗园
檀园门匾
说到南翔老街三期工程的另一改造项目,最受民众欢迎的莫过于槎溪书场。这是一幢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二层仿古建筑。记者在现场发现,上午11点半左右,距离开演还有一个半小时,已有不少听客们陆续赶来,其中以老人居多,他们熟门熟路地购票上楼,从茶桶里取出袋泡茶,在紫砂杯里泡上热水,惬意地坐在仿红木的靠椅上,等待开场。
槎溪书场
对于澎湃新闻记者从哪里来的问题,一位看起来刚过耳顺之年的老先生笑着回答说:“我姓甘,甘肃的甘,今年85岁了。我就住在普陀区桃浦街道,到这里要坐几站公交车,平时子女都去上班了,闲来无事就喜欢听听评弹,很开心很适意,如果几天不听,就浑身不舒服。”
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即赶到南翔镇槎溪书场的甘老先生
据槎溪书场负责人沈伟长介绍,书场曾是上海曲艺演出的重要场所,是不少人钟爱的娱乐休闲之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翔镇上有两家书场。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电视的普及,两家书场相继关闭。2011年,古镇老街升级改造,书场被纳入重塑古镇文化的元素之一而重新开业,并以南翔镇古名“槎溪”命名。
书场重开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演出场地三面是数十扇花式木格长窗,屋顶横梁上悬挂着精致的宫灯,窗外便是江南古典园林檀园的水榭楼台。在古建筑里开一家现代化经营的书场,古典的环境与高雅的评弹艺术相匹配,让很多同行望尘莫及,吸引了众多听客前来。
槎溪书场二楼
“有南翔镇给的政府补贴,5元钱就能听书品茶,有人形容我们是‘最低的消费,高档的享受’。听客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最大的有九十多岁,物质贫乏的年代,评弹是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现在很多人把书场当成了第二个‘家’,有人每天来听书就像‘来上班’,‘有好书听,麻将也不搓了,身体也健康了’。”沈伟长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槎溪书场拥有105个固定座位,疫情爆发之前,日均上座率达到126人次,最多的一天有189人。有听客也用年代感十足的方式——送锦旗来表达对这里的喜爱。”
随着南翔老街改造工程的一一落地,2021年,“十四五”期间,南翔老街升级改造项目也将全面发力推进。据张丹介绍,该项目计划以Tenant Mix(租户组合)的结构构建“双核-五区块-五街-两河道-多点”的业态主题分布,做好历史建筑保护的同时,合理利用好双塔广场和檀园的“双核”资源,布局老字号街区、国潮街区、江南市井街区、都市村落街区、艺术匠人街区“五街区”,使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混堂弄、和平街“五街”汇聚餐饮美食、民俗客栈、主力店、文化民俗、零售、展览等六大业态类型。同时,创造出不同的户外功能场地,考虑塑造外摆街、户外市场、现场音乐、江南市集、江南夜市等功能场地,打造亮点业态,发挥夜间经济效应;走马塘和横沥河“两河道”作为生态水乡不可或缺的灵动元素,将重新打造景观带,点亮河道两岸,为夜间经济发展助力;在南翔老街区域分布25个庭院及天井,为了描绘好江南特色画卷,讲述好历史人文故事,计划充分利用“多点”的优势,开发江南风味馆、都市村落,让深厚的千年古镇底蕴得以传承和展现。此外,还将对主要入口和通道进行升级改造,创建新的零售店标牌系统,营造光影艺术效果,释放崭新体验。
“南翔老街升级改造项目同样分四期建设,预计在2025年全部完成。”张丹表示,“未来,老街公司将制定业态和形象管理机制,逐步淘汰低端业态,把业态、液态(客流)、夜态(夜间经济)进行整合。在保护江南文化,做好古镇维护、老字号的传统呈现的基础上,通过江南文化与国际化的对话交融,在保持江南性、同根性上做出不同性。”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徐亦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