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跟一个初中生做英文选词填空题目的时候,9个单词对应着9个题空,颇有一点难度。看着这个学生把这9个单词依次填入空格里,又不断对比、甄别那种适合度,然后把不合适的单词重新换掉,重新推理,直到整个大题全部填入合适单词,这个过程像极了我的女儿在玩拼图时候的样子。
当女儿完成一幅拼图的时候,整个过程就像学生完成任何一个数学题、物理题或者化学题等科目的推理题型一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手中的每一块拼图,都需要他经过观察、进行对比和鉴别,去思考局部与整体的逻辑关系;通过动手尝试拼摆的过程,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通过不断试错与修正自己的判断,磨炼了孩子耐心和专注力;有的时候,他手中的一块拼图,虽然刚好是此处空白需要的那一块,却需要孩子将拼图调转一个方向,用另一个边才能对准和吻合,这个过程也很好地锻炼了孩子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所以孩子从小玩拼图,对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和塑造意义非凡。
蒙台梭利名在《吸收性心智》中讲道:儿童把亊情做好的兴趣,以及他不断的核验与实验,对他来说极为重要,能确保他不断进步。他真正的天性是趋向精确,而且能达到精确的方式,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
而拼图就是开发孩子这种趋向精确的天性的最好方式。我在任何一个蒙台梭利教室里都会发现拼图这种玩具。
当然,引导孩子玩拼图也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的思维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我们给孩子引入拼图的难度必须以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
以下是我在给孩子添加拼图玩具过程中的一点实践经验,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与您分享。
- 1. 第一阶段
在孩子7-8个月的时候,为了配合孩子的爬行练习,我们给孩子买了整片爬行地垫。后来我看到这种拼图地垫,觉得非常有趣,就给孩子换成了拼图地垫。
这种地垫每一块都可以任意拆卸组合,每一块中的图案,也可以拆分成独立的形状。
刚刚开始,在孩子爬行玩耍的时候,我们会给孩子介绍每种图案中的名词:比如这是小鸟、这是小汽车……等等,给孩子一些词汇和图形的对应认知;
后来孩子稍大一点,理解能力更进一步,手部更有力量的时候,我们就把一个独立的图形拆分下来,让孩子认识各种事物的局部名称:比如这是小鸟的眼睛、这是小鸟的翅膀……然后让孩子试着把局部重新拼摆组合到整体图形上面。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最初的拼图启蒙。
希望家长在选购的时候,要兼顾地垫的质量的环保性、以及图案的配色和图形美观性,因为健康和审美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慢慢的再大一些,孩子可以玩很长时间,对每一种图案都进行了拼图解锁,直到对每一张图形都能准确的拼好,这时候也到了跟地垫老朋友说“拜拜”的时候。
- 2. 第二阶段
在孩子2-3岁的时候,我给孩子引入了如下拼图。
这套拼图有不同的主题,每一个主题简单明确,不会给孩子过多的信息干扰。
同时,在每一个主题之下,孩子可以进行创意拼摆,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形象、有不同的乐趣。
皮亚杰认为,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形成很多概念,同时语言快速发展,开始用语言表示这些概念。早期语言和认知发展息息相关,语言快速发展同时抽象思维也在发展。
比如面部主题,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认识五官——眼、耳、嘴、鼻、舌的位置与关系,不同的五官对人们有不同的作用,以及不同的五官也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表情……
只要用心引导,一套主题就可以给孩子带来多维角度的概念形成和认知发展,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孩子的语言发展。
这套玩具还有宝贝换装主题、交通工具主题、神秘海洋主题、快乐农场主题等等,不同的主题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加丰富的场景或者角色认知,也可以让不同性格的男孩、女孩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场景。
- 3. 第三阶段
有了前面的铺垫,在孩子3-4岁的时候,我又入手这一套拼图玩具。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启蒙,那么这一套拼图玩具则看起来更加专业一点。
这套拼图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编排难度等级,按照进阶式教育设置拼图内容——从2块到195块,分为7个阶段,22个难度等级。拼图的牛奶白卡材质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还有专业主播录制的中英双语故事,可谓是一件多用,为背后的专业、用心的研发团队而点赞。
我第一次购买的时候直接买的2段,从9块开始一点一点地给孩子增加难度。在前期慢慢地摸索出拼图技巧和规律之后,孩子进步很快。在每一张拼图孩子已经玩得很溜的时候,我会给孩子用秒表计时,让孩子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之前的拼图速度,也让同一副拼图多了一些刺激和乐趣。
《幼儿的思维》中说到:在逻辑数学启蒙领域,儿童只有对他亲自创作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每当我们试图过急地教给他们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阻止儿童去亲自载创造他们。
在孩子拼图的过程中,家长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太过聪明”。
当孩子拿着一块拼图左右试了半天,而家长一眼看出来那块拼图合适的位置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忍不住提示孩子,或者帮助孩子做出决定。
因为在我们陪伴孩子玩拼图的过程中,我和姥姥就是经常在旁边急不可耐地越俎代庖。最后拼图完成了,但是孩子并不开心,似乎还有一点沮丧。
我反思了一下,我们玩拼图的目的:
——到底是想通过拼的过程锻炼、发展孩子的能力呢?
