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驾崩后不久,蜀汉的南中地区发生反叛暴乱,诸葛亮亲自率兵前去讨伐。
这次南征,在战略战术上,诸葛亮听信了越嶲郡太守马谡的建议,采用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怀柔方案。叛乱平定后,他按照这一思路部署了对南中地区的管治工作,然后返回成都。他走后不久,守将代表及太守纷纷被*,诸葛亮不得不派兵再去镇压。
一代谋算大师诸葛亮
诸葛亮神机妙算,可他这次却算偏了,心战计划完全失败。
诸葛亮南征采用心战方案的起因。诸葛亮出发后,有一个人一直跟着他,行足达数十里路程,这个人就是马良的弟弟马谡。
马谡是蜀汉政权南中地区越嶲郡的太守,越嶲郡的小数民族头领高定已经反叛,所以他被迫回到成都。
他陪着诸葛亮走这么远路程的意思是,尽量把自己了解叛军及小数民族的一些信息传递给诸葛亮。
送行临别时,马谡对诸葛亮南征提出了建议。他说:“南中人性格刚烈,处事蛮横,凭仗着山高路险,早就不服我蜀汉政府的领导了。今天镇压了他们,明天他们又会起来再反。如果对他们实行铁碗血腥政策,恐怕是不义之举。所以丞相一定要慎重用兵,尽量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攻心而降伏他们。”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马谡的这番谈话,说到了诸葛亮的心坎上去了,诸葛亮又何尝不是如此而想的呢?
心战计划的推行与实施。当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之后,按照马谡的设想,不留兵,不纳粮,地方政府的中、下层干部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甚至还有很多参加过反叛的头目。有人劝谏诸葛亮别这样做,军队全部撤走风险比较大。
此时诸葛亮的耳边一直回响着马谡的建议。他对部臣们说了三个理由:“第一,留外地人管理本地,就必须要留下军队,留下的军队在这里吃什么?穿什么?;第二,如果留着外地人到这里管理当地人,没有军队的保护,那些在本次战争中死亡的士兵的家属必定会再起祸乱;第三,蛮夷人已经对我们有隔阂,再留外地人到这里,他们就会更加不信任我们。”
诸葛亮在南中安排实施【心战计划】
他加重语气继续说:“不在这里留兵,不在这里运粮,就是希望蛮夷能够感恩,逐渐信任我们,并能和汉人和睦相处。”
南中地区管治的大政方针敲定以后,诸葛亮接着对各郡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一切就绪完结,诸葛亮便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返回成都。
可是,他刚回到成都不久,叛乱又开始了,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叛乱再起,官吏被*,意味着诸葛亮的心战计划设有起到作用。
心战计划失败的深层原因。第一、南中地区的人从来就没有臣服过蜀汉政权。
南中地区是指四川南部、贵州西部、云南这些地方,多以小数民族居住为主。在东汉末年,南中地区大姓崛起,形成了一股股地方势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蜀汉政权虽然在南中地区设立了四个郡,实际上这些地方已经被当地的大姓土豪所控制。而这些大姓土豪踞地为王,完全忽视蜀汉政权的存在。
南中地区小数民族中,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名叫孟获,他率领民众与诸葛亮对抗。裴松之在《汉晋春秋》里罗列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这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为:孟获在遭到蜀军擒获后,被诸葛亮邀请参观蜀军阵营。诸葛亮问孟获:“你看我的军队怎么样?”孟获说:“先前没探到过你军虚实,现在知道了,如果你放我回去,再和你打一仗,我一定会赢你。”于是,诸葛亮把他放了。就这样,诸葛亮VS孟获,再战再放,再放再战,故曰七擒七纵。
七擒七纵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需要后世人们自行判断,但是它却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诸葛亮以攻心为上策,打得你心服口服;二是孟获的反抗之心始终存在,你放了我,我反过来又和你对抗,永远不会向你屈服。
第二、光脚杆还怕你穿鞋的不成?
南中地区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崇山峻岭,交通闭塞,生产力非常落后,人们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加之蜀军派军平乱,战争的灾难和伤痛使南中人的生活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尽管战后诸葛亮采取平和宽柔政策,安排一些职位给当地人,并且不纳粮贡赋,但是,南中人已认定了是蜀汉政权人让他们遭受到血光之灾、家破人亡的厄运,蜀汉人就是他们的敌人。
性格顽强的南中人
所以,南中人已经自轻自贱、破罐破摔。等蜀军一走,他们又起来闹事。反正我是光脚杆一个,还怕你穿鞋的不成?
总结。诸葛亮的心战计划失败之后,对南中的叛乱者实施了残酷的镇压,对南中四郡进行了严厉的经济惩罚,把蛮夷豪强全部抓到成都看管起来,把从少数民族那里搜刮来的战马耕牛、金银首饰等物品全部充作军费。
每当人们在高度评价诸葛亮少数民族政策时,首先就会拿南中地区的稳定来说事。而事实上,蜀汉政权对于南中地区的统治始终是一种悬空虚浮状态,诸葛亮仅仅是用军事高压手段使南中人暂时屈服。在诸葛亮执政期间,南中地区从来没有稳定过。心战计划的失败,就完全证明了这一情况的真实性。
原创不易,多谢关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