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先砸坏再维修”,监管不能“掉线”

“4S店先砸坏再维修”,监管不能“掉线”

首页休闲益智小小修理匠更新时间:2024-05-11

来源:新京报

先砸坏再维修、过度保养,本质上是砸掉了基本商业伦理,也砸坏自身的招牌,这并非4S店的长久经营之道。

当、当、当……在维修车间,一4S店员工抄起铁锤,将一辆送修汽车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坏,拍照后才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维修技师说,这些都会以撞车受损来定损,“反正保险公司会给钱”。

这只是某些4S店维修保养乱象的一例。据新京报报道,9月下旬,记者应聘进入两家知名汽车品牌4S店卧底暗访,发现了诸多惊人乱象,如做车辆电池检查时,借用其他车辆的电池检测报告单滥竽充数;节气阀没清洗,清洗剂、保养人工费却照收不误;还有技师面对着检查表中的几十条项目,在完全未检查的情况下,每次直接全部打钩……

10月19日,针对报道内容,上汽大众、东风日产先后回应称,已责令相关4S店停业接受调查,并将对全国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行为启动专项检查,以确保其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符合规范。

此次暗访曝光,让4S店在“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后,再度进入公众视线。而报道所揭露的某些乱象,无疑让很多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公众惊愕的是“价高服务劣的不对称”——4S店的维修保养价格本就高于其他汽修店,可相对高的收费,对应的维修保养服务仍可能猫腻连着猫腻;还有部分维修技师、保养人员的肆无忌惮,“每个车都砸”“反正保险公司会给钱”等言语背后,尽显猖獗,何况被暗访的4S店中有的号称是“全国五星级标杆专营店”,这真的配得上“五星级”“标杆”等名号?为此,东风日产回应表示即日取消涉事4S店星级评价资格,也当在情理之中。

车还没开坏,却被修坏了。有些4S店这样玩猫腻,当然是为了多赚钱。目前在汽车销售市场上,新车售价透明,竞争激烈,利润被摊薄,很多4S店只能在维修、保养上挖空心思“下功夫”。比如,在小小一瓶机油、防冻液上,他们也会费尽心机捞一笔,通过推销超量机油、防冻液再悄悄截留回收,薅羊毛于无形。

实际上,4S店玩猫腻,并不是首次被曝光。此前有不少4S店被揭露存在诸如配件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乱收工时费,防冻液兑水等问题。现在看,虽然黑幕被揭,但有些4S店并没有引以为戒,手法上也越加“高明”起来。对于此类骗车主、诈保险的行为,显然该强化监管与精准治理。

就像手机维修行业个别从业者会借机偷换零部件一样,部分4S店之所以敢过度维修、假保养,究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汽车维修保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现在私家车普及甚广,但很多司机都是“修车小白”,并不懂车辆维修,加之4S店维修保养的场景又有强封闭性的特点,车主通常也不会紧盯,所以各方对车辆维修、保养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对此问题,显然不能只靠车主自己涨知识懂维修、长心眼防止被挖坑去解决。更重要的解决办法,还是加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警示。

比如,就算汽车维修保养暂时没法效仿餐饮业实行“明厨亮灶”那样,也应该强化维修保养过程可回看的机制设计;在日常巡查方面,可以加大巡查力度、提高巡查频次,

再比如,可以加速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4S店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投诉量、处理纠纷的情况、守法经营等方面,对4S店进行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对信用良好者树典范,对信用差劣者给予预警,并向消费者公示。一旦接到“过度维修”之类的投诉,或查出不法行为,就该进行严厉处罚。

说到底,对4S店来说,不欺客不骗险,才是长久经营之道。先砸坏再维修、过度保养,不仅砸掉了基本商业伦理,也是砸坏自身的招牌。如果有些店面“假装”不知道这个道理,在相关汽车公司及时主动作为的同时,监管部门也该用严格监管和约束给他们“上上课”。□狄宣亚(媒体人)

责任编辑: 马若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