——还是为了尽快完成一幅拼图?
答案很显然是前者。
《教育与和平》一书指出:“孩子一旦被剥夺体验是非对错的机会,其充满生机的潜在冲动力就必须在这个全然陌生的世界中焦急地找寻道德之路。”
而家长的急于求成,本质上是因为成年人的傲慢而贬低了孩子的智商和能力,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体验的机会,打断了孩子专注思考的过程,也是毫无耐心的最佳榜样。
反思之后,我和家人达成共识,在拼图的时候,无论我们的宝贝看起来反应多么缓慢,我们也尽量忍住自己的“聪明劲儿”,让孩子独立去尝试和探索,试错和核验,让她独立完成作品,真正体验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拼过才能看见自己的人生蓝图一个独立行事并在自己的行动中能发挥自己的力量的人,才能征服自己,增强自己的力量,并使自己变得完美。 如果未来的人要强大,那他们必须独立和自由。 ——《发现孩子》
当孩子首次玩一个陌生的拼图,因为不知道整体全貌,他们在拼摆过程中出现挫败感的时候,是很容易打退堂鼓,很容易放弃的。
当看着孩子拿着一块拼图这里看看,那里试试,把一块拼图四个边面都转了好几个圈,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这时家长也会为孩子感到着急和心疼。
而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就特别关键,因为这个过程像极了孩子的人生。
曾经有一个作家,年轻的时候废寝忘食地写作,可是依然非常平庸,作品屡屡被拒。
于是他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颓废沮丧、怨天尤人,甚至到母亲面前哭诉自己时运不济。
母亲说:“你要坚持下去,再努力一点。”
“可是我已经非常努力了!”作家回应。
“你是真的已经非常努力了吗?你已经做过所有的尝试了吗?”母亲看着他的眼睛问道。
作家抬起头,瞪大眼睛看着母亲,想了一会儿回答道:“是的,我还可以更加努力!”
后来这个年轻的作家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尝试了所有的写作方式,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作品风格,成为享誉世界的大作家。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在找到自己真正的使命之前,一定会走过很多弯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挫败、困顿和沮丧。
这个时候,是轻易放弃,还是坚持到底,可能是每个人最终能不能实现自我的根本区别。
我们手中的每一个人生砝码,都像是一块儿时的拼图,只有把每一块拼图都竭尽所能地进行试错、核验和归位,在每一个步骤中全力以赴,不断地积累,才能一点点看到自己的人生蓝图,才能在合适的时候“知天命”。
而没有努力拼搏过的人生,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和天花板,也就失去了人生广阔的可能性。
拼图、拼图,只有拼过才能看到自己的人生蓝图——这是多么好的游戏隐喻。
所以,当孩子想放弃整个拼图游戏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在困难面前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那么这种品性可以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能量,直到孩子成就自己的人生蓝图。
作者简介:蒙特梭利教育专业毕业,
教育领域10年深耕者,一对一高级教师。
关注@BearFamily贝儿之家,
分享最先进的育儿方式和家庭